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在中国的发展机会。岗村在日本国内凭借个人能力;进入了日本陆大。人生轨迹的变化不小;毕业之后没有选择留在参谋部;而是下了军队;成为第五旅团的作战参谋。
这一次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很明显是来占地盘的。出发之前。冈村宁次与永田铁山这个老同学;进行过一些交流;并且经常参加那个军人聚会。在多次聚会当中;冈村宁次和永田铁山在对待中**队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都认为现阶段的日本陆军;根本不具备战胜中国的可能性。说起来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小国的悲哀。统一之后的民国。尽管没有所谓上下一心的局面;各地政府还是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军队的统一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在这种局面下;民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和教育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至于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只要政府不扯后腿;政策上有关照;民间的工商业不难成星火燎原之势。作者按:这一点。可参照对比当代改革之后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说起这个;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长时间的悲哀;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生存状态;太艰难了
这个时间段;冈村宁次和永田铁山包括石原莞尔在内;都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们对于日本陆军的发展没有多少话语权;即便是大声疾呼。基本也是浪费口水。唯一的好处就是个人在军中年轻一辈中的声望有所提高。
这个时空;日本陆军内部有一种对于日本来说不是很和谐的论调;这种论调主张“联华抗欧”;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石原莞尔。这真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平行时空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在这个时空面对强大起来的民国;居然换了一个腔调。不能不说;日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只认拳头不认别的。当他认为自己的拳头够大的时候;自然不甘寂寞;说什么也要赌上一把。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到二次大战;日本就是一直在赌国运。
客观的说;日本这种小国也只能靠赌了。不然就只能放弃所谓的制霸。
毫无疑问;日本自上而下都不会放弃所谓制霸的路线;联华抗欧;不过是一种新的制霸思路。远交近攻这种谋略;日本人清楚的很。问题是这个时空变了;中国这个压制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国家;也就是近代稍稍打了个盹;很快就醒了。统一的中国;照着日本的面门就是一顿狠锤;青岛一口气吃掉日本四万精兵这就算了;连带日本海军也吃了不少亏。经济账就更不必说了;中日经贸断绝的那段时间;日本连原材料都难以为继;更不要说市场了。即便是中日达成了新的经贸协定;日本想恢复到中日青岛战争之前的状态;也是难比登天。
在这种背景下;身边有一个拳头更大的民国;只能虚以为蛇的联合一下;图谋俄国这个暂时内乱的陆地大国;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际。
问题是发出这种声音的人没什么影响力;现在日本陆军上下;还在做梦呢。什么梦?衍梦呗;妄图再来一次日俄战争那样的决战;击败中**队。什么蒙满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个话在日本军政界差不多就是共识了。
这一次远东干涉;日本军部的计划很明确;利用所谓的共管;多占一块地方算一块。对于中国方面;能不打就不打;拿联合干涉做挡箭牌就好了。反正地方日本军队占了;难不成你还打过来抢回去?
这个如意算盘打的真不错;问题是日本这帮军人;根本就没想到一件事情。在国防军中有一个传统;打内战就不要想得什么一等勋章。这说明什么;全国的军校都在灌输一个观点;俄、日乃中国之大敌。中国民族崛起;首先要搬掉身边这两块绊脚石。全军上下摩拳擦掌的;都在找机会跟日本干一仗。这种军队的气氛;日本军方的情报系统在中日战争期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很难再次建立起原来的体系;对于中**队的情报;都是一鳞半爪。
冈村宁次也是“联华抗欧”的支持者;属于脑袋比较清醒的日本军官。根据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1918年上半年;民国钢铁产量高达突破三百五十万吨;其中钢就是一百五十万吨。这样的生产力;已经远远的把日本甩在了身后。借着一战的机会;日本的在过去的四年内;钢铁产量勉强突破二百万吨;这都把吃奶的力气用上了。等到欧战结束;日本没了巨大的市场;就等着萎缩吧。民国则完全不然;这个时空的民国;钢铁需求量每天都在增加。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的巨大市场;丝毫不用担心钢铁产量过剩。
民国正在进行大选前期准备;共和党恨不得把每件政绩都拿来说一百遍啊一百遍;这些数据日本人根本就不难得到。其中汤化龙叫嚣;未来五年民国钢铁产量突破一千万吨。这个执政口号;差点把日本人的狗屎都吓出来了。
冈村宁次来见田激扬是主动请缨;宫津少将是个谨慎的军人;他虽然不能认同“联华抗欧”;认为以“联华”为发展手段还是可行的;但是“抗欧”就算了;欧洲太强大了。
岗村要求去做联络官;化解中日两军之间可能发生的不愉快;这个举动宫津是支持的。这个支持;是建立在民国陆军强大的基础上;反过来说如果日军是强度的一方;联络就是多余的。当年青岛战争;日本认为自己是强大的一方;根本就无视中国政府已经收回青岛的现实;固执的出兵;甚至还绕个大弯子;不就是想蹂躏一番中国人的尊严么?
所以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没变过;国家和国家之间;比的就是谁的拳头大。
这个时空的现实是;民国的拳头更大一点;所以宫津希望避免不愉快。
真的走进中**队的驻地时;冈村宁次的心情真是很复杂。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中国士兵正在挖战壕。中**队的装备优势;自然不用多说了。走进指挥部的驻地时;看见到处都是卡车;并且是中美联合制造的时候;冈村宁次的心可以说沉到了最底。
随便数了一下;一个师指挥部就是五十辆卡车;这就是中**队的实力么?这让还是以驮马为主力日军主力师团情何以堪?这才几年的时间啊;中**队就发展到这个水平了。天照大神啊;难道真的放弃大和民族了么?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却无法追赶上对手的脚步?。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请到
第三百一十七章猖狂的师长()
第三百一十七章猖狂的师长
车厢里的灯光很亮,在场四位军官,看上去都很年轻,两个肩膀上扛着一颗星星。冈村宁次的脑海里闪过一段文字:国防军第二十二师长田激扬,早年系光复会员,参加过安庆事变,后入芜湖教导队第一期,方之嫡系。师参谋长何冲,芜湖教导队一期生,方之嫡系。
另外两位,应该分别是两个旅长,按照中**队的制度,旅长是大校章节 。其中一个,冈村宁次是认识的,清国留日士官生学生队成员之一顾品珍,岗村正好当过这个学生队中尉区队长。但是的学员中还有阎锡山、孙传芳、李烈钧、何应钦等等。不过这些人目前在国内,似乎都混的很一般,倒是这个顾品珍居然是旅长了。
冈村宁次的判断没错,两位旅长一个是杨玺章,一个是顾品珍。从云南第二师中将师长到国防军第二十二师来当一个大校旅长,顾品珍这个姿态真是没话可说。袁世凯下台之后,全国整军,原来的军阶一律作废,愿意留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自谋生路。在这种前提下,顾品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找蔡锷帮忙,而是捏着鼻子去报考芜湖陆大。有趣的是,蒋方震审核成绩单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学弟,查了一下是云南悍将出身。蒋直接把他从名单里拎出来,让他直接去读高级班进修班,半年之后分配时,只是一个团长的职务。因为治军严谨。为人宽厚,很得田激扬的心意,赶上扩军就给推荐到总参。年初官升一级。
“岗村少佐,根据空中侦查,贵军在前方构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请问要防备谁?”田激扬看着笑眯眯的,实际上语气不善。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么?还能防备谁?
面对这个问题,冈村宁次也只能装糊涂,态度很好先鞠躬再回答:“阁下。我部只是按照正常的军事条例进行驻地防御,没有别的意思,请不要误会。远东作战是联合干涉。同时也为了保护侨民。现在海参崴已经被我军拿下,赤色军队不知所踪,我部奉命追击,没想到能遭遇贵军。”这就是倒打一耙的意思了。言下之意。既然是联合干涉,中**队的最佳路线不是杀向海参崴,而是直奔赤塔打通铁路之后,借助铁路的便捷,下一步应该是伊尔库兹克啊,为啥要南下捏?所以日军北上,理由是充分的,中**队南下。有点说不过去。
“岗村少佐误会了,我们去海参崴护侨的。要不怎么才来一个师。你说对不对?”何冲一看这个冈村宁次嘴皮子利索,田激扬就不是那种有耐心跟人废话的主,三句话说的不和心意,肯定拍桌子,赶紧的把话接过来。总参的任务很明确,第二十二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跟日军决战,是以最快速度抵达海参崴,打破日军向独占海参崴的意图。当然,师主力是不会去海参崴的,派一个团去就够了,主力在海参崴附近瞄着。万一日军要搞大了打一仗,第二十二师可以往后撤到双城子,那里有一个步兵师和两个独立重炮团等着接应。至于装甲部队,打通铁路后已经从哈尔滨调来足够的火车头和车皮,往赤塔方向运动,伊尔库兹克是要拿下的,这没啥好客气的,俄国人抗议就抗议好了。
“看来在下来的正是时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冈村宁次嘴上说的轻松,心里实际上紧了一下。护侨?明明英美日军队已经占领了海参崴,民**一个精锐师南下,你想干啥?说的不好听的,来一个团就是个意思了,来一个师就不是来干好事的,更不要说双城子还有接应部队,火车南下就是一天的工夫。借着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