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于当年之刘备。今欲图大业,为当实行联蒙抗明之策,四个字:残明、联蒙。只要把这四字做实了,我大金国在这关外基业便就稳如泰山,他年未必不能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话音还没落,大贝勒代善便击掌赞道:“汗王说得好,残明联蒙实是我大金立国不二之策,只要遵循此策,我建州与那大明便是分庭相抗之势,他明国能耐我何!”
听了代善的话,一边的汉臣宁完我却在心中不以为然:汗王说得是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等豪迈岂是与明国分庭抗理所能比,这乃定鼎中原的志气!
大贝勒这话听着就叫人泄气,与汗王的境界差点可不止一丁半点了。仅从这志向上看,汗王继位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过他可不敢得罪大贝勒,人家那是汗王的亲大哥,说什么能是他这个汉臣非议的吗?
其实那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完颜亮可不是什么明君,汗王拿他的诗句来用,也是有些别扭的。
这话正如腹诽汗王相貌一样,也是不能说出口的。宁完我笑着也恭维了一句:“汗王天纵英才,真乃上天赐与我建州的真龙天子!奴才等盼他日能与汗王同游西湖,在那吴山上共赏龙井!”
“呵呵。”
这话说得中听,皇太极听了,顿觉神轻气爽,瞥了一眼代善,不动声色又道:“记得父汗攻打乌拉时曾说过,乌拉好比一棵大树,砍大树要一斧一斧地砍,一下子是砍不倒的,如今,乌拉真就被父汗一斧接一斧地砍倒了。明亦如一棵大树,攻明也要一斧一斧地砍,即所谓残明。当年曹操亡汉之心不死,明亡我之心亦不死,他们绝不会容忍我们坐大。因此,明经常用各种手段卡我们脖子,包括马市。为此,我们常常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本汗少年之时因主持家政,对此感受极深,恨亦极深!”
说到这里,皇太极如苦大仇深般扬臂怒喝:“咱大金如果不打破明国对马市的垄断,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明!我们就没有铁器,没有盐,没有布匹!生用之道,就会始终控制在明人的手里,人家想什么时候勒我们的脖子就什么时候勒。所以,我们必须残明,不断的削弱它,使明之财富为我大金所用,使明之人口为我奴隶!用诸葛亮的话说,此天殆所以资将军,将军其有意乎?”
代善这会算是明白这位四弟的真正用意了,忙不迭大笑起来:“有意,有意,老天爷要给我们,还不要吗?”
皇太极笑着看了看代善,接着说道:“以我大金之力,与明国抗衡,从现在看,还弱了些,所以要联蒙。蒙古与我女真,字同文,衣同饰,信同教,血脉相连,科尔沁部现已归顺,其它各部尚在观望。明也在联蒙,但蒙与明有亡国之恨,不会真正联合,明不具备吾与蒙之传统优势。蒙古现在出了个林丹汗,据说很有志气,但毕竟是个娃娃,不足虑。我们联合各部,就可灭掉他。联蒙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和亲,要广泛与蒙古各部结成姻亲,建州铁骑加上蒙古铁骑,便是天下不可战胜的力量!
若我大金跨有建州辽东,外联蒙古,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蒙古之兵以向燕京,本汗亲率铁骑直取山海关,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诚如是,则大业可成,天下可定矣。”
这番话皇太极几乎是一口气说完,说得他自己都有些喘不过气来,脸涨得通红,看上去却是那么的慷慨激昂。殿下众人也听得是瞠目结舌,惊愕地看着皇太极。
最惯配合的宁完我也忍不住惊叹道:“汗王胸中谋略,实非奴才等能理会!”
坐在他边上同为汉官的范文程则不禁暗道:建州君臣谈起三国来,条条是道,明国以孔孟之道治国,建州是以三国治国,赵普讲半部论语安天下,我看一部三国亦足可安天下。
又道:汗王果是明君,单这份谋略,取那朱家中原江山定如探囊取物一般!白枉我背着骂名来投他建州,只待他日大金得了江山,衣锦还乡之日定要再修家谱,为我范家再添从龙之臣大功!
第三十五章 倾国之兵以伐明(中)()
更新时间:2012…10…06
大殿中,几乎站满了沈阳城内所有的满蒙权贵,贝勒中除了代善能有一座外,其余的如济尔哈朗、阿巴泰、多尔衮、杜度、萨哈廉、岳讬、塔拜等都是并班站着。汗王长子豪格则在末尾陪着诸位叔伯,并半分逾礼。两黄旗的将领们则个个趾高气昂,气势明显要压另六旗一等。
听了汗王如此叫人振奋的豪语,殿中响起一片颂声,颂声中明显以两黄旗将领为多。
其他六旗也有半数是真心在为天聪汗的英明叫好,但也有一些人心中不以为然,那明国如百年老树,盘枝错节,人口亿兆,岂是我兵不过十万的建洲可比。但要能保住如今的基业,便算偷笑不得,哪里能再生贪婪之心,那明国就是好打的?
持保留意见的不在少数,却是谁也不会坏了殿中气氛,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违心的叫上几声好。'
嘈杂中,皇太极的目光却落在了一直低着头的范文程身上,开口问他道:“范先生,你可是有话要与本汗说?”
范文程正思绪着,不想却被点了名,抬头一看,汗王正笑咪咪的看着自己,眼神之中带着勉励,不由心中一阵激荡。
这范文程与那宁完我同为汉人的读书人,投金之后被收在汗王文馆,满洲贵族们呼他们为书房官,这所谓书房官其实并不是什么官,只不过是个称呼。若不是皇太极对这帮汉官重视,那帮贝勒们才不会搭理这些下贱的汉种。
与宁完我又黑又矮不同,范文程虽是一介儒生,但相貌堂堂,体格魁伟,倒很像是一员虎将。
范文程虽是后投,但较宁完我却是更得皇太极信任,这许是与宁完我当年曾向努尔哈赤提议立代善为太子有关。
范文程当然知道汗王点自己的名字是为哪般,不假思索便慌忙从文馆那帮书房官中走出,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后,这才抬头说道:“汗王,奴才是有事要奏。”
“说吧。”
皇太极笑着摆了摆手,方才那番宏论为的就是引出范文程这道奏折。目光扫向一众贝勒:“你们也都听听,范先生说的事对我大金国可都是好的。”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噤声,人人都看向了范文程。
得到汗王鼓励,范文程心中更有底,朗声说道:“禀汗王,现我大金国人口日增,兵力日盛,国事日繁,已成泱泱大国。然政令不能统一,各旗间壁垒森严。旗主视本旗为一己之私产,以至为本旗利益,与国家斤斤计较。此祸乱之弊端,应革除之。先汗有言,参汉酌金,臣请参汉家之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既设,国家大事则职责分明,如此,必可杜绝相互诿现象发生。”
范文程刚说完,殿中原本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被冲荡得一干二净。
诸贝勒被范文程的一番话搞懵了,一个个心中都在猜测着:范文程敢如此讲话,必是经汗王同意了的,但汗王要干什么?要用六部代替八旗?要是真设了这六部,那要置我八旗于何处?
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两个年长些的贝勒对视一眼,微微摇了摇头,但二人却是谁也不出声。
哥哥不发话,下面的小贝勒们哪个敢随便说。多尔衮和阿济格一母同胞,现在阿济格不在,他年纪又小,所以见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不说话,虽不知这两位兄长打的什么主意,但也知趣的垂下头。
众贝勒谁也不吭声,满殿文武都在看着皇太极。宁完我、鲍承先等书房官则都在为范文程暗捏一把汗。
议设六部摆明就是削八旗的权,那些个旗主贝勒如何肯让人从他们锅中捞食,只怕这首议者要引来众怒了。
一时间,先前融洽的大殿变得如人般,冷冰冰的。
诸贝勒的沉默在皇太极的意料之中,但他别的人都不管,他只想看看代善会如何说。'
代善这会也在犹豫,四大贝子自阿敏被圈禁后,便只剩他与莽古尔泰,但自从千里奔袭明国京师成功后,皇太极在国中威望大增,一些年轻将领由对汗王的敬佩变成了崇拜。老四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所以当阿敏屠城逃归后,皇太极下令将其逮捕,众贝勒大臣竟一人反对,这在从前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尊佛如今只剩两尊,莽古尔泰和阿济格又领兵在义州,只剩自己一人,怕是难以阻止这六部成立了。
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他们是不指望了,这些个家伙说话能有什么用。
暗叹一口气,代善不能不说话了,当年他和莽古尔泰在千里奔袭明国京城的问题上曾与皇太极唱过反调,不同意出兵,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反对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对待皇太极的态度上,代善不知不觉比从前规矩了许多。
一个威望如日中天的汗王实在是不能得罪的,兄长又如何,阿敏的下场摆在眼前。
还是顺着老四吧。
拿定主意后,代善终于开口了,先是看了一眼皇太极,尔后环顾那帮小贝勒们,缓缓说道:“范先生适才所讲各旗间壁垒森严,各旗主为了自家利益斤斤计较等,不过是说出了一个存在多年的实情。不是吗?阿敏不顾军纪,两次纵兵劫掠,为的是什么?说到家,为的是一家之私利。他之所以敢公开提出欲拥兵自立,就是因为他将镶黄旗看成是自家的财产。
你们或许心中不服,但是千万不要不承认。我敢说,你们任何一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就不说是哪一家了,每次出征,都要派一些根本法上阵的老弱病残充数,为什么?还不是想多分些东西。这是真正的斤斤计较。而六部一设,职责便分明了,此利国之举也,我代善和正红旗完全同意设六部的提议。”
代善说后,众贝勒们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