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真不想跟这两方势力开战,因为这两方势力名义上也是大明的势力,他一旦跟人家开战就是挑起内战,而且,他很清楚,这两方势力都维持不了多久。
左良玉这会儿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就要挂了,一旦他挂了,他手下二十多万人马便成了一盘散沙。
至于弘光朝,这会儿就一个字,烂,烂透了!
弘光帝朱由崧本就是个烂人,再加上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两个比他还烂的烂人,弘光朝简直烂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他们在忙什么呢?
他们没想着怎么守住现在的基业,更没想着怎么光复大明,他们就想着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作威作福!
弘光帝朱由崧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就不知道干了多少荒唐事。
比如金陵有个叫大悲的和尚,俗家姓朱,跟他好像是本家,他却认为人家是潞王朱常淓的亲信,直接就命人将其打入大牢,弄死了。
还有一个自称太子朱慈烺的人从北方逃过来,他害怕人家夺了自己的帝位,也不管此人是不是真太子朱慈烺,直接就将其认定为假太子,打入大牢。
他一天到晚就在关心这个。
至于马士英和阮大铖,成天就想着怎么排挤史可法,怎么大兴党狱,抓捕东林党人,搞得整个弘光朝堂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这么个烂摊子,朱器圾有必要去收拾吗?
他根本没必要去收拾,建奴甚或是李自成只要冲过来,一脚就踹翻了!
346 扶不上墙的烂泥
朱器圾的永盛朝正迅速崛起的时候,李自成的大顺朝却是扛不住建奴的疯狂攻击,即将如同历史上一般兵败如山倒了。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凭借朱器圾送来的十万枚铁蒺藜着实让建奴吃了个闷亏,从而保住了手下大部分精锐,而且,在后续的永平府保卫战中,朱器圾送来的一万颗轰天雷又起到了奇效,直接让建奴汉八旗步卒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攻城,退回山海关。
永平府守住了,手下精锐损失也不大,按理来说,李自成扛住建奴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毕竟,他在京城附近足足集结了将近四十万大军。
山海关一战,他只是损失了总兵白广恩、唐通、姜瓖和王承胤等投诚而来的五万边军,手下十万精锐步卒和五万精骑损失并不是很大。
而在接下来攻打永平府的攻城战中建奴汉八旗步卒足足吃了上万颗轰天雷,几乎被轰残了,当场被干掉的虽然不是很多,受伤的却不下五万。
两战下来,他跟建奴的损失差不多是五五开,而建奴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包括吴三桂投降而来的关宁军加起来都不到四十万。
也就是说,在兵力上他始终是占优势的。
而且,他还是守城一方。
山海关到京城一线,永平、迁安、滦州、遵化、蓟州、丰润、玉田、宝坻、香河、三河、通州等等,城池可谓不胜枚举,防御力还都不差,按理来说,作为攻城一方,建奴应该是要吃大亏的。
为什么他会扛不住建奴的猛攻呢?
不得不说,他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山海关一战和永平府一战之后,他并没有考虑怎么发挥兵力的优势固守京城到山海关一线,更没有想着去集中优势兵力反攻又或调集人马设伏消灭建奴的有生力量,他回到京城之后又过起了骄奢y逸的舒坦日子,天天就知道窝在皇宫里享受。
他应该是认为建奴根本就拿他没辙了,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毕竟,永平一战建奴能动用的汉八旗步卒基本上都动用了,而且基本上都被打残了,建奴又拿什么来攻城呢?
难道,建奴会让满八旗精锐又或者蒙八旗的骑兵来攻城?
他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建奴满八旗精锐那可都是宝贝疙瘩,而且总共就那么多,用来舍命攻城,开玩笑呢。
至于蒙八旗的骑兵,论起攻城来比汉八旗步卒还差,建奴要是驱使他们攻城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也就是说,建奴已然没了攻城步卒,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应该说,这个方面他的判断是没错的,攻城战这种拿人命去填的活计建奴很少自己上,他们基本都是驱使投诚而来的汉八旗步卒去当炮灰。
这会儿汉八旗步卒伤亡惨重,差不多都被打残了,建奴的确没什么攻城的步卒了,至少,在汉八旗伤兵恢复之前,他们是无力攻城了。
问题,建奴的优势向来就不是攻城啊!
他们的优势是野外的运动战。
就好比辽东历年来的大战,建奴在攻城方面的表现基本是一塌糊涂,沈阳和辽阳那都是因为阉党和东林内斗,白送给他们的,到了锦州和宁远,一个据城死守的袁崇焕就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铩羽而归,最后锦州还是洪承畴白送给他们的,宁远和山海关也是吴三桂白送给他们的。
可以说,攻城战就是他们的短板,他们也不喜欢打攻城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利用骑兵优势断人家粮道,让人家不战自溃,当初松锦大战,洪承畴所率的十余万边军精锐就是被他们这么玩死的。
李自成还以为守着山海关到京城一线的城池就高枕无忧了,他简直是失了智!
建奴在永平府吃了个大亏之后,当即便改变了战术,开始派出斥候到处刺探消息。
李自成还在皇宫里玩美人的时候多尔衮便已经派多铎和阿济格率建奴骑兵从蓟州镇方向绕到京城以西,准备截粮了。
这套路他们简直太熟了,崇祯朝的时候,他们几乎隔个一两年就要入关劫掠一回,京城周边的大小道路他们都跑熟了,而且,他们派出的斥候大多是从京城周边劫掠回去的汉民,李自成手下根本就防不胜防。
很快,从河南和山西运来的粮草相继被劫,李自成收到消息,顿时就傻眼了。
要知道,他本来就没囤积多少粮草,而且,他囤积的粮草大多还在西安老巢,京城的粮草根本就不够三四十万大军的消耗。
而他筹集粮草的方式基本就一个字,抢!
京城能有多少粮食给他抢?
就算京城富户多也禁不住三四十万大军狂吃啊!
所以,不到半年时间,驻扎在京城附近的三四十万大军粮草便开始告急了,他必须从河南和山西调拨粮草才行,要不然,三四十万大军就得饿肚子了。
这就是流寇的弊端,不事生产,光靠劫掠,根本就没办法在一个地方久待下去。
因为任何地方的粮食储备都是有限的,一般老百姓还都没什么存粮,唯有靠年复一年不停的劳作,不停的耕种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他们这样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把能吃的都抢光了,根本就不顾休养生息,又怎么维持下去呢?
所以,流寇是注定得不了天下的,靠劫掠为生,注定不能持久。
应该说,一开始李自成打土豪吃大户的策略还是可以的,他宣传的所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着实为他赢得了民心。
但是,一直这么搞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天下的土豪和大户是有限的,而他手底下人马的肚量是无限的,天天都得吃,这么一直吃下去,又不管粮食生产,又不征收粮赋,吃到最后吃什么?
李自成拿下大明京城之后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以流寇的思维治理天下,大顺政权奔溃那只是迟早的事情。
朱器圾送来的铁蒺藜和轰天雷只能救他一时救不了他一世,建奴把他粮道一断,他瞬间就傻眼了。
怎么办呢?
京城附近就这么大个地方,能抢的大户基本上都抢光了,三十四万大军上哪儿抢去?
他们只能靠河南和山西那边劫掠来的粮草维持啊!
李自成无奈,只能命刘宗敏和高宗弟率手下精锐前去保护粮道,接收河南和山西那边送过来的粮草。
这个时候,他又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在野外跟人家建奴骑兵打运动战,那不找死吗?
他手下十余万精锐被建奴骑兵几个埋伏,几次突袭便打奔溃了,逃回京城的都不到五万,手下大将刘宗敏都被建奴一箭射穿了胳膊,受了重伤。
这下李自成真慌了,没有粮草,剩下的二十多万大军只能在京城等着饿死啊!
无奈之下,他又选择了历史上的老路,放弃京城,一路往山西方向逃窜而去。
朱器圾收到消息,气得差点没喷血,李自成,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347 你可得争口气啊(上)
朱器圾着实没想到,李自成会如此不争气,他都已经警告李自成小心建奴了,而且还送了李自成十万枚铁蒺藜和一万颗轰天雷,帮其顶住了建奴第一轮突袭,结果,这家伙坚持了没几个月,还是拱手送出京城,跑了。
这个没用的东西!
他真想调集大军从汉中或南阳打过去,一举灭了大顺朝,夺下陕西、河南和山西,但是,他又不想白白便宜了建奴。
如果他真这么干,李自成绝对会一败涂地,大顺朝也会因此分崩离析。
他虽然能抢占不少土地,但是,也要损失不少人马。
毕竟,攻打人家那都是要攻城的,而攻城战的损耗是最大的。
要知道,他光是跟张献忠手底下二十多万人马干了几仗手底下精锐就损失了好几千,受伤的更是多达几万,虽说这些都能补回来,但也需要时间啊。
他如果跟李自成开战,估计最少得损失上万精锐,到时候受伤的更是无法估算。
如果光是这样还没什么,毕竟能拿下将近三省的地盘,付出这点伤亡也是值得的。
问题,这会儿建奴正攻打大顺朝呢,他拿下大顺朝之后建奴十有八九会趁机冲上来直接开干。
到时候,受伤最少过半的疲惫之师面对建奴估计要吃大亏。
这种事建奴绝对干得出来,因为趁大明内斗捞便宜正是建奴的看家本领,他和李自成虽然不能算是一伙的,但是,在建奴眼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