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不在京城之日,以王先生为主,李府尹为辅,盯好皇宫,以及那些大臣们,必要时,可以果断一些,但一定要记住,岭南之要,在兴王府,不可有一点疏忽……”
两万大军紧紧地看着兴王府,再经过大半年的各种操作,不说稳如泰山,但撑几个月还是可以的。
海龙军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再吸收了部分静波军,数目已经达到了八千,八百料的大船已经超过三十艘,运送起这一万多的士兵来,简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
八千之数的海军,在整个东亚地区,简直是无敌的存在,哪怕是大食人,也敬而远之。
所以,那些海商们不仅要受到市舶司的搜刮,还要在海上缴纳海龙军的保护费,可以说,满腹怨言。
户部的侍郎尚书也旁敲侧击地说,让军队掌握自己的财政,甚是危险,五代兵乱殷鉴不远。
对此,坐上这个庞大的“蛟龙号”之后,李嘉确实感受到了海龙军的强势,收回财政权,也是时候了。
“都督,此‘蛟龙号’,两千五百料,乃海龙军之最,船员四百多人,床弩十件,万无一失!”
周奎在一侧,详细地介绍着这艘船,心情极为愉悦。
“此次攻伐下安南,海龙军可谓是重中之重,不可马虎大意!”李嘉轻声说道。
“自当如此,兄弟们听闻是都督来了,高兴得很,又闻能参与入征伐安南,更是欢喜,只是我等尽在船上,而功勋以人头为算……”
欢喜?劫掠占城吃了甜头了,只是这样的便宜,哪能尽是?
李嘉思量了片刻,说道:
“功勋如此,不可随意更改,况且此番入安南,海军参与攻伐很少,若是缴获了金银,就算尔等一份吧!”
“多些都督!”周奎有些意犹未尽,但最好的结果也只能如此了。
大军从番禺出发,然后途径徐闻,李嘉看了一下声势浩大的徐闻盐场,碰到了熟人儋州的韩旭韩指挥使,模样甚是富态,如今为徐闻盐使,日子快活的很。
也算是从龙功臣了,听闻要征安南,迫切地想要跟随,不过瞧着这番富态,雄心被打磨殆尽,被李嘉拒绝了,不死心,想让自己十六岁的儿子跟在李嘉身边,充当侍卫。
如此,李嘉才同意。
大军又来到钦州,属于建武镇的范围了,也算是李嘉的家乡,官吏乡绅们对于李都督的归来,自然热情,待了三日,享受了一番酒肉后,大军才开始南征。
数日后,大军抵达交趾长州的朝阳口,也是红河的入海口,还未至城池,长州的官吏就前来跪服,大呼:“盼王师如盼甘霖!”
此时,古螺城内的南晋王吴昌文才得到消息,瞬间大惊失策,他不知晓,自己怎么得罪了这位李都督,贡品上的很齐全,难道是自己献的美女不适合他的口味?
“张卿家,你与这位都督见过面,可知他为何出兵?”吴昌文年过四十,因为操心国内使君之乱,头发花白了不少,此时有些心力交瘁。
“陛下,李嘉此人,面若君子,其实狼子野心,其征我国,恐怕是早有心思,说句不敬之语,我国就是他的踏脚石,踏上皇位之石!”
张苗站起身,直接说道,此言一出,朝堂为之一静,瞬间,妥协派气势大涨。
不过还是有人妄图反抗,说道:
“吾国虽小,也有千里,大不了退之西北大山,过上几个月,岭南之兵也只能退出……”
“国内使君割据,又有外敌入侵,怎能支撑几月?若是使君里外勾结,国主危矣!”
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归
事实上,也只有后世来的人才相信所谓游击—战,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放弃开成熟的地段,去偏僻地打游击,等于找死。
古往今来,没有外来支援,放弃战略要地,固守偏地,就没有成功的,就算是抗战时期,也有果党正面扛着。
不出意外,抗争派的建议完全被忽视,待得知数十艘战舰沿朱鸢江(红河)直冲古螺,也就是安南都护府的交州不到一百里时,南晋王吴昌文选择了投降。
或许是国内的使君割据让他疲于奔命,或者是年龄大了,再也经不起折腾,在李嘉大军到达古螺时,文武百官,以及吴昌文,在城外迎接。
走近一瞧,头花白的吴昌文低沉着脸,躬着身子,也不知翻箱倒柜多久找来的静海军节度的官服,在人群中非常的显眼,李嘉一眼就能认出来。
其余的文武大臣也是一般,躬身而立,与唐南汉一般,三品官以上服紫色,五品官以上服绯色,七品官以上服绿色,九品官以上服碧色,各色官吏各居其位,井然有序。
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恭迎都督驾临——”不知谁喊了一声,随后文武百官都齐声喊了起来,就连领头的吴昌文也勉为其难地动了动嘴唇,识相得很。
由于是和平交接,李嘉也并未表现的很过分举动,也没有什么侮辱的动作。
只见他跨步向前,站立在南晋王吴昌文面前,将其手中的玉玺,接纳下来,又随手交给了一旁的侍卫,这随意的态度,令吴昌文眼皮跳了跳。
文武百官们头低得更低了。
“咱们之间也没有甚仇怨,吴节度为圣人看守安南多年,也是有功的!”
搀扶起颤抖的吴昌文,李嘉语气非常的和善,令君臣们松了口气。
“有功可是要赏的,此番回到番禺,我想一个国公之位是免不了的,阁下有福了!”
“是,是,是——”吴昌文无奈地笑了笑,连连点头答应。
李嘉不以为意,好好的一国之主,变成了阶下囚的国公,谁都不舒服,换位思考,他还是可以理解的。
随后,李嘉瞧了百官一眼,现之前出使番禺的特使张苗也在,而且还在前列,对着这位熟人点了点头,李嘉这才并着吴昌文一起,进入了古螺城。
“张侍郎,未曾想竟有如此关系,瞒了我等好久啊!”
“恭喜恭喜,高升在即!”
面对群僚的恭维,张苗有些愣神,勉强笑了笑。
这古螺城,前身就是交州城,作为王都了,也不加修缮,城池周回十二里,城垣全是木栅,护城河也小,难怪安南老是被蛮僚攻占,这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吴朝投降的原因所在。
当天,两万大军就入了城,将整个古螺城牢牢控制,随即李嘉就查阅起户籍来。
整个安南,有13州,39县,32羁縻州,户籍多年未曾计算,依旧是开元时期的老样子,差不多五万户,大部分都是汉人,蛮人未曾统计过。
而这五万户,大半又在古螺城附近,都是北迁而下的汉人,从三国到南朝,繁衍了数百年,吴权及吴昌文时代战乱不休,保守估计,起码有十万户了。
就拿占据古螺的吴昌文而言,使君割据,四分五裂,勉强控制局面,与唐朝的藩镇割据一般,但依旧可以抽出万人为兵,哪怕十比一,也有十万人。
也就是说,整个安南,至少生活着几十万的汉人,如果再加上汉化的蛮人,安南五十万人口还是有的。
如此,李嘉心情大悦。
看来这几百年的开辟,还是有些战果的。
汉唐,哪怕是偏安的东吴、南朝政权,为交趾都付出无数鲜血,力主不失,而后某送朝轻飘飘一句化外之地得之何益,就没了,当然其后的苦果,就让后代人来尝了。
明朝的光复,也不过是短暂的余晖罢了。
占据了古螺城,相当于占据了安南最精华的部分,户口占据全国一半以上,小国都是这样,比如南汉,北汉,蜀国,定难军,南平等,国都被克,等于完蛋,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李嘉最多在安南待半个月,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把交州城(刚进城就改了名)给修缮好,然后设置交州都护府就行了。
至于其余的割据势力,李嘉完全不放在眼里,刚入古螺城没几天,他就派兵把红河附近的峰州、福禄州给拿下了,那些贵族全部都集中在交州城内,准备送到番禺去。
所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看守交州都护府的都护了。
之所以不是安南都护府,占城更南方了,再叫就不合适了。
“都督,张侍郎来了!”
“让他进来……”
很快,张苗就见到了这位威名赫赫的李都督。
“不知都督有何事?”
“张苗?祖上是安南都护府的录事参军,祖籍在关中。”
李嘉淡淡地说道:
“朝廷准备重新设立交州都护府,你,就是安南都护,让你的家人收拾一下,过几天就与我去番禺吧!”
“这——”没想到这李都督那么毒辣,直接把家属都打包了,张苗瞬间说不出话来,完全被掌控了,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好尴尬。
口中辞官护主的话瞬间噎住,张苗无奈地躬身说道:“臣领命——”
“给你三年时间,把其余的那些拥兵千八百人的使君给我灭了,我丢不起那人!”
手底下几万人,佣兵千八百人就能割据,简直太掉份了,得垃圾到什么地步。
找一个熟悉的当地人当都护,然后让左龙虎军张维卿留下平定安南,简单的谈了几下,李嘉就让他走了。
征服安南确实很简单,尤其是在其内乱的情况下,李嘉一点也没有成就感,太过轻易地结果,显示不出他李都督的英明神武。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天意,就看怎么说了。
半个月时间重新规划了一下交州都护府,李嘉就带着吴昌文一家以及其他重要的文武百官家属,启程返航。
结果,半路上,硬逼着联姻。
第两百章锦帐春宵
到了船上,吴昌文兴许是过了那道坎,心情好了不少,尤其是见了那些陪同而来的官吏后,更是小聚了一会儿,精神抖擞起来。
由于就近看管的原则,李嘉与他在同一艘船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