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验室里的杨院长忙了一宿,这会儿又跑出去抽烟了。
苗光启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小伙子正抓瞎呢。
而何子鸿打了一夜的询问电话,这时候终于有了结果,对苗光启说道:“有见过的。”
“谁啊?”苗光启精神一振,赶紧问道。
“国际生物研究会总部实验室。”何子鸿一脸无奈,“他们之前采集了伴随西王母生成的紫色石头,在这些石头里面,发现过拥有类似结构的生物残骸。”
“这不是废话么?我们这个东西就是从西王母那儿来的。”苗光启问道,“那他们有什么研究成果吗?”
“没有。”何子鸿苦笑摇头,“这完全不是目前生物学所能理解的结构,他们毫无头绪。”
“那怎么办?”苗光启问道。
“我正想问你呢?”何子鸿摊了摊手。
“咱这儿要是没结果的话,林朔那边怎么进去?”苗光启点起了香烟,“这不是让人去送死么?”
“你给我也来一根吧。”何子鸿伸手说道。
“你不是戒烟了么?”
“想抽了。”
说话间,苗光启怀里的电话响了。
苗老先生一看号码,直接把电话递给了何子鸿:“烟你先忍着,替我把这个电话接了。”
“谁打来的?”
“林朔。”
“你自己怎么不接?”
“我没脸接。”
何子鸿苦笑了一声,无奈地拿过了电话,按下免提键:“林会长啊,我何子鸿。”
何子鸿如今受聘成为奇异生灵研究会的首席科研顾问,如今林朔是他老板,他称呼林朔自然是叫会长。
“哎?我岳父呢?”林朔在电话那头问道,“我有个事儿要告诉他。”
“他上厕所去了。”何子鸿随口编了个瞎话,“有什么事儿你跟我吧,我一会儿转告他。”
“哦,a
e在我这儿,她跟她姐团聚了,俩姐妹哭得跟泪人似的。”
“a
e小姐还有一位姐姐呢?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何子鸿跟a
e是比较熟悉的,两人在国际生物研究会共事过,“请林会长放心,这件喜事我一定转告老苗。”
“对了。”林朔说道,“人形异种的巢穴,到昆仑山了吗?”
何子鸿看了苗光启一眼,苗光启赶紧把目光躲过去了。
何子鸿犹豫了一小会儿,说道:“这会儿刚到,我们还没开始研究呢。”
“那还请你们抓紧时间,这边等着你们的消息呢。”林朔说道,“当然了,西王母来历非凡,你们有成果最好,没成果也是正常的,没关系,我可以另外想办法。”
“好的。”
何子鸿挂了电话,然后跟苗光启两人大眼瞪小眼。
“你这缓兵之计倒是挺机灵,可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嘛,总归是要给交代的。”苗光启说道。
“要给交代那也是你给,关我什么事情?”何子鸿一摊手,“我就是一个顾问嘛,顾一顾问一问,对结果又不负责的。”
“你……”苗光启张口结舌了一会儿,说道,“那也不关我事,杨拓才是研究院院长嘛。”
“对啊,我们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了。”
“嗯,是这个道理。”
俩老头故作轻松,端起茶杯开始喝茶。
这茶之前挺香的,这会儿品起来,却有些苦了。
……
第七百二十二章 生命起源
这天中午,昆仑园区一号食堂。
根据园区的规划,整个昆仑园区的食堂得有五个,不过到目前为止园区里的工作人员数量还不多,仅仅启用了这个一号食堂。
一号食堂的大师傅是周令时,他的妻子王金花给他打下手。
有周令时掌勺,伙食水平自然是非常好的。像曹余生、杨拓这样的院长级任务,除了正常的工作套餐之外,周令时还会给他们加两个菜,让王金花端到包厢里来。
这个包厢位置比较偏,隔音也不错,曹余生和杨拓习惯在这儿吃饭,能在中午的时候两个部门互通有无,分享一下前线和进展。
今天中午这桌,人比往常多,苗光启、何子鸿也在。
这样一来,昆仑计划的七人决策小组,其中有四个人在场。
而这四人里面,曹余生作为副组长之一,负责统筹后方工作。
老谋主自然是知道巢穴的事情,也在等着研究院的攻关结果。
这会儿一看三人的状态,他心里就隐隐有数了。
两个老的一个小的,脸色都有些发青,眼中布满血丝,看样子是昨晚熬了个通宵。
而且脸上没喜色,说明进展缓慢,暂时是没什么结果的。
于是曹余生就有些奇怪,对苗光启说道:“这世上,还有事情能难住你呢?”
苗光启翻了翻白眼:“废话,这世上要是没什么事儿能难得住我,林朔现在就该是我儿子了。”
“你这就不对了。”曹余生微微笑道,“老婆兴许是别人的好,儿子肯定是自己的好啊,苗成云又不赖。”
“行了,我现在没心情跟你说笑。”苗光启脸上有些不耐烦,然后对杨拓说道,“小杨,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吗?”
杨拓蒙头扒饭,对苗光启的提问充耳不闻。
苗光启神情有些吃瘪,然后瞟了何子鸿一眼。
何子鸿赶紧说道:“这孩子专注的时候就这样,不怎么理人的,等有结果就好了。”
“那看样子,且得等一阵子咯。”苗光启摇了摇头。
“不是老苗,听你这意思……”曹余生皱眉道,“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跟你这个外行都没法说。”苗光启一脸嫌弃地说道,“科研工作,它首先是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
它是绝对理性的,也要求绝对客观。
不是说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就去这里面拿什么。
而是反过来,我们在里面发现了什么,然后再去琢磨怎么应用。
当然也不是纯撞大运,事先会有假设。
这个假设往往是自洽的数学模型,或者经年累月的观察数据,这是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导存在的。
可在试验过程中,这些理论是可能被推翻的,这就要求科学家必须找到新的规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
“啰里巴嗦的。”曹余生不耐烦地挥挥手,“说人话,目前到底卡在哪儿了?”
“这不就卡在过往理论被推翻了,新的规律还没找到么。”苗光启摊了摊手。
“不是,你们生物研究又不是物理研究,哪来的数学模型啊?”曹余生说道,“不全是假说吗?假说被推翻这不是很正常,你再提出一个新的假说嘛。”
“假说那也是建立在实验观测之上的规律总结,基本逻辑得自洽。”苗光启说道,“目前我们人类生物学的建立,是基于对我们这一支生物演化支上的研究发现。我们这一支演化支,往上倒几十亿年,祖宗叫做‘露卡’,听说过吗?”
曹余生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我知道‘露西’。”
“露西那是东非古人类,人类祖先。”苗光启说道,“我说得是‘露卡’,这是一种岩石细胞。”
“岩石细胞?”
“对,目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有很多,可在我看来目前最合理的,就是海底黑烟囱。”苗光启说道,“在太平洋中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底有一道裂谷,裂谷底部就有这种黑烟囱。
所谓的黑烟囱,实际上是处于海底的火山口。
黑烟囱上面冒着的滚滚黑烟,就是火山内部的硫化物被挤压到高压海水中形成的景象。
跟地面上由阳光供能的生态系统不一样,这是一个纯粹由地热供能的生态系统。
那些硫化物,就是周围生命的养分。
而海底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被高压海水冷却,瞬间凝固成一种疏松的物质,其中布满了直径不到一百微米的小腔隙。
这个孔径大小,大致于相当于一个细胞。
基于以上观测结果,就有了海底黑烟囱的生物起源假说。
在四十多亿年前,地球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有无数这样的黑烟囱。
有些火山的喷发物带强烈的碱性,海水往往呈酸性。
在酸碱之间,隔了一层能缓慢渗透物资的岩层,这就让酸碱中和反应带来的能量,得到了有序释放。
这种细腻的化学能量,就在那些烟囱石壁的小腔隙里催生出了有机物。
随后在漫长的岁月和数以亿计的岩石细胞环境中,rna、dna先后被合成,开始自我复制并且扩散,我们的祖先‘露卡’诞生了。
直到现在,我们人类代谢的核心化学反应‘三羧酸循环’所依赖的能量形式,就是这种细腻的酸碱中和反应。
这既是我们这支演化支最底层的配置,在老祖宗还是岩石细胞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也是我们人类本身动用能量的上限,酸碱中和反应带来的化学能,所谓人间修力尽头,这就是终极桎梏。”
“嚯,第一次听说。”曹余生摇了摇头,“那然后呢?你们现在遇上的问题是什么?”
苗光启没搭理曹余生,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道:“露卡诞生之后,先后产生了两支后代。
其中一个叫做古菌,另一种叫做真细菌。
曹胖子,你猜猜看,这两个哪一个是我们的祖先?”
“这听着怪膈应的。”曹余生无奈道,“进化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类的祖先是只猴儿也就算了,说到最后祖宗干脆变成细菌了,这让人在感情上受不了。”
“凭什么看不起细菌啊?”苗光启说道,“你爹妈生你之前,你的两个部分一小半在你爹那儿一大半在你妈那儿,尺寸也没比细菌大多少。”
“嗐。”曹余生甩了甩手,“反正听名字,古菌嘛,有个‘古’字,那是老黄历的意思,能够排除,咱应该是真细菌的后代吧?”
“没错。”苗光启说道,“那你知道古菌和真细菌的区别在哪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