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矛盾了,裴世矩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出塞作战,比拼的不是军队多寡,不是战斗力强弱,而是粮草能否持续供给,虽然以战养战也是一种办法,但受限太多,正常情况下,尤其像白发贼所率的这种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又没有出塞作战经验,连像样的马军都没有的军队,根本就不具备以战养战的基本条件,所以白发贼如果出塞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下,必定全军覆没。

    如此可以推测,裴世矩不允许白发贼出塞作战的真正意图,可能是想保全这支军队,等他西行归来,等到圣主和中枢要发动第三次东征了,整个北疆形势都改变了,招抚条件必然也会随之改变,一旦招抚成功,十万大军为朝廷所用,则北疆镇戍力量空前暴涨,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胜算必然大增。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以西京为首的保守势力必须遏制和打击,齐王这个隐患必须铲除,裴世矩也必须小心防范,因此这支反叛大军如果不能为己所用,那就必须剿灭,不能让其为对手所用,更不能任其发展以致尾大不掉,自取其祸。

    段达听到封德彝的警告之语,稍一思索便心领神会。

    中枢高层的斗争非常激烈,目下裴世矩正处在风口浪尖上,阴谋打倒他和妄图取代他的人比比皆是,这种恶劣环境下,裴世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南北战争越来越近,他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此刻已无路可退,无奈之下,只能锋芒毕露,一往无前,于是他不但亲自西行,拯救西疆危机,还试图借助齐王和白发贼这两股力量,控制北疆局势。

    裴世矩的做法无疑触及到了中枢大多数人的利益,毕竟西疆是以西京为首的关陇保守势力的“自留地”,是圣主和改革派要打击的对象,而北疆则是圣主和改革派建功立业的“新战场”,是圣主和改革派的核心利益所在。现在裴世矩既要拯救西疆,又要控制北疆,岂不惹了众怒,成了众矢之的?

    所以白发贼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是注定了的。裴世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白发贼的未来很悲观,所以他马不停蹄而去,只留下一份奏章聊尽人事。

    段达心情陡然好转,抚须笑道,“景公,如此说来,此刻某的回旋余地已大大增加,在闻喜公的‘帮助’下,某可以占据更多主动,赢得更多优势。”

    封德彝微笑颔首,“若想把主动和优势转化为利益,你还须奏请圣主,获得更大授权。”

    =

    =

    =

第六百七十一章 韦福嗣来访() 
八月十二,巨马河南岸,联盟大营。

    李云接到郝孝德报讯,联盟右路大军在其指挥下,已顺利撤进博陵郡,正在联盟第三军统军岳高的接应下,向常山关撤退,因为携带辎重太多,裹挟人口也不少,行军速度较慢,为此郝孝德恳请李风云在巨马河一线尽可能坚持更长时间。

    李风云尚未完成此战目标,联盟中路大军在上谷战场亦占有微弱优势,豪帅们亦未表达出强烈的撤军意愿,所以李风云当即回书郝孝德,中路大军会克服一切困难在巨马河一线坚持更长时间,以保证右路大军安全撤进常山关。同时李风云要求郝孝德,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博陵郡首府鲜虞及其周边城镇保持威胁,以进一步紧张翼北之局势。

    李风云简略阐述了一下推动翼北局势紧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没有透露隐藏其中的机密,但现在联盟大军抢占了先机,形势对联盟暂时有利,当然要在这段时间内竭尽所能争取利益最大化。

    八月十二,黄昏,韦福嗣突然出现在易水河边,风尘仆仆,秘密与李风云、李子雄会晤。

    齐王和韦福嗣都有私密渠道获知中枢机密,是以当齐王接到圣主要求他火速赴上谷剿贼的命令后,有关八月初八夜中枢决策的主要内容也放到了他的案头上。

    黄门侍郎裴世矩突然改变对齐王的态度,让齐王和韦福嗣惊喜之余,也是倍感疑惑。关键时刻裴世矩力荐齐王戍边,还主动要求招抚白发贼,这里面所包含的讯息纷繁复杂,为避免误读做出误判,韦福嗣十万火急赶赴上谷,以便与李风云沟通交流,共谋对策。

    韦福嗣对李风云的态度有了一些微妙变化,这源于李风云对局势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现在联盟北上三路同攻之计已获得成功,其对圣主和中枢造成的震动之大,远远超过了齐王的设想和预料。李风云明显做得太过火,一旦适得其反,不但帮了齐王的倒忙,还会直接危及到齐王的生命安全,假如圣主和中枢震怒之下,决定以雷霆之势铲楸隐患,则大事去矣。哪料到裴世矩主动出手相助,力挽狂澜,这足以证明之前对李风云其人及其背后隐藏势力的推测都是正确的,李风云的背后肯定站着裴世矩。

    由此推及,裴世矩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正在下一盘大棋,齐王也是棋子之一,那么问题来了,裴世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裴世矩出自河东裴氏,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鼎柱,又是高齐旧臣,与山东贵族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赢得南北战争肯定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最多也就是他的一个重大阶段性目标。

    如此推测,不难发现齐王还是有据北疆而称霸,继而夺取皇统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齐王要有足够大的实力,而在这个实力当中,李风云显然占据了重要一席,不可或缺,因为他的背后不仅有山东豪门,还有裴世矩这位权势倾天的大权贵。这就是韦福嗣飞奔而来的原因所在,不但要搞清楚裴世矩突然“支持”齐王的目的何在,还要加强与李风云之间的合作,把李风云这股力量抓牢在手以为己用。

    韦福嗣开门见山,直言不讳,把齐王北上高阳途中所接到的两份圣主诏令,以及由私密渠道打探到的行宫机密和东都消息,以及齐王对未来政局发展和北疆形势走向的分析推演,娓娓道出,其言辞之间清晰透露出了加强三方讯息共享和三方合作的诚意。

    李子雄、李风云对韦福嗣所表达出来的合作诚意不屑一顾。三方信任基础太单薄,利益冲突太大,即便有诚意也是暂时的,也是冲着眼前危机去的,尤其韦福嗣态度转变较大,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居心险恶。不过当务之急是齐王北上,这是三方共同利益所在,只要齐王成功戍边,三方才有可能谋取到更大利益,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齐王是否已经进入上谷境内?”李风云开口问道。

    韦福嗣摇头,“形势不明,齐王不敢贸然进入,正徐徐而行等待某的消息,尔后再做决断。”

    “如此甚好。”李风云笑道,“翼北形势变化太快,我们要调整一下既定之策。”

    “愿闻其详。”韦福嗣抚须叹道,“某日夜兼程而来,便是为此。”

    李风云抬头望向李子雄,目露征询之色。

    李子雄微微颌首,缓缓开口,“某到了巨马河后,很快便与段达见面。”接看他把段达开出的“合作”条件说了一下,“估计段达很快就有第三次密约,再谈条件。”

    韦福嗣脸色凝重。段达名义上是驱虎吞狼,借刀杀人,实际上就以灭亡李风云来遏制和打击齐王,由此不难看到,未来北疆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奕非常激烈,齐王称霸之路异常艰难。

    “你们是否马上撤离上谷?”韦福嗣问道,“齐王来了,形势对你们不利,段达的条件会越来越苛刻,你们有何可谈?”

    “形势有变,我们要维持对翼北的威胁,决定暂时不撤。”李风云解释道。

    韦福嗣颇为疑惑。

    “博陵有人阴谋利用无遮大会袭击圣主车驾,行刺圣主。”

    韦福嗣骇然变色。此事一旦成真,冀北豪门就成了众矢之的,首当其冲遭到打击,圣主和河北人反目成仇,关陇人和山东人大打出手,北疆镇戍形势一片大乱,内忧外患同时加剧,后果可想而知。

    “建昌公和某的建议是,我们持续威胁冀北,齐王则果断进入博陵剿贼,配合冀北豪门解决这场危机,如此可一举多得,大获其利。”

    李风云此言一出,韦福嗣心领神会,当即表示接受。这趟辛亏自己来得早,否则齐王进了上谷,再想移师博陵就很困难了。齐王完全可以利用这场危机来赢得冀北豪门的合作,同时又能讨好圣主,而更重要的是博陵到临朔宫有数百里之遥,圣主鞭长莫及,另外与段达的军队也拉开了适当距离,可以确保自身安全,这给了齐王更大的腾挪余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齐王可以翻过太行山进入北疆,迅速抢占先机。

    “杨玄感已亡,东都危机已解,圣主必须马上返回京师。在圣主返京之前你们尚可应对,但之后卫府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你们如何应对?”韦福嗣关心地问道,“如果圣主决心剿灭你们,那不论有没有第三次东征,你们的处境都十分危险,困守飞狐肯定难逃覆灭之祸。”

    李风云苦笑摇头,“事实上我们已经不能困守飞狐了。”

    韦福嗣惊讶了,“何故?粮食严重不足?”

    李子雄摇摇手,“昨日,黄门侍郎裴世矩途经巨马,渡河西去。”

    韦福嗣顿时心惊,果然,裴世矩留有后手,只是不知道目标是谁,又有何神机妙算,“闻喜公可有滞留?”

    面对韦福嗣的试探,李风云无意隐瞒,实话实说,“闻喜公疾驰而去,未有滞留,但之前裴宣机曾秘密现身。”

    接着李风云便把“东进出塞”之策合盘托出,把这一计策的利弊也做了深入分析。

    从裴世矩的立场来说,在“榨干”齐王和李风云价值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减少他们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他需要齐王戍边,同时要遏制齐王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