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出了新枪之后,王启年心中也是惴惴不安。到了江南提督和春的无理指责,王启年也不敢做出任何辩解。
王启年不敢反驳,李鸿章可是敢直接反驳的,他冷冷的说道:“和春提督,我们要的是造新式火枪,又没说要造束粤匪那种火枪,你这话可说的莫名其妙。”
遭到李鸿章的反驳,和春只是哼了一声,却没有再次说什么。身为败军之将,和春好不容易在亲兵的护卫下突破太平军的包围圈,逃到了宿州。皇帝已经剥夺了他江南提督的头衔,让他在宿州等候落。虽然江忠源一力担保说定然让和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和春对此并没有太多信心。
江忠源到安徽赴任的时候带了两千多楚勇,再加上这一万多新聚集起来的团练,一万四五千人算不上是太小的力量。不过和春对这些人的战斗力根本不看好,而且和春刚经历了一万二千人被轻易歼灭的事情。这一万四千多淮军若是拉出去与束粤匪作战,只怕也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和春亲自面对过韦泽部队的高射击,那种狂风骤雨般的火力,还有束粤匪可怕的猛烈炮火,和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抵挡。他非常认同江忠源开新式火枪的思路,所以和春对这燧枪就更加挑剔起来。
不管和春与李鸿章的争执,江忠源命道:“拿子弹来!”
很快,几颗模仿韦泽部队的制式纸壳子弹就被拿了过来。江忠源按照韦泽部队的射击方法,先用牙齿把纸壳子弹尾部撕开,向火池里头倒入一点火药,接着把子弹装入枪膛。这次江忠源连着打了五枪,才算是点燃了后面火池里头的颗粒火药。而火池里头的颗粒火药被点燃之后却也没有猛烈燃烧,并没能通过火孔引燃枪膛内的火药。
江忠源放下这支火枪,在另外一支火枪里头装上了普通火药,只上了一次板簧就打响了火枪。把手中的火枪丢给在旁边伺候着的王启年,江忠源非常遗憾的答道:“新枪不错,可还是不上束粤匪的火枪。”
听了江忠源的评价,王启年心里头一阵大大的不爽。他与韦泽打过交道,一起干过铁匠活,深知韦泽在机巧设计上极为厉害。在永兴的时候,韦泽的很多想法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时间,韦泽控制的地区已经这么大,完全有条件造出更先进的火枪。
即便知道这些,王启年还是偷师韦泽的燧枪,可听到安徽巡抚如此直言不讳的认为王启年比不上韦泽,王启年心中还是有股子强烈的酸气上涌。
江忠源的注意力都放在火枪上,根本没注意到王启年的细微变化。他有点自言自语般的说道:“这子弹放在咱们的火枪里头,用得也还行。可就是没有束粤匪的火枪打得那么快。这新的火枪倒是快了不少,却用不了这种子弹。”
如此现实的选择不仅让江忠源感到难以取舍,其他淮军将领们也都是同样为难的样子。若是没见识过韦泽部队使用的武器,这燧枪足以让他们赶到欣喜,但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一有比较,原本能高兴的事情也变得不高兴起来。
不过江忠源毕竟是江忠源,他没有为此苦恼太久。转过头,江忠源询问王启年,“你造这样的三千支火枪需要多久?”
“大概得三个多月。”王启年答道。
“三个月……,那你就先记个挂名游击。若是三个月后给我拿出了三千支火枪,我就让你得了实缺!”江忠源丢给了王启年一个天大的肉饼。
大喜过望的王启年立刻给江忠源跪下行礼,他深深的叩答道:“遵命!”
处理完了此事,江忠源带着不怎么高兴的和春,与非常高兴的李鸿章一起回城。路上江忠源对两人说道:“我们收到消息,束粤匪已经攻下洪泽,眼瞅着就要攻打淮阴。据说江苏巡抚已经上奏折弹劾我纵敌,却不知二位怎么看?”
和春沉默不语,而李鸿章立刻答道:“江公,束粤匪攻下盱眙之后,您已经文给江苏巡抚,告诉他束粤匪迟早会攻打洪泽。他们不听,此时反倒反咬一口。只要江公写个折子,向皇上说明此事即可。至于束粤匪攻打江苏,我觉得对咱们倒是好事。”
等李鸿章说完,江忠源还没说什么,和春已经向李鸿章投去了极为厌恶的眼神。
第74章 东进序曲(六)()
江忠源并不怎么喜欢李鸿章。在京城,大家之所以都以能与江忠源结交为荣,是因为江忠源本性是个非常讲义气之人。这种义气的举动不是江忠源经过优劣得失判断之后得出的,而是江忠源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认为他有义务维护忠义的社会道德体制。
李鸿章很聪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判断的。对事情进行过各种判断之后,李鸿章会选择对他最有利的应对方式。而江忠源不仅是个讲义气的人,同样也是个聪明洒脱之人,所以他很能理解李鸿章这种没担当的人。而且也不怎么喜欢这种人。
如果从江忠源的个人利益角度来看,他在太平军攻打洪泽之间就提醒过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让吉尔杭阿做出准备。而且江忠源之所以没办法在安徽拖住太平军,完全是江忠源的实力不足。能够维持满清在淮河以北的统治局面不再继续恶化,江忠源已经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咸丰允许江忠源建立淮军,江忠源也竭尽全力在淮河以北建立了一支一万四千多人的淮军部队。只是在淮河以南有着最少六万的太平军部队。而韦泽的部队刚歼灭了一万两千多人的和春所部。这种强大的野战能力根本不是淮军能够抵抗的。
在这种时候,如果江忠源是个考虑自己为最优先的人,他一定会如同李鸿章那样考虑,认为太平军主力前去攻打江苏是件好事。但是江忠源即便知道自己该这么做,该这么想,他也不会接受自己这么想,这么做。这就是他与李鸿章的区别所在。
不过像李鸿章这样的聪明人,他从来都不会意气用事的。即便看到和春那种厌恶不屑的表情,即便是看到了江忠源那种并不认同的模样,李鸿章依旧能够坚持自己。因为李鸿章相信这个世界上决定事情结果的只有实力。
不管是把太平军称为粤匪,或者把太平军称为束粤匪。不管是把韦泽称为大匪,或者把韦泽成为巨寇。这都不重要。当下的现实是,如果韦泽带领了淮河以南的六万太平军渡过淮河这条小水沟北上,只有一万四千人的宿州城是守不住的。
想支援江苏、想扑灭太平天国,大清只有征集更多军队,训练更多精锐,采用更先进的武器。所以到了江忠源这里之后,李鸿章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头。征兵的事情有江忠源负责,李鸿章就抓训练以及武器。能造燧枪的王启年就是在李鸿章下榜文之后,才主动出来的。等新式火枪在淮军中普及之后,淮军的战斗力自然能够提升一大截。
李鸿章当然清楚江忠源这种为了忠君爱国可以不顾自己性命的个性,而且李鸿章对中做法是非常不认同的。若是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那么拿什么来忠君爱国呢?
所以李鸿章不管江忠源是如何沸腾着忠君爱国的心情,直接把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抛了出来。“江公,粤匪已经开始派遣小股兵力到了淮河以北。这些小队人马进入淮河以北的各个村镇,要求当地百姓今年向他们缴纳粮食。粤匪在各村各镇张贴榜单,说若是当地百姓向他们完粮纳税,他们就会派兵保护那里的百姓,决不让朝廷的人马到他们旗下的村镇去。”
和春不是个傻瓜,当年有人弹劾和春前提督在长沙城的时候收了太平军的贿赂,所以纵容太平军逃跑。和春提督在自辩的奏折上写了句振聋聩的话,“寇不畏官军,安肯贿之?”
一听李鸿章的话,和春就明白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春提督看向李鸿章的眼神中除了厌恶,更多了蔑视。
然而李鸿章身为二甲十三名的正牌进士,根本不会在乎这点眼神。他继续向江忠源猛泼凉水,试图让江忠源能够冷静下来看问题。
“江公,我们在淮河以北过榜文,让地方上的士绅们自行组建地方上的团练。若是能杀粤匪,可用粤匪的脑袋来领赏。淮河以北有个叫孙家镇的地方,当地士绅组建了团练。原先我等与他们的约定是,一旦粤匪攻打地方,先由地方上顶住,官军立刻前往歼灭粤匪。可粤匪火炮犀利,孙家的宅子不到半日就被攻破,粤匪杀入孙家,整个孙家被杀了个干净。全部财产被掠夺一空。粤匪在淮河以北广撒消息,说谁再敢与官府合作,孙家就是下场。”
李鸿章是进士出身,他父亲李文安不仅是进士出身,还当了刑部郎中。有家传,有亲身经历,李鸿章对中央政府的运作颇为了解,对于税收的事情更加敏感。他汇报的皆是要点。不容江忠源不动容。
江忠源眉头紧皱,他与韦泽也算是老相识了,大家在广西与湖南就有过交手,在安徽更是“近邻”。靠了韦泽的努力,堂堂安徽巡抚现在只统领淮河以北的十个县。若是任由韦泽向淮河以北渗透,只怕要不了多久,安徽巡抚江忠源都没办法在安徽立足。
“江公,我等该如何是好?”李鸿章汇报完情况之后,装作用一种绝望的语气问道。
江忠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韦泽还没有完全打到淮河的时候,在淮河以南也有些向满清纳税的村镇。当时韦泽的部队在淮河以南就玩这一手,凡是敢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的,太平军总是将其满门消灭。土地没收。
到了后来,太平军更是玩起了围点打援的把戏。他们设下伏兵,然后装作围攻淮河以南的村镇。清军援军渡河援救,每每遇到太平军的埋伏之后被歼灭。太平军把抓到俘虏带到那些抵抗的村镇里头,当众把这些俘虏的官军斩示众,再将不肯投降的团练剿灭屠戮。这么干了十几次之后,淮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