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再起-第7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如今,只有两州,二三十万人,根基近无,这还怎么恢复?

    所以,西域不急,眼前还是思量,怎么恢复幽云十六州吧!

    就算如此,李嘉还得做出长久的打算,西域自然不能放置不理。

    若是不说几句,指不定朝野就会选择性忘记,毕竟西北还是太遥远,离洛阳太远。

    洛阳不像长安,关中需要陇右才能安稳,而洛阳始终隔着一个关中,看样子挺安稳的。

    “陕西府如今有多少军屯了?”

    皇帝思虑万千,沉声问道。

    赵诚思量一会儿,这才说道:“自神武八年到如今,近十万降卒去往了关中,建立近两千个军屯,增添户口三十万。”

    “不过,由于咱们添置牛粮,让他们省去了不少的时间和耗费,大约明年,就可变为熟田,缴纳赋税了。”

    “开拓的土地,几乎是河流两岸,陕北的很少,约莫三十万顷,足以让关中自给自足了。”

    “换句话来说,关中要不了多久,就不再有缺粮的危险了?”

    李嘉着实兴奋,他拍了拍手,说道:“若是继续下去,反而能够成为粮仓,反哺洛阳了。”

    洛阳盆地太过于狭小,不过数百平方公里,作为都城,还是犹嫌不足,更不提养活自己了。

    所以,若是关中地区恢复良好,没了都城做拖累,充任粮仓还是很好的。

    两条腿走路,老是依靠江南的粮食,可不是好法子,一旦被劫,就是水深火热了。

    “看来魏国公做的还是不错的!”

    皇帝对于这个老丈人还是挺满意的,不作,而且还有本事,年纪大没野心,真是再好不过了。

    既然打消了西进的念头,那么对于北方这个契丹巨人,就得着手对付了。

    郭进统帅河北府的兵马,韩熙载担任知府,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毕竟太过于柔和,不符合军事体制。

    “所以,朕有意,让韩熙载担任湖北府知府,未知河北府空缺,了有人适宜?”

    皇帝又抛出一个位置,让宰相们颇为欢喜。

    知府之任,地方封疆大吏,而且,河北府乃是北方用兵要地,所以后勤工作至关重要。

    但,这也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若是组织得当,可是能获得不少的加分。

    对此,宰相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人选,五六个人摆放在李嘉面前,让他颇为头疼。

    在这几人中,王溥推荐的陶谷,却让李嘉眼前一亮。

    陶谷作为翰林学士,今年担任重任,北伐北汉时,组织了河北方面的后勤工作,虽然不说出色,但也是很不错的。

    年纪大,做事周全,能力足,经验不差,而且还是前朝老臣。

    真可谓是非常适合。

 第1125章唐末六朝传

    会议没有持续多久,就很快地结束了,政事堂的宰相们都挺忙的。

    唯独首相赵诚留下了下来。

    难道是皇帝心生忌惮?准备辞相?

    当然不是啦——

    而是赵诚担任主编撰的唐末乱史,也就是六代史,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史。

    经过两年的粗略编辑,由于是近代的史书,许多老臣,旧籍都在,采集史料那是相当的方便,甚至许多老臣等私底下还编撰私史。

    比如,范质的《五代通录》,就是很好的底本。

    这般,再加上翰林学士们的齐心协力后,两年时间编辑六十的历史,可谓是相当的通畅。

    历史上以薛居正为首的五代史,也叫做旧五代史,只用了一年半。

    而李嘉让翰林学士们进行编撰,可谓是人力物力充足,别的都不提,各国的起居注,那是清晰明白。

    “启禀陛下,史书暂命为《梁唐晋汉周宋书》。自朱温篡位,至大唐复立灭宋,之间六十载,所以史书共编撰一百八十卷,其中,纪六十八,志十四,传九十八。按断代为书,分为,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宋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

    赵诚颇为荣幸地说道,脸上止不住的得意。

    编史,对于文人来说,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名留青史,如司马迁,班固等,能够担任主编即使作为宰相,赵诚依旧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

    “多少字?”皇帝听闻到那么多的书,表,志,传后,皱起眉头,这是史记的标准,就是对于他来说,完全没有直观的认识。

    “这……”赵诚被这个突兀的问题问道了,这个角度太刁钻了,他一时间有些回答不上来。

    思虑了片刻后,他才轻声道:“由于史料充沛,约莫有五十多万字!”

    闻言,李嘉第一反应是感觉好少,这在起点,就是阑尾书,但一想起这是古代,就觉得很正常。

    因为其用的,都是文言文,讲究言简意赅,翻译成白话,起码得翻两三倍,这样一来,就显得格外多了。

    要知道,史记,可以是描绘三皇五帝到汉初,两三千年的,也才五十二万字,六十年用五十万字,已经算多了。

    “五十万!”李嘉轻声呢喃着,然后看了一眼赵诚,说道:“史书的名字不成,太长了,就唤作《唐末六朝传》。”

    赵诚闻言,点点头,表示明白。

    “如此处理李存勖称唐皇一事?”

    李嘉轻声问道。

    李存勖的地位很尴尬,他是沙陀人,赐姓为李,但却僭越称帝,而且国号为唐,这就让李嘉很尴尬了,岂不是说,他这个唐,承继是李存勖的唐?

    但要是不承认,人家的确是称帝了,这是不可抹杀的,而且还很尊敬前唐宗室。

    所以,这对于编撰历史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困难,一个处理不好就是政治法统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史书国修的缘故,也是赵诚之所以亲自汇报给皇帝的原因。

    如果没有皇帝的认可,这本书就根本无法印刷,弄不好,反而影响他的政治生命。

    赵诚身躯微微下弯,面色严肃,拱手道:“陛下,李存勖受封晋王,可书其为晋主,国号为唐之事,则一笔带过。”

    “哦?”李嘉来了兴致,他直起身,说道:“可是效仿《三国志》,以刘备为蜀先主之事?”

    众所周知,西晋的法统来自曹魏,而曹魏又来自东汉,所以,曹魏在史书中,必须是正统,而像蜀汉这种宗室自立,就不能称帝,刘备只能以先主称之。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区区一个称谓,就代表了一切。

    李嘉对此倒是满意,毕竟李存勖是晋王,以晋代称也无妨,但石敬瑭呢?人家的国号可也是晋。

    “石晋可称之为东晋,李近可称之为西晋。”

    听到这,李嘉糊涂了,东晋西晋这样命名,那司马家的晋呢?

    面对皇帝的困惑,赵诚颇不以为然,说道:“自古以来,朝代别称,不过是史学家的俗称罢了,以区别其名,李存勖建都与洛阳,可称为西晋,石敬瑭为汴梁,可称之东晋。”

    “至于司马家,可称谓为前晋后晋,因俗而称,陛下虽然不习惯,但过一些时日,就习惯了。”

    听到这番话,李嘉才恍然大悟。

    他记忆中的那些所谓东汉西汉,东晋西晋,其实是史学家的别称,根本就不是官方称谓,东汉跟西汉,官方都是汗,东晋和西晋,也是晋。

    而西汉又被称作前汉,东汉为后汉,于是就有了《汉书》《后汉书》。

    而如今,东晋和西晋,在史学家的称呼中,也是按照前后汉来称呼,所以前晋和后晋。

    这种别称,在不同的史学家眼中,各不相同罢了,他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那么,梁称之为后梁咯?”

    李嘉这般问道。

    “自当如此!”赵诚轻声道:“梁者,南朝早有南梁,汉有前后两汉,周有西东二周,宋也有刘宋,所以在其之前加个后字,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然的话,就不好区分了。”

    这就是后梁后周等五代王朝历史称谓的由来,自己竟然忘却了这一遭。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我毕竟不是史学家。

    “六朝者,皆不得以帝称之,皆谓之国主。”

    李嘉郑重其事地说道:“其皆不得为正统。”

    “诺!”赵诚松了口气,史书中,早就这样安排了,果然没有错,皇帝根本就不需要这几个中原王朝的法统,所以自然对其不屑一顾。

    “对了,江南国主又如何称谓?”

    李煜这一支,毕竟被收拢到了宗室,虽然只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但纳入宗室,不一定就代表着认可。

    唐这个称谓,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就可以称谓的。

    “臣等数次探讨,皆以为,江南变更杨吴,其一开始,国号为齐,可称之为后齐。”

    赵诚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谨慎道。

    “嗯?有意思!”李嘉顿时就笑了。

    南唐变成了后齐,这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第1126章刑统

    江南一带,一开始是为杨行密所建的吴国(902),定都扬州。

    后来,建国第五年,徐温发动政变,次年弑杀第二任吴主杨渥,立杨隆演为主。

    之后,顺义七年(927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继任其权位,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

    徐知诰,就是李昪。

    天祚三年(937年),李昪称帝,国号齐,后来恢复本姓为李,国号为齐。

    说实话,李昪继承的是徐温的政治遗产,他以养子的身份继承,与郭荣继承后周江山,是一模一样的。

    五代养子具有继承权,这是公认的。

    但,李昪登基为帝后,却把自己的姓氏改回为李,这就相当于过河拆桥,令人窒息,挑战传统的操作。

    所以,实话实说,所有人是很鄙夷的。

    而如今,史书中,却把南唐,国号默认为齐,也就是后齐,这就意味深长了。

    一来,是不认可李昪的行为,进行拨乱反正。

    二来,也是在间接说明,其李煜名为宗室,实质上却并不是,毕竟国号为齐,又不是唐,点出了这一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