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8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公,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顺势而为,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切莫逆流而行,激化矛盾,一旦明公权威受损,失去对联盟的控制,则大好局面付之东流,如此不但重创了自己,也白白便宜了敌人。”

    听到袁安直言不讳的劝谏,李风云微微颔首,表示接受。

    袁安暗自吁了口气。他之所以压下李子雄的这两封书信,就是要当面劝谏李风云,以免李风云受那些虏姓马军将领和奚族、契丹等部落酋帅的影响,因为各种各样的担心而暂缓甚至拒绝飞狐留守军团出关。

    随着联盟在塞外的战果越来越大,对长城内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回归呼声也越来越高,内有李子雄等落难贵族步步紧逼,外有长城内的各方势力遥相呼应,这种局面下,飞狐留守军团的出关已不可阻挡,除非联盟与中土官方翻脸,自绝生路。但李风云有远大抱负,不但要打赢南北战争,还想拯救统一大业,迫切需要发展实力,短期内绝无可能与中土官方翻脸,如此李风云就进退维谷、骑虎难下了,时日一久,内外形势都会对李风云不利,必然会严重损害他个人权威,这就埋下了内讧分裂的祸患,将对联盟的未来产生巨大危害。

    “明公,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袁安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既然明公已经决策,那就不要拖了,急告飞狐,令甄宝车、陈瑞、韩曜立即率军撤离燕北,日夜兼程赶赴安州;同时急告建昌公和大总管府,做好迎接飞狐大军出关的准备;另外急告杨恭道,与长城内展开谈判,要求长城内做出承诺,在飞狐大军撤离的过程中,确保他们的安全,不要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背后下黑手。”

    李风云笑了,摇摇头,“命令飞狐大军出关容易,但要保证飞狐大军安全出关就太难了,这也是我迟疑不决的原因之一。”

    袁安同意李风云所言,但疑惑的是,“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圣主和中枢甚至主动为我们打开了回归大门,既然如此,圣主和中枢为何还要置飞狐大军于死地?难道就是因为担心养虎为患,便要与我们反目为仇,拱手葬送这一大好局面?”

    李风云想了一下,语含双关地说道,“既然张金称能够诛杀冯孝慈,为何段达就不能围剿飞狐叛军?”

    冯孝慈的确死在围剿张金称的战场上,但追究其死因,谁敢保证背后没有阴谋?这边冯孝慈刚刚在平定杨玄感的叛乱中立下大功,转眼就死在了一个小小的河北贼手下,有这么匪夷所思之事吗?

    袁安神情凝重,“圣主要报复?”

    “圣主或许想网开一面,但圣主身边的人不会咽下这口怨气。”李风云叹道,“我们在塞外打得越好,咽喉便被圣主捏得越紧,没有长城内的支援,我们难以生存,由此不难想像,如果段达背信弃义,突然出手围杀了飞狐大军,我们怎么办?我们连报复的能力都没有,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了。”

    袁安倍感棘手。一步错步步错,如果飞狐大军在长城内全军覆没,而长城外的安州军队却束手无策,徒呼奈何,证明自己不堪一击,未来可想而知,势必被中土官方吃得死死的,陷入极度被动。

    “不要以为我危言耸听。”李风云说道,“不论是长城内还是长城外,绝大部分人,甚至包括饱受打击的齐王,包括韦福嗣、李子雄这些已经被打倒的人,都对圣主和中枢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这些幻想让他们自我迷失,关键时刻必然会做出错误选择,齐王如此,韦福嗣、李子雄等人亦如此,至于那些豪帅、酋帅们就更是不堪了。”

    袁安苦笑,“既然谁都指望不上,那就只能指望自己了。明公可有应对之策?”

    “突厥人。”李风云说道,“能否让飞狐大军安全出关,关键就在突厥人。”

    袁安疑惑不解,躬身请教。

    “安州和东北如果形成汉虏双雄并列之局,以我们中土人为首的联盟大军与以突厥人为首的东胡联军,共享安州和东北,那回归中土的难度就无限增加。”李风云笑道,“突厥人一旦狮子大开口,开出一个回归天价,圣主和中枢无奈之下,只能拉拢我们,帮助我们迅速壮大实力,以期我们在武力上凌驾于突厥人之上,最终胁迫突厥人妥协,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廉价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把飞狐大军安全送至塞外。”

    袁安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明公早有预计。”接着眉头紧皱,忧形于色,“明公,你知道崔九远赴塞外,如今更是快马加鞭,飞驰而来的原因吗?圣主有诏令,要求黄台公崔弘升)必须于年底前解决飞狐祸患,但依明公之策,北征结束尚需时间,回归谈判亦需时间,等到双方谈妥,达成一致,早已春暖花开了。明公,崔氏肯定等不及,而黄台公亦是岌岌可危啊。”

    李风云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袁安暗自苦叹,双方各为其利,谁都不能妥协,当然也就没有两全其美之策,但崔氏这个盟友太重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极尽拉拢之能事,反目成仇对双方都无好处,两败俱伤而已。

    =

    十二月初四,赤峰津口,联盟大军总营。

    崔家十二娘子在崔九、李思行的保护下,飞马赶到赤峰津。

    塞外的冰天雪地美轮美奂,但崔钰无心欣赏,紧急拜会李风云。

    李风云看到十二娘子俏立帐中,不禁目瞪口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十二娘子胆大妄为到了如此地步,竟敢藏匿身形,私自出塞,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此事崔弘升不可能不知道,但崔弘升显然不是溺爱纵容女儿,而是被迫无奈,不得不出此下策。

    崔钰的到来意味着崔氏与联盟之间的合作愈发深入,双方利益联系也更为密切,这让李风云意识到自己必须给崔氏一个满意的答复,必须满足崔氏的要求,否则两败俱伤,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

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 
♂,

    李风云的表情变化,一丝不差地落入崔钰和崔九的眼中,让两人对此行结果颇感乐观。

    出塞的风险虽然很大,但若想逼迫李风云妥协,只能当面施以重压,而崔九的份量显然不够,李风云未必“买账”,这就是崔钰冒险出关和崔弘升默许纵容的原因所在。

    坐定后,崔钰迫不及待,急切询问北征战况,至于她最为惊讶好奇的阿史那咄尔举兵造反一事,在其看到突厥军队的大营后,已得到满意答案,遂疑心尽去,亦无意再去探究真相了。

    李风云也不隐瞒,如实告知,北征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接下来联盟大军还要继续征战东北,以强悍武力镇制和威慑东胡诸种,同时还要应对辽东镇戍军的威胁,如果辽东镇戍军乘火打劫,那东北战局的变数就大了。

    李风云把形势说得很严峻,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但在崔钰、崔九和李思行看来,这场看似冒险而激进的北征,已经因为一个意外变数而奇迹般地取得了空前胜利,现在剩下的都是一些诸如招抚、稳定等善后工作,至于辽东镇戍军的威胁,事实上即便存在,也很快会消散,毕竟圣主和中枢已经设置了安东都尉府,已经决定用怀柔手段拿下安州和东北,突然变卦诉诸武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当前形势很好,而联盟实的实力因北征大捷而暴涨,已经可以挟安州和东北之归属来威胁中土了。

    然而这对崔氏来说就不利了,目前局势下,如果李风云坚持既定策略,坚决拒绝飞狐留守军团撤进安州,崔氏就陷入了极大困境,被架在大火上烤的后果非常严重。

    崔钰直言不讳,直奔主题,“既然东北局势如此严峻,安州又面临突厥人的反攻,你危机四伏,在用兵上亦是捉襟见肘,为何不接受长城内的建议,立即把飞狐军队撤进安州以补充兵力上的不足?此举亦能赢得长城内的好感,表达合作之诚意,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崔*的“咄咄逼人”在李风云的预料当中,他也不以为意,笑着答复道,“某没有拒绝这个建议,某也希望尽快把飞狐大军撤进安州,但你在北上途中也看到了,安州战事结束不久,人心惶惶,局势十分不稳,而北征尚未结束,东北一片混乱,此时此刻根本就不是飞狐大军撤进安州的最佳时机。另外,飞狐大军出关这一路上的安全谁来保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某如何下达撤退的命令?飞狐大军又岂会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盲目出关?”

    李风云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崔钰,又看看神情凝重的崔九,语含双关地说道,“某没有能力保障他们的安全,而他们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崔钰和崔九四目相顾,眼里不约而同地掠过一丝喜色。李风云妥协了,松口了,虽然他所说的困难都事实存在,看上去短期内似乎都无法解决,但李风云既然把它们当作条件说出来了,就一定有解决办法,只不过需要崔氏的配合,要价可能很高而已。

    崔钰略加沉吟,诚恳说道,“当初你我有约定,你出塞征伐,儿在长城内全力支援。儿遵从承诺,关键时刻雪中送炭,也算是然诺仗义,言出必践。”

    李风云笑容满面,躬身致谢,“之前黄台公(崔弘升)秘赴古北口,建昌公(李子雄)实际上已代表联盟做出让步,某亦书告飞狐,迫不得已之下,择机出关,毕竟某身在关外,对飞狐的控制力大为减弱,某亦不敢奢望飞狐言听计从,而事实上飞狐内部的确矛盾激烈,一盘散沙,一度都有分崩离析之危险。”

    崔钰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儿今私自出塞,以身犯险,亲赴赤峰,就是想得到你的回报,拿到你兑现的承诺。”

    崔九暗自苦笑,面露担心之色。崔钰锋芒毕露,步步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