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刘禅的安乐公国,连绵了三世,八十四年。
西晋永嘉之乱时,二世安乐公刘恂被杀死,刘禅诸子孙几乎也都被杀死了,只有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了成汉投靠了李雄。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以奉刘禅之祀。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军攻入成都,灭成汉,刘玄不知所终,安乐公国灭亡。
如果西晋一直存在,安乐公定然是长存的,其中的寓意,以李煜读书多年的水准,肯定能看出来。
“玩笑话,不得当真!”李嘉摆摆手,说道:“李氏在江南一带,扎根数十年,实力不可小觑,尽早的定爵位,迁徙到长沙要紧!”
“李煜早年定为安定郡公,陛下可收其为宗室,再封其为安定郡公,为彰显国恩,其诸弟,也应封为伯,以作安抚。”
崔泉毕竟是首相,政治手腕那是极其老辣的,一语中的,让人深深认从。
有人说,南唐李氏是假冒伪劣的,肯定不是宗室,而且之前李昇还是徐氏宗子,名唤徐知诰,继承了徐温的家业,立马就翻脸不认人,改了姓名。
这种无耻小人,应该勒令其改回徐姓。
不可否认这样的议论在整个朝野中很多。
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有何可干的?
若是把李煜等一家人,收录为宗氏,那就大有可为了。
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个宗法治国的国家,宗族中,族长为大,皇帝又是整个汉人的族长,祭祀炎黄两庙,皇天后土,所以权威卓著。
如果李煜一家人成为了宗室,真正的宗室,那么,李嘉就是族长,作为一家之长,我儿子无能,治理不了国家,我帮我儿子管理一下,很符合常理吧?
你也不能说个不是。
啥?这是夺位。
呸,一家人的事,能叫夺?爸爸打儿子,能犯法?
如此一来,接收整个江西以及江南也就顺理成章了。
百姓们模糊不懂,反正对于皇帝是谁也不看重,毕竟谁来了要纳税。
但士子,读书人,以及那么豪族们而言,这样的一番解释,瞬间能融化他们的抵抗心里。
通俗易懂,合乎情理。
毕竟是读书人,扭头就效忠另一个君主,心里有总有些别扭,有了宗法理由,那就瞬间成章了,能自己说服自己了!
我不是贰臣,我还是为李氏效力。
我效忠的还是大唐。
文人就是这样,只要有一个过得去的理由,他们就能顺杆子往上爬,去争那官爵名禄。
朱棣南下,基本上就是与官兵打,州县一来立马就降了,到了南京城,天下就归降了,何来?
宗法制也。
一家人打仗,你过去帮忙,里外不是人,反正都姓朱,谁当皇帝不是当?
人家满清入主中原,也找个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打着打着,终于报仇了,但一不小心把其他朱明皇帝都杀了,只能勉为其难的坐皇帝了。
“妙哉!”李嘉点头,赞叹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这一刀下去,就是釜底抽薪,让李氏造反的土壤铲平,尤其是南唐这种文人当国的国度,极为犀利。
“相公此策,乃是老臣谋国之计!”其余人也整理过来,纷纷点头赞叹,道理还是简单的,只要不要脸些,就能理解了。
你不要脸的说是唐朝宗室,那我就笑纳了,把两千拿下,毕竟都是姓李,谁当皇帝都可以。
你要是否认,更加顺理成章了。
认可,只能口吃黄连,有苦难言。
“臣建议,可宽容杨氏子弟,收揽民心!”崔泉还不肯罢休,连忙说出了自己的第二策。
所谓的杨氏,就是南唐之前的吴国,杨行密所建。
吴国,唐末淮南藩镇基础上组建而成,由杨行密创建,以广陵(今扬州市)为都城,立国35年时间(902…937年)。南吴是江南强大的政权,版图极盛时,统治今江苏、江西两省及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等地区。
可以说,南唐是建立在吴国的尸体上的。
杨行密创建南吴3年后(905年)薨逝,长子杨渥继位,杨渥被张颢、徐杀害,扶立他的弟弟杨隆演上台,并分掌政事。同年,徐温杀死张颢,由此独揽南吴朝政。
然后徐温死后,徐知诰作为养子继位,称帝,改名李昇,徐知诰冒认是唐宪宗之子李恪(建王)的四世孙,国号为唐。
按理说,李氏代吴,应该是好生照顾,要么是直接杀害,但李昇却都没有。
南吴灭亡后,李昪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并将其迁往润州丹阳宫幽禁。
几年后,杀死末帝杨溥后,李昪并没有杀害其他皇族成员,而是将他们全部幽禁在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永宁宫,并派重兵把守。
除部分老迈或年幼的成员外,杨氏皇族中青春正盛的男女居多,如今被关在永宁宫中无法外出,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升元六年,李昪迁其子孙于海陵,号永宁宫,严兵守之,绝不通人。”见《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
起初,这些青年男女尚能顾及到人伦天理,利用各种方式来抑制心中的荒唐念头,但随着时间一长,终究还是难以忍受生理需求的煎熬,再加上居室不避男女,渐渐地便有人开始突破人伦底线,做起苟且之事。
关键是,被禁锢不出,也没交配对象。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氏皇族男女间的丑闻,很快便传遍南唐各州郡,甚至于连邻国都听闻此事。
南唐国民对于杨氏皇族男女这样做的原因知晓清楚,对他们的遭遇也很是同情、可怜。“久而男女自为匹偶,吴人多哀怜之。”)。
所以,宽容杨氏,更可以收获民心,这是堂堂正正之法。
第五百六十六章国土人口统计
林仁肇一死,张维卿大张旗鼓地进行安葬,而且,还带来了朝廷对他的追封,可谓是体面的紧。
谥号武忠,追封武安侯,立庙祭奠。
对于被征服者而言,这个其实就是一个风向标,这意味着对于大唐朝廷而言,对于降臣,依旧叙用。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能当官的基本上没有几个,都能读懂其中的意味,对一个死人况且大肆厚待,活人还会少吗?
其他林仁肇的旧属,纷纷归降。
其余的州县心中再无侥幸,只能开门投降。
“江西全境,终于全部归降了!”
张维卿看着书桌上的奉表,不由得喜笑颜开。
这场功劳,着实轻松,林仁肇的头颅,至少能为他带来一个伯爵,再收纳江西,那么侯爵应该差不多了。
按照资历,自己成为侯爵,一点也过分。
待在子爵上,眼睁睁地看着李信、李威成为伯爵,之后潘崇彻,段友良,也成了伯,他这个从龙功勋,反而是子爵。
虽然非议比较大,有摘桃子的嫌疑,但他毫不在意,毕竟,摘桃子,也得有摘桃子的资历。
他可是从龙功勋,潜邸旧臣,禁军大将,谁敢有异议?这叫君恩浩荡。
皇帝是个念旧的人,我就知晓,不会忘记我的。
张维卿美滋滋地想着,他觉得自己也应该报答皇帝,所以府库的那些金银财宝,起码的贡献一半去内库,表达自己的忠心。
就这样办……
唐时,分江南道为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而江南西道领宣、饶、抚、虔、鄂、江、洪、袁、吉、澧、朗、岳、潭、衡、郴、邵、永、道、连诸州,共19州,所以江西由此得名。
咱们一向喜欢简称,比如,安徽省,它的由来,则是当时江南左布政司的全称“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由于太长了,所以官场就简称为安徽布政司。
你以为是安庆和徽州经济太发达了,所以才叫安徽,其实不过是古人偷懒的结果。
如果当时是安庆、宁州排序,安徽就得叫安宁省了(机智的作者),同理,安池省,安宣省,庐宣省,都有可能。
至此,除了润州、常州被吴越国占据外,南唐二十九州,完全纳入了大唐的国土。
以下,李嘉拥有的实际掌控国土。
岭南,分为岭东和岭西,外加承天府,三府之地,加在一起,合并州县后,有三十一州丁口一百五十余万。
安南都护府,治交州,十二州,约有十五万户,汉蛮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万,这是唐朝数百年来不断地迁徙到结果,也是安南后来能够独立的基础。
占城都护府,十县,约五十万人,汉人不到十万。
九州岛,户三万,口二十万,包括十余万的倭人,五六万的渤海人。
济州岛,十万左右,泰半是渤海人,还有一两万的高丽汉人,高丽人,以及些许契丹燕云汉人。
黑水都护府,主要集中在库页岛,口不过两万,这是实际掌握人口,若是加上附属部落,差不多有五万左右。
湖南,分为湘西,长沙二府(还未检阅户籍,朝廷数据。)
长沙府有七州,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乃是湖南的精华所在。
湘西府,治辰州,六州之地,在籍人口约十万,偏僻,财政收入等于无,需要朝廷拨款。
荆南府,治江陵,加上划入的朗州,澧州,共五州之地,人口百余万,乃是财赋重地。
江西,江南,二十九州,约有三百万人口。
漳泉二州,也有百万人口。
加在一起,约八百七十万人口,若是在检阅人口,那么增添个百来万还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大概约有千万了。
千万人口,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吴越国如果统一,也能增加个两三百万,蜀国也有两三百万,整个南方,差不多一千五百万,几与中原无二。
如此一来李嘉的北伐,以南伐北,还是很有希望的。
对于如何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土,李嘉还是有打算的,无外乎分而治之罢了。
后世的行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