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试看”,以韦泽的心情是不可能真的听左宗棠说什么。即便知道左宗棠所说的有道理,韦泽也不会去听。
把韦昌荣请来,韦泽给韦昌荣倒杯水,“昌荣,左宗棠的事情你看得很准。”
韦昌荣坦然答道:“那是老左说的有道理。四叔,其实我看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大家不懂道理,而是懂什么道理,而且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现在一个组织连带关系,还有用人的考核责任,这些都对大家的晋升,考评有关。一句你任用谁谁,有连带责任。这前程可能就毁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宁肯硬挺着也不能说认了,反正大家认不认都要出事。搏一把可能还有机会。”
韦昌荣说的是沈阳军区里面的事情,沈阳军区表现出了上下同心负隅顽抗的意思。再加上各种推波助澜的人,此时的确到了很棘手的地步。
“我总不能让你沈阳啊。”韦泽叹道。
“我也觉的我去不合适,倒是四叔你去最合适。现在沈阳军区闹到了有人说是你下的命令,到底是谁这么说的现在也没能查出来。大家只怕对此也信以为真了。你去的话能把所有问题说清楚,只要沈阳军区能整顿过来,别的军区跟着也就改了。你觉得呢?”韦昌荣说道。
“大概只能如此了。”韦泽接受了韦昌荣的建议。
韦昌荣接着说道:“四叔,我这次请你见老左,我觉得老左有话说的对。我们当年是打击旧文人阶层,所以上了手段就上了。旧文人阶层现在已经在民间毫无影响力,再继续执行下去,那就变成了打击旧文人。这就是私人恩怨。政治上的事情是政治上的事情,倒是可以明着说。一旦弄成私人恩怨,那就没有讲理的余地。此次沈阳军区的事情可千万别弄成私人恩怨才好。只有你去才能让大家觉得这不是私人恩怨。”
看韦昌荣这么担心,韦泽笑了,“你放心,我最不想的就是把这种制度和政策上的事情弄成私人恩怨。制度上的事情大家顶多也就是埋怨运气不好,时机不对。弄成私人恩怨,那就是一辈子的仇恨。”
确定了这些之后,韦泽就继续处理有关各省股份制企业的讨论,这才是所有的重中之重。
韦泽对此做了一个总结,“我还是那话,这个不列入政绩考核,国家不反对,也不支持。这是各省根据本省的情况来决定的事情。不过有件事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出了事情,中央一定会追查到底,而且绝不放过。”
干得好不列入成绩,干得不好那就要严惩。原本对此就抱着迟疑态度甚至怀疑态度的领导们登时在心里面就打了退堂鼓。韦泽其实也是这样的打算,一旦把这个当成政绩来处理,那只会让地方干部们一窝蜂的胡来。如果是明知道不可能从这方面得到好处,还继续上的同志,他们才值得观察。
就在会议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人蹦出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更是进入了韦泽的视野。这个人名叫李鸿章,是个刚升到正局级的干部。李鸿章并不是以吃螃蟹的先行者身份出现的,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李鸿章充当的是一个被逼无奈到开始反击商务部的可怜家伙。
身材清瘦的李鸿章面对一众与会人员大声说道:“我提议针对高丽组建一个股份制公司。现在商务部对高丽几乎是强买强卖,这样下去那是一定要出事的!只有组建股份制公司才能有所改变。若是不这么做,再过两年高丽定然要发生兵变。”
看着对李鸿章怒目而视的商务部部长,韦泽只想偷着乐一乐。韦泽曾经让李鸿章以高丽为例子,写一片“封建朝廷”的论文。这论文写的不错,所以李鸿章也得以升为对高丽工作的局长。没想到李局长竟然和商务部杠上了。
让韦泽想偷乐的是,李鸿章的这个说法让韦泽想起了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个股份制公司,作为英国殖民主义的急先锋。虽然不知道李鸿章李局长会弄出什么来,但是韦泽对此有些期待。
第15章 向外走(三)()
>;,!
李鸿章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对于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很敏感。负责对高丽工作之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在这项工作至上,为国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见解的意见。外交部对高丽的处置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李鸿章团队做出的分析之上。
李鸿章虽然直面商务部,但是他背后站的是外交部。外交部部长李新虽然与商务部部长关系不错,但是有些事情不是私交就能解决的。外交部坚决不认同商务部在高丽的掠夺式商务行动,这不是因为外交部对高丽有什么支持,而是外交部认为商务部这么拼命吸血的结果必然是高丽财政崩溃。商务部可以到时候拍屁股走人,接下来就是轮到外交部去收拾商务部制造出来的烂摊子。
直到韦泽提出了股份公司的事情,李鸿章那种有些被当作排头兵的悲壮情绪顿时消散,他看到了温和解决高丽问题的可能性。毕竟商务部与外交部之间的合作远大于争执。
商务部那帮人怎么可能被李鸿章的这个伎俩唬住,他们立刻提出了反驳的意见,“外交部还要经商不成?”
李鸿章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外交部可以不投资,不分红。我们只要得到指导的权力就行。”
这两个部门之间唇枪舌战的斗争,外交部的意思是“对属国的压榨不能太狠,万一把属国当地政府压垮,那就得不偿失。”商务部的意思是,“我们什么都没干,就能把高丽压垮么?”
韦泽只能暂时把这个很专业化的问题压下去,等到后面再解决。此事一压下去,其他也就没什么大不了事情。三会一结束,此事就正式开始讨论。
能够在韦泽面前言,李鸿章非常高兴。他自信的拿出了数据,从1877到1882年,中国在高丽修建了数千公里铁路,这些属于中国的铁路沟通了高丽重要的城市与海港。不管高丽人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被卷入到了工业化时代的大潮里面。
跟着铁路而来的就是中国的人民币与中国的银行,印刷技术高的纸bi完全出了高丽当地的仿造能力,强大的中国国力也让高丽不敢拒绝这种纸bi成为中国与高丽的结算货币。中国的工业品随着铁路在高丽各地攻城略地,中国的银行在每个城镇港口都设下了办公点,不仅提供人民币服务,还提供高丽本地的货币存储服务。
高丽地主们为了赚钱,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向日本出口粮食,然后用这笔钱来购买各种消费品。大量粮食的外销让高丽当地农民们进入吃不饱的情况,廉价工业品的输入又摧毁了当地的手工业。高丽当地各个阶层都是群情激奋,眼见一场造反就要在干柴遍地的高丽燃烧起来。
听完了李鸿章李局长的介绍,韦泽觉得这不过是农业国遭到工业国商品入侵时非常经典的表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农业社会如何在外国工业入侵下全面崩溃的历史。
不管李鸿章怎么用期盼的目光看着韦泽,希望韦泽能够立刻做出有利外交部的判断。韦泽都看向了商务部的代表,示意商务部可以说话了。
在李鸿章表了方才一番讲解的时候,商务部代表几次试图打断,都被韦泽命令商务部代表不得说话。此时终于到了言的时候,商务部代表腾的站起身来,这位大汉用流利的山东话说道:“陛下,李局长说的不对。我们真的比窦娥都冤!”
看着这位山东大汉差点泪光盈盈的模样,韦泽只能先安抚一下,“别急,别急,慢慢说。”
“陛下,我们商务部接到陛下的指示,不要过度的压榨高丽。商务部也做了全面的安排,方才李局长也说了,我们先进入高丽的是人民币和银行,如果是真的要从高丽大赚特赚,我们就不可能这么做!”
满怀着被“污蔑”后产生的激愤,商务部陈述起商务部角度的版本来。
如李鸿章所说,中国最先进入高丽的大宗商品是人民币,最先在高丽完善的是银行。这是因为中国在高丽修建铁路的时候使用了大量高丽本地劳工,以人民币为支付货币后,跟上来的中国商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向高丽劳动出售了各种商品。为了保证人民币在高丽地区能够有足够的购买力,伴随着铁路以及铁路沿线的电报,银行也随之出现并且完善起来。
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中国方面已经尽可能雇佣了最大限度的高丽劳工。在铁路建设完成之后,铁路雇佣了大量高丽人作为雇员。这些雇佣活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为了能够争夺一个在中国铁路公司工作的机会,高丽人几乎要挤破头。
至于粮食外销,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比高丽低得多,高丽的粮食向中国出口并无任何竞争优势,他们的出口方向主要是针对日本。中国的铁路与商船,还有在高丽修建的港口设施都让粮食运输成本暴跌。
“地主们自己不顾一切的出口粮食,和俺们商务部有什么关系?外交部还能正式给高丽小朝廷出一些意见,高丽朝廷真心假意的总得听一听。我们商务部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若是没有我们商务部的努力,高丽的运输成本和沿途的浪费只会被现在更多,他们能赚到的钱只会比现在更少。没有商务部,就没有现在的高丽局面!”代表商务部的山东大汉做出了总结。
两方提供的情况可以说是完全对立,商务部的描述中,商务部是高丽救星,代表了高丽最先进的生产力,把高丽带入了工业时代。外交部的描述里面,商务部拼命压榨高丽当地,拼命从高丽抽取财富,直接引了高丽政局的动荡。
韦泽没有直接对此做出决断,他问道:“外交部和商务部都认为高丽会爆动乱么?”
李鸿章等人的看法基本一致,高丽的地主与地方豪强们原本没有机会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买卖,中国的介入让这些人终于有机会有能力从事海外贸易。地主们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