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将领是葛浩,将门出身,其父弘治年间曾统理浙江军务、分巡杭嘉宁绍台温等处都指挥,颇有声誉。
但葛浩的名气更大,虽然史书中少有描述,却是台州抗倭六虎将之一,最擅海战,戚家军在历史上多次海战大捷,多赖葛浩之力。
呃,台州抗倭六虎将名气最大的不是葛浩,而是杨,钱渊也想不到随手收的随从有那么大的来头,不过杨的确是小贩出身。
谭纶没好气的说:“就那么点军械,你想要去卢斌那抢去!”
“卢参将麾下不过七八百人,加上侯继高也最多千余,怎么可能军械不够用?”葛浩瓮声瓮气道:“末将去问问。”
“慢着。”唐顺之赶紧叫住,解释道:“卢斌正准备从处州、义乌招募一批新兵,军械是给新兵准备的”
“没这个道理吧?”葛浩叫屈道:“末将手下多少士卒除了衣衫上上下下都光溜溜的,却把军械留给卢斌还没招来的新兵?!”
“说得好。”谭纶哼了声,下巴努努桌上的公,“但人家浙江巡按发了公来”
理论上,浙江巡按是朝中掺的沙子,最主要的职责是巡视弹劾举功,但在特殊情况下,是能够影响当地官府甚至全盘接手的,几年前扬州大捷,吴百朋就是以江北巡按的身份接手战事。
葛浩愣了下,低声问:“荆川公,是华亭钱翰林?”
“他都巡按浙江了,还算什么翰林!”这是谭纶的训斥。
“那就算了,钱钱大人出面,末将再等等就是。”葛浩实在是不会察言观色,居然大肆吹捧道:“早在几年前就听闻华亭钱氏英杰之名,这次嘉兴府大败倭寇,又抛却庶吉士再次南下,实在是天下楷模。”
“真的,谭知府,末将是甘心继续等等。”
“其他的不说,嘉兴府两度大捷,钱大人麾下有护卫,有松江兵,有义乌兵,有嘉兴兵,还有狼兵但谁不知道钱大人赏罚公明谭知府,荆川公,末将是真的甘心等等。”
葛浩一脸的仰慕唐顺之面无表情拼命忍着怕笑出声来,而谭纶被气得倒仰。
嘉靖三十二年,谭纶组建乡勇,时人称为“台州兵”,其中最受谭纶器重的两员将领,一个是张元勋,另一个就是葛浩。
心腹将领如此“叛变”,这怎么不让谭纶气急败坏,偏偏还骂不出口总不能说,我堂堂台州知府之前几次欺凌外甥,现在人家是在报复吧?
葛浩还在那滔滔不绝,“可惜前几日出海巡视,不然还能见见钱大人前日,钱大人亲至太平县,今年六月,太平县三人应募钱家护卫,战死桐乡县外,官府和钱家各出一份抚恤,没想到钱大人回了台州,第三日就亲身一一拜门祭奠”
“那只是招揽人心而已。”
谭纶随口的训斥让葛浩一愣,这位大老粗倒是骨头硬的很,眉头一挑,扬声道:“知府大人,自嘉靖二十八年起,台州多遭倭寇侵袭,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妻离子散,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破海门卫占黄岩县七日,烧杀掳掠,惨不忍睹,但凡台州人,何人不想食倭肉,喝倭血?!
钱大人书香门第,秀才之身屡破倭寇,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仍南下抗倭,散尽家财募兵杀倭,屡有战功,名扬天下!
知府大人何以此言相责?!”
唐顺之低头盯着手上的茶盏,谭纶被问的好尴尬,脸都涨红了。
门外传来长长的叹息声,“所谓公道自在人心。”
啧啧,不得不说,钱渊刚刚穿越而来,希望能改变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尖酸刻薄的印象,但这些年过去,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变本加厉了。
这句“公道自在人心”简直让谭纶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只是随口训斥一句而已,谭纶也不是真的如此想,结果硬是被心腹将领和外甥逼到拐角处。
“今日去了仙居县彭溪镇,乡老彭家老太公共有六子,两子杀倭身亡,又有一子入护卫队在桐乡县外战死,老太公令幼子随我回临海入护卫队。”
“如此台州人,何言不败倭寇!”
“这位就是葛指挥使吧?”一脸疲惫的钱渊行礼,“月前在京中,听闻戚元敬率军出海,大败倭寇,直到南下再赴台州,方知葛指挥使亲率水师出战,冲锋在前,勇不可当,台州有此水师,方能御敌于外。”
“说得好,御敌于外才是正理。”唐顺之赞了句,起身介绍道:“这位就是松江钱展才,葛指挥使也未满三十,便唤一声展才好了。”
葛浩一边行礼一边推辞,他心里有数,人家是两榜进士,自己是卫所出身,身份差距大到没边。
“但凡肯奋勇杀倭者,人人皆我钱某人之友。”钱渊拦住葛浩的行礼,“军械分配一事,葛兄先听我解释。”
“台州三县临海,倭寇随意登陆,往往不能制,虽说要御敌于外,但首要保证击败登陆的倭寇,这也是为什么将军械先分配于卢参将的原因。”
“其次,葛兄麾下战船并不多,就算有军械也一时派不上用场。”
钱渊拍着胸脯道:“葛兄放心,最迟到明年二月,定能调拨二十艘沙船过来。”
“二十艘?”葛浩大喜后又迟疑道:“沙船?”
“沙船也能出海作战,但吃亏不小。”唐顺之瞥了眼钱渊,二十艘沙船,这可不是小事,哪儿弄来的?
葛浩小声道:“最好还是福船徐海麾下有十几艘福船,汪五峰有好几十艘,都是海道副使送去的。”
“丁湛?”钱渊哼了声,在心里盘算了下,点头道:“待我和总督商议,如果顺利,就在绍兴、台州打制福船。”
“多谢钱大人。”葛浩兴奋的单膝跪下致谢。
“都说了唤一声展才便是。”钱渊扶起葛浩,“此举为公不为私,何必言谢?”
“正是如此!”
一直坐在那不理人,也没人理的谭纶一脸的寂寞,好吧,这次葛浩是真的叛变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告状
书香门第,宦官世家,东南望族出身,又是两榜进士,名扬天下,亲自上门拜会祭奠战死的护卫,说一句招揽人心也不算过分,但毫无疑问,钱渊此举大得人心。
短短数日,通过梁生、杨等台州本地人前来的已有百余人,梁生还拉着一个族兄,两个族侄直接上门,钱渊并不知道,梁生和他两个哥哥,三个侄儿在台州抗倭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小的名声。
而主动跑来应募的就更多了,战后伤残只能守家护院的几个门房嘴巴都说干了,甚至还有人往他们袖子里塞银子!
“士气可嘉嘛。”谭纶坐在钱家后院正房里,虽然后院都是女眷不方便,但一来是谭氏至亲,二来前院实在都没站的地方了,“怎的不见观世音?”
谭氏一脸愁容,“别提了,小七虽是好意救人,普度众生,但渊儿实在看不过眼,天天”
“怎的?”
“二哥动手打人了。”小妹在边上小声嘀咕,脸上颇为忿忿。
呃,连着好几天了,钱渊天天晚上揍人,小七天天早上起不了床,谭氏天天让小厨房做些好的给儿媳补补身子,晚上还要训儿子几句但钱渊乐此不彼。
谭纶有些意外,转头看了眼谭氏,又看看似乎在低头偷笑的黄氏,哼了声,“不像话,待会儿我替四妹教训他!”
正说话间,钱渊回来了,今天终于所有的阵亡护卫家里都去完了,说实话此举他的确有招揽人心之意,但也颇为感动其中五家塞来子嗣,直言杀倭而死,死得其所。
今天是小年夜,家家都悬灯挂彩,但每个阵亡护卫家里都是上上下下一片白,一边落着泪一边叮嘱子侄奋力杀倭,勿需回顾。
钱渊也不免鼻子有些发酸,还沉浸在那种有些悲伤但却昂然的情绪中一进正房,面对小舅谭纶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钱渊有点没反应过来。
谭纶这一顿训斥,无非是在说,你在前线征战,你媳妇在后为伤员裹伤治病,这是给你积福呢,如今满府赞不绝口,多少人视其为万家生佛,观音下凡,你居然刚动手打媳妇,真是马不知脸长
这应该是在发泄吧?
呃,当然是,谭纶是知道外甥赞成媳妇救治伤员的,但这几天实在是被憋坏了,唐顺之天天一副忍俊不禁的表情,葛浩带着亲兵没回太平县,和钱家护卫搅在一起,活脱脱的叛变投敌了。
“看看,你媳妇被你气的!”
钱渊愕然看见小七眼角的泪花,你前世真的是医生?不会是演员吧?
小七使了个眼色过去午睡才起床,还没睡醒呢。
定定神,钱渊无奈的给口干舌燥的谭纶斟了杯茶,“小舅,葛指挥使明日就回太平县了”
呃,别说破啊!
谭纶被气得手都哆嗦起来了,这是打脸吧,明晃晃的打脸吧,自己简拔委以重任的心腹将领那日怎么说来的,恨不得脱去此职,投身钱家护卫。
钱渊赶紧改口,“小舅,外人不知晓内情嘛。”
“什么内情?”
“呃”钱渊愣了下才说:“你我舅甥,自然是一体的。”
谭纶面容有些扭曲,这话还真没办法反驳,天大地大,娘舅最大啊。
在外人看来,谭纶这个台州知府的日子好过了不少,毕竟外甥巡按浙江,能提供不少便利。
将几盘点心端过来放在谭纶手边,钱渊小心翼翼的说:“小舅也别怪葛指挥使了这不,戚元敬今日来信,简直要撕破脸破口大骂了!”
谭纶眉头一皱,鼻子哼了声,“嗯?”
“卢斌、侯继高调台州,但戚继美率五百义乌兵留驻嘉兴府,总督府前日下令,戚继美率兵移驻台州。”钱渊嘿嘿笑道:“都是戚元敬精挑细选,一手练出的好兵”
谭纶嘴角动了动,这对台州来说是好事,义乌兵不敢说勇猛善战,但能战已经在嘉兴府一战中有所体现,又曾经和卢斌、侯继高麾下合作过,这对台州大有裨益。
“也难怪戚元敬来信”谭纶叹了口气,“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