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侄儿自幼佩服田叔,侄儿想跟着田叔学兵法,田叔你收徒么?”秦骅终于一口气把所有话说出来,期待的看着田仲。
田仲顿时笑了,用手戳了戳秦骅的头,“我才比你大几岁,就收徒,臭小子,回去让你爹教去!”
田仲摇摇头,端着果盘回去了。
人尽其用()
“侯爷;一个叫‘秦骅’的少年在外面候着;说想见侯爷。”银月拉起帷帐;轻声说道。
田仲和赵瑶刚醒不久;赵瑶打了个哈欠;问道:“谁啊;这么一大早就来?”
“他自称是秦家长子;住咱们庄子邻边,和侯爷有旧,奴婢就没拦他;把他引到旁边厢房了。”银月答道。
“是昔日居庸关秦老将军的长孙。”田仲摸起旁边一件里衣一边穿着一边说。
“居然是他家,他找你干嘛?”赵瑶诧异的问道。
“那孩子昨天见我,想拜我为师;我没答应;今天八成来磨我了。”田仲想着秦骅的性子,猜测道。
“拜师;他怎么会想起这个?”赵瑶皱眉;这拜师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天地君亲师;师也就比父母低一点;要真拜了师;简直和多个儿子差不多。
“想学本事的心有,想借我重振秦家的心也有。”田仲叹了一口气;“当初秦老将军替陈芪把锅背了后,虽然朝中许多大臣都明白;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秦家一系还是全被罢官,秦家因此没落下来,秦骅身为长孙,想博一下也无可厚非。”
赵瑶听了眉头皱的厉害。
田仲伸手拉过赵瑶的手,拍了拍,“你放心,我不会随便收徒的,这徒弟给儿子差不多,收了就是操心的命,你夫君我好不容易闲下来,才不会给自己找罪受呢!”
赵瑶听了放下心来,以田仲的身份,要是真收徒,只怕不是几个人的事,甚至会涉及到好几个家族,赵瑶身为田仲的妻子,自然多几分思量。
“那对这位秦家长子,夫君有何打算?”
田仲沉吟了一下,“收徒肯定是不会,不过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毕竟当初我进军营时秦老将军待我不薄。”
赵瑶心里有数,把田仲的外袍从旁边拿了递给田仲。
田仲穿好衣裳,起身朝厢房走去。
“田叔,您来了!”秦骅正在厢房喝茶,看到田仲进来,忙放下茶起身问安。
田仲走到主位坐下,对秦骅说道:“坐吧,这又没外人。”
“谢田叔,”秦骅坐回位子。
“怎么,你这孩子还没打消拜我为师的念头?”田仲笑着说。
秦骅立刻站起来,拱手道:“侄儿是真心想拜田叔为师。”
“你这小子打算学我什么?”田仲笑着问道。
“侄儿想跟着田叔学兵法。”秦骅脱口而出。
田仲听了摇摇头,“田家和秦家也算知根知底,你们秦家兵法有什么我也差不多知道,秦家兵法真用起来并不比田家差,你又是长孙,从小学秦家兵法,真没有必要半途改弦易张。”
秦骅知道田仲说的实话,只是
田仲看着秦骅眼中的失望,心里叹了一口,不过是十六七的孩子,却因为家族的败落和一口洗不白的黑锅而不得不自谋生路,不由问道:“你爹呢?”
“我爷爷去世后,我们一家扶陵回江南,然后爹爹和几个叔就留在老家了,我得考武举人,才回京的。”秦骅失落的说。
田仲明白,秦骅的父亲一辈因为当初的追责,此生已无复职的可能,所以都回老家了。
“你自己回来的?”
“我有带小厮和管家。”秦骅实话实说道。
“你打算明年考了武举人去边关?”
秦骅点点头。
“你们一家回老家也好几年了,想必京城的宅子也荒废了,你明年又要去边关,再收拾也不值当的,不如来田叔家住吧,你叔我平日也没多少事,正好替你爹看管你,省得你一个小孩子没定性,出去调皮捣蛋。”田仲温和的说。
秦骅猛然抬头,不敢置信的看着田仲。
“怎么样,要不要来叔家住,叔可先提醒你,叔可不比你爹,是会揍人的!”田仲笑着说。
秦骅这才反应过来是真的,忙狠狠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些哽咽声,“谢谢田叔。”
“傻孩子,哭什么,”田仲伸手摸了摸秦骅的头,“有事就说出来,别憋在心里,谁家没有遇到难处的时候。”
秦骅突然扑到田仲怀里,大哭起来。
文华殿
一个小太监从外面轻手轻脚进来,走到大太监李安身边,耳语几句。李安摆摆手,小太监无声退下。
李安走到旁边茶水房,亲自泡了茶,端着回来,走到御案旁轻轻放下。
赵孟搁下手中的折子,伸了个懒腰,端起旁边的茶,喝了一口。
李安低声将刚才小太监传的消息向赵孟禀告一遍。
赵孟听完,端着茶盏问道:“那田仲收秦家小子为徒了?”
“没有,不过侯爷接秦少爷去家里住了,说秦少爷父母不在京,他身为长辈,替管教一下。”李安回道。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田仲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心善啊!”赵孟感慨了一句。
李安心道可不是,秦家当初因为没守住居庸关,简直是千夫所指,又因为是前朝废帝死忠,朝中大臣都避恐不及,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谁肯理秦家,秦家心里也是明镜,这才举家搬回老家避祸。
“陛下说的是,侯爷的胸襟确实令人钦佩,谁能想到,昔日秦老将军差点害死侯爷,如今,侯爷不但不计较,反而还拉了秦家一把。”李安虽然知道当初秦老将军不是故意的,可扪心自问,这事要搁他身上,他肯定做不到这样毫无芥蒂。
李安还在这感慨连连,赵孟却已经想到田仲收徒上去了。
“田仲那家伙说不愿收徒?”
“是,侯爷说他还年轻,没有收徒的打算。”
“他是把秦家小子带在身边教导?”
“侯爷只是说顺带,等明年就把秦少爷丢边关去。”李安不知道他家主子想什么,小心回道。
赵孟放下手中的茶,“既然是顺带,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你去给京城那些武将世家透透,正好边关武将有些青黄不接,让他能者多劳,干脆一次多带几个。”
李安睁大眼睛,没想到他家主子居然会打这主意。
赵孟转头看着李安,“怎么了,还不快去传旨。”
“是,”李安一激灵,反应过来,忙匆匆下去传旨。
只是心里却打鼓,等见到侯爷,可千万别让侯爷撵出来!
送你们个梨()
李安哆哆嗦嗦的赶到田仲的庄子;向田仲传达了主子了意思;本以为会被田仲赶出来;毕竟谁都知道田仲最讨厌别人对他的事指手画脚。
可谁想到田仲听了只是愣了一下;说了句“知道了”;就摆摆手让他退下;李安大喜;忙回去给自家主子交差去了。
“夫君想什么呢?”赵瑶看着若有所思的田仲,抱着孩子轻声问道。
田仲回过神来,“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哥顾虑的有些道理。”
“我哥?”赵瑶疑惑的看向田仲。
“有些时候,哪怕没这个心思,在某些位子上;也得考虑周全。”田仲感慨了一句。
“夫君说的我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赵瑶笑道。
“我要只教秦骅一个人;和收徒又有什么区别。”田仲解释道。
赵瑶一顿,“原来我哥是这个意思。”
田仲顿时笑了;“当然让我多出点力他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那夫君真打算多带几个?”
田仲起身;伸了个懒腰。
“带呗;就像你哥说的;反正教一个是教;多教几个也是教!”
赵瑶笑着摇摇头,抱着孩子回内室了。
第二日
田仲打算带几个年轻子弟的消息就在京城传来了;京中的文官世家还觉得什么,可武将世家却集体炸锅了。
什么;田大将军打算带晚辈?
那还等什么;还不快送去!
就自家那些天天上梁揭瓦的皮小子,众将领表示:
哪怕大将军您什么都不教,替我们多揍两顿,提点提点,那也是极好的!
于是,一众武将带着族中子弟,哗啦一下全涌到田仲庄子去了。
田仲看着上千口“将门虎子”傻眼了。
头一次发现他们将门居然如此“后继有人”!
当然田仲也很快发现,这上千人中,其实多数都是来碰运气的。
例如,旁边那几个正在奶娘怀里喝奶的。
田仲扶额,他是带几个子弟,又不是给他儿子找玩伴,这些喝奶的娃娃来,难道让他当幼儿园园长。
再例如,旁边那几个光着屁股玩的小屁孩。
田仲更无语,他难道要从三字经教起?
于是,田仲大手一挥,定下规矩:凡低于十六的不收,凡未熟读兵书的不收,凡两年内不去边关的不收。
当然田仲也给出理由,太小,他一个人没发带,而且年龄小也不一懂事,未熟读兵书,出身将门都十六了居然连几本兵书都没读熟,那还让他教什么,至于最后一条,不去边关,那他还白费什么心思。
此规矩一出,来的人立刻去了九成多。
田仲看着还剩下的几十人,又亲自考校一番,剔除了一些,最后剩下五人,张程、胡居、周齐、孙欢和李规,再加上秦骅,正好六个人。
。
果园
田仲坐在石凳上,看着面前一字排开的六个人,进行第一次训话。
“你们六个算是咱们勋贵子弟中翘楚,从小熟读兵法,弓马娴熟,父兄长辈想必也没少教导,所以本侯也不再多加重复,从今日起,你们跟着本侯,本侯会教导你们一些征战沙场的技巧,一年后,无论你们学多少,本侯都把你们丢到边关去,懂了么?”
“懂!”六个人大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