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却在关心皇后的嫁妆是否丰厚,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武平军用几个州作为陪嫁……
要是真有那么好就行咯!
第两百四十三章收获不定
神武元年,四月二十三,伴随着庞大的马车队伍的到来,番禹城一下就热闹起来,哪怕前不久的琼林宴,也只能退位。
这可是皇后,一国之母,又是武平军的公主,两国之中,都是顶级的贵女,尊贵至极。
贵女的到来,已然开始净街,街上戒备很森严,兴王府派出了大量士卒在各路口驻扎当值,还有一些官差在四处巡逻,御道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王训自然不是例外。
此次科举,他虽然自认为学问不低,但科举中卧虎藏龙,拿着乡亲们拼凑的盘缠,他考中了进士,虽说是赐同进士出身,但已然是预备中的官老爷,近些时日在礼部观政,吃喝住行都由礼部负责,甚至还有一些银钱俸禄。
“听闻周家的贵女,曾经许给张姓的刺史!”耳旁,传来了男声,扭头一看,原来是新近认识的好友曹衡,听闻是渤海人,也是赐同进士出身,家财万贯,在同科中,也是名气大的很。
“圣人娶周家贵女,也不过是引为外援罢了,虽说败了江南,但也不得不防,毕竟江南国虎视眈眈,难以安生!”
王训笑着说道:“曹兄不是不喜热闹,埋头书卷吗?今日怎么出来了?”
“大唐国母,江山设计,我怎么会有心思沉浸在书籍之中呢?”曹衡神色颇有些不忿,说道:“况且,兴王府动作不断,派遣衙役鼓动大量百姓沿街迎送,我要来看看,顺便参他一笔!”
“府尹乃是宗亲啊!”王训很是惊诧,多大的胆子,敢有这想法。
“宗亲也是官,怎能不被弹劾?”曹衡笑了笑,无所谓地说道。
很快,在数万人的期待中,一队车马迤逦而来,那前后都是些高头大马,左右还有不少丫鬟仆从,护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
那马车四面没厢板,拿着红色的绫罗纱布遮着,一看这装饰就知道是个贵女……男子谁乘这种马车?
帘子里隐隐坐着一个人,身姿婀娜,光是背影,看上去也是极为漂亮的。
许多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纷纷引颈观望,心中想着,也只有这样的贵女,才能配得上皇帝吧。
“番禹城,比想象中的还要繁华!”坐在马车上,周颖儿一动不动地说道。
“听闻商贾们说,番禹城几十年人,每日入城的盐,都是以船来运的!”一旁的宝儿姐连忙说道。
“也好!总算热闹了些!”叹了口气,周颖儿不再言语。
行进的速度很快,随后,未来的皇后就来到了一处豪华的府邸,这是武平军在番禹买的,也算是陪嫁吧!
“终于可以歇下了!”将身上的华衣换掉,重新穿上青色的常服,将堆成小山的头发散开,摘下金钗以及一些装饰物,这才松了口气。
“你看这番模样,若是旁人见了,还以为是哪个小丫鬟呢!”宝儿姐看着瘫坐在床榻上的周颖儿,不由得笑道。
“小丫鬟就小丫鬟,自从入了岭南,这身装扮一路上都没卸下,累死我了!”她揉了揉小脸,都快笑僵硬了,不由得为自己可怜起来。
隔着青袍,依稀能看到那宛若倒扣的玉杯的轮廓,还需努力啊!
“这岭南,着实热得很,才不过四月,就跟入夏似的,只有这青衣舒服,散热!”
“你说的也对!”感觉浑身黏糊糊的,宝儿姐也不得不承认。
“娘子,宝儿姐,府邸外有人求见,说是宗正室的!”这时,一名侍女轻声说道。
“宗正寺过来作甚?”宝儿姐有些疑惑,说道:“赶快装扮一番,宗正寺的人来了!”
“宝儿姐你去便是,要我作甚,我这身也不适合出去!”周颖慵懒地说道。
“好吧!你好好休息一番!”宝儿姐无奈,只有选择妥协。
丰润的女子走了出来,约莫二十来岁,身上穿着红色的夹袄,下面是一层白色的齐胸襦裙,紧紧地贴身,身材前凸后翘,就像一刻成熟的水蜜桃一般,充满了诱惑的气息。
“娘子正在休息,不知?”宝儿姐看着眼前这个宗正寺的官吏,轻启红唇,水汪汪的眼眸中,满是疑惑。
“我乃宗正寺少卿,今日前来,只是想要问询一下,不知娘娘这里可曾短缺!”
少卿行了一礼,知晓此人乃皇后身边亲近的侍女,笑容满面。
“尚且可以,有劳费心了!”宝儿姐笑着点点头。
“由于大婚将近,这些宫女与嬷嬷,都是服侍已久的,懂些礼仪规矩,今日起,就是照料娘娘了!”
少卿指了指身后十几个宫女与嬷嬷,说道。
“有劳了!”宝儿姐瞥了一眼那些宫女们,瞧着一个个仪态端正,身姿婀娜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
“怎么不见娘娘?是否身体有恙?”突然,少卿后,一个年轻的男子出声问道。
“无礼!”宝儿姐皱起了眉头,板着脸呵斥道:“我家娘子也是你可以见到的?”
“娘子息怒,息怒!”少卿脸皮一抖,瞬间煞白,掩饰道:“此人乃太医院的李太医,虽说年轻,但水平了得,很是有一番名头!”
“他也是关心过切,毕竟岭南习俗风貌与武平大为不同,若是出了差错,我们也是担当不起的!”
听到这里,这个丰润的女子脸色才好看些许,说道:
“这就无需担心了,我家娘子不过是长途跋涉,有些劳累罢了,身体并无它样,况且,男子也不便过多见面,哪怕是太医!”
她瞪了一眼这个年轻的大夫,她总感觉其有些心怀不轨,必须防范一二,连忙拒绝道。
“也无须见面,只要把脉就可,娘娘毕竟是我们大唐的皇后,总要仔细小心些!”
年轻太医抬起头,笑着说道,语气中颇有些不容置疑。
“哼,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叉着腰,宝儿姐快被气炸了,一个小小的太医如此放肆,她盯着这个太医,严声道。
“既然如此,我等就退去了!”少卿尴尬地笑了笑,选择离去。
小太医反而饶有兴趣地盯着这位丰满多汁的侍女,行了一礼后,才缓缓退去。
“有趣,有趣!”
“陛下,这就回宫吧!”少卿心惊胆颤地说道。
“回吧!”李嘉挥挥手,本想见未婚妻一面,毕竟成婚还有几个月功夫,但事到如今也就罢了!
第两百四十四章任重道远
既然没有见到未婚妻,李嘉也不在意,毕竟之前的画像,倒是看了,大概的模样还是可以的,貌美与否,其实并不太重要。
联姻,也不过是了谋图湖南罢了。
倒是过些时日,快到夏收了,可得好好安排一下,如今中原大战将起,所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少数,须得好好种田才是。
对于农业社会的规划,李嘉是不如那些宰相的,他们是从官僚体系出来的,对于地方自然是了如指掌,甚至连地方官吏奏折几分真假都能判断出来。
然后对症下药,或捏或打或赏,简直是行云流水,那些官吏们对于宰相的尊重,更甚于皇帝。
所以,宰相这一职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某种程度而言,其就是官僚中的内奸,废除了宰相,哪怕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无法解决那庞大的官僚体系。
根据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汇报,今次夏收,将会比去年增添更多的夏税,按照官面上的资料,岭南新增了十万顷稻田,其他开垦的杂地不算入内,能为朝廷多添一万石的稻谷,可谓是历年之最。
对于那么点数字,李嘉却看不上的,但主要还是人口问题。
李嘉重新建立了大唐,但为了稳固统治,他只是先拿道教与佛教开刀,然后又限制在兴王府内,进行田籍与户籍的整理,岭南其他地方还是老样子。
比如,李嘉在邕州,依旧拥有着上千户的隐户与佃户,这些人不再户籍,不用交税,开垦的荒地自然也属于不在版册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按照李嘉的估计,如今清理出来,整个岭南至少能再添几万户。
但是,他不能这样做,若是做了,刚坐下的江山,眨眼间就会被推翻。
既然这块蛋糕已经买了,李嘉暂时也不想再动刀,那么只有重新再开一块蛋糕了。
“济州岛如何了?”李嘉躺在椅子上,半闭着眼,询问道。
“昨天刚传来消息,大部分的渤海人都迁徙到了九州岛,约莫有三万户,天转暖了,就开始建了三座城,招募的五千渤海兵倒是勤快,在九州岛剿灭了数个小寨子,倭人都被吓破了胆,许多家族都迁到了更东边!”
知道皇帝最紧要的是济州那里,每隔十来天,吴青就会亲自来到皇宫,向皇帝汇报,只有见面勤了,才能固宠。
“倭人啊!”李嘉感叹了一声:“整个九州岛的倭人,估计也不过十来万人,你们也不能随意屠戮,要善加利用啊!”
“渤海人能用,倭人自然也能用,如今丁口宝贵啊!”
“那,不知有何章程?”吴青低头问道。
“弄个几千倭兵吧!”李嘉轻声吩咐道:“倭人生活艰难,若是给予其多,想必定能多卖命,作为步兵倒是不错!”
“诺!”吴青看了一眼混不在意地皇帝,继续说道:
“济州岛这些时日又弄了些契丹马,与大食马的培育正在进行,已经有了数头小马驹,具体的情况还在观察中!”
“马匹的培育可不能马虎,扬州的李重进那里不是有些骑兵吗?你就去弄几十匹送到济州岛……”
“我的要求也不高,新马,必须比契丹马高,耐力比大食马高,两者中和一下,适宜北地奔袭的!”
“当然,也可以适当培育一下南地奔袭的马,须得耐热才是!”
“对了,你说渤海人在九州岛开始筑城了?”李嘉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