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匹战马突然冲进蟠龙堡的“视线”,狂奔而来,城墙上望眼欲穿的将士们忍不住出一阵震天欢呼,接着就看到战马沿着鲍丘水岸风驰电挚,转眼间已冲到蟠龙山下,沿着蜿蜒山路,竭尽全力直奔要塞。

    堡内两名控弦急不可耐,打马冲出接应。

    城墙上阿会阿勒的眼睛依旧盯着远处山林,祈盼还有其他斥候烽卒撤回,而处和塔拉却匆匆下了城墙,赶到城门处等候消息。

    很快两名控弦就回来了,一个牵着一匹口吐白沫摇摇欲坠的战马,另一个则驮着一名背中长箭血迹斑斑奄奄一息的斥候。

    处和塔拉愤怒了,咬牙切齿,睚眦欲裂,“谁?谁伤了你?”

    “中土……马军……数千骑……”那名斥候望着塔拉,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来了,他们来了,中土人……”

    “你说什么?中土人?数千骑?”塔拉听不懂,冲着那名斥候厉声质问,“敌人是谁?敌人在哪?”

    “中土人,中土马军,数千骑……”那名斥候猛地睁大眼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中土人。”然后力竭而亡。

    中土人?塔拉莫名其妙,无法理解。中土人在南边,在蟠龙堡的前方,在数里外的长城上,而眼前这股敌人在北边,在蟠龙堡的后方,如果是中土人,还是数千骑的马军,那如何过来的?长翅

    翅膀飞过来的?

    塔拉命令两名控弦把死去的斥候安置好,然后飞一般冲上城墙,一边向远处山林张望,一边向迎面走来的阿会阿勒大声说道,“斥候中箭阵亡了,临死前说敌人是中土人,有数千骑。”

    阿会阿勒立即停下脚步,脸上的表情瞬间凝滞。荒诞,胡说八道,中土军队在古北口长城上,距离蟠龙堡还有数里路,而那数里路上遍布暗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狼烟滚滚,眼前这股敌人怎么可能是中土军队,而且还是数千骑的马军?

    他正想开口质询,就看到一名木昆部的将军(百夫长)沿着陡峭阶梯狂奔而来,神情非常紧张,不待近前,就已经气喘吁吁地叫起来,“马军,有上千骑的马军正飞驰而来。”

    阿会阿勒、处和塔拉暗自吃惊,当真有数千骑的马军杀来了?戍堡内有专门人员通过专门工具根据地面震动状况来判断要塞外的敌情,比如防备敌人挖地道,而这一检测工具对接近要塞的马军队伍同样有效,大量战马同时奔跑所产生的震动非常强烈,有经验的人马上就能籍此做出判断,尤其此刻,其准确度更是毋庸置疑,因为刚刚就有斥候拼死赶回禀报了这一匪夷所思的消息。

    阿会阿勒和处和塔拉强作镇定,两人互相看看,眼里都是疑色重重,不过现在敌人的身份并不重要,只要知道来者是敌人,而且还是实力强大的敌人就行了,当务之急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要塞,固守待援。

    “关闭城门。”阿会阿勒用力一挥手,冲着身边将士大声下令,“擂鼓,鸣号,准备战斗!”

    “咚咚咚咚……”鼓声如雷,“呜呜呜呜……”角声激昂,霎那间风起云涌,山峦变色。

    “轰隆隆……”万马奔腾之声伴随着呼啸的山风和汹涌的松涛,回荡在崇山峻岭之间,渐渐传进蟠龙堡的“耳中”。

    敌人来了,果然是上千骑的马军队伍。阿会阿勒和处和塔拉非常紧张,堡内戍卒更是惶恐不安,而所有人都倍感疑惑,这支队伍到底从何而来,如果说是燕山贼寇,那根本不可能,山贼没这么大实力,如果说是坝上高原的马贼联军,那处和苏支现在在干什么?他怎会任由马贼联军杀到蟠龙堡?难道处和苏支打了败仗?抑或马贼联军被处和苏支打败了,狼奔豕突,慌不择路逃到了蟠龙堡?

    战马奔腾的轰鸣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突然一队控弦打马冲出山林,一面面战旗跃入要塞戍军眼中,然后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中土军队?这怎么可能?

    就在这时,一声惊恐狂呼突然响起,“失火了,失火了,有人纵火……”

    阿会阿勒、处和塔拉骇然转身,只见堡内火光四起,粮草囤积方向更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形势骤然失控。

    =

    =

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勿躁() 
九月二十三,黄昏前,安乐郡首府燕乐城。

    ?北口镇将、检校安乐太守郭绚突然接到长城戍军急报,边境突变,长城外的奚族要塞蟠龙堡突遭攻击,危急关头堡内突燃大火,奚族戍军腹背受敌,蟠龙堡岌岌可危。

    郭绚二话不说,紧急下令,古北口长城立即进入战备,再调燕乐鹰扬府三个团的兵力火速赶赴长城协防,同时亲赴古北口坐镇指挥。

    镇将府兼太守府长史邹晟急忙建议,古北口形势突变,应十万火急报于涿郡留守府。

    “稍安勿躁。”郭绚当即摇手,“事实不清,形势不明,盲目禀报只会给留守府造成惊慌失措之印象,而圣主还在临朔宫,一旦惊动了圣主,影响甚大,对我古北口反为不美。”

    邹晟一想也是,如果仅仅是奚族的蟠龙堡出了问题,并没有影响到古北口镇戍安全,那仓促禀报就是小题大做自找麻烦,还是急赴长城打探清楚了再说。两人随即会同部分僚属,在一队侍卫的保护下,打马狂奔二十余里外的古北口长城要隘。

    事实上两人乍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发贼。只不过郭绚不相信,两天前他曾拜访过崔家十二娘子,听到过这个机密。

    当时崔、李、卢、刘四大豪门子弟联袂“逼迫”郭绚为他们出关“行个方便”,郭绚拒绝了,但他不想过份得罪四大豪门,所以连夜跑去拜访十二娘子,希望十二娘子能够谅解他的“苦衷”,结果从十二娘子那里听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机密。博陵宋子贤阴谋行刺圣主案的背后黑手是突厥人,齐王查证后勃然大怒,要报复突厥人,于是借着驱赶白发贼和李子雄出塞作战之机会,与他们达成了一个约定,如果两人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收复安州,他就奏报圣主,用收复安州的功劳换取朝廷的赦免。而四大豪门之所以联袂出现在古北口,正是期待这个奇迹所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受益。郭绚嘴上不说,心里却嗤之以鼻,齐王的目的不过是驱虎吞狼,是驱赶白发贼和李子雄出塞而已,根本就不会指望一群造反的乌合之众收复安州,而如此荒诞的事,四大豪门竟予以期待,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郭绚不相信,邹晟却将信将疑。邹晟出自幽州五大世家之一的邹氏,卢君宪到了燕乐就找到他,告诉他这个机密,请他关键时刻出手帮忙。邹晟初始也觉得这件事不靠谱,但崔家十二娘子都来了,可见这件事的背后玄机太大,搞得不好幕后推手就是冀北的崔氏、李氏和刘氏三大豪门,接着他又从简氏那里得到消息,说简氏巨贾简勃也参与了此事,另外据说大漠巨贾安特尔也参与其中,而安特尔的背景就厉害了,由此推测这件事还真的有些靠谱。

    所以邹晟建议急报留守府,而郭绚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原因就在于两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截然不同,悬殊太大。

    由燕乐城至古北口,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一路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虽然只有二十余里,但上山艰辛,行军速度有限。

    入暮时分,行至中途的郭绚、邹晟再次接到古北口急报,蟠龙堡失陷了。

    奚族守军在内有大火外有敌军的前后夹击下,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结果一不小心就给混入堡内的奸细打开了大门,然后蟠龙堡落入敌手,而堡内奚族守军崩溃之后,要么被杀,要么投降,要么逃进边市挟持中土商贾负隅顽抗。

    现在这个消息就来源于逃进边市的奚族戍军,而其首领阿会阿勒通过一名中土商贾向长城关隘上的中土戍军传递口讯,说中土背信弃义,竟派出大军绕到蟠龙堡的后方展开偷袭,卑鄙无耻。阿会阿勒要求中土军队立即交出蟠龙堡,撤回长城内,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全部损失和赔偿,否则他就杀了边市上的所有中土商贾。

    蟠龙堡失陷?短短时间内,奚族设在燕山最坚固的要塞就落入敌手?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敌人竟然是中土军队,这怎么可能?

    郭绚和邹晟非常吃惊,两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白发贼。

    如果说奚族那边有中土队,唯一可能就是白发贼所率的叛军,他们打的也是中土旗号,就连大纛都一模一样。白发贼造反的口号是“杀奸佞,清君侧”,不是造皇帝的反,是造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府的反,所以白发贼一直不称王,他甚至公开打着本朝的大纛,与同样高举着这面纛旗的卫府军,浴血厮杀,因此很多时候国内的官军民都混淆不清,更不要说对白发贼及其军队一无所知的奚族了。

    收复安州是大事,是大功劳,如果白发贼成功了,与其相关的人必定可以分享这个大功劳,而古北口镇将、检校安乐郡太守郭绚正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人,做为郭绚的第一副手两府长史邹晟,同样功不可没。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唾手可得的功劳,不费一兵一卒、不用流血流汗甚至都不用老心劳神,平白无故就得到这样一份大功劳,未来仕途可谓一片光明。

    邹晟越想越激动,忍不住低声说道,“难道……他成功了?”

    邹晟知道郭绚已经获悉这个机密,之前四大豪门子弟联袂向其施压,就是要逼着郭绚拜访十二娘子,把这个机密放出来,把齐王推到“前台”来。

    太原郭氏是皇帝的忠实支持者,就算真定侯郭衍不在了,太原郭氏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左候卫将军郭荣也依旧可以支撑起整个郭氏,而这正是郭绚需要在仕途上走得更快更高更远的意愿和动力的原因所在,他必须竭尽全力维护本房系在太原郭氏中的核心地位,不能因为哥哥郭衍死了,本房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