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华记-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则,谢宅要翻新,难保不会牵扯到隔壁邻居的围墙什么的,这样一来,隔壁的屋子空了十年的秘密也守不住了。

    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好的房子闲置了十年,怎么想怎么也觉得不正常,有心人只要一分析便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鬼,不管是顾家还是皇上听到这件传闻肯定都坐不住,随便一查就得出问题。

    因此,谢涵想委托童槐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搬进去,最好是忠心且人口简单的,当然,还要瞒过外面的那些耳目。

    “还是小姐想得周到,是童某忽略了。”童槐点点头,没有问谢涵为什么,也没有问谢涵是怎么知道的,不过他倒是问了一句谢涵有什么打算。

    “说不好,原本是考虑过找个机会把这笔银子捐出去,可我实在不敢,我不敢去赌皇上的仁慈,因为我承担不起这个后果,所以只能等再过个三五十年再说,童叔叔也是一样的,千万要小心,皇上已经知晓那笔银子在我父亲手里了。”谢涵把赵王和徐氏出首她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谢家一家的事情了,还牵扯到童槐,就算皇上对谢涵勉强有那么一点交情可能不会杀她,但他对童槐是绝无半分怜惜之意,童家一家都要为这件事付出代价的,因此,谢涵是决计不敢轻举妄动的。

    童槐听谢涵说三五十年后再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我会尽快找人安排这件事。”

第八百四十五章、山行() 
送走童槐之后,谢涵仿佛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因为童槐不仅答应了尽快安排人住进隔壁的屋子,且他得知陈武留在了京城照看谢澜,又答应了借两个武功高手护送谢涵进蜀。

    待高升和李福回来后,得知这两年的年景不错,不管是庄子里还是铺子里的收益都不错,谢涵的心情就更好了,这天晚上,总算睡了一个安稳觉。

    次日一早,谢涵一行便在高升的千叮咛万嘱咐中上了船,一路晓行夜宿的,两个多月后终于到了夷陵,再往前走,船工说什么也不答应了,逆水而上不说,水流还不是一般的湍急,且礁石、暗流和漩涡不少,他们的船就有好几次遇险,亏得是船大船工有经验才闯过来的。

    于是,谢涵一行只得在夷陵下了船,原本依谢涵的意思是找几个当地的船工看看能不能闯过去,可李福不答应,说是太冒险。

    可问题是这一代除了船也没有别的交通工具了,两岸都是崇山峻岭,高实找人打听了一下,马车根本过不去,通行的工具一般只有三样,步行、毛驴、独轮车,当然,还有第四样,船。

    而船这种工具一般是从蜀中出来的最佳选择,顺水而下,船工也不费力,要不李白也不可能说什么千里江陵一日还了。

    “那就毛驴吧。”谢涵拿了一个主意。

    在幽州乡下住的时候,她见过当地不少女人骑个毛驴串亲戚,男的在一旁走路跟着,毛驴还能帮着驼点东西。

    不过既然是骑毛驴,谢涵几个就不能再穿着身上的衣服了,故而她命李福带着高实几个去置办了几套农家小子的衣服,且为了保险起见,也让他们置办了几套村姑的服装,主要是她身上的绫罗绸缎太扎眼了。

    谁知李福出去采买毛驴时,可巧碰上一支安庆的商队,他们也是在夷陵下的船打算换陆路进山,李福和他们套了半天的近乎,得知从这条山路进蜀,没有两到三个月是到不了锦城的,且山路不是一般的难走,时不时还会碰上山匪、猛兽什么的,偶尔找不到借住的地方他们就得在外面露宿。

    不过对方得知李福一行有四个成年男子和四个刚束发的少年男子,倒是建议搭伴同行。

    毕竟山路不安全,人多胆壮,况且李福几个看着也不像是差钱的主,万一真碰上劫匪什么的说不定还能替他们当一回替死鬼什么的。

    这么大的事情李福自然不敢做主,只得回来找谢涵,谢涵和那两位师傅商量了一下,倒是也同意了搭伴,主要是他们对这条路不熟,第一次走,怕万一迷路了在山里转不出来。

    至于别的安全问题,谢涵倒也考虑过了,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十字弩,且她身边还有两个武功高手,再不济司画身上还有不少迷药,若是万一对方不怀好意的话,应该可以制服他们的。

    于是,谢涵一行便在次日凌晨跟着安庆的商队启程了,说是商队,其实人数也不是很多,谢涵默数了一下,他们一共有十二个人,二十头骡子,每头骡子上都横搭着两大包的货物。

    听李福说,这个商队做的是文房四宝的生意,把徽墨、歙砚、宣笔、宣纸送进蜀中,然后从蜀中收购一批当地特有的药材出来,别看这一趟需要用时半年甚至更久,可这一趟他们能挣来两年甚至三年的花销,因此,这些人基本每年都会走一趟。

    前三天的行程还好,大部分是平路,路上的茶寮不少,隔一两个时辰就能碰上一个茶寮或者村子或者小镇,晚上也基本赶到镇里住上客栈了。

    可第四天开始,路就越来越难走了,一开始在山的边缘还好,偶尔还有村子,再往里走,人烟便稀少起来,有的时候一天也碰不上一户人家,这时他们就得啃干粮了。

    谢涵还好,李福怕委屈了她,自带了一套锅碗茶壶,可以给她熬点热粥,也能给她烧点热水。

    可住就没办法了,她只能找一棵大树在大树下靠着司画几个眯一会,李福几个轮流守夜。

    若是天晴还好些,怕就怕下雨,下雨的话山路泥泞,毛驴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坐在毛驴上的人晃晃悠悠的很不好受,再加上披着块油布,又看不清路,整个心都是悬着的,好在这个时候李福一般会要求停下来,若是有人家就附近的人家借住一下,若是没有人家,便用油布在树下撑一个简易帐篷给谢涵遮雨。

    只是这样一来,谢涵的身份不免引起了商队人的怀疑,哪有出门行路的男子这么娇贵的?连个凉水都不能喝不说,也从不吃生冷的东西,更令他们奇怪的是,李福几个从不让他们靠近谢涵,问什么也不说,含含糊糊的。

    这天赶巧谢涵来了葵水,偏又赶上了下雨,虽说谢涵吃了那位方丈大师送的药腹痛不那么厉害了,可司画还是不想让她赶路,说是最好找一户人家借住几天,等她身上的葵水完事之后再走。

    李福一听事关谢涵的身子,哪敢不依?

    可问题是商队的人不想等下去,他们只答应住到雨停后,因为他们人多,多一天要多不少费用,不说人,这些骡子的草料也不是一笔小数。

    可不管怎么说,对方答应了等他们到雨停,谢涵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万一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呢。

    可巧这天下午他们总算在附近找到了一间小木屋,虽说小,可有锅灶还有一张炕,听商队的人说是专门给过路的商队预备的,因为这一带人烟实在是太稀少了,商队的人自己想法子在沿路盖了几间这样的小木屋,就是为了方便他们这些在外行路的商人。

    可屋子就一间,怎么住却成了一个难题,李福的意思是他们这些男的就在外面的树下凑合一宿,这屋子自然就让给谢涵和司画几个。

    可对方不答应,说这本来就是给商队的人准备的,凭什么让给谢涵几个?

第八百四十六章、两地苦() 
说实在的,这支商队的人早就看谢涵几个不顺眼了,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说每天还在他们面前摆出一副自视高人一等的架势,吃的用的都比他们讲究,这不明显着拉仇恨吗?

    故而,这一次他们说什么也不退让,争执间,李福拿出了一个五两的银锭,说是买这间木屋一个晚上。

    对方的领头刚要答应,谁知旁边有人立刻喊了“十两”,紧接着又有人喊了“二十两”,随后又是“三十两”,也就半盏茶的工夫,谢涵这边还没有开口,对方已经喊到了一百两银子了。

    “李福,我们往前走,看看有没有人家,实在不行就铺油布将就一下,一百两银子够买十亩地的了。”谢涵发话了。

    她倒不是舍不得这一百两银子,而是担心这一百两拿出来之后还会有很多后续的麻烦,人的贪欲是会越来越大的。

    李福倒是也明白谢涵的意思,可问题是他担心谢涵的身子撑不住,于是,他两手抱拳向对方的领头说道:“兄弟,老话说的好,山不转水转,出门在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保不齐你们也有求到我们的时候。说实在的,若不是我这位小兄弟身子弱了些,又有些发热,我们也不会跟你们抢这间屋子,可你们也不能坐地起价趁火打劫呀,这样吧,十两银子,十两银子最多了,行就行,不行我们就先走了。”

    “五十两,不能再少了。”对方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出了一个价。

    谢涵见此示意李福走,谁知李福刚把谢涵扶上毛驴,对方的头领又开口了,这次他主动降到了三十两,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福花了二十两银子租下了这间木屋。

    谁知这天晚上谢涵突然生病了,高热不退,呓语不断,好在司画身上带了点丸药,倒不怕缺医少药,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次日雨停了谢涵身上的热还是没停,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半夜的时候那个商队的人趁他们不备的时候把他们的毛驴和骡子全都偷走了。

    这下李福几个可真傻眼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更担心的是谢涵的病耽误时间长了留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万一带的米粮不够了怎么办?药材不够了怎么办?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李福留下高实高宝和一位师傅陪着谢涵,他带着司画和另一位师傅上山,一方面是打猎,弄点肉吃,另一方面是采药,给谢涵熬点汤剂,因为司画说她带的药可能不太对症。

    其实,司画心里的担忧一点也不比李福少,因为自从朱渊中毒和太后薨了之后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