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大勇这么说,二人俱是松了口气,放下心来,忙道:“将军放心,我二人回去之后立即着手此事,绝不让将军难做。”
“你们归明之后,所带部众如何处置,又暂在何地安置,军械粮草又如何安排,辽阳城中的辎重如何划分,随我大军攻打沈阳如何协调,这些都是要马上解决的,嗯,这样,你们且与我的参事吴先生商议,把这大大小小的事情拟个条程出来,有了这些白纸黑字的条程,本帅放心,你们也放心,合作起来便如虎添翼了。”
“将军所提建议甚好!”
图鲁什和额必伦听了这个提议均是大为认可,本来他们还担心献出辽阳城后如何和明军打交道,现在施大勇主动提出来省得他们还要询问自是再好不过了。
大勇也不与他们再谈,叫人领二人先下去吃些饭食,尔后就由吴赫寅与他们细谈,他自己则要马上率领鞍山的明军赶往辽阳。
等图鲁什和额必伦下去后,吴赫寅上前问道:“大帅真的要收容莽古尔泰?”
大勇点头道:“难得有这么个大人物来投我大明,又双手奉上辽阳城,本帅若不笑纳,恐怕天下人都要骂我白痴。”
吴赫寅却道:“莽古尔泰这人素以残暴着称,比起在关内屠城的阿敏不逞其让,小人在沈阳时,便听人说这莽古尔泰堪比恶狼。眼下他不过是走投无路才来投我大明,可一旦有了立足之地,喘息之机,恐怕其狼子野心不死,时日长了,小人担心他反成我大明又一祸患,所以将军不能不防啊。”
“那就让这条走投无路的恶狼变成一条听话的丧家之犬。”大勇不以为意,“眼下还是用得着他的时候,毕竟是个金人的贝勒,又是镶蓝旗的旗主,就算再不顶事,报到朝廷也是对本帅的一桩大功,再说攻打沈阳还得让他充当向导呢。本帅可是很乐意看到他女真鞑子狗咬狗,哼哼,自古最难就是手足相残,不知洪太听到他兄弟率兵攻打他的老窝会是何感想。”
一听大勇要攻打沈阳,吴赫寅提了半天的心终于落了下去,激动之余又问道:“那将军准备何时向朝廷奏报莽古尔泰献城归明一事,又准备何时送他去见天子?”
这个问题让大勇很是诧异,“本帅现在自身都无颜得见天子,又如何能将他一降人送到御前,至于奏报更是从何提起,难道真有莽古尔泰投明一事?”
“这。。。。”吴赫寅本来还要说先前施大勇说得明明白白,也答应过人家,怎的现在却翻脸,可刚张嘴却猛的一个哆嗦,那话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了。
“既然如此,那将军拿下沈阳后打算如何处置莽古尔泰?”
“狡兔死,走狗烹。等打下沈阳,本帅请儿郎们吃狗肉。”
闻言,吴赫寅喉咙禁不住又咽了下,后背升起一股寒气,下意识的就想抬脚赶紧走出这屋子,但他刚刚受令要和图鲁什他们定什么约,所以有些事情他还得问清楚,得把施大勇的真实意图体会到,免得办砸了差事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小人从未经手订约之事,还请大帅吩咐一二。”
“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下来。”大勇很是无所谓。
“啊?”吴赫寅一惊,这算什么订约?忍不住便劝:“要是统统答应对方的要求,这条约岂不是对我方不利,小人素知大帅是重信守诺之人,要是立了这么个条约,大帅日后如何对他们下手?”
“守信也是要看人的,本帅从来不准备遵守这条约,只是让他们安心为本帅所用而已。时机成熟,这狗屁的条约随手撕了又如何。”大勇脸上尽显无赖之色,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神情。
“小人明白了,小人这就去和他们谈,小人也一定满足他们的要求。”
吴赫寅算是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位杀人如麻的明将,带着重新的认知便要去竭力完成他的使命。临到门口,却听背后传来大勇的声音,“这条约得定得正式些,不能叫他们有什么疑意,得让他们欢天喜地的认为本帅是真的要和他们做盟友,也是真的为他们打算,这样他们就能心甘情愿的替本帅去打沈阳。噢,对了,这条约对外便称鞍山条约好了。”
第四百一十章 监军太监()
鞍山条约的正式成文一直等到大勇进了辽阳城后才算确认,其实不过薄薄一张纸,除了额必伦、图鲁什代表莽古尔泰所提的条件外,也没什么其他东西,说是双方临时达成的协议可能更合适一些。但架不住莽古尔泰现在走投无路,这份施大勇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的条约就成了他一根救命稻草,重视得不能再重视。
图鲁什和额必伦也知道这条约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除了狮子大开口向明军索要钱粮物资外,还一日一快马将达成的条件通报辽阳,对已经达成的条件也恨不得再行修改,搞得吴赫寅是不厌其烦,却还是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修改。背后,每每想到图鲁什他们贪婪的要求,吴赫寅都觉得可笑:难道你们不知道实力才是决定合作的基础吗!
在辽阳的三天里,光是改过的条约就有七份之多,这些废纸的最后下场无一例外——全成了吴赫寅的擦屁股纸,若有必要,就是那最终成文的条约吴赫寅也不介意将它拿来擦屁股。
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让莽古尔泰大喜若狂,随着明军的进入,辽阳城的旗人都已经知道莽古尔泰要带领他们投明了,很多旗人不愿追随莽古尔泰,但又害怕会被进城的明军杀害,所以只能派代表向莽古尔泰请求放他们出城。
施大勇要屠杀不愿归明的旗人要求,莽古尔泰已得到图鲁什的通报,对他们力争回来的条件还是相当满意的。他毕竟也是旗人,更是旗人的贝勒,又如何真的会杀害这些不愿归明的旗人,他还盼着能够得到明国援助和洪太对抗呢。到时,这些旗人都是他要争取的力量,因此能够救下这些人,再放他们走对他莽古尔泰绝对是件有利无弊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宣扬自己爱民如子,莽古尔泰指使白佳等人在城中大肆宣传自己如何和明将力争,宁死也要保下辽阳旗人性命的光辉事迹。别说,此举倒真的让莽古尔泰在辽阳旗人心目中印象分大增,再加上城中流传的有关洪太是如何迫害莽古尔泰这位同胞手足的事迹,让莽古尔泰收揽不少旗人之心。原先以为顶多只有千余人会随他归明,最后统计出来的却是有半数旗人愿意追随他,要求出城的旗人总数只两千人不到。
已经得到施大勇命令的彭四海没有追杀这些出城的旗人,任由他们消失在眼前,此举,也让城头上一直察看的莽古尔泰放下心来,认为施大勇是真的说话算话的。他却是不知,在辽阳城东北方向二十里处,一支人人胸前挂着骷髅的骑兵队伍正严密监视着向北逃难的旗人队伍。
。。。。。。。。。。
图鲁什额必伦在敲定条约的最后细节前,派人请示莽古尔泰还有什么吩咐。莽古尔泰和白佳、崔达商量后,通知额必伦,不仅要在条约里尽可能替莽古尔泰争取明军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要明军承认莽古尔泰大金国议政大贝勒的身份,也要承认莽古尔泰是献城归明而不是献城降明。
一个“归”、一个“降”,代表的可是莽古尔泰一干人日后能不能在明国立足,取得明国支持的关键。要是以降人的身份前往明国,明人重视的程度肯定会有所下降,而以归人的身份前往明国朝见天子,得到的待遇肯定是属藩的待遇。只要大明承认莽古尔泰属藩的身份,那么接下来的支持和援助就不会有问题。尚在壮年的莽古尔泰可不想自己被明人当作宝贝一样养起来,他梦寐以求的是能在明人的支持下挥军北上和洪太一决高下。
得到最新指示后,额必伦和图鲁什也是一惊,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之前虽然在嘴里也称他们是归明,但在纸面上却从来没有这么书写,要是条约拟定后,明军上报朝廷他们是来投降的可就大大不妙了。顾不得夜已深,天寒地冻的就闯进了吴赫寅的屋子,拉着他起床义正辞严的要求在条约上着重表明他们是归明而不是降明,气得吴赫寅妈拉个巴子的暗骂不已。
最终,鞍山条约还是以吴赫寅的极度不满和不屑、莽古尔泰的极度满意下出炉了。墨迹还没有干,额必伦就和图鲁什带着这份条约快马飞奔辽阳。要想这份条约正式生效,就必须要由辽阳城的莽古尔泰和正在路上的施大勇亲自签约盖印方行。
。。。。。。。。。。
随大勇先行北上辽阳的是亲兵营、步军左营、狼骑军一部,计有步军5500人,骑军1500人(另配重甲辅骑兵1500人),随行部将有蒋万里,曹变蛟、郭城、李固、耿仲明、李忠辅、向宠、郑泰、尚可喜等人。
随后出发的是炮兵营两个千户,携带西洋轻炮80门,工部造小铜炮60门,铳炮120杆,双轮车90辆,炮车200辆,计炮手1200人,辅兵1500人,统军千户原松山把总董忠、登州降将沈义。
炮营两个千户的配置火力已相当于当年孙元化编练火器新军一营标配,考虑到此去辽阳攻打沈阳有天气不稳定因素,故而大勇没有下令炮兵营全军进发,而只带了两个千户,余下三个千户则立即向金州转移。只要不是洪太回师的八旗主力,大勇相信以两个千户的炮兵威力足以拿下沈阳这座空城了。
此战,未在鞍山征发民役粮草,粮草这一难题大勇已经准备在辽阳落实了。
图鲁什和额必伦赶得也及时,在大勇刚到达辽阳的时候便追上了。二人先行进城面见莽古尔泰,稍后莽古尔泰便率领一众手下出城相迎大勇。先一天得到命令可以进入辽阳的彭四海也率部来迎。
大勇和莽古尔泰其实是打过交道的,说起来莽古尔泰也算是大勇的“贵人”,去年松山军大凌河初战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若不是莽古尔泰因洪太剥夺其牛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