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府扎根曲阜上千年,可以说是枝繁叶茂,平常的用度开销也是极大的,如今听闻有这把好生意,也管不了什么走私了,直接投出几万贯,全部吃下。
而,一伙百余人,实际上约近千人的部队,分散而至郓城,来到梁山泊,立下了规矩,竖起来旗帜——为民请命。
随后到招兵买马自不必提。
所谓坚固城堡都是从内部毁坏的,此策,就是所谓的内外夹击。
梁山泊距离开封极近,甚至可以一举破坏运河,导致山东的物资给养无法运送至京城。
这也是为啥水浒中童贯,高球,数次攻打梁山的缘故,后来无奈地招抚,一个不好?东京城的粮价大增。
除了派出暗子?李嘉还派出了大量的密探,在东京附近的运河中驻扎?关键时候进行破坏?从而让东京的人心惶惶。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北宋境内的那些藩镇?送礼的送礼,书信的书信?反正郭宗训在他手里?书信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李重进虽然不如赵匡胤那般会勾连,但亲朋好友还是有一些的,也被勾连。
数管其下?一时间?北宋境内竟然有点人心惶惶,暗流涌动的感觉。
甚至坊间流传,赵匡胤早就图谋不轨,脑后生反骨,甚至所谓的点检做天子也是他的手笔。
而流传更广的则是?世宗皇帝就是喝了赵匡胤献上的酒水,才壮年驾崩的。
尤其是最后一则流言?最为致命。
郭荣当了六年的皇帝,再加上郭威的四年?也就是十年,这是东京几十年来?最舒服的日子。
人们不在担忧军队的骚扰?更不必担忧粮食的不足?因为郭荣扩宽了运河,更是打了好几次胜仗,在东京城百姓口中,那是一等一的好皇帝。
赵匡胤则在民间名声不高,突兀的成为皇帝,百姓们心中没有亲近,更是有几分的疏远。
如此,流传传开的速度越来越快,嚼舌头的人也越来越多。
赵光义闻听这些,脸色骤变,他连忙披着长袍,走入大内,求见皇帝。
“官家如今在作甚?”
跟随在赵光义旁边的,乃是赵匡胤的内侍王继恩,其人机灵懂事,受到赵匡胤的信重。
“官家正在校场练武!”王继恩低着头,恭敬地说道,对于这位晋王,他不敢有丝毫的无礼,因为这是朝廷上下内定的储君。
“带我去——”赵光义面色严肃,沉声道,没有往日那般亲近的态度。
王继恩感受到这种不一样,立马就晓得出了大事,连忙带路。
很快,赵光义就来到了校场,见到了一个矮壮的身影,正穿着短衣,在挥舞着棍棒,招法致命,虎虎生风,显然是极有伤害的。
在校场的一角,某个中年男子,虽然年纪有些大,但依旧显得风流倜傥,面目英俊,穿着黑袍,瞧之,就让人心生好感。
“王武德!”赵光义一见,就知晓是武德司的武德使王仁赡,素来受到皇帝的信重,打探各地藩镇消息,更是监察整个东京城。
对于他这个开封府尹来说,不亚于头上悬着一把剑,所以赵光义一向特别尊敬,没有丝毫皇嗣的案件。
“王仁赡见过晋王殿下——”王仁赡不敢居傲,连忙弯腰行礼,他位卑权重,但对于这位温雅晋王,他虽然心有好感,但仍旧有些疏远,忌讳。
他这个位置,太敏感了。
“官家这是何般?”赵光义看了一眼赵匡胤的汗流浃背,不由得问道:“可是消息已经传到了。”
“是的!”王仁赡点头道:“官家闻言,极为恼怒,如今正练武。”24K小说更新最快 https://24kwx/
“恩!”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后,赵光义这才冷静下来,静静地看着自己兄长,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了许多。
“你来了!”半刻钟后,赵匡胤停歇下来,擦了擦汗,走在前面,赵光义紧随其后。
“恩!”赵光义面色严肃:“皇兄已经知晓了消息,如今东京城人心惶惶,须得应付才是。”
“堵不如疏!”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道:“流言这种东西,你越堵,显得越心慌,但不堵,就会泛滥,所以,要想个好章程。”
“你可是好法子?”
“依臣之见,还得用别的东西,让大家转移些注意!”赵光义轻声道。
“这般!”赵匡胤扭过头,说道:“前阵子,洛阳传来消息,齐国公(侯益)病卒,你亲自去洛阳,祭奠一番!”
“还不够!”赵光义低声道。
“武德司可有些?”赵匡胤不以为意,对着一旁的王仁赡问道。
“契丹那边传来消息,契丹国主耶律璟的近侍东儿,其进刀、快慢了,被手刃刺之,其后,大黄室韦酋长寅尼吉叛,随后,小黄室韦也反叛,已投来书信,准备归降咱们。”
“哦!”赵匡胤笑道:“契丹人不治民心,以至于蛮夷反叛,好啊!”
“看来耶律璟已然众叛亲离了,躲得了今日,躲不过明日,其人日后迟早被弑杀,这对于咱们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
“小室韦最后如何?”
“契丹人雅里斯、楚思率军征讨,已然被咱们打退。”
“这件事不错!”赵匡胤点头道,“尔等要大肆宣扬一番,振奋民心才是。”
“晋王——”
“臣弟在——”赵光义应下。
“听闻你长子出生了,这可是一件喜事,可有名字?”赵匡胤随口问道。
“还未曾取得。”
“那就取做赵元佐吧!”赵匡胤轻声道:“将这些消息一齐放出去,俺就不信压不住。”
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
不可否认,赵匡胤这几年来,一连套的组合拳,又是分权,又是集权,再加上后周的基础,这让北宋的根基,还算牢靠。
尤其是他身体健硕,禁军听话,又有一个强健的继承人,些许的流言,并不能损害到他的统治。
李嘉也根本就没有想要一举拿下的心思。
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住蚂蚁夜以继日的侵蚀,再健壮的大汉,日夜操劳,也会日渐消瘦,铁杵成针。
当然,李嘉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日渐成熟,而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七八九十人。
这不,在神武五年的耕耘下,他又添了几个儿女,为皇家开枝散叶,一向是极为辛苦的。
如此,截止神武六年(965)七月,他共有儿子六人,女儿五人,总数突破二位数。
尤其是去年到来的日本的皇女,并四位陪嫁的滕妾,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新鲜感,汉话听多了,学点日语也不错。
平日里,那些日本嫔妃,也是讲洛语,尴尬在于,比李嘉这种岭南风味的还要标准,把他学习日本的热情泼了一碰冷水,好在他一向是钻研家,发现在床榻,更容易学习日语。
这还用说,他一向学习刻苦?果然?就有两个日本女子怀孕诞子。
闲话少提。
去年,也就是神武五年?江宁府、江西府?以及闽南府,这般富膏之地?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度田捡户,近五千名和尚道士的帮忙?终于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任务。
当然?之所以时间超出了四个月,还是有些原因的。
首先在于地理因素,江南江西那一带,丘陵密布?山岭层叠?平原少,山地多,路不好走,自然浪费了许多时间,闽南府更是不用说?遍地是山。
而且,这与湖南岭南这种移民的地方不同?江南一带,由于山岭的隔绝?方言大为不同,平白增添许多困难。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久不经战乱?宗族势力强大,习惯抱团取暖,县令不及族老半句,阻扰极大。
这也是幸亏是一群和尚道士,百姓还有所尊敬,这要是普通人,打死的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但在地方州县巡检的帮助下,宗族村落很开明的选择配合,主动的牺牲几十,亦或者上百条性命,也要完成朝廷的大盆。
经历了重重困难,历时十六个月,终于在夏收前,将这三府的土地人口统计完毕。
李嘉也晓得如今地方是什么情况,瞒报,少报,不在少数,但,天下终究是人治,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用出家人来检地,算是比较好的了。
哪怕如此,根据射声司的情报,这五千人中,被钱财女色收买的,就有五百余人,其困难可见一斑。
所以,王安石,张居正为啥上历史书,这份毅力,这份坚持,就令人赞叹。
要知道,李嘉这是开国时期,皇帝亲自下场,阻力就这般大,王朝中后期别提多大了。
“陛下,地方知府、巡检司来报,神武五年至今,江宁、江西、闽南三府,共出动百人以上规模八百余次,清剿乱民贼匪近五万五千人,其中流放三万人,死伤两万余人,逃窜不知所踪者,也有一千多人。”
赵诚口中念着这番数字,虽然历经不少风雨,但他心中也是惊叹的,数万人的生死,就发生在去年,都在国内,且是富饶之地。
其他宰相们脸色各异,显然这般数字,还是太过于庞大,出乎意料。
“好啊!”李嘉不管其他人什么表情,他倒是高兴地说道:“越是富饶之地,越是私心重,吝啬钱财,偷税漏税,如今与匪贼一起被打掉,果真是大快人心啊!”
“巡检司这番立了不小的功劳,户部要重重赏赐。”
“是!”孙钊注意到皇帝的目光,连忙说道:“乱世以来,各地棚贼乱匪,数不胜数,如今借着检地的由头,一同去点,其不亚于腕骨疗伤,百姓终于能太平些,此乃仁政也。”
其他的宰相不由得嘴角抽动。
死了几万人,且是冥顽不灵的刁民,死不足惜,但你用仁政来称赞,就有点过分了。
你这马屁怕的太好了。
李嘉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其继续说,最好能拿出点证据出来。
孙钊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去年的度田,令江西、江宁、闽南增进了近五十万顷的土地,新添户籍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