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9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发现铀矿啊!铀矿是核~武器的原料之一,它可是有放射性的辐射性质,现在这个年头压根就没有足够的科技手段来防止辐射,不说去开采铀矿是不是作死。哪怕是开采出来以当今的科技水平又能干什么?

    古人不知道放射性质的辐射是什么,没道理吕哲会不知道,可是偏偏皇帝行辕那边没有什么强制措施,吕议就有点搞不懂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但是阳羡县,整个会稽郡的赋税都在那处煤矿占了很大的比例。”燕彼肯定是查阅过相关的资料,他看着吕议说道:“另外。好几个郡都依赖阳羡县那边的产煤供应。”

    这么一来吕议就有点听懂了,恰恰是因为那处煤矿的重要性,所以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之后都没有全面停产。

    “开采煤矿的矿工都是奴隶,是吧?”吕议得到杨亮的回答,然后看了看燕彼和叔孙通,问道:“彼叔,博士,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呢?”

    就是这么个套路,不管吕议心智是多少年龄,他现在就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平时表现的聪慧没问题,可是要是过度聪明可就有些问题了。另外,九岁的孩子不是不能处理行政,十二岁的甘罗还能做宰相,只是吕哲的一些行为让吕议心里有些迟疑有些忌惮。

    燕彼与叔孙通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眼神各自有些不同,燕彼非常的平淡,叔孙通却是有心给出一些建议。

    “往常的例子是,一旦大范围发生疫病,那个地区进行区域性质的隔离。”叔孙通见吕议点头,接着说道:“鉴于矿场都是异族奴隶,各郡又依赖于阳羡县的煤矿出产,矿场可以照常运作,但是周边的帝国子民应该进行迁移,分区隔离。”

    隔离是爆发瘟疫等传染病通常的做法,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处理。铀矿本身有放射性,可是病发之后并不具备传染性,这些知识对于吕议来说是常识,可是他并不打算说出来。

    “既然有例子,那便按博士说的做。”吕议笑着问杨亮:“可以执行吗?”

    杨亮很迟疑地说:“矿工都是异族奴隶,为了看管他们有五百人规模的武装,监工也都是帝国子民,这个……?”

    异族奴隶死多少都无所谓,因此没人去顾忌奴隶矿工的死活,可是那么多的异族奴隶总是需要监督和看管,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这样,”吕议是用建议的语气说道:“挑选一些比较听话的异族作为监工,给予他们相对好的待遇,用他们是监督其余的奴隶?然后,将矿场周边封锁起来。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调动当地的郡县兵进行联合封锁,可行吗?”

    “临淄郡与胶东郡爆发瘟疫,帝国有不少官员有处理相关问题经验的官员。”燕彼笑呵呵地说:“如果殿下需要,可以让人挑出相关官员的履历。”

    吕议也露出笑脸,心里却是想着:“彼大叔肯定有得到什么指示,不过不好和我说,所以只能换着法子帮忙?”

    提拔异族当监工在帝国也有许多例子,岭南和倭列岛那边这样的做法尤其多,也证明提拔异族监工有效转移异族的仇恨值。

    帝国腹地提拔异族的事情比较少,那是因为帝国腹地需要安排的岗位比较多,只能是留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安排给自己人,通常被安排类似工作的人基本是从军中退役,以身体致残的退役军人最多。

    拿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由叔孙通书写行政命令,吕议在上面签字,然后送往执政府那边进行确认和盖印,拿到命令的杨亮也就启程赶回阳羡县。

    “是出自殿下的意思,还是?”萧何问的是叔孙通。

    叔孙通笑而不语。

    萧何又迟疑着问道:“殿下有意前往阳羡?”

    “没有的事情,殿下是监国,怎么会离开南陵呢?”叔孙通笑着说道:“殿下的意思是,陛下的子嗣中除了殿下,还有启皇子也在南陵,不如就由启皇子前去阳羡。”

    萧何听得却是愣了。。

第九百四十二章:兄弟两(下)() 
皇子虽然都是皇子,可是还有嫡庶之分。目前吕哲只有一个嫡子,也就是吕议,其余的子嗣按照既定的习俗都只能算是庶出。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着皇位继承的资格区别,可是并没有绝对,有出现过庶子竞争过嫡子而成为储君的例子。

    民间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对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间的庶出血脉就很难能够竞争得过嫡系血脉。

    为什么?因为皇室统治的是国家,民间只需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国家的储君一旦选择不慎可能葬送国家,带来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扰不是民间家族能比的。民间的家族哪怕是选错继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个家族,外力的影响不会像选择储君那么大。

    责任越大牵扯越广,牵扯越广利益越多,有什么比国家储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吕哲这一次任命吕议为监国,算是首次透露出储君的人选,帝国上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其中就包括萧何。

    及早交好储君,或是得到储君的赏识,等于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关乎到好几代人的重大事情,没人会马虎。这样一来就造成一种现象,储君身边永远不会缺人,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和储君过不去。

    吕哲首次表现出考校吕议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储君的意愿,其实留守的官员都憋着劲想要在吕议监国期间所有表现,在吕议需要的时候卖上十二分的力气。

    皇帝行辕那边传来旨意,让吕议处理阳羡县那边的状况,第一个接触到旨意的就是萧何。

    萧何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吕议若是有什么需要必定会倾力相助,为此还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打算在吕议求助的时候用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吕议接到皇帝行辕那边的旨意后并没有召见自己,心里失望的同时,对吕议将前去阳羡县处理的人选指派给启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这是吕议第一次监国。处理阳羡县的事务也是第一次得到来自皇帝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处理好可是关乎到皇帝的印象。换做任何一人,怎么也该是卖力的表现,期望能够得到皇帝更多的赞赏。可是吕议怎么做的?吕议拉出了启皇子,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兄友弟恭,不是吗?”燕彼是后面才找到萧何,他对吕议拉出启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虽然不解却也是乐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说:“监国任命启皇子处理阳羡县事故。执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谁?他不但是检察署的署长帝国五等子爵,还是皇帝的家臣。

    这年头家臣是什么?是绝对的心腹,绝对的亲信,哪怕是亲戚会背叛,家臣也不会背叛家主。

    皇帝统治国家,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吗?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吗?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统领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解释,说“天下的土地并不全是君王拥有,治理土地的人也并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解读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见。

    上古先秦时代还有另外一句话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领主之土,并非王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拥有自主权嘛。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臣子只对诸侯负责,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过诸侯向诸侯的臣子下达命令,其实哪怕是天子向诸侯的臣子下令。诸侯的臣子也不会去听。这就是春秋战国的现状。

    现在是战国刚刚结束不久的岁月,很多战国时期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存在。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的观念就被留了下来,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臣工,却是无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干什么。

    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那么也就更能知晓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简单。

    萧何就在问燕彼,问说,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问呢,还是以帝国官员的身份在问。不同的身份,萧何会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问,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国家没有储君,臣心民心都不会安稳。”燕彼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上面那句话,笑呵呵对萧何反问:“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萧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说话。

    “陛下想要考校议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认真地说:“议皇子表现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会更开心吧?”

    萧何依然在笑,颔首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点点头,抬手供着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长达四年之间没有任何子嗣,那个时期其实很多人虽然跟随吕哲开创基业,可是不说心里惴惴不安绝对是假的。

    后面,吕哲先娶赵高之女赵欣为妻,可是因为一直领兵作战也未有所出,还是后面卫雯诞下吕启才使得麾下众文武心安。

    事实就是那样,追随的人没有子嗣确实会令人心里惶恐。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担忧没有继承人基业无法持久,或是没有血脉继承人会造成内乱。

    赵欣也不负众望剩下吕议这个嫡系,随后吕哲的其它女人又有众多子女,臣民心里有了盼头,可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

    没有继承人是坏事,继承人多了也是麻烦事,帝国被建立,偌大的国家却是长

    久没有设立储君,就如同燕彼说的那样,国家没有储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他们为什么安定不下来?无非就是困惑罢了。而又是什么困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