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有年那帮货过了年很快就回了浙江会馆,但没停几日,就天天带着人上门……还振振有词,随园到浙江会馆太远,送去的菜肴都冷了!
钱渊倒是不在乎这点银子,他原本就是个爱热闹的,前世下了海,经常节假日弄团建……主要就是因为当时上海没什么朋友,找不到人聚聚。
“好了,你还真为他担心啊!”徐渭看着院子中央正在会文的众人,“他钱展才什么人,会做赔本的买卖?”
孙鑨虽然是个老实人,但也听出了味道,“展才这是在聚拢人脉?”
“扯淡!”徐渭嗤之以鼻,“三年一科,一科三百进士,富可敌国都不够他花的。”
“那……”
“他准备开个酒楼。”徐渭哼了声,“前面卖点心、糕点、熟食,后面专门的小院子隔开,那价位……啧啧,光靠俸禄,满朝官员没几个吃得起的。”
“噢噢,这样啊。”
徐渭看了眼孙鑨,笑道:“所以他来者不拒……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试吃者。”
虽然明朝没有“试吃者”这个词,但孙鑨也听得懂,不禁笑着摇头。
徐渭嘿嘿道:“倒是会弄银子。”
“徐先生此言太过。”两人身后传来反驳。
杨文向前两步,“少爷曾言,钱财是身外之物。”
“说的比唱的好听。”徐渭和杨文也算混得熟,当年从徽州府一路追击到太平府,主持大局的就是他们俩。
“前年在华亭,少爷曾言,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杨文傲然道:“钱家护卫向来无正面之敌,纵使真倭也要退避三舍。”
这四句话出自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后来被曾国藩大为赞赏,一说出口,徐渭和孙鑨就被镇住了,都在心里反复回味。
相对来说,徐渭和钱渊走的更近,回想钱渊所作所为,不禁点头在心里想,虽然展才未必有济世之愿,但将来的事又有谁猜得到呢。
两人的心底都对钱渊有一丝敬佩,但当他们进了小厨房,这种感觉登时一扫而空。
“辣椒就那么多了,别再上了,奶油也不多了,外面那帮人个个都是空着肚子来的,多备些茶水……灌饱他们!”
“那菜牌的价格太低了,翻一倍,反正肯来吃的都不缺钱。”
“少爷,今天就开始收钱?”
“当然不,等后日元宵节,到时候打出牌子,一律五折!”
“来吃第一次,就会来第二次,都把辣椒给我藏好了,漏出去剁了你们!”
“以后这就是我的印钞机!”
“印钞机是什么?”
钱渊转头看见好奇的孙鑨,干笑着说:“说笑说笑。”
徐渭面无表情的回头看了眼杨文,“我都说了,他就是想赚银子。”
“赚银子怎么了?”钱渊习惯性怼上去,“光明正大赚银子,也光明正大花银子!”
“就说这些炉子,那两个铁匠铺每日能卖七八个,一个一两半银子,给家里添置点物件,这就是功德!”
徐渭冷笑道:“是,每天卖七八个,一个一两半银子……但如果我没记错,那一两半银子还要交半两给你!”
“我弄出来,收点银子怎么了!”钱渊喷道:“不想办法弄银子,供得起你这饕餮?!”
“你特么!”
“别拉我,钱展才……”
“放开他。”钱渊哼了声,作势挥舞胳膊捏捏拳头。
孙鑨哭笑不得,这两人在一起从来没办法和和气气,唇枪舌剑都算是好的了,一个不好就要动手。
钱渊从来没有身为主人的客气,徐渭也从来没有身为客人的自觉……不过前者再骂也不会赶人,后者再骂也不会走人。
想办法赚钱那也是没辙啊,太仓王家那边送来的分红愈发少了,钱渊也没说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但眼看着开春后园子还要动工,娶徐家女肯定要花不少钱,钱渊琢磨自己前世下海是做外贸的……呃,现在没这条件,索性就开了个酒楼。
不夸张的说,钱渊训练出来的厨师,放倒御膳房那都是顶尖的,关键是有不少这个时代少见的调料。
辣椒是最重要的,还有专门为火锅调制出来的淡酱油、芝麻酱,甚至还有将虾皮晒干磨碎调出来的……呃,钱渊命名为味精。
场地也是现成的,就在园子左侧,圈了两亩地,距离正堂后院好一段距离,基本没什么影响,那附近都是达官贵人,想必是不缺钱而且好新鲜的。
那边杨文和孙鑨还在拉着徐渭,钱渊懒得搭理,回头看了眼,一个巴掌拍在张三后脑勺上,“又偷吃!”
“少爷现在变得小气了。”张三不满的缩缩脑袋往边上躲了躲,又抓了个点心塞进嘴。
“一帮混蛋!”钱渊虚虚一脚踹过去,吼道:“老周呢,死到哪儿去了?!”
周泽慌慌忙忙跑过来,嘴巴还在一动一动,“少爷,现在送过去?”
钱渊觉得心累,已经和小七通了两次信了,那位是个无辣不欢的主儿,但每次什么水煮鱼、辣椒鸡仔都吃不到。
没办法只能绞尽脑汁做了些泡芙私下送过去,但上一封信人家说的很清楚,才十个,还不够一个人吃的呢……问题是上次送了二十个。
周泽这厮居然说肯定是被袭人那丫头偷吃的……钱渊都被气笑了,你以为谁家下人都跟你们似的?!
虽然只是两封信,但钱渊也看出了点什么,这是个迫切逃出樊笼的现代女孩,不知道什么学历,但应该不低,因为第一封信点出了钱渊那封英文信的两个单词错误,三个语法错误。
嗯,还是嘴馋的,第二封信写了一大串……但大部分真的做不出来,有的钱渊前世都没听说过!
可惜到现在还没见面,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不过那位姑姑打了七十五分,侄女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十四岁……也该长开了。
将三十个泡芙包好递给周泽,钱渊郑重其事道:“这次再偷吃,立马把你打发回杭州食园去当门房!”
“嗝!”周泽打了个饱隔,“少爷,我从来不偷吃。”
“杨文!”钱渊拉着脸说:“元宵节之后,恢复操练,城内不行,那就去城外。”
徐渭对这一幕倒是见多了,知道钱渊从不将护卫视为奴仆,嬉笑是常事。
但一旁的孙鑨有些吃惊,孙家也算是善待下人,但家中下人从不敢如此说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钱渊是这个时代最能得下属死力的上位者。
脸谱下的大明
第两百七十五章 元宵
元宵节在后世其实已经算不上什么重要节日了,除了超市多了些汤圆之外,对普通人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影响。
没办法啊,大家都是要工作赚钱的,一般来说初七左右就要开工了,谁还顾着赏灯……再说了,想赏灯都没地儿去。
但在古代,元宵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在明朝。
朱元璋这厮是个工作狂,每年就放几天假,但后面的皇帝实在撑不住,到了嘉靖年间,年前三天就放衙,直到元宵节结束才恢复。
所以,元宵节算是明朝官员最长假期中最后的狂欢,从正月十五开始,连续十天的灯市,官员、百姓、女眷都会出门赏灯度节。
不过,今年的元宵节有些特殊。
年前地龙翻身,大年初一的贺表中,大量官员劝诫皇上要节省开支,勿要奢靡,他们倒是没胆子指责嘉靖帝修道炼丹,而将矛头指向了元宵节。
因为每年的元宵节,皇室都要制作庞大的鳌山灯,这玩意不是皇室才能做,但只有皇室才能做这么大的,其他人都不会抢这风头,要知道每一盏都耗费白银好几千两。
于是,今年嘉靖帝下令,灯市照常,但禁鳌山灯。
西苑万寿宫。
嘉靖帝懒散的躺在榻上,边上黄锦念念叨叨,“一盏鳌山灯就算耗银子,又不用户部的银子,真是吃多了撑着。”
“好了,少唠叨几句,下面的闭了嘴,你倒是话多了。”嘉靖帝看向陆炳,“今夜出门赏灯的比往年少了很多?”
“的确少了很多。”陆炳笑道:“但出门的也不仅仅是赏灯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看边上的黄锦捂嘴偷笑,嘉靖帝笑骂道:“别看黄伴在笑,小心回头给你小鞋穿!”
“皇爷,这话儿老奴可不敢担。”黄锦笑道:“还记得当年初至京城,第二年的元宵节,老奴陪皇爷出城赏灯,陆指挥使当时是锦衣卫舍人,也相伴左右。”
“记得,记得。”嘉靖帝陷入沉思,“还撞见好几对……记得还有人拉着朕不放手。”
陆炳笑道:“那是瞧中了陛下,想灯下捉婿呢。”
“哈哈哈哈……”嘉靖帝大笑点头,但笑声渐渐低了下来,“三十五年了,现在朕老了,你们也老了……”
陆炳和黄锦都不敢接话,半响后嘉靖帝笑着问:“可惜懒得出宫,不然可以去看看钱展才会不会被灯下捉婿。”
黄锦凑趣道:“要不老奴让人去问问?”
还没等嘉靖帝说话,陆炳就抢在前面苦笑道:“不用了。”
“今晚钱展才忙的很,怕是没工夫出去赏花灯。”陆炳咂咂嘴,“随园这两个月好大的名声,应试举人都在那扎堆了。”
“好大名声?”
“嗯,陛下,那钱展才在南直隶乡试……好一手厨艺!”陆炳哭笑不得的说:“年节之后更是,入京的士子多了,不少东南的士子天天往随园跑,好吃好喝,还打打麻将……”
陆炳顿了顿,咳嗽道:“据臣了解,已经有朝中御史准备弹劾通政司左参议钱铮了。”
“什么罪名?”
“聚众赌戏。”
“那麻将也是他捣鼓出来的。”黄锦噗嗤笑了,“这是孟尝君啊,他就任由士子来吃喝?”
“怎么可能!”嘉靖帝倒是对钱渊有些认知,“肯定后面还有手尾。”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