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所料,封闭的吐蕃高原,虽然贫瘠,但却恐怕是最长久的了,没有外患,自给自足。
“叔父,你说,吐蕃那里真的好吗?”李复文半路上,忍不住地问道。
“吐蕃就算再好,也比不上中原,不然那些吐蕃蛮子,怎么会长久地想要下来呢?”
李宾忍不住地低声说道:“但事到如今,咱们还有的选吗?”
虽然兄长是兄长,但到底还是君臣为先。
天底下,哪有父兄把至亲赶到偏僻之地去的?虽然是一国之主,但赶不上洛阳一富家翁。
李宾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当个闲散的王爷就够了。
当然,实在是他皇兄生的太多,他着实没有希望,再大的野心,也得被磨灭。
实在是轮不到他。
“不过,也好!”李复文低声道:“一国之尊,也不需要遵守啥规矩了,打仗什么的,也快活,比在洛阳舒服多了。”
“你呀!”
李宾这个叔父,此时却成熟一些,他感叹道:“这洛阳规矩虽多,也是有人管着,兜底,去了外面,兵荒马乱的,福享受不了,命却也危险了。”
“那怎么办?”李复文慌了,他看着自己的叔父道:“叔父,您想想办法。”
“一个字,拖——”
李宾叹了口气,说道:“咱们先去太妃那里瞅瞅,你去丽妃那去,看能不能劝劝皇兄!”
“行!”李复文犹豫片刻,这才应下,他感觉,自己母亲,恐怕并不怎么用心,心思都在他的弟弟妹妹身上。
但,没法子,他真的不想离开繁华的洛阳城,去面对危险。
第1285章中秋
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让整个洛阳城越大的热闹起来。
也是因为假节,所以洛阳暂时解开了宵禁,彻夜灯火通明,极其的热闹。
京城嘛,李怀恩含着泪,拿出了万贯,就是为了个面子。
不这样做,怎么来显示盛世呢?
从皇帝,到底层的百姓,大家都喜欢这样热闹的场面,猜灯谜,看花灯,舞龙,杂耍,不一而足,街面上也甚是热闹。
洛阳城外,光是御营,就有二十万,包括其家属,就占据了四五十万人,连带着其他官吏,商贾,才堪堪到了八十万。
所以,暂住证的施行,让洛阳人口得到了刹车,如今还显得颇为宽裕。
但到了这中秋节,一股脑的全出来,显得满满当当,熙熙攘攘,李嘉才直面的了解到洛阳人口的拥挤。
皇帝一家人,就站在城墙上,欣赏着欢愉的百姓,而在他们面前,一座数丈高的花灯,红绿相衬,栩栩如生,显得格外的漂亮。
至于月饼什么的,此时只是从宫廷中流传的点心,其实并不怎么受到欢迎。
皇帝别出心裁,做出桂花月饼,分与众人相食。
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酿成的桂花蜜酒,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佳节。
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赏月,颇有这番滋味上心头。
热闹的一天,即将过去,长期待在宫廷中的少女少妇们,则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看花了眼,恋恋不舍。
“走罢!”
见到孩子们都睡眼朦胧,被宫女抱着,皇帝颇为扫兴地挥了挥手,让长公主李薇儿气地直跳脚,嚷嚷着没有看够。
这个时候,我们的长公主,颇有些羡慕城外的李宾和李复文二人,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只是,这对年纪相仿的叔侄二人,颇有些心事重重,无心赏月。
女儿心细,虽然平时大大咧咧,此时却颇有些关切道:“你俩今日,怎么这般少声?”
“无事哩!”
李宾还有些岭南口音,他鼻音有些重:“只是有些事想不明白而已,过两日就好了。”
“小小年纪,有什么事想不好?要不要姐姐帮你们?”
李薇儿拍着胸脯,大声道:“姑姑帮你哟!”
“姑姑还是多吃写团饼吧!”李复文颇有些扫兴道:“这事还得多想想,您就不要打扰我们了!”
“哼!不识趣的家伙!”李薇儿颇有些气恼,但也是无可奈何,她此时心中,也着实有些苦闷。
这几个月来,她的婚事已经有些眉目。
不出意外,乃是鲁国公之子,潘文。
比她大上两岁,斯斯文文的,跟她简直是相反的两人。
但,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不那么厌恶,秉性好,不装腔作势,也不欺压良善与那些衙内们大为不同。
就是喜欢读书,舞刀弄枪颇为不惯,烦人啊!难道就这样过下去?
在这种烦闷的思绪中,李薇儿伴随着众人,回到家寝宫。
翌日,太妃侯氏将皇后周颖儿请到了宫殿,或者说,是周颖儿晨昏定省时,被太妃留下。
“皇后,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侯氏望着周颖儿贤惠的模样,不由得感叹了一句,握着其手,说道:“最近听李宾说,皇帝准备将他和黑牛,一起安排到吐蕃去,当什么藩王,独掌一国。”
“这又叫什么事?好好的洛阳不待着,怎么去哪儿?”
说着,侯氏就不由得带起了泪:“我就那么一个儿子,还没成婚,就去吐蕃,这岂不是有个三长两短吗?”
“别的地,我也不挑什么,但吐蕃那,丑蕃们住的地界,吃生肉,喝生水,就不是个长寿的地界,我就不想他藩王世袭,就想着能够过的舒服一些……”
直到这时,周颖儿才听明白,原来皇帝准备把他的养子,以及亲弟弟,一起派往吐蕃,分封蕃国,坐镇边疆。
虽然待着些许贬斥的含义,但周颖儿却明白,这是皇帝早就打好的腹稿,是不容被质疑的。
甚至,天还隐隐约约的听到消息,等到皇子们成年了,也要出镇地方,边疆,到时候竞争可就小太多了。
心中欢喜,她脸上却做出一副无奈且宽慰的表情:“娘娘,这件事妾身只能尽力而为,这事情在圣人口中,已经念叨过好几回了,很难进行改变。”
“不过,就算二哥儿,文哥儿去西蕃,也得过两年,成了婚再去,定然不会是如今的。”
周颖儿忙不迭地言语道:“况且,西蕃也并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荒芜,前两百年,吐蕃可是数十万兵马争夺河西呢,虽然穷了些,但水土最养人的紧!”
“吐蕃勇士偌大的名声,定然是个好地方。”
“况且,待在洛阳的话,一辈子也是个闲散亲王,去了西蕃,称孤道寡,快活的很,再不济,黑牛也在一旁,叔侄两个还有个伴呢!”
皇后周颖儿的一般劝慰,终于让其松了口气,只是太妃的愁绪消减了许多但依旧浓厚。
转眼间回到家立政殿,这时,通禀说是丽妃侯氏来了。
周颖儿心头一哂:“虽然关系有些远了,但终究是亲生儿子,还是得问候关怀的。”
“让她进来吧!”
随即,侯丽娘扭着腰肢,负重而来,声音轻柔的很,显然是有求于人。
到了这个时候,周颖儿也没有什么隐瞒的,直接把侯太妃的那套话,照搬过来,甚至,夸张道:
“黑牛的体格,在西蕃最适合不过,脾气就有点倔犟,待在洛阳的话,惹出不少的祸,还不如到西蕃,当了一国之主,驾驭数十万百姓,反而更快活。”
“至于安危什么的,上面就是陇右府,郭守文将军在呢,况且,卫王就在一旁,叔侄二人相互依靠,哪有跨不过去的槛。”
见到侯丽娘仍旧有些不放弃,周颖儿就没有太妃那里的好脾气,直接说道:“若是这般,你可去陛下那求求,到时候或许会有所改变,我这,是无法决定的。”
侯丽娘颇有些不甘的离去。
第1286章分封
不知何时,京城中流传起了分封建国的流言。
传闻,皇帝准备分封一块地方,给予自己的弟弟卫王李宾,让其世袭罔替,分蕃就国,成就一番兄友弟恭。
这话一出,众人皆不信。
从南北朝开始,实封早就被抛弃了,基本上都是虚封,即使到了前唐,大名鼎鼎的秦王,也只有开府的权力,并没有蕃国。
不过提到秦王李世民,话题就又偏转了,如果那时真的有蕃国,其还真不定能坐稳皇位。
话题越来越偏,甚至脱离到玄武门之变上去了。
也自前唐起,社会开放,只要不是编排当今,其余的倒是并无大碍。
有的人,于是就念叨起来:“高祖的玄武门,武后的神龙之变,玄宗皇帝的唐隆等等”
“这加在一起,怕是十几次咯!”
基本上,除了唐高宗,唐德宗,唐顺宗,唐昭宗外,就没有一个正常继位的,不来一场政变,根本就不算正宗。
这些宫廷政变,反而极大的消耗了大唐的国力,内耗不止,这也是为何中唐后,一直无法消灭藩镇的原因之一。
甚至,到了后期,中枢的宰相们为了斗宦官,甚至拉拢地方藩镇,而宦官们也不甘示弱,也争相拉拢。
于是,诡异的事情来说,不再有人想要消灭藩镇,反而要千方百计的维持。
这也是为何,黄巢之乱前,唐朝还依旧能够维持体面的原因,因为藩镇们也需要朝廷来维持秩序。
人们都是天然的渴望秩序,而不是混乱。
幸好,这时候,邸报及时刊登了一份章:论分封的损益
这篇章,先是讨论了从西周,西汉,以及西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国情况。
然后,拿西汉的铲除吕氏的藩王,与东汉末年的刘备来举例,讨论了分封的好处。
再又拿出西晋,以及刘宋时期的藩王之患,讨论其坏处。
虽然说这篇章不偏不倚,但却暗示着,分封还是好大于坏,益大于损的。
而舆论,也因此而沸腾。
国子监生们,这为此愤慨起来,或者三五成群的讨论,或者聚众饮酒,大肆咆哮,引得洛阳的百姓纷纷看热闹。
这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