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国交战当然不是说打就打,两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开战。
努尔哈赤那边,建国之后还得集结大军操练一番,还得筹集粮草,还得将辽东长城以外的明军据点一一拔除,不耗个一年半载,根本无法正式进攻辽东。
大明这边准备的时间就更长了,定下大军主帅之后,还得调集各地大军赴京城附近集结,再赶去辽东,而调集大军也得先筹集粮草,要不然,大军路上就没得东西吃。
所以,大明这边光是调集大军,就差不多需要一年半载。
杨镐那也不是收到任命便能出发的,毕竟,他一个人过去,那就是个光杆司令,没什么用,而且,这会儿路上也不安全,他还得就地集结几千人马,筹集些粮草才能出发。
大军行进那也不是撒腿狂奔,为了保持战力,一天走个四五十里就算了不得了,行进速度,那是相当之慢。
所以,大半年过去了,杨镐才慢慢吞吞的带着几千人马来到京城上任。
而此时,他还不能直接带着几千人马就往辽东跑,他还得调集辽东大军所需的粮草,等待各地援军抵达,集结上两三万人马,才好出发。
要是带着几千人去支援辽东,那基本等于没带,去了也没多大意义。
078 疯狂屯粮
浙川县城西北边,郡王府主宅外围,是一排又一排整齐的小宅院。
这些小宅院都是统一修建的,所以,不但相当整齐,功能也相当的齐全。
两两相对的两排宅院中间,那都是宽阔的大路,出行相当的方便。
两两背对的两排宅院中间,则是一块又一块的田地,有的,是给军户种菜的,有的则是朱器圾专门用来培育种苗的。
不过,这会儿,这些田地都被填平了,数百石匠和泥瓦匠正在拼命的赶建围墙和万石仓呢。
因为,朱器圾从马千乘那里得到密报,建奴已经拿下辽东长城最外围的重镇抚顺了,朝廷惊恐万分,杨镐已经带着万余援军奔赴辽东,而川军白杆兵这些排在第二批次的部队,也要筹集粮草,准备出发了。
这是大战即将打响的前奏啊,如果不赶紧囤积粮食,那拼命赶造出来的车轮舸就创造不了多少利润了,建船厂和造船的成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呢。
所以,他决定,不顾一切,疯狂屯粮。
还好,这会儿第四批车轮舸已经出厂了,驾船的青壮稍微熟悉两天就可以出发了。
这样一来,每一趟就能从承天府那边运来十万石粮食了,每个月四趟,就是四十万石,除去十余万流民和范荣那里的消耗,他还能屯下二十万石。
这会儿,承天府那边的粮价还是没有什么波动,依旧维持在每石一两左右,而西北边西安府的粮价,早就超过三两了,就算是临近南阳的洛阳府、汝州,包括郧阳,粮价都已经涨到了二两以上。
就这,还是朱器圾和范荣合力,拼命从承天府往过运粮,不计利润的抑制粮价,才达到的效果,要不然,临近南阳的州府粮价恐怕都要涨到三两多了,西安府,最少得四两往上。
不过,一旦萨尔浒战败的消息这粮价就怎么都抑制不住了,乱世抢购粮食,自古皆是如此。
因为老百姓怕啊,建奴都将明军主力打败了,入关劫掠,那是迟早的事,万一粮运因此停了,上哪儿买粮食去!
到时候,西安府的粮价涨到四两以上都是少的了,临近南阳的州府粮价最少都要涨到三两多。
也就是说,现在,每多囤积一石粮,就能多赚一两银子,杨镐在辽东每多坚持一个月,他就能多赚二十万两银子!
当然,期望无休止的坚持下去,那是不可能的,杨镐这货,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而朱器圾也没这么多银子屯粮,因为十多万流民和上万私军的消耗,他一个月也就能盈利几万两,而且,造船厂他都投下去几十万两了。
这会儿,他手里头总共也就一百多万两,要不是梁忠那死太监给他贡献了将近一百一十多万两,他都没什么银子屯粮。
也就是说,杨镐只要能坚持半年,他就发大财了,手里的银子,最少会翻一翻。
如果杨镐能坚持更久,他也不是没办法,他可以跟范荣借银子,他还可以让范荣跟南阳的商贩筹集银子,实在不行,他还可以跟那些地主乡绅借点,甚至他还能去老唐王那里借点。
总之,来钱的法子很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疯狂屯粮,越快越好。
为此,他又给每艘船加了一组两个青壮,让他们尽量日夜兼程,争取六天打一个来回,这样的话,一个月又能多囤积十万石粮。
郧阳造船厂那边,他不但没让宋应星停工,反而催促其加班加点,尽量赶工,如果能赶在开战前再造五十艘车轮舸,每个月,又能多出十多万石粮来。
他这么疯狂一搞,原本不是很繁忙的汉江水道顿时船流如梭,河岸两边的老百姓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一溜长长的船队疾驰而过,郧阳府码头和承天府码头也繁忙的不行了,几乎每天都要装卸几万石的粮食。
所谓忙中出错,很快,各种问题便冒出来了。
最先出现的问题是两边码头的苦力,要知道,郧阳府码头和承天府码头本就不是什么大码头,吞吐量本就不大,原本两边都是几十个苦力在抢饭吃而已。
朱器圾开始转运粮食之后,两边码头的苦力是暴增了不少,不过,也就增加到百来人而已。
百来人,一天装卸两万多石粮勉强还可以承受,忙的时候,一天装卸五万石粮,谁受得了,五万石,那可是七十多万斤,每个人每天要扛将近七千斤粮食上船下船,谁能扛得住。
苦力扛不住了,粮食装卸的速度明显就变慢了,船队往返的速度也随之越来越慢。
朱器圾收到消息,当机立断,派出五百密探,伪装成苦力,赶往两边码头。
反正大家都是光着膀子扛粮食,身上什么武器都没带,他倒也不担心这些人会暴露什么。
苦力的问题一解决,货源的问题又来了,承天府虽然盛产粮食,也禁不住这么疯狂进购啊,像范荣这样的,南阳最大的粮商,生意几乎遍布南阳附近州府所有城池,一个月的出货量其实也就十多万石。
承天府这边,一个月进购二三十万石,都持续一年多了,这边粮商再多的存粮也要被掏空了啊,现在倒好,需求量不但没有减少,每个月反而暴增了将近一倍,谁接得住?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他们可以去周边的武昌府、长沙府、常德府等地收购粮食,这些地方粮食充足的很,粮价也不高,路途也不是很远。
问题,他们扛不住各地巡检司屯卫的吃拿卡要啊。
没办法,他们只能找范荣派来的掌柜,商量涨价的事情了,原因他们也说得很清楚,各地巡检司都得孝敬,不然,粮食拉不过来。
朱器圾收到消息,顿时火冒三丈。
踏马的,这帮东西,翻了天了,陈禹谟治下的湖广行都司就没哪个巡检司屯卫敢跟他玩什么吃拿卡要。
他当即写了封密信,让陈禹谟给湖广都司那帮贪官污吏发了份公文,警告他们,如果再在承天府周边吃拿卡要,讹粮商的钱,以致郧阳府粮价上涨,激起民变,就上奏朝廷,把他们饭碗全砸了!
这些家伙,被抚治大人这么一通警告,才知道收敛,承天府周边的粮道才开始畅通,粮商这才没再提什么涨价的事情了。
唉,这年头,做生意是真不容易,屯个粮也不容易。
要不是朱器圾这样实力雄厚的疯王,想这么疯狂囤积粮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079 疯狂的杨镐
兵部侍郎杨镐经略辽东,与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大战,能坚持多久呢?
这个问题,如果问杨镐,他肯定会说,我希望能坚持到年老致仕!
他的策略,就一个字,守。
他就没打算主动进攻。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他便率北直隶和山东先期抵达的万余援军出发了,经过山海关,他又带上了山海关总兵杜松及其手下两万人马。
这一路三万大军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便已经抵达辽东重镇沈阳,然后,他就守那儿不动了。
他是想以逸待劳,等努尔哈赤来攻。
他指挥作战是不行,但是,他并不是个对兵法一窍不通的傻子,相反他对历代兵法都颇有研究,要真谈起兵法来,纸上谈兵的赵括估计都不是他对手,这也是浙党首脑沈一贯对他如此器重的原因之一。
这家伙,真的读过很多兵法。
如果是在沙盘上推演,以嘴巴决胜负,十个努尔哈赤都不是他的对手!
当然,如果是沙场对阵,一百个他遇到努尔哈赤也会掉头就逃,因为他怕死,他没有与敌人正面对决的勇气。
这也是他采取守势的根本原因。
因为安全啊!
沈阳城高壕深,乃辽东最有名的重镇,而且,城中本就有将近三万辽东军驻守,如果再加上他这三万援军,那就是六万,而努尔哈赤这会儿全部兵力加起来都不一定有六万。
就算努尔哈赤现在六万兵力吧,六万对六万,他敢来攻城,那简直就是寻死。
《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没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想攻下沈阳这样的雄城,那是不可能的。
大明各路援军一到,就是他的死期!
应该说,杨镐这个策略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努尔哈赤真的冒冒失失来攻打沈阳,那就真的死定了。
可惜,他这就是在纸上谈兵。
努尔哈赤不是傻子,他也学过兵法,他也知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一比一,去攻城,脑子进水了吗?
他本来在攻打沈阳北面开原附近的叶赫部一支呢,听闻大明援军一到,他当即便率军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