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狼骑-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多的官员上表一致同声,温体仁纵为首辅此时也不敢再为施大勇出头,“体仁不党”虽是他成功晋为首辅的秘诀,但也使得他在朝堂上能够使用的力量极少。眼下东林上下一心,摆明了就是要施大勇永不翻身,如果自己再继续顶下去,恐怕等会就不是这十几个人,而是数十乃至上百人了,甚至矛头也将直接指向自己。

    这帮言官风闻奏事是他们的权力,在朝堂上信口胡言只要不是太过离谱总不会受到处罚,但被他们咬上的通常没有好下场。就是忠臣也怎样,再忠心的臣子也敌不住人言,有些事情,你越是辩解就越是抹黑得很,裤裆里黄泥巴,你想洗也洗不掉。

    温体仁可不想周延儒再次复相,权衡利弊后,他明智的选择沉默。施大勇的事,他已是能为力了。宫内能说上话的那位也不在京中,他犯不着为了区区一个武夫冒着失相的风险行事。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把那位赖在京中不走的隐相给赶得远远才是。

    徐光启不是书呆子,事情到了这步,不管事情真相到底如何,现在已是万口一词,所谓三人成虎,施大勇是不叛也叛了,何况现在他的确是叛乱了,噢,不,准确的是说“失踪”了。

    堂堂朝廷参将,却率部失踪,不管他有没有苦衷,这个谋叛的帽子也是戴定了,更何况商县外京营官兵的尸首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宦白尚义的脑袋也是血淋淋,这些,谁敢保证真不是施大勇所为?

    自己纵然是看在死去的丘禾嘉面上帮他分说几句,但也总不能为他得罪这满朝官员吧,徒弟孙元化的事情自己还没擦干净屁股呢。施大勇就是一武人,他在朝中本没有奥援,便是自己知道他是冤枉的,又能如何。现在只能看皇帝对这个曾经亲口赞为膘骑大将军的施大勇有多少信任了。只要皇帝心中怀疑,施大勇便不致真没沉冤得雪的机会。

    不知道为什么,徐光启隐隐觉得殿上的年轻天子似乎不愿相信施大勇真是狼子野心,心怀鬼胎的叛臣,不然他何必为施大勇谋叛的事耿耿于怀,在这御门听政的大殿上发问呢?

    “施大勇其人早就跋扈异常,暴虐万分,当日在锦州饮人血,食人肉,后又制人彘,都察院亦劾过他,皇上若不是念着他立下大功,早将他明正法典了。现在看来,皇上却是信错人了,臣以为锦州之战,功者何人要彻查,绝不使耻鼠类窃取大功!”

    望着蒋大年灰头鼠脸的样子,黄汝良大为得意,对蒋大年也更是鄙夷:想扬名立万也不看看踩得是谁!

    现在大势站在自己这一边,温老儿都不敢开口了,黄汝良得意之余,也不禁感慨起来,可惜蒋大年太过废物,一击就倒,要是能与自己再战上几个回合,那时才真正能令群臣震惊呢。

    臣子说自己信错人,崇祯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时候不满,只低头望着案上那一堆表章。赵全离得近,清楚看到皇帝的眉头一直锁着。

    打铁要趁热,施大勇之事必须就在这殿上拍定,论如何也不能给温体仁看出其中有什么玄机,再闹出事来。想到此处,何如宠立即出列奏道:“皇上,施大勇谋叛乃是事实,不论祖大寿是否被其所害,朝廷都应立即查明其下落,派兵速剿,以免此贼与孔李等人同流合污。”

    “臣附议!”吴宗达、郑以伟不约而同道。

    内阁五人,首辅温体仁沉默,徐光启也失声,崇祯再怎么觉得这事qgu,也不能不表态了。'

    微微抬首,扫视百官一眼,宣道:“拟旨,大理寺派员详查祖大寿死因,另都察院派员一同查明锦州之战经过。一经查明,快马报与朕知晓,不得有误。”

    “着林建泰、高起潜速速查明锦州军下落,一旦查明,即刻派兵马围剿,断不可使锦州军流窜登莱与孔李之辈会合。”

    顿了顿,崇祯想到什么,又道:“着升祖大乐为锦州参将,传旨问孙,辽东现在哪些军将可用,要他一一报上来。”

    “臣等领旨!”

    各自相关的官员领旨后,崇祯挥手宣布散朝。闷闷不乐的往后殿走去,行到半途,却转身吩咐赵全:“叫王承恩过来。”

    “啊?”赵全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赶紧去找王承恩。

    崇祯又呆了一会,忽尔摇头,忽尔叹气,忽尔又怒容满面,吓得身后的内侍和宫女们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就这么片刻之后,崇祯方才呼了口气,摆手:“去坤宁宫。”

第三百一十五章 榆林 五省总督() 
陕西榆林。

    延绥总兵曹文诏,甘肃总兵杨嘉谟、陕西总兵杨麟、榆林总兵王承恩、宁夏总兵贺虎臣齐会一堂。

    堂上乃去年腊月刚被朝廷任命为节制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总督陈奇瑜。

    虽是去年腊月就已被任命为五省总督,但直到年后三月陈奇瑜才到西安赴任,而这一次是他第一次和麾下的几员大将碰面。在此之前,这几位大将都领兵各在一方,难以凑到一起。(作者注:陈奇瑜实际是崇祯六年底方任五省总督一职,在此历史稍有改变,但战事方面不会有所改动。)

    五位西北地头的实力军头,手下兵马乃朝廷为数不多能战之兵的总兵官在各自招呼后,免不了向新任总督陈奇瑜一番道贺。'

    陈奇瑜乃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中进士已是三十出头,尔今也是年近五旬之人,但和洪承畴一般,肤色倒不似读书人白净,反而和军汉一般。相貌也不甚出众,一绥长须颇是威武,脾气也极是亲近,和朝中那些官儿不同,对麾下军将,陈奇瑜从来不摆总督的架子,轻易也不重语相向。

    众将也都知道这位陈总督是好脾气出了名,且极重乡情,帐下幕僚多是家乡之人,内中不乏才德贪财好货之辈,但陈奇瑜对他们却不怎么管束,只要不是太过份就行,对府中下人也是甚好,从不轻易责罚他们。

    诸将除了榆林总兵王承恩外,其余几人都和陈奇瑜jehu过,王承恩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这位新总督的性格,因此坐在那里,倒不怎么拘束。

    甘肃总兵杨嘉谟年纪在众人中最少,不过三十四岁,但却是在场诸将中拥兵最多的,他此番带来的甘肃镇兵有九千之众,内中更有两千骑兵。

    陕西总兵杨麟最胖,年纪在四旬左右,手下兵马却是最少,只三千人。陕西连年闹兵灾,能战之兵不多,杨麟手下这三千兵还是洪承畴任三边总督时好不容易凑齐的,不然,他这总兵官就是光杆将军一个。杨麟为人也颇胆小,全武臣风范,在场诸位总兵中,就数他吃空饷最厉害,实际只三千兵,报到兵部的在册士卒却是一万三千人,足足吃了一万人的空额!

    榆林总兵王承恩是洪承畴任陕西参政时从参将提拔起来的,所部兵马虽不多,只五千人,但却是能战得很。军中多是榆林子弟,父兄叔侄,血缘关系极近,且榆林自太祖开国始便是为九边重镇,二百余年传承下来,可谓老少皆兵,但一声喊,全家老小齐上阵比比皆是。又因军中士卒多有血缘联系,故战场之上士卒皆奋勇杀敌,未得将令决不言退。因此关系,王承恩深得洪承畴看重,此番若不是陈奇瑜要调,洪承畴断然是不会放人的。

    宁夏总兵贺虎臣可不是河套人,乃是北直隶保定府人,天启年间曾为登莱参将,天启六年迁延绥副总兵。其部兵马全为骑军,但人数不多,不到四千众。贺虎臣颇能战,也深得士卒拥护,但为人有一缺点,即勇而谋,时常因一己鲁莽而坏事。贺虎臣本不归陈奇瑜帐下,实因流贼之中有不少宁夏镇的边兵,这些边兵擅骑,而陕西之地骑军不多,故陈奇瑜请奏朝廷调宁夏兵一同进剿流贼。

    延绥总兵曹文诏在众将之中,经历最是复杂。他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崇祯二年东虏入寇京畿,他曾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后随孙承宗收复永平四城,积功至参将。若不是陕西民变势大,朝廷调他到延绥来,曹文诏怕现在仍在辽东。以他第一良将之能,怕大小凌河会战到底鹿死谁手也尚未可知。曹文诏麾下兵马战力在众将中当数第一,麾下不仅有四千敢战之兵,更有一支一千二百人的骑兵。这支骑兵乃是当年孙承宗倡导,由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人训练出来的关宁骑兵。祖大寿率辽兵主力降金后,关宁骑兵的血脉便尽在曹文诏麾下了。虽然现在登莱的祖大弼和吴三桂手下也有一支骑兵,但比起曹文诏手下这支来,却是差了一些,算不得真正的关宁铁骑。

    曹变蛟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老得多,他今年才三十六,但看起来却像是四十几的人,想来是连年征战的缘故。对这位新上任的五省总督,曹文诏颇是敬佩,一月而平延绥流贼,这份本事放眼天下,怕也找不到第二人

    从延绥巡抚一跃而为大明最大的总督,陈奇瑜如何不高兴,但是却也有说不出的苦。对众将的道贺,他苦笑着摆手道:“五省总督听着官大,但坐在这位上,本官却心慌得很,或许只怕是向那阎王爷更进了一步。”

    说到这里,语重心长的对诸将道:“如今你们几位与本官可是同舟共渡了,这船要是翻了,我等可是一根草绳栓的一串粽子扔到海里了,被寇盗包裹了,被朝廷捆死了,沉了一个,其它的也别想再浮上来。”

    听了这qgu的比方,宁夏总兵贺虎臣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督堂说得好生有趣,末将等如何就成了那棕子?”

    曹文诏他们也觉得qgu,不解的望着陈奇瑜。陈奇瑜轻叹一声,说道:“粽子,宗子,祖宗的荣辱,子孙的祸福可都在咱们身上啊!”

    闻言,诸将一怔,都沉默不语。他们都是武将,天天在刀口上舔饭,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家族的荣光,为了能为子孙留下福泽吗。如果这船沉了,自己丧命不说,家族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