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庆帝长叹一声,东南倭乱在他登基前就已经平定,他只知道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巡按钱龙泉,并戚继光、俞大猷、吴百朋等人败倭,哪里想得到其间如此多的千折百转。
舅父,在这个时代家族姻亲中地位很高,民间俗语,天大地大娘舅最大。
而谭维又是官宦世家子弟,本人还是小三元出身的秀才,这些都是钱渊敢以性命担保的原因。
“朕的确不信。”隆庆帝起身,亲手扶起钱渊,“去岁展才曾言,胡汝贞身染墨点而建功立业,谭子直一般无二,朕信得过你。”
隆庆帝感慨的看着神情复杂的钱渊,以舅父为间,对面前这个青年来说,虽然是不得已而顺势为之,但也必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钱渊的神情很到位,当然了,他脑海中出现的并不是二舅谭维,而是父亲和兄长。
第九百九十六章 关键
坐回到位置上,隆庆帝皱眉细问,“但为何浙江巡按王本固信誓旦旦,指责谭七指率寇侵袭台州?”
“其间关卡臣也想不通,但……”钱渊顿了顿,“只怕二舅已落入王子民之手,二舅因为缺了三根手指在东南有些名气,而且又因为曾在徐海麾下……”
“徐海麾下……”隆庆帝迟疑了会儿,问道:“如何转入汪直麾下了?”
“上虞大战,二舅未随徐海出击,守在老巢……徐海兵败,窜回老巢,是二舅亲手杀了他。”钱渊摇头道:“毕竟身入倭寇多年,难免手上沾了血迹,二舅于心难安,回不来了,回不来了……”
“而臣当年南下之前,曾向陛下许诺,在东南组建船队专为皇室所有……”
“噢噢噢,难怪当年展才那般有信心,就是因为谭七指!”隆庆帝来回想了两遍没发现什么纰漏,“展才当年直说就是,看看,如今闹到这个地步!”
“宜黄谭氏,无从贼者。”钱渊双目无神,“不仅臣,还有时任台州知府的谭子理,台州同知唐荆川,浙江巡抚吴百朋,宁绍台参将戚继光,均知晓此事。”
“臣定计招抚汪直,设市通商……但汪直久居海外,其心难测,臣如何敢不留后手?”
“所以你让他投了汪直。”隆庆帝看着形容萎靡的钱渊,感慨道:“展才这些年看着风光,也难熬的紧。”
眼看着嫡亲舅父深入敌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确很难熬。
钱渊轻声道:“世间再无谭子直,只有谭七指,但他绝不会沦为倭寇……”
“那些年,他甘冒奇险,身处虎穴,却心向曙光……”
“其间定有诡异。”
顿了顿,钱渊说出最重要的一句话,“专供内承运库的皇家船队,其实就是二舅掌管。”
隆庆帝的反应和钱渊猜测的差不多,甚至更过,“什么?!”
“那谭七指被指责侵袭台州府……展才适才说他可能……那船队呢?”
保持沉默的钱渊露出个无奈的表情。
由不得隆庆帝不火急火燎啊,他登基之前,嘉靖帝疯狂作死,大量采买各种修道炼丹的原料,什么好玩意儿都有,太监、道士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过一手再过一手……
等到隆庆帝登基,内承运库不敢说空的让老鼠含泪出去讨饭,但也没留下多少,还好当年裕王府这边靠着应星糖铺和其他几家产业搂了点银子,钱渊勒索陆炳为了脱身送出的大半家财,再加上去年陆续送来的皇家船队的利润,内承运库这才充盈起来。
隆庆帝当年苦日子过的久了,对银子难免执着了点……当然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重视财政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今,皇家船队关系到内承运库的主要进项,一听船队可能出了事,由不得隆庆帝不心急如焚。
殿内安静的连大风刮过殿顶瓦片的声音都清晰可辨,隆庆帝来回踱步,“浙江巡按御史以谭七指侵袭台州弹劾靖海伯复叛,其中实情难以分辨,而谭七指掌管皇家船队……”
“展才可有对策?”
钱渊谨慎的摇摇头,片刻后看似无意的低声提醒,“陛下,兵贵神速,一旦事情传扬开,必然税银锐减。”
听到兵贵神速这个词,隆庆帝灵光一闪,“展才,你再南下一趟如何?!”
钱渊瞠目结舌,说话都结巴了,“陛……陛下,臣南下……南下作甚?”
“当年是你招抚汪直,也是你设市通商……”隆庆帝一边说着,眼睛都亮起来了,“展才,非你不可!”
“陛下,臣好不容易才回京……”
“如若靖海伯真的起事,展才当年在东南多立战功,蓟门总兵戚继光据说都跟着你学兵法。”隆庆帝笑道:“如若靖海伯未起事,当年展才行招抚之事,应能压得住场面。”
“再说了,如若谭七指真的出事,船队说不定……重新组建船队,你让朕指望谁?”
“更别说谭七指是你二舅,如今生死不明!”
“于公于私,展才你都得南下一趟!”
钱渊僵着身子,张大嘴巴……演技略微有些浮夸,如果是嘉靖帝只怕要心中起疑。
想达到什么目的,最合适的途径是,不要从自己嘴巴里说出来,而是让手握与否大权的人心里这么想,嘴上这么说。
当年钱渊第一次觐见嘉靖帝,就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勾的嘉靖帝去主动分析、探明百余真倭袭南京的幕后真相。
显然,隆庆帝比他老子好对付多了,钱渊写好剧本,亲自上阵,只用了五成功力,完美的达到目的。
“陛下……”钱渊看似绞尽脑汁的掏出个理由,“臣妻有孕在身……”
隆庆帝哭笑不得,指着钱渊笑骂道:“平日里只是开玩笑,你还真畏妻如虎?!”
“绝非如此,只是徐氏只肯吃臣……”
“别扯淡了!”隆庆帝虚虚踹了脚过去,“平定两浙,使商路通畅,以至于正式开海禁,这也是展才你心心所念!”
钱渊沮丧的垂下头,嘀咕道:“也是,如果汪直真的叛了,臣要不去砍下那厮的首级,科道言官的弹劾奏折得把臣都埋起来。”
“知道就好,这次公私两便。”隆庆帝低声道:“办的好了,等你回京,朕有赏!”
“什么?”
“赏你两个美人……”
“陛下!”
“开玩笑嘛,你家那位……不让房妻,怕是个敢喝醋的!”
钱渊很不恭敬的翻了个白眼,“陛下,臣只在詹事府任职,以什么名义南下?”
“总不能再回都察院吧。”
“再说了,如今浙江巡按可是不出缺的。”
“还有,这事儿高阁老那边只怕……”
打通了隆庆帝这一关后,最关键的就是高拱。
几个月前,宁波知府出缺,张孟男在关键时刻退位让贤,高拱宁可让徐阶门下的胡应嘉占这个便宜,也不肯票拟更合适的随园士子陈有年。
钱渊想离京南下,就必须过高拱这一关,但用什么方式……却很有讲究,不一定非要硬碰硬。
第九百九十七章 三事
隆庆帝收起笑脸,在心里琢磨了下,“詹事府那边不卸任,呃……加兵部侍郎衔,南下巡视东南海疆。”
钱渊本就是潜邸旧人,再加上屡有大功,简在帝心,在詹事府熬上个几年,调入六部任个侍郎也不算什么。
但如今只在詹事府待了一年,资历浅了点,不过只是加兵部侍郎衔,勉强也算够格了。
昨天钱渊就在想,还好没翰林本职,不然还真不好办,哪有翰林官出京平乱的道理?
不过隆庆帝给的这个名义有点模糊不清,指向不明,甚至没给出钱渊的权利范围,但钱渊也不在乎这些,以自己在东南的根基,足够了。
而且不是户部不是工部,而是兵部侍郎,意味着钱渊在特殊时刻有节制诸军的权力,还不限于浙江一省,对钱渊来说更是方便。
巡视东南海疆……至少除了浙江沿海之外,苏松、福建应该都在东南范围之内。
“高师傅那边你不用管,朕去说。”
钱渊沉默片刻后,突然拜倒在地,“陛下,臣愿南下,但有三事请陛下许可。”
“徐氏吗?”隆庆帝笑道:“放心,朕派宫中稳婆住在随园就是。”
“臣妻在京,上有母亲、叔母照顾,下有丫鬟服侍,臣并不担心。”钱渊直起身低声道:“其一,请陛下密封臣二舅谭维诸事。”
“那是自然。”隆庆帝立即点头,谭七指这件事的确不能泄露出去,不说其他的,难道让宜黄谭氏出个倭寇头目?
再说了,适才钱渊也说了,母亲谭氏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其二,请陛下暂不要扣押靖海伯世子。”钱渊解释道:“若臣南下,汪直已叛,到时候将靖海伯世子弃市,只需刀斧手一人即可,若汪直未起事,京中扣押其子,一旦传到东南……”
隆庆帝点点头,“适才还听说,你将靖海伯世子抢回随园了?”
“是,不敢使其落入他人之手,万一在狱中暴毙,臣……”
“暴毙狱中?”隆庆帝心中一惊,想了想后才说:“让他们回府,朕亲令锦衣卫守门。”
“谢陛下。”钱渊深吸了口气,“其三,请陛下三日后明旨,臣加兵部侍郎衔,南下巡视东南海疆。”
隆庆帝皱眉问:“这是为何?”
如果是嘉靖帝,肯定不会问这句话,但如今这位……钱渊不得不仔细解释道:“如今东南到底如何局势,谭七指如何,汪直如何,京中无人知晓内情,臣南下若大张旗鼓,只怕……”
“那展才的意思是隐秘出京?”
“今夜动身,三日后请陛下明旨。”钱渊叹道:“当年东南击倭,看似是东南事,实则牵扯分宜、华亭政争,当年事,今日事……”
隆庆帝沉默了会儿,他当然听得懂,当年的严嵩、徐阶,就是如今的徐阶、高拱,而且王本固就是徐阶的心腹门生。
最关键的是,如果钱渊今夜动身,隆庆帝三日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