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路上,志文就迫不及待地调出系统,反正除了他自己,没其他人能看见。
把从大柱家弄的种子,从仓库里取出来,挪到土地上方,开展种田大计。
没用,那一粒小麦种子在土地上面晃晃悠悠,不论志文怎么用意念命令,就是不肯落上去。
换块地试试?一连换了三块地,都没用,四块地都种不上去。
难道是一粒种子太少了,数量不够?
志文又用两粒种子,但一直把从大柱家顺来的十多粒种子都放了上去,还是没反应。
小麦是这样,那高粱呢?
一样的,没戏。
这是自身级别不够,还是土地级别不够呢?
志文这走路的姿势,从开始的抬头挺胸,变成了现在的垂头丧气。
到了自家窑洞门口时,却看见了那棵连枝带干都被砍光了的,只剩根茎露出地面的一小株灌木。
学名叫什么志文可不知道,只知道这东西耐寒,长不高,还有刺,大家都砍了当柴烧,生命力顽强,只要不伤根,没多久又能长出来。
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把这个弄进去种了试试?志文暗想。
可这不好挖啊,这东西根扎得挺深,要不然也不能这么耐旱,再加上这地冻得硬邦邦的,志文可没把握能把它完整地给挖出来。
见囡囡已经自个儿进了窑洞,志文就不再顾忌,蹲下身,用手抓着这株灌木的根茎,意念想着“收”,试试能不能收进仓库里。
果然有效,念头才起,灌木就整株的不见了,原地留下个不大不小的坑洞,里面干干净净,断根什么的都没有,比拿锄头挖效果好多了。
志文扒拉了些雪,把坑给填上,也进了窑洞。
再看仓库里,放着一个根须完好,而枝干全无的灌木。
志文也不迟疑,把它从仓库里取出,挪到土地上方,用意念像点鼠标似的点了一下,哈哈哈,它落到地面上,种上了。
志文长吁一口气,总算有东西可以种上了,虽然种出来不能吃,不过,家里这柴禾问题又解决了不是,这要是大旱,灌木越来越少,烧火做饭都成问题。
随后志文还不甘心,想乘胜追击,又用粮食种子试了下,不行,还是种不上去。
只有等这灌木收获了以后再说了。
五天后,中午,已经吃完中饭,碗筷都收拾好了,志文习惯性地打开界面,终于看到,在这块地的上空,亮起了一颗星,可以收获了。
这五天,志文称得上是坐立难安,一有空就把界面弄出来,看看成熟了没有,这系统可没有真正的扣扣农场那么贴心,会标上成熟时间,什么提示都没有,只能随时观察。
志文用意念一点收获那个选项,已经长得密密麻麻,十分茂盛的灌木,瞬间被剃了头,出乎志文意料的是,这块地并没有就此荒废,灌木的根茎还在,无须重新铲地、播种。
而仓库里,多了二十个并未标明名称的灌木,价值。。。一个金币,志文摇头苦笑,算了,不卖了,留着自家烧火用吧。
咦,还多了个东西,应该是刚才收获时赠送的东西,这算是补发的新手大礼包?
再仔细看看,是本书的形状,志文顿时没了兴趣,这礼包来点实惠的好不好,粮食、种子、金币都行,书可解决不了肚子问题。
暂时没空管这本书,志文现在琢磨的是,这收获了,按道理经验啦,等级啦,多多少少会提升一些,可自己这破系统,什么提示都没有。
也不知道小麦和高粱能不能种上去了,管他的,试试看,反正不费什么力气。
结果令人惊喜,这次非常轻松地就把种子种上了,而且都只用了一粒种子,一块地种的小麦,一块地种的高粱。
志文哼了声,这还差不多,要还是不能种,虽然对这系统也还是没什么办法,只是总有种身有宝山却空手而回的感觉。
不知道这小麦和高粱要多长时间才能收获呢?志文暗自想到。怎么也要比真实环境里的小麦和高粱快吧,不然就妄称系统了。
这灌木五天不是就可以收了?嗯,志文有信心。
等志文把这系统大致弄明白,心也安定下来的时候,开始过年了。
郑三夫妇不知哪里找了些鸡蛋,煮熟碾碎后,和进咸菜里作馅儿,用那二十斤白面,包了好几顿饺子,就算是过年的大餐了。
这饺子虽说一点油荤都没有,一家人还是吃得十分香甜。
穿越过来快一个月了,志文才在过年这几天吃了几顿饱饭。
郑三大伯一家,不知是因为束脩的事儿内心愧疚,还是天性凉薄,这几天也没人上个门。
按理说郑三是晚辈,应该上门拜访下,不过这腊月间平白无故地送出去八十斤白面,郑三心里气还没消,干脆也就不去了。
第8章 收获()
正月十五一过,郑三就进县城找活计去了。
志文娘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周围村子里,给人帮工做饭。
系统里的地终于能种了,志文因为生存压力而造成的担忧,也暂时放了下来。
家里原本他最头疼的两项活计:挑水和砍柴,也因为系统的存在,使他基本解放了出来。
出去装模作样转一圈,回来趁着没人注意,就能把水缸灌满,柴禾堆得高高的。
要说这系统出品,还真是精品,收获了二十个单位的灌木,拿了一个出来,就把灶台旁边放柴的地方堆得满当当的,品相还好,粗细均匀,长短也差不多,志文估计这一个单位应该有一百公斤了,又收了半个单位的回仓库,否则太显眼了。
好了,以后烧柴都不用愁了。
最担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志文一下子闲了下来,反而觉得这日子有点难熬了。
白天还好点,哪怕心理已经是成年人,对囡囡和大柱、大妮他们幼稚的儿童游戏,诸如抛石子什么的完全无感,但好歹身边有点人气。
实在看不下去了,还可以带着囡囡漫山遍野地逛,至不济也可以晒晒太阳,正好年后春光明媚,一丝雨都没有下过。
可晚上吃完饭,七八点就不得不上炕睡觉的日子,才是无法忍受的。
别提手机、电脑和网络、电视什么的,这个家就连本书都没有,也没有钱点灯。
志文这才想起丢在仓库里的那本书,一直都还没有拿出来看过。
从仓库取出,拿到手里,发现连书名都没有,薄薄的一本,志文数了一下,总共就是四幅图,标有人体穴位,不但用线连了起来,还用箭头标明了方向。
志文穿越前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生,起初以为是人体经络图,但细看之下却发现似是而非。
那些穴位有的他很熟悉,有的则根本没有听说过,串联起来的线路,和箭头指示的方向,也与他熟知的人体十二经络不尽相同,而最大的不同,是每幅图的穴位顺着箭头方向,到最后都成一个循环。
无聊之下,志文放下疑惑,照着书中这些图的顺序,从第一幅图开始,按图中标识的穴位和箭头走向冥想。
志文一开始是按照他以前熟知的方式,即盘腿、握固、闭目来冥想的,但炼了几天,并没有什么效果。
想想又改成站式,也就是所谓的站桩,仍然无效,躺式,也不行。
志文有点疑惑了,但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咬咬牙,就又坚持了下去。
直到一个月后,志文不但走着路也可以冥想第一幅图的线路循环,就连日常做事、干活,哪怕是与人说话,自己想事情,都始终能分出部分念头进行冥想,真正做到了“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梦想中的感受不期而至。
这天晚上,正在房间里站桩冥想的志文,身上骤然泛起一股暖流,顺着冥想的线路自动循环不休,每循环一周,都能感受到它壮大了一丝。
志文心里知道,这第一幅图,算是炼成了,内力或者说真气,以后会循环不休,自行壮大。
冥想结束后,志文发现自己的眼力和耳力都增长了不少,这是耳聪目明吧。
进入三月,家里粮食又快要见底了,糊糊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稀。
不过自从第一幅图练成后,身体好了很多,肚子饿归饿,但低血糖的症状没有再出现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不用挑水和砍柴了。
这天中午,志文打开系统界面,看见了让他望眼欲穿的,悬在小麦和高粱地上的那两个星星,终于熟了。
忙着收进仓库一看,小麦和高粱的收获各二十,取出一个单位,高高胖胖的一麻袋,应该有一百公斤。
咦,仓库里又有个奇怪的东西混入了,好像还是本书,先不管它。
再看两块地,仍然没有荒废,还能继续生长,这比扣扣农场好。
算了下,这从播种到收获,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小麦和高粱各收获了二十,每个单位一百公斤的话,那岂不是就各有两千公斤的小麦和高粱了?
乖乖,真高产啊。
再看价值,小麦和高粱都有十个金币的价值,可比灌木高多了。
志文立即把小麦和高粱各卖了一半,得了十个金币,剩下的粮足够了。
现在这粮食还没有磨成面,不能掺到家里的粮缸里,这加工坊用不用得上呢?
志文往加工坊的入口里加了一个单位的高粱,用意念点了一下,没动静。
应该是缺了什么,才不能启动的。志文现在对这个系统多少有点了解,用肯定能用,只是条件都得具备了才行。
加工坊,启动它难道需要能源?
仔细看了看,果然在其下方找到一个口子,志文试着加了一个单位的灌木进去,燃料就是能源嘛。
再点,还是没反应。
志文干脆把加工坊放大,凑到面前仔细观察,终于让他发现,在加工坊的上方,还有个很小的口子,就像后世街上自动售货机的硬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