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对先前他上报锦州军谋叛之事,高起潜也同时予以说明,说是为了早日平定叛军,这才和施大勇暗中商议,谎称锦州军谋叛,以使叛军不生提防之心,从而可以让锦州军抽兵出来奇袭登州,一举端掉叛军老巢,使叛军人心顿去,兵战志,一战而定大局。为防此计泄漏,让叛军有了准备,所以这才冒着欺君之罪连朝廷也瞒了。现在事定,也请皇上治他欺君之罪。
请罪是请罪了,欺君之罪也认了下来,高起潜这注下得实在是太大,别的先不说,仅是这欺君之罪只怕也能让他人头落地了。但他偏偏就不怕,因为他太了解紫禁城中年轻的天子了。如果他在登莱一所获,那这欺君之罪肯定是坐实,天子一怒之下定会砍了自己。现在嘛,有平叛大功在手,天子万万不会治他这大功臣的。当然,让高起潜敢于自认欺君的最大缘故怕还是文华殿那番争论吧。为防万一,高起潜还是拿出几万两银子进京打点了,司礼掌印王德化肯定是要打点好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也是不能落下,其余司礼监诸人连同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也都是一个都不能落的。
同时送上京的还有兵部主事张国臣的奏表,大致内容和高起潜他们的上疏差不多。莱州城中的通州总兵杨御蕃也上疏证实李孔二逆诈降复叛被杀。
施大勇也上疏称虽贼首李九成和孔有德已被斩杀,但叛军余部仍有多股活动于登莱境内,为保地方安靖,不使贼寇复起,锦州军正不遗余力的对叛军余部进行征剿。同时又请朝廷暂将登州作为锦州军暂驻之地,待登莱叛军彻底肃清,锦州军再返回关外。
一封封加急奏疏向京师送去的同时,从京师出发的钦差宣旨队伍却也到了商县。在山东督兵的督师朱大典也终于慢摇摇的带领五千鲁兵赶到了莱州。
在此期间,大勇率锦州军押着几万叛军回师登州。行至招远时,大勇亲自行刑将李九成和孔有德五马分尸,首级以铁盒呈之快马送往京城。
皇太极决定远征察哈尔林丹汗后,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部长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四月下旬,皇太极率领大军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当夜,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林丹汗欲率部撤至漠北喀尔喀,但喀尔喀三汗与他不和。于是林丹汗率领所属10万之众,西奔库赫德尔苏,经呼和浩特,渡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呼和浩特,得知林丹汗已南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
林丹汗南渡黄河后逃往青海,身为成吉思汗的嫡传,手中握有象征皇权的玉玺,称雄蒙古二十余年,林丹汗原本想借助明朝的势力先统一蒙古,再灭女真,最后重返中原,一统天下。没想到他的宏图大略,却被努尔哈赤父子击得粉碎。如今,又被皇太极逼到了青海,此地天气变化常,常年冰天雪地,条件十分恶劣,养尊处优的林丹汗如何经受得了这番打击,他又气又恼,到了青海不久就病倒了,很快就大限到来。
临终前,林丹汗唤来嫡长子额哲,指着枕边的玉玺对他道:“额哲,为父怕是时日不多了,你记住,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乃天潢贵胄,黄金血统。这块玉玺乃历代传国之宝,失传三百余年,到为父这重归故主,此天意也,是长生天欲复兴我蒙古的征兆。玉玺在,皇权在,只要你手握玉玺,迟早仍可号令蒙古。此地不可久留,待为父死后,你可率众东归,收拾残部,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浩瀚千里大漠,尽可与皇太极周旋。记住:为父与女真不共戴天,你要南联大明,以拒后金,时机成熟,便先灭了后金,重振我察哈尔雄风。”
额哲看着父汗瘦得脱了相的脸,禁不住失声痛哭。林丹汗吃力地作着临终嘱托,额哲一个劲地点头:“嗯、嗯,放心,儿臣记住了。”
对儿子交待完最后的话,林丹汗进入了昏迷状态,到了后半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三十六岁。
安葬了父亲,额哲一天也不愿在青海呆下去,过了头七,他便率领着残部返回蒙古。一路上,一些旧部闻其东归,纷纷来投,行至黄河一带,已有部众两千五百余户,合一万余人。
他们行了一路,争论了一路。以额哲为首的派系一心想继承林丹汗遗志,重振大业,另一些被女真吓破胆的则主张归金。此时额哲血气方刚,对几个主降的大臣根本不予理睬,主降派只好鼓动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
苏泰太后毕竟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头脑比额哲清醒得多,她劝额哲道:“尔父临终之言,乃将死之人的昏聩迷乱之语,吾儿不可过于认真。你胸怀大志,作母亲的自然十分高兴,但当初,尔父以四十万之众,又有明的支持,都没斗过大金。现在已到了这步天地,你凭什么与之抗衡?”'
母亲的话让额哲十分不服气,他自信道:“凭我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凭我手中的这块玉玺!”
儿子的年轻气盛让苏泰太后摇了摇头,叹息道:“别说这块玉玺了,我看咱们今天落到这个地步,全是这块玉玺闹的。”
闻言,额哲吃了一惊:“母亲,此话怎讲?”
苏泰太后落泪道:“尔父在未得到这块玉玺之前,勤于政事,能征善战,又善于收取各部之心,很快就拥兵数十万众。可自从得到了这块玉玺,便一改从前,开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成吉思汗自居,结果伤害了各部。努尔哈赤正是趁此机会分化瓦解,先是将科尔沁部拉了过去,然后是奈曼部、敖汉部尔父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以至客死他乡。我是亲眼见你父亲有了这块玉玺后,一步步走下坡路的,你说这玉玺是祥物吗?”
“可玉玺确实是天下难得的珍宝,我们先祖正是凭此而成的大业啊。”额哲不敢认同母亲的话。
苏泰太后摇头道:“也许是我们命薄,担不起这天大的重担吧。”
“依母亲的意思是?”额哲摸不清母亲到底想对自己说什么。
苏泰太后在犹豫一番后,终是拿定主意告诉额哲:“归金,这是眼下唯一一条可行之路。”
“归金?!”
额哲吃了一惊,不吱声,低下头,未置可否。
见状,苏泰太后再次劝道:“当母亲的都盼着儿子能成就一番事业,谁愿意看到儿子卑躬屈膝寄人篱下?但今非昔比了,你父亲临终时要你联明抗金,可明朝现在内有农民军作乱,外有后金相逼,一些将士闻金丧胆,他们自顾尚且不暇,还能管得了我们?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想与皇太极争雄,儿呀,你想想看,后果将会如何?”
母亲所说确是实情,额哲不由点了点头,迟疑道:“母后说得有些道理,不过”
作者注:此处林丹汗死亡时间提前半年。
更新快纯文字
第三百五十三章 蒙古大局定(上)()
苏泰太后唯恐儿子仍要和后金争强,进一步劝他道:“这个皇太极,我看比努尔哈赤厉害多了,他现在把蒙古各部都争取了过去,就连你叔叔、舅舅、几个哥哥也都逃到了他那里。看他现在的架势,是非要统一了蒙古不可,我们已成为他统一蒙古的最大障碍。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手中这块惹祸的玉玺。得不到玉玺,皇太极是不会放过我们的,不论我们逃到哪,他都会全力追杀。我们根本不可能将蒙古各部重新拉回来。东山再起?简直是白日做梦,咱们不能拿鸡蛋碰石头。”
一番话说得额哲泄了气,父汗的十万大军尚且一败涂地,现时不过两千多户,一万多人,又如何和女真大军对抗呢。
从苏泰太后帐中出来后,额哲便将几个父汗留下的老臣召集在一起,谈了太后想归金的想法。
老臣鄂朵斯乃主战派之首,一听就拒绝道:“少主,太后之言乃一妇人亡国之语,万万不可听之。我察哈尔部乃成吉思汗之嫡传,已历数百年,手中握有传国玉玺,蒙古各部一直以我们为蒙古的象征,察哈尔亡,则蒙古亡矣。现在,一些部落为后金势力所迫,不得已而归降,但暗中却与我们交往不断,时刻不在盼望着我们能重振当年雄风。先祖成吉思汗奋起于斡难河,九死一生,有十三翼之败,有不儿山蒙尘,但先祖凭其不屈不挠的精神,愈挫愈奋,终于创立了大元帝国。
“中原的汉朝皇帝刘邦也是如此,他多次被楚霸王杀得片甲不留,落得个只身逃脱,但终于在九里山一战,消灭了霸王,建立了西汉。纵观历朝历代,凡成霸业之主,不历尽磨难,所谓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今天,我们虽处于困境,但只要我们遵照先汗的遗嘱,卧薪尝胆,联明拒金,在万里草原上与皇太极周旋,就一定会重新崛起!”老臣脱脱罗亦含泪相劝,他搬出的可是额哲十分向往的汉高祖刘邦的故事。'
额哲到底还年轻,听了这番话不禁血气上涌,点头说道:“不“不错,我乃成吉思汗黄金后裔,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们蒙古一定能再次崛起。降金之事,就此作罢!”
由于几个老臣的强烈反对,降金一事暂时搁浅,但苏泰太后要归金的流言很快传播,导致军心不稳。
这天早上,额哲在苏泰太后帐中吃饭,突然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闯进大帐,报道:“太后,少主,不好了,囊囊太后率文学网要渡黄河投奔后金!”
额哲一听,脸都白了,气得“腾”地站起,怒道:“父汗刚死,她怎么就这么干!”
苏泰太后也呆住了,心道当年称雄大漠的察哈尔如今仅剩不到三千户,囊囊却一下拉走一千五百户,这先汗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