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枭雄-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德国的新式武器和装备,大胡子渐渐的缓了过来,新式中型坦克t…34也开始生产并逐步装备部队,原来的重型坦克kv…2,因为故障率太高,战争过程中七成是自己故障或者没有燃料损失的,所以要研发新的重型坦克。

    苏军一线装备了t…34坦克的部队反馈消息,改型坦克相当于中国人的长城…4型坦克,区别是德国提供的坦克样品做工要精细很多,可以不用做的那么细致,产量上来才重要。依旧被大胡子信任的朱可夫则提出,苏军需要一种能够克制中国新式长城…5型坦克的坦克,否则按照现在中国人的换装速度,苏军在下一次战斗中坦克依旧会落在下风。

    这个问题很麻烦,从德国引进的技术还没全消化,哪来更好的坦克?大胡子的答复是尽快研发,就算没有坦克,也要在春季发起一次反攻。朱可夫难得没有反驳,而是认为确实有必要发起一次反攻,巩固现有战线。

    就在苏军准备在西伯利亚和中亚两个战场发起反攻的时候,日本方面派来了特使,要求夹击中国。这个要求放在过去,大胡子是不屑一顾的。现在则完全不同了,被人揍过知道疼。

    大胡子让莫洛托夫好好跟日本特使石原莞尔好好谈谈,作为远东军的参谋长,石原莞尔当然知道现在日军的处境并不太妙,所以在河田畏提出联合苏联之后,主动请缨走一趟。

    不过话说回来,大胡子还真的不太看好日本,打心里看不起这些小短腿。在谈判之前交代莫洛托夫,现在英美为首的等盟国都没有对苏联宣战,其用意是很明显的。所以在对日谈判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谈什么苏日结盟,这个话题绝对不要碰。

    大胡子的采购团曾经去过美国,知道美帝的生产力有多可怕。既然美帝抱着苏联加入盟军阵营夹击德国的幻想,不如干脆一点在两边摇摆,能捞一笔算一笔。英美的好处即便捞不着,还有德国和日本的好处可以捞到。

    苏日之间的秘密会晤进行了一个星期,结果让石原莞尔很失望。这个日本少有的聪明人,深切的体会到苏联现在的处境和用意。因为中国对德国宣战了,所以德国对苏联也大方了很多,就是希望苏联能拖住中国一天算一天,小胡子还真不看好苏联能干的过人口近六个亿,军事上极为强悍的中国。

    即便是德国那些牛逼哄哄的元帅,也都不敢说德国陆军天下第一的话,因为德国现在很多战术,都是从中国人手里学来的。德军会的,中国人都会,而且中国人在土豪美国的支持下,还玩起了战略轰炸这么丧心病狂的战术,没看见猪队友日本已经被炸的奄奄一息了么?德国向日本提供的bf…109战机,都是从苏联转场兜一个大圈子飞过去的。

    德军一开始还是很看好日本海军的,结果一打起来发现美帝的海军不好使,就更加看好了。但是很快这个看好就发生了偏差,中国人用飞机丢鱼雷的招数,就弄沉了日本两艘航母,一下就扭转了战争的走向。这个让德国很郁闷,尤其是小胡子多次抱怨,好好的打什么印度,这不是逼着中国跟日本玩命么?本来日本占了南洋,就已经断了中国的海上航线了,你还去印度洋折腾,中国最后的绝对安全的出海口阳光可不就对着印度洋么?

    小胡子这个心态,在德军之中很普遍,都认为是日本的过分挑衅,导致中国加入盟军。毕竟傻子都知道,两线作战是不明智的作法。

    现在对于苏联加入协约国的想法,小胡子还是很支持的,尤其是中国对德日意宣战之后,这个想法变得更为现实了。一旦苏联加入协约国,苏联完全可以出兵中东,夹击非洲。把英美赶出非洲之后,整个世界战略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问题是这个想法,大胡子现在完全没有想过,就算他把黑海舰队租给了德国,暂时也没有想过德意日这三个**最积极地国家成为盟友的可能。捞一点好处才是最现实的。

    苏日谈判的结果并不理想,最终达成一个秘密的协议,两国将同时于四月底发起对华的攻击,日本在远东打响的同时,苏联也在中亚和西伯利亚打响。这个结果双方都能接受。(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强硬() 
    方剑雄从没有想过中德结盟的事情,这个跟历史知识有关。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未来在一战中必然出于不利的位置。当速胜成为一种不可能的时候,等待德国的只有战败一条路。不是德军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国家实力的问题。威廉二世大量投入的海军,在一战的历史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是一直存在舰队而已。方剑雄不认为威廉二世在这个时空会改变他对德国海军的态度,那么哪支庞大的德国舰队,最终还是难逃自沉的命运。

    跟一个注定要战败的国家结盟,那是脑子进水的行为,或者脑袋被门夹坏了。

    但是,方剑雄现在需要德国,所以不能做出太直接的反应。于是,沉吟成为了必然,显得很重视,很犹豫,很黏糊,用一个“拖字诀”来最大利益的赚取德国人的帮助,当然,这种帮助不是无代价的。德国人不是傻子。

    哈豪森并没有着急,而是与安德里亚斯交换了一个眼神,对面微微的点头,表示自己的看法为眼前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军阀动心了。

    “公使阁下,您让我为难了,这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我无法现在给您一个答复。我只能说,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方剑雄终于有所表示,态度暧昧,语气含糊。根据哈豪森与中国官员打交道的经验,这个样的答复已经是很不含蓄了。可以这么肯定,这个中国的实际掌握者,被德国抛出的橄榄枝打动了。

    “元帅阁下,您需要多久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哈豪森倒是很直接的提出希望有一个时间限度,这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量了,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他好跟国内交代。

    “公使阁下,恕我直言,短期内我很难做出一个决断。这事情太大了,我必须与幕僚团队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意见。再者,目前中国的内部环境还不稳定,外部列强带来的压力很大。德国远在欧洲,草率的结盟会让我国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我想,就算是结盟,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最后,我想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对德意志帝国本人充满了好感,只要是中国有的,贵国又需要的,本人都愿意与贵国开展合作。如果非要有一个期限,我觉得应该是两年以内,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走上正轨了。”

    方剑雄这句话的意思,有点画饼充饥的狡黠。国家和国家之间,谈感情那是愚蠢的行为。即便是结成了盟约,也不是不能撕毁的。意大利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必须给德国人希望,让德国人加大对中国的勾引力度,这样才好火中取栗。反正明年欧洲炮声一响,德国人在速胜的幻想破灭之后,就会上杆子的来求中国结盟了。到时候在拒绝也来得及,只要中国实力上来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元帅阁下,很感激您这个态度。我想我没有太多的问题了。”哈豪森很满意,方剑雄给了一个两年的时间,看着在拖,实际上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推动,说两年,不等于一定是两年。未来一旦出现一个合适的机会,结盟其实就是在盟约上签字的短暂。

    “公使阁下,有个事情麻烦你转告一下归国的铁路巨头们。中国政府即将推行铁路国有华政策的决心已定,粤汉、陇海,这两条铁路即将由国家交通部接手修建。问题是,中国没钱,办法有两个,第一,以铁路为抵押,向贵国的银行贷款,第二,贵国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合作修建这两条铁路。具体的合作,以此前的合作为蓝本。”方剑雄一家伙就砸出两条三千加起来几千公里的铁路,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很吓人的一件事情。

    德国就那么密集,但是要论一条铁路的长度,那是大国的专利。德国人在此前合作中,已经获得了多条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其中已经动工的有成渝铁路。当初的保路先锋们,这一次并没有在闹腾了。大概是经历了辛亥革命,很多人已经不那么热血了。尤其是在四川地方国会议员的推举问题上,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这个问题很重要。

    政治人物总是站在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个人感情发挥的作用固然存在,但是很少,更多的是找到利益的共同点。中德关系也是这样,当今世界英法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并不甘心。美国人由于体制关系和地理位置的缘故,对于市场的需求还不到需要去发动战争的地步,美国的现行体制反过来还限制了军队的发展。只有德国具备了挑战旧秩序的实力。既得利益者是不会甘心退出自己的利益,以军国主义立国的德意志,在不满足现有利益的前提下,战争成为必然。

    当前的中德关系,也可以看做是对大英帝国的一种挑衅。扬子江流域是英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德国和美国通过方剑雄这个缺口,已经成功的渗透到了这一片区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前提是建立在方剑雄对国家政权的掌握之上。

    哈豪森想当然的认为,方剑雄抛出的两条铁路,是在释放信号。中德之间这种大范围的合作,必然引起其他列强的注意。有趣的是,美国人也夹在进来。这就让英法日俄这四国,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不敢过于强硬。毕竟这两个国家,只是来投资的。中国政府与这两个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合作协议公布出来。过分的强硬,会使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

    哈豪森不自觉的兴奋了起来,这是一个成功的信息。

    “元帅阁下,我希望早日得到您的好消息,我对这一次的会谈,深感满意。”

    “公使阁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