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多了。
毕懋良耐心的解释道:“黄将军,你跟刘良佐和刘泽清不一样,那两个就是阮大铖的亲信,他们不但不抵御建奴进攻献出凤阳和淮安,跟随建奴进攻扬州,他们就是卖国贼,皇上自然严惩不贷,你又没投降建奴,能跟刘良佐和刘泽清一个下场吗?”
黄得功闻言,依旧有些不放心道:“问题我曾拥立先皇而且还手握重兵啊,我如若去了金陵,唐王殿下能放过我?”
你这点人马算什么!
毕懋良干脆不吭气了,直接望向史可法。
史可法见状,颇有些尴尬道:“黄将军,我也曾拥立先皇,我收拾扬州府的残军之后,手下差不多也有三四万人马了,我这不一点事都没有吗?你还不知道吧,要不是皇上派戚将军来支援扬州,我这会儿都已经为国捐躯了。”
这会儿谁说的好,你这会儿没事并不代表以后没事啊,一般当皇帝的都喜欢登基之后动手的。
黄得功忍不住反问道:“自古手握重兵的前朝旧臣有几个能得善终?”
你这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这家伙,怎么就这么多心呢?
毕懋良想了想,干脆跟着反问道:“黄将军,安东军主将刘国能和安西军主将李万庆以前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吧?”
这个黄得功自然知道,他毕竟也率军去围剿过反贼,这两就是两个反王,一个自号闯塌天,一个自号射塌天。
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知道,他们以前就是三十六营的贼酋,后面好像一直跟着闯贼。”
这两人你都知道还这么小肚鸡肠?
毕懋良无奈的摇头道:“那你还担心什么?他们可是反贼出身,这么多年了,皇上收拾他们了吗?这会儿他们可是手握精锐,负责镇守徐州和凤阳两处重地,你难道不知道?”
这个黄得功的确早有耳闻,他只是没往这方面想而已。
现在想来,这两人的境遇确不一般,两个反贼头子竟然还手握精锐负责镇守咽喉要地!
难道这唐王殿下真的与众不同?
黄得功又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问道:“毕大人,如果我归顺唐王殿下,我手下这三四万人马唐王殿下会怎么安排?”
史可法闻言,也忍不住竖起了耳朵,因为这会儿唐王也没说怎么安排他手下人马,他只是根据戚金的提点在不断聚集扬州府一带的残部而已。
这个毕懋良还真知道。
他不假思索道:“这个皇上已经有安排了,你和史大人手下的人马应该大部分都会保留,只会剔除那些老弱残兵,另外,刘良佐和刘泽清手下的人马也会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划入你们麾下,你们以后手下都会有五万人马,编制是两个军团,名称好像是江淮军,就好像西南军和湖广军一样,专门负责镇守地方。”
西南军和湖广军?
黄得功忍不住好奇道:“毕大人,西南军和湖广军原来是干什么的,现在又在哪里镇守?”
他真没怎么听说过西南军和湖广军,因为这两大军团基本就没参战。
毕懋良耐心的解释道:“西南军就是原来播州、叙州和水西等地的土司叛军,湖广军就是张献忠手下归顺的贼寇。这会儿西南军负责镇守巴蜀、汉中和南阳等地,湖广军则负责镇守湖广、江西和南直隶部分地方,他们基本不用参与大战,你们没怎么听说过也正常。”
原来是叛军和贼寇!
这些人唐王殿下都能放心大胆的任用,他手底下本来就是京营和屯卫,自然更没问题。
黄得功闻言,连忙拱手道:“多谢毕大人和史大人解惑,皇上如此英明神武,黄某自当追随左右,为拯救大明尽一份心力。”
这就对了嘛。
黄得功这里总算是说服了,问题浙江和九江却是不好办啊!
浙江是阉党余孽浙党的老巢,据传马士英已经逃到浙江去了,也不知他是什么想法,总之,永盛朝派去的使者根本就见不到马士英。
九江是左良玉的驻地,这家伙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对于他们永盛朝的招抚一直都没有答复。
369 疯王登基天下却尚未归一
丙戌年六月初八,乃是难得的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南阳唐王朱器圾在金陵城正式登基,继承大明正统,改元永盛,立马瑞伶为皇后,立朱聿钛为太子,封范心怡和宁秀儿为贵妃。
其他诸如马千乘、戚金、秦邦翰、李万雄等有功之臣皆位列公侯,内阁、六部、都察院,五寺、六科、翰林院等皆由其亲信毕懋康、宋应星、王徵、孙传庭等统管。
新皇登基,天下大吉,金陵城那就如同过年节一般,着实热闹非凡。
不过,朱器圾却有点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天下尚未归一,大明两京十三省有大半仍在别人手里。
他该先收拾哪股势力呢?
按理来说他应该先南下浙江,去清理浙党,收拾马士英,干翻南边这唯一一股反对势力,以便掌控福建和两广,然后大力推广土豆、红薯和两季稻,甚至是三季稻,鼓励生产。
这样一来,困扰大明的粮食危机便能逐步解决,老百姓都有饭吃了,天下才能太平不是。
但是,有件事却打乱了他的规划,因为左良玉快扛不住了。
左良玉,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人,行伍出身,早年一直在辽东军中任职,崇祯元年便已管至辽东车右营都司,但很快就因宁远兵变而去职。
后来,他受到兵部右侍郎侯恂的提拔,跟随猛将曹诏与建奴作战三年有余,屡立战功,又逐渐升至副总兵,而后,他又奉命率军南下,围剿反贼,并多次击败有名的反王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累积军功升至总兵、平贼将军。
应该说,左良玉这个人前期还是有功于大明的,他久经沙场,有勇有谋,建奴和反贼都在他手里吃过大亏,那军功的确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很多人是得志便猖狂,他也一样。
大明内忧外患不断,忠臣良将不断被自己人陷害,满桂、赵率教、曹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等,但凡有点本事,能领兵对抗建奴,剿平贼寇的不是被整死了,就是被整的死去活来,生不如死,唯有他还领兵在外征战。
或许,正是因为忠臣良将被整死的太多了,他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莫名其妙死自己人手里,所以,他开始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
说实话,臣就最怕这种手握重兵不听号令的人,惹毛了人家,人家可是会率军造反的!
最终,左良玉凭借手中紧握的十余万明军熬过了崇祯朝,成了一个独霸一方的大军阀。
这会儿他号称手握重兵八十万,战将上千!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手里头真正能上战场的也就是那十余万明军,其他估计都是抓来的青壮,充数的。
不过,这样一股实力却必须争取到手。
如果如同历史上那般,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直接率军投降螨清,那可就麻烦了。
朱器圾收到消息,当即率御林军、戚家军和禁卫军直奔安庆府。
至于朝堂大事,他直接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朱聿钛,名曰太子监国。
其实,他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治国理论,他的儿子朱聿钛才是正儿八经经过严格培养的,正好,趁着机会还能让其练练手。
左良玉这里,他是不得不来,因为据密卫探报,建奴已经派人暗中接触左梦庚了,这家伙可是左良玉唯一的继承人,如果这家伙如同历史上一般率军降清,那等于是给敌人凭舔了十几二十万甚至是七八十万兵力啊!
还好,他率军抵达安庆府的时候左良玉还没死,左梦庚还没掌权,而且,不知何故,左良玉都快死了,左梦庚还在彭泽“前线”坐镇,好像一点回九江府城的意思都没有。
历史上有记载的,左良玉也就一子一女,因为当初许州兵变,左良玉的家人都被反贼杀害了。
而左良玉剩下的这一子一女后面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其长子左梦庚率军投降螨清,被授一等子爵,延续了十余代,并一直任汉八旗之一的正黄旗都统领,乃是螨清有名的世家。
其女左羡梅却自入qg楼,意图刺杀螨清高官,为左良玉报仇!
这事着实有古怪,很有可能,左良玉并非正常死亡,左梦庚之所以待彭泽不回九江很有可能是忌讳什么。
朱器圾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亲赴九江城,见左良玉一面!
这样做可能有点危险,不过,他有马千乘、马祥麟、秦邦翰、秦民屏、戚金、宁丑旦等高手护驾,又有九江城的密卫作为内应,左良玉手下人马再多应该也困不住他,而且,他手中的水师天下无敌,九江城又在长江边上,如果有什么危险,他还是能及时逃脱的。
说实话,左良玉也没想到刚刚登基不久的永盛帝会亲自跑过来见他,当亲卫来报,唐王求见的时候,他吓得差点没从床上蹦起来。
唐王是谁他当然知道,那就是永盛帝啊!
当然,这会儿他是蹦不起来了,因为他就快挂掉了,喘气都费劲,又怎么可能从床上蹦起来呢。
人家永盛帝来了,他能不见吗?
他当然要见!
很快,朱器圾便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来到他的卧房之中。
我的天,马千乘、马祥麟、戚金、秦邦屏。。。。。。。
万历末年,他还只是军中一个小小的总旗呢,这些可都是他只能仰望的绝世猛将。
看到这一张张遥远而又熟悉的面孔,他不由陷入回忆之中。
这二十多年,他经历了太多太多事情了,一回忆起来,那简直没完没了。
这家伙怎么一直瞪着眼睛不说话?
不会要挂了吧!
这事整得,左良玉要是在这个时候挂了,那可就麻烦了。
朱器圾见状,连忙上前急声道:“左将军,左将军,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