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赵匡胤全面掌控了禁军,没有一个威望高大将领,能威胁到皇权。
杯酒释兵权适合赵匡胤,因为他是众将领抬上位的,名义上来,只是禁军的代表。
而对于李嘉而言,则不需要,下是一步步亲自打下来的。
况且,杯酒释兵权的代价,实在太大。
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
对于中原发生的事,到了六月中旬,李嘉才确切知晓,心中感慨。
杯酒释兵权终于发生了,只是,这与自己所想的禁军大幅度削弱不一样,兵卒还是原来的兵卒,只是将领换了一波。
“如此,才能解释,杯酒释兵权后,为何北宋依旧能横扫下!”
李嘉感叹道,期望落空,着实有些难受。
他这些时日也在安排,军队的事,不能大意。
如果迁都长沙府,至少,禁军大半就不愿意,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况且,禁军打仗多年,获得的功勋田地,都在岭南,要是去了长沙府,须得重新安排。
当然,这样的摸排都是默默地进行,不敢有声张,等到长沙府的田地核算清楚,足够置换,就可以动身了。
而越王刘鋹,长沙王周保全,荆国公周保勖,都要一起迁徙到长沙,就近看押,才算方便。
“楚王府虽然漂亮,但久不修葺,也需要大修,不然不符合朕的身份!”
李嘉望着窗外,感受着炎热的空气,单薄的丝衣已然黏在了后背,汗水颇多,酷热难耐啊!
他心中瞬间坚定下来:“待到冬日,就去往长沙,这岭南,着实恶劣,不可久居!”
“皇后也怀孕了,到时候若是赶不及,就留下广州,春暖花开时节再去也不迟,冬日比较寒冷,也不适合大规模迁徙!”
“陛下,从占城交州等地购来的万头水牛,已然到了广州城了!”一旁,曾经太上皇宫中服侍的大宦官刘文,曾经的建武镇监军,此时正轻声道。
“是吗?分往各田庄,按百亩一牛来发!”李嘉点头吩咐道。
农业社会,牛的属性,代表着生产力的增加,从中南半岛进口水牛,这只是第一步,若是适应气候,李嘉准备从印度进些。
既然岭南的人口不足,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从生产力上做功夫了。
铁锹铁犁还不够,水车筒车也不许,只有水牛,才是最大的生产力,一头牛,抵得上五个上好的壮劳力。
“诺!”刘文代替李安国掌管皇城司,难怪明朝又设东厂,毕竟大老爷们跑皇宫,指不定就淫秽宫廷了。
至于李安国,回到少府寺,担任官职了,比之前自在的多。
刘文的能力,李嘉是信得过的。
“夏收后,粮价如何?”
“跌了几文,如今斗米二十七钱,约莫跌落了五钱!”刘文认真道,他晓得,这位皇帝对于粮价,一向重视。
“盐呢?”
“每斤盐仍须五十钱,比数月前,降了十钱!”刘文发觉皇帝的语气有了变化,瞬间打起精神。
“哼,这盐和粮,都是百姓们的必须,一日也离开不得,盐之价,竟然还是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在地方又是怎样!”
李嘉越想越气,宫女的凉风都善不及,一旁的刘文连忙遣人端来一碗冰镇酸梅汤,这才让皇帝缓解过来。
这官方的盐价越是虚高,私盐就泛滥,对于朝廷而言,损失就越大,皇家位于徐闻的几个盐场,损失也是越大。
去年开始,皇帝就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盐场杜绝私盐售卖,参与到打击私盐的活动中去,但收效却不大。
自前唐刘宴改革,朝廷掌握制造个批发两个环节,然后又在批发环节收税,从而让朝廷大得其利,在丧失中原富饶之地后,唐朝又支撑下来。
“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盐税收的越高,自然盐价越高。
各地的盐场批发价没点,盐税却降了不少,但销盐的盐商,却是继续涨价,未曾跌落多少,这与李嘉的意愿相背。
皇帝很不爽。
自己都降价了如此之多,价格竟然如此虚高,一斗盐,批发价只是两百钱,一斤不过十钱,如今,这市价,膨胀了五倍,果真是下乌鸦一般黑。
“陛下,这夏日,气燥热,盐销的也多些,自然价格不好降下来!”刘文轻声解释道。
“刘汉时,每斤盐,都得上百钱,多亏了陛下的福,让百姓们日子好过了不少!都为陛下祈福!”
“这些不值一提!”李嘉笑道:“与前唐盛世相比,如今这些,算不了什么!”
皇帝挥挥手,似乎这件事就转过去了。
没那么容易,若是这时候表露出去,就不大好了,对于盐政,须得心再心。
常平盐政不错,储存些盐,以备不时之需。
加大对盐户收盐钱,提高他们都生活水平,从而杜绝私盐的流出。
也可以实行盐价浮动指,官方制定盐价,比如,每斤盐的官方价格,最低不过每斤二十五钱,最高不过三十五钱,从价格上,对于私盐进行碾压。
这些政策,每一样,对于盐商而言,都是不的冲击,百万贯钱的买卖,真的是要人命的。
华灯初上,金陵吏部侍郎韩熙载家里的夜生活又要开始了。宾客们正在厅堂里肆无忌惮地和韩熙载家的妾调笑,或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武昌节度使林仁肇也到金陵来了哩。”有人高声道。
“地方武将未奉召,可以随便离开节镇?”有人问道。
“有本事的就可以。”
“反了了,竟然如此跋扈,真是岂有此理!”
有人生气道:“新君初立,正是重整朝纲之时,林仁肇这等武夫目无国法,明日我就参他一本,哼哼!”
而高坐在台上的韩载熙,则闭眼不语。
“这伪国,如今声势浩大,不亚于中原,先克湖南,又至南平,又曾数次败我军,真是我国劲敌!”
“此言过了,只有中原才堪大敌,的伪国,兵不过十万,哪里低得过我们正朔!”
“好了,诸位,我们只是消遣找乐罢了,不言朝政!”
韩熙载一嘴双鬓和胡须很长,到了胸口上,长得高大魁梧,不过却举止却拿捏得十分儒雅。
“诺——”所有人都尊敬这位老者,纷纷行礼。
而韩载熙则看着歌舞,悠哉悠哉。
第四百二十五章 韩熙载
韩熙载是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后南奔归吴,因着名文学家韩愈自称“郡望昌黎”,遂使昌黎韩氏声名远播,二韩又可能同一远祖,好事者,便称其为昌黎人。
之前李璟素不听谏言,导致尽失淮北十四州,于是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李煜初立,威望不足,难以压倒群臣,所以准备提拔先主老臣,来平衡现在朝局,面对这般权术斗争,韩熙载敬而远之。
饮酒作乐,好不快哉!
“叔言兄,真是好不快活啊!”正欣赏舞姬之际,此时,一个端庄大方的老者走了进来,身着素衣,齐整,但寒酸,而穿在此人身上,却甚是妥当。
“正之怎么来了?快快有请!”韩熙载立马站起,赤着脚,迎接道:
“我知晓你素来不喜此事,如今怎么来了,快坐!”
“叔言兄每日饮酒作乐,散尽家财,国之将亡了,还真是旷达啊!”萧俨面露笑意,淡淡地道。
此言一出,场面瞬间为之一静,舞姬也不跳了,众翰林文官,也没了声音。
“今日有事,怠慢了诸位,勿怪,勿怪!”韩熙载一脸苦笑,赔罪了几声,众人皆去后,看着萧俨一脸无所谓的模样,他才摇摇头,为之奈何。
萧俨,江西吉安人,为人方正,刚直不阿,断事明允,清廉如水,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乃大理寺卿,三朝元老。
曾经李璟修建高楼大殿,众臣皆夸赞,唯独这位老兄,则摇摇头,道:比之景阳宫,还缺了一口井。
南唐读书人多,自然知晓,南陈后主就在景阳宫的井中被捕的,这不是诅咒吗?然后贬为舒州副使,
前不久,李煜登基,喜欢下棋,萧俨入宫,突然就把棋盘甩到地上,棋子散了一地。
李煜大骇,:“你想效仿魏征吗?”
萧俨道:“臣不是魏征,陛下也不是太宗皇帝!”
随后,李煜就戒掉了下棋的嗜好。
所以,韩熙载能对所有人甩脸色,但独独面对此人时,只能被甩脸色,你还不能有所反驳,不然能噎死人。
“正之所谓何事?”韩熙载吸了口气,问道。
“无他,只是想与叔言兄共赏亡国之乐罢了!”萧俨一本正经地道。
“正之笑了,大唐繁荣依旧,圣君在朝,哪里算的是亡国?”韩熙载笑道。
“既然未曾亡国,叔言兄为何听亡国之乐?玩物丧志!”
“哪里是亡国之乐,某乃北人,素来思乡,如今年届六旬,寿元无多,只能玩借之消磨剩余的时间罢了!”韩熙载落寞地道。
“元宗时,朝堂虽然势颓,但大唐国力尚在,焉知不可北伐中原,兴复唐室?”萧俨一本正经地道。
“朝廷之上,尽为自保之徒,畏宋如虎,又多排斥我等北人,如何北伐,怎能北伐?”
韩熙载并没有被服,神情反而越发的落寞。
听到这番刨心之言,萧俨也只能苦笑,不过,作为大唐的忠臣,他实在不愿意让这样一位大才遗落朝堂之外,沉吟了些许,道:
“如今新主继位,又是素能听谏,颇有一番革新之气,叔言兄何必困于地方,若位列朝廷之上,也能为国势尽一分力,报元宗恩德万一!”
“哎!我本俗人,正之又何必为难与我!”瞧着连李璟都扯出来了,韩熙载着实为难。
不管怎么,李璟对他不薄,虽然不听谏言。
“实话与您吧!”萧俨沉声道:“虽然中原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