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夕和她解释:“妈,你想多了。上次我们秋游……”何夕把她遇到秦烈阳的事说一遍,并且把下午秦烈阳收她当徒弟的事一起说了。
何母听了松了口气,还好不是骗子,又有些不确定地问:“那个秦爷爷真的要教你做药剂师?”
何夕肯定地点头,把今天秦烈阳让她看的几本书拿出来给她看。何母对药剂师听说得不多,但很敬畏。之前周围有个人的女儿考上了药剂学这个专业,令周围的人羡慕不已。现在知道女儿也能学习药剂学,何母很激动,“小夕你要好好地谢谢秦家,好好学。老妈是不是该去准备一份谢礼?小夕你要听你老师的话啊!”
“妈,”何夕有些哭笑不得,“你别弄了,老师不在意这些虚礼的,过些天我会去看老师,给老师带些特产,心意到了就行。”
“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不行,得多准备点东西。我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你们俩去吃饭,菜在桌上,饭自己打。”何母说完就走了,留下两姐弟面面相觑,然后去吃饭。
第16章 过年()
晚上,何母房间。
何母躺在床上有些睡不着,今天的惊喜来得太突然,她没有一点点防备。想了一会,她还是推醒了何父。
何父原本睡得好好的,突然硬是被人从美梦中惊醒,便有些生气,“干什么,半夜不睡觉!”
何母:“我有话和你说,关于小夕的。”哼,我睡不着你还想睡好?既然是夫妻,就一起睡不好吧。
听到是关于女儿的事,何父一下清醒了。他长得比较粗犷,脸上还有一道疤,看着面相很凶,所以子女一直和他不太亲近,有些怕他。即使是这样,有哪个父亲不关心子女的?何父对子女的事一直很上心。
何父问道:“小夕怎么了?”
“小夕走大运了,我们家要出一个药剂师了!”何母换个姿势,继续道:“我和你说,这次小夕去……”
“果然是我的女儿,就是聪明!”何父有些得意,更多的是对女儿的优秀感到骄傲。
“那也是我生的,女儿是遗传到我的聪明了,想当初我读书的时候成绩也很好。”所以后来不能继续读书,何母对这件事一直感到很遗憾。
何父无语地翻身,嫌弃道:“都多少年的老黄历了!那时候才一年级,能看出什么来?亏得你能说这么多年。”
何母不干了,一把掀开被子,“我说说还不行吗?”
“行行行,你爱说多少次都行!”何父把被子盖好,“快睡吧,都几点了,明天还要早起。”何母这才作罢,躺下来不一会儿也睡着了。
快要过年了,几个长辈都挺忙碌的,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大清扫之类的。反倒是作为小辈的何夕和何肖没什么事干。何肖自从有了遥控赛车,没事干便会拿出来玩。当然是很小心的,这是大哥哥送他的,玩坏了他会心疼死。
何夕拿到几本药剂学的书以后就专心看书,颇有种沉迷学习无法自拔的感觉。何夕对于书中所写的各种药材的搭配很感兴趣,可惜手头没有材料也没有器材,不能亲手调配。不过以她现在的水平也调配不好,反而会浪费很多药材。还是得等基础打牢了才能进行下一步。何夕定下心来,继续啃手头的书。
大年三十那一天,一家人都起得很早。何母一大早就起来去买菜,今天要买很多东西,毕竟是年夜饭,吃得一定要丰盛。村里到处是过年的氛围,很是热闹。一般在外面的人过年都会回来,小小的村子一到过年就都是人和车。别看何家村平时都是老人留守,看着也不富裕,其实不然。每年过年,村子里停的车不知凡几,豪车也不少,小小的街道都被车停得满满当当的。
何爷爷何奶奶共有5个孩子,两子三女。何父排第三,上头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何大伯家有两个女儿,大的叫何妮,比何夕大两岁;小的叫何瑶琳,与何肖一般大。何大姑家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廖菲菲是所有孩子里最大的,已经19了;儿子廖源比何夕大两岁。何二姑家有一个儿子,李霆,才刚满2岁,夫妻俩对这独苗苗很是爱护。何小姑家有一双儿女,儿子吴廷尖和何夕同岁,女儿吴芳芳和何肖同岁。今年何小姑一家没有回来,据说是在岑省有事脱不开身,自然他们的子女也没有回来。
中午,何伯母她们吃完午饭就到何夕家来,与何母一同准备年夜饭。几个小的也跟着各自的母亲一起过来了,都在何夕的房间看电视。何父回来的那天就去弄了闭路线。
何夕与大伯家的何妮还有大姑家的廖菲菲,廖源关系都不错,特别是廖菲菲,总是很照顾她。
现在的电视节目没有后来那么多种类,主要还是放电视剧。一到寒暑假,《xx格格》就会在各个电视台重播,这么多年一直没断过。
看着电视里上演的各种脑残剧情,何夕简直不想吐槽。当然,她也是后来才发现这部电视剧真的相当脑残,在此之前她还觉得几人的爱恨情仇很有意思。何夕面无表情地看着,内心已经开启刷屏模式,自娱自乐地很嗨。
这部电视剧大家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再看也没什么意思,廖菲菲就提议玩牌。廖菲菲是小辈中最年长的,也是最有威严的,她说的话大家都会听。
廖源跑去附近的小店买了两幅扑克牌,六人刚好分成两组来斗地主。几人玩到一局结束,刚好长辈上来叫吃饭,便放下扑克牌下楼吃饭。
由于人比较多,桌子没那么大,就分成了两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两桌离得不远,可以听到大人的谈话。
“今年怎么样嘛,有没有赚啊?”何父喝多了,有些醉了,拉着旁边的何伯父问。
“今年还行,不过赚得也不多。你怎么样啊?最近在做什么?”何伯父也有点喝大了,不过还算清醒。
“老样子,现在工人越来越难找了。每次和那些老板要钱都很难,这次如果没要到我都回不来。”何父叹气。
“现在这一行不好干啊!要不要干别的?”何伯父提议道。
何父拿着酒杯,没喝,又放下了,“别的也不好干,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东西也费劲。还能去干什么?别说扫兴的了,继续喝!”何伯父也跟着喝起来,颇有种今晚不醉不休的架势。
何夕听着何父的醉话,有些不是滋味。何父何母现在做的是加工衣服,需要招一些工人来做。一件衣服的成本并不高,而且何父何母只是替那些老板加工,赚的也只是辛苦钱。这两年来工人要求的工资越来越高,但是老板给的加工费还是老样子,这样下去根本做不了。
过了两年,何父也确实不做这一行了,转去做印花厂。一开始生意还行,但随着这一行做的人增多,并且有一家有了更好的技术后,生意就不太好了,来的一般是认识的人,勉强继续做下去。
第17章 拜年(一)()
除了何父与何伯父,其他人也多多少少有些喝醉了。大人那桌开始就孩子的问题聊起天来,都在夸对方的孩子有多么多么好,自己家的有多么调皮。
小孩那桌因为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不允许喝酒,只能听着各自爸妈说自己的糗事,却又不能反驳,感觉十分丢脸。
酒足饭饱后,其他几家人都回去了,何母让何父回房间睡觉,然后开始收拾桌子。何奶奶想帮忙,被何母婉拒了,让她早点回去休息。何夕和何肖帮何母一起收拾,何母很欣慰,孩子都懂事了。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和往年一样,早餐是长寿面,何母还在每个人的碗里放了一个荷包蛋。知道何夕不太爱吃面,何母很贴心地只盛了一小碗给她。
今天何父何母都不准备出门,有亲戚要来拜年。大概9点的时候,一对夫妻带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走进何家。
何父何母看到了立马迎上去,热情地喊道:“阿辉,美芬,你们来了啊!快进来坐!”何辉和赵美芬也上前打招呼。
何辉是何爷爷堂兄弟的儿子,比何父要大几岁,赵美芬是他的老婆,两人有一子一女。
何母看向两人的孩子,笑着说:“这是小伟和婷婷吧,都这么大了!长得真好看,一看就很聪明!”
闻言何辉夫妻俩脸上的笑容深了些,谦虚道:“哪有啊!调皮得很,天天就知道跑出去玩,让他们看书都不肯。”
何母摆摆手,“小孩子都喜欢玩,没什么的。不是都说爱动的孩子比较聪明吗?”
何辉夫妻俩又是一阵谦虚。赵美芬对子女说:“快向你们婶婶问好。”
两个孩子都没有说话,依旧是站在父母身后。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何母解围道:“没事,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爱叫人,我家两个也一样的,没什么的。”何辉夫妻只好尴尬地笑笑。
几人一起到客厅坐下,何母接过何辉夫妻带来的礼品放好。几人聊些家常,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孩子。
“你儿子女儿多大啦,读几年级啊?”何母问。
“儿子13岁,女儿11岁。大的读初二,小的上六年级。”赵美芬答。
何母点点头,“你女儿和我女儿一样大,在哪里读书的?说不准是同校的。”
“她在实验小学,六年1班的,你女儿呢?”
“还真是一个学校的,我女儿也在实验小学。不过没有一个班,我女儿在六班,叫何夕。”何母兴致勃勃地说道,“我去叫她过来,一个学校的好,以后可以一起上学。”何母起身,把何夕姐弟都叫过来。
何母对姐弟俩说:“这是你们的伯伯和伯母,要叫人。”
何夕和何肖乖乖地叫人:“伯伯好,伯母好。”
何辉夫妻回道:“你们好啊。”何辉向何父夸赞他的孩子很懂事。
赵美芬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觉得自家的孩子输了一筹,刚刚都没有和长辈问好。
为了体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