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这之前呢?岭南不过是利用偶尔的极寒天气,储存些许冰块,而那些达官贵人们,则无奈从北方船运而来,储存过夏。
亦或者修建避暑庄园,躲避这炎热的酷暑。
“大哥儿,你这法子确实不错,今年咱府上可算是过了一个舒畅的夏日了!”
久不出现的李老爷,穿着单衣,坐在塌上,吃着难得的冰碎,整个人舒服地快要起飞了,一个劲地称赞着。
“咱小时,这天气早就耐不住性子,去那河里游上一番,但,现在老了,下得去,就上不咯!”
似乎碎冰难为牙齿,他又将一旁的西瓜狠狠地咬上一口,日子别提多畅意了。
闻言,李嘉脸上的笑意退去,口中有话,却说不出口。
“阿耶,这西瓜确实解暑,那群胡商们将这东西带来,也算是做了好事!”
唐时从西域传来的西瓜,真正的到达内地,还是要到五代和宋,阿拉伯商人从非洲带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成果之一。
这也是古代诗词“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的由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就是把西瓜和李子放到冷水泡凉了后再吃。于是,中国成语就有了“浮瓜沉李”。
“是啊,大哥儿却是有本事,若是往日,咱这一家子可得去那荒山野岭,蚊虫野兽也是极多,二哥儿可受不了!”
侯惠娘一脸溺爱地看了一眼正埋头于西瓜中的儿子,语气中颇为感慨。
夏日的岭南,瘴气升腾,暑热难耐,因此夭折的孩童,不知凡几,就连那些富贵人家也不例外,这也是岭南人口稀少的原因所在吧。
“来,尝尝这个李子,这可是在山泉中浸泡了许久,味道鲜美至极。”
对此,李嘉笑了笑,表示对于这种赞美,已经习惯了,他从一旁的竹篮中,拿出一把李子,堂而皇之地放在距离自己两个身位的侯丽娘身边,柔声说道。
“多谢郎君!”侯丽娘大庭广众之下,哪里受得了这些,缩着脖子,红着脸蚊声说道。
“来,孩子给我!”李郎君突兀地站起身,将侯丽娘怀中的小家伙抱起,宛若一个慈父一般,小心翼翼地抱着。
小家伙胖乎乎的,一看就伙食很好,圆溜溜的眼睛满是好奇,看着这个陌生的男子,嗅了嗅,感觉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格外的乖巧。
见此,李嘉笑了笑,这样的孩子才是最可爱的。
“来,小家伙,你看这个漂亮的小姐姐是谁?”李郎君将其慢慢地放在一旁的摇篮中,而摇篮中,正是瞪着漂亮的大眼睛,撅着嘴唇的李府的大姐儿李薇儿。
“真是,,郎君真是有童趣”被李郎君的动作吓了一跳,侯丽娘拍了拍高耸的胸脯,抱怨着。
不料,此言一出,惹得众人心中惊诧。
整个李府,哪个敢对郎君这样说话?难道,此人果真与郎君有关联?
不止是侯惠娘,就连那些服侍的丫鬟仆人,脑海中抑制不住地猜想着,看向她的目光,多了一丝尊敬。
“薇儿,你看,又有一个玩伴了哦!”李郎君对此毫不在意,反而将目光聚集在小小的摇篮之中。
宽敞的摇篮,容下两个找人很轻松,质量也很有保障,两个小家伙并排而躺,看上去极为舒服。
“呀呀呀”大姐儿却毫不领情,对于自己独霸摇篮局面被打破,她心中不满,生气叫唤几声,不断地挥舞着手脚。
“薇儿,有一个弟弟陪着玩,你是不是也很高兴?”
李嘉以为大姐儿是高兴的模样,摸了摸她的小脸,揉搓了一下。
“哇呀呀呀”连续叫唤了数声,但李郎君却置若罔闻,大姐儿越发的恼了。
她瞪大了眼睛,嘴唇撅的老高,她真的生气了,她决定维护自己一人独占的局面,保护自己的领地。
只见,小人儿挥舞起自己的爪子,对着旁边的家伙,狠狠地抓去,但可惜,指甲早已经被修理干净,对面的胳膊,只有几道红印。
而那个家伙,正闭着眼睛,享受着这份凉爽,呼呼大睡起来。
“呀呀呀,呀呀呀”大姐儿分外不满起来,叫唤着,想提醒李郎君。
但,李嘉正吃着冷饮,与家中谈笑着邕州的趣事,难得放松一回。
“姐儿,怎么了?”一旁伺候的小丫鬟,正一脸迷茫地闻着,她也不清楚,大姐儿今天为啥反常。
瞎叫唤了那么长时间,也不见动静,小人儿真累了,也放弃了,在这舒适的木屋中,缓缓睡去。
而这一边,一直在训练的飞虎都和飞龙都,此时却依旧顶着炎炎夏日,刻苦的训练着。
当然,此训练非彼训练。
一个又一个的草棚,搭建在丛林中,虫兽早已驱逐,数百人以队为棚,待在一起,正在席地而坐,正摇晃着脑袋,背着古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个个糙汉子,正伸着脖子,使劲地念着,哪怕不会背,但依旧跟着声音,不断地重复着。
而此时,屹立在他们前方的,只是一个穿着道袍的中年人,他手里拿着戒尺,傲然而立,仔细地观察着眼前这群人,群发现有不认真的,就是一戒尺。
那戒尺,却是铁板的。
“真是该死!”瞧着那牛鼻子道士认真的模样,手中的红肿,简直让他心烧火燎,这样的痛楚,比那板子难受多。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
我只是想混口饭吃,为甚那么难啊!黄勇心中呐喊着。
第三十三章飞龙军成
“黄勇,怎么,你还有疑问吗?”
道士虽然披着道袍,但却鼓起肌肉,虎背熊腰,胜似一个将军。
“张道长,俺实在弄不明白,咱们是给郎君捉拿虎豹的,为甚还要认识字?这简直比捉大虫还要,还要,别扭。”
冒着被呵斥的危险,黄勇义愤填膺,问出了一句憋在心中许久的疑惑,一瞬间,心里舒服了太多。
“是呀,是呀,为啥子要认字?”
“老子是来当兵的,不是来考进士的!”
“天天背古诗,我都快吐了!”
一瞬间,数不清的抱怨铺天盖地而来,似乎将那个道士给淹没了,其目视前方,毫无表情,一点声响也无有。
发泄完愤怒后,瞧着道士那木然的表情,黄勇这时心中涌现出一波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
“在我临来之前,我也曾问过李郎君,一群庄丁,哪里需要识字,我等道家,治病救人还是最合适的。”
在众人的焦虑中,道士终于开口说话。
“但,李郎君却言,这群人都是可以徒手杀虎的汉子,若一味地强逞武力,不知什么是忠孝,及道义,那么,募集他们而来,不再是救民,反而是害民了。”
“刚捕杀恶虎,可不能转眼却放出一群饿狼!”道士淡淡地说道,语气中不知不觉中,带来些许敬佩的色彩。
虽然对于这位李郎君有些意见,但不得不佩服,他说的话,是那么有道理。
岱宗一派,不就是因为兵乱而南下的吗?只有让那群骄兵悍将知道荣耻,才能改变他们,减少兵灾。
“这,就是让你们识字的原因所在!”
听到这番话,黄勇不由得一愣,虽然不知道这些话的真正的含义,但却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令人折服。
有学问的人,总是那么的令人佩服,黄勇心中默默的想着,他低下头,沉默不语。
“你们干什么?造反吗?”这时,一群胳膊上绑着黄带子,手里拿着鞭子木棍等东西的士兵,走了过来,厉声呵斥道。
“来人,将这群目无军法,违纪乱上的家伙抓起来,每人赏十军棍!”领头一人,国字脸,浓眉厚唇,古板就是他的代名词。
“是”其身后,十来名宪兵,拿起木棍,就招呼起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饶命啊,饶命,我们只是开玩笑啊!”
“我再也不敢了,救命啊!”
在一阵哭爹喊娘的哀嚎声中,宪兵队长周正,露出一副严肃的目光。
“道长,这群家伙,就是皮厚实,您无需对他们解释什么。”周正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杀气。
“你们就是皮痒了,都给老子小心点!!”
凶神恶煞的丢下一番话后,整个木棚,这才安生些,那群鼻青脸肿的家伙们才认真学习起来。
“以德服人,看来我的水平未曾达到啊!”道士无奈地摇了摇头,失声笑道。
“诸位,大家若想不再被挨打,还是先背古诗词吧!”
第二天,拖着沉重的步伐,忍着身体上的痛楚,黄勇随着大部队而前行。
身上背着武器干粮,他有些纳闷,这次好像跟上次一样,是拉练,需要跑上数里地,不过,前两天不是已经练过了吗?当时可把我累坏了。
也不知跑了多少里,脚底磨了几个水泡,目的地依旧不见影子。
啃食着自己的干粮,感受着嘴巴的干巴巴的味道,黄勇此时蹲着,他感觉自己的胃都在反抗,这味道实在太难吃了。
若不是一旁有宪兵队招呼着,他早就去打只兔子尝尝鲜,何必受这份罪。
“真是奇怪,太奇怪了!”
耳边突然传来声声感叹,黄勇嚼了嚼口中的干粮,问道:
“你小子也是当过两年兵了,咋这副模样,这才走几里路,就成这样?”
他这一伙,有一个从楚地跑来的老兵,年纪却不过十七八岁,却已经当了三年兵了,此时却吃着干粮,瞧着四周,嘴巴呢喃个不停,满眼的不可置信。
“这不可能,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扭过头,对着黄勇,自己的伙长,急切地说道:
“伙长,你发现了没,咱们今天赶了多少里路?”
“从晨起到午食,差不多快二十里了!”黄勇有些莫名其妙,这不是很正常吗?
“可,可,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