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皇太子和当官都吃了,百姓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许多人开始纷纷效仿。
一些商人甚至私下收购蝗虫,再转卖给酒楼饭馆以谋取利益,官府对其不但不管,还保持鼓励的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南直隶各地百姓捕捉蝗虫的积极『性』。
除了煎、炒、烤,一些酒楼还推出了腌制蝗虫就这样,无数的蝗虫变成了美味菜肴,南直隶各地的蝗虫数量急剧减少,直至消失。
为了应对灾情,朱慈烺将屯户们原本的每亩缴纳两斗租子降到了每亩一斗,接着对徽州府等水资源匮乏又受灾严重的地方,进行分田并免税三年,以此吸引百姓前去垦荒。
朱慈烺顺便又调了一些剃了头接受改造的俘虏去垦荒。
在立春后,朱慈烺亲自带着众官前往田地种树,鼓励植树造林,并将当天定为植树节,要求以后每年都要在植树节种植树木,防止旱灾。
朱慈烺感觉现在自己每日都很忙,心里盘算着要盖一座聚贤楼,招贤纳士,一是为了招些谋士出谋划策,二是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培养自己的文官班底。
南京国子监的一千名监生虽然早已在各府做事,但朱慈烺觉得这些人暂时还谈不上什么贤士,他听说刚走出国子监的这些监生,在前往凤阳的路上一个个指点江山,很是狂傲。
在这些监生到达凤阳后,朱慈烺下令禁止监生空谈,一切拿能力说话,并将这一千名监生放到了基层历练去了,比如到各地协助杨廷麟屯田工作,或是协助个州府官员管理一州一线,凭本事爬上来。
现在军屯部已经完善了,后勤部正在筹划成立,朱慈烺还计划着成立专门收税的部门,将地方税收权全部收回,至于找谁负责这个部门收税和管理钱财,朱慈烺想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人
凤阳府等地的太平富足,成为河南重灾区灾民向往的地方,每天都有大批的灾民涌入凤阳府,从年底开始,已经有十几万河南灾民进入凤阳府,给凤阳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好在杨廷麟能力出众,在灾民开始涌入凤阳府的时候,他就已经广建养济院,开始安置灾民。
凤阳府的土地不够,就往周围各府安排,如今荒废的土地很多,虽然都被收回到了官府,开垦的人也有不少,但人员依旧显得不足。
随着养活的屯户越来越多,朱慈烺抄家所得的一些银钱和存粮已经快要见底了,幸好凤阳府的屯田已经步入正轨,不仅甩了一个大包袱,还未官府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
通过今年春耕,到了夏收的时候,朱慈烺手中的七府之地屯户就可以自给自足,并给官府带来大量的粮食。
朱慈烺还让人将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关于如何有效种田的内容印刷了出来,并组织了一个农业指导团,通过学习培训后,让这些指导员下乡指导,教百姓们如何有效种田,提高粮食产量。
在做完了防灾抗灾工作后,朱慈烺开始计划彻底解决掉张献忠等盘踞在江南的流寇,还江南数省一片太平天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0章 招抚流寇
在崇祯八年之前,明末的流寇非常混『乱』,一直各自为战,自从高迎祥建了个群,将各地贼首拉到一起后,才有了一定的组织『性』,流寇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了。
主要分散在陕西、河南、湖广等地活动的流寇各路人马在荥阳会师后,流寇开始以群主闯王高迎祥为首,干了不少大事,其中最震撼的就是攻下了中都凤阳,推了明太祖爹妈的坟。
祖坟被刨后,崇祯派出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个猛人,一南一北主导剿寇战事,两个猛人也打的非常好,干掉了群主高迎祥,把流寇群打的很散,几乎都被揍的潜水了。
洪承畴一直追着管理员李自成打,卢象升一直追着另一个管理员张献忠打,流寇的日子过的很艰难,整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张献忠和罗汝才跑到了四川,本想喘口气修整一番,却被秦良玉的白杆军赶出了四川,转眼又跑到了湖广。
恰巧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卢象升领天雄军北上,流寇才有了喘息的机会,特别是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两部开始联合,在英霍山区一带搞事情,李自成运气不好,依然被洪承畴追杀,跑往陕西老家,又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围堵。
崇祯十年后,在中原一带搞事情的革左五营目前已经被朱慈烺干掉了,现在只剩下在徽州府和江西交界处的群山里,躲着过年的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
现在躲在山里的流寇主要有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李万庆四部,四部近十万都窝在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估计连过冬的棉衣棉被都没有。
朱慈烺决定招抚这群可怜的人,不过朱慈烺人虽年幼,却不天真,他了解黑道的规矩,更知道这几位的投降史,不会轻易着他们的道。
因为这些人化整为零躲的太好了,朱慈烺也仅仅知道他们大概的位置,还没有确切找到,因此他决定在徽州府和江西广发小广告,以告知朝廷招抚的意思。
招抚告示很简短,没有过多的废话,只说了两句,主要内容是:所有流寇必须在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一日之前投降,朝廷概不追究以往责任,如果逾期还在对抗朝廷,抢掠百姓财物搞破坏的,杀无赦!
最后告示上的一句话写的最大:皇太子殿下只招抚一次,错过了将再无机会,切勿自误!
在江西九江府看到告示的左良玉对此嗤之以鼻,湖广各官员也是苦笑,暗道皇太子怎么这么自信啊,招抚搞的跟威胁一样,不说人家流寇敢投降吗,就是看这语气也不愿投降啊。
正当江南各官员和勋贵们看笑话的时候,没过多久,左良玉等人被打脸了,流寇们争着抢着投降!
首先是张献忠,他派人上门表示愿意投降归附朝廷,条件是官兵撤出江西,让他们先出来。
现在年景太差了,当反贼越来越不好混了,加上从京师来的这群官兵太猛了,张献忠不得不另做打算,他准备按照以前的套路玩一波诈降,先找官兵们谈谈,提点条件投降几个月,等恢复了元气京营的那帮爷们回去了,自己找准时机再起来嗨。
谁也没想到,张献忠刚刚喊完话后,闯塌天刘国能率所部三万人马直接走出深山投降了,这让张献忠一时间慌了,暗骂这蠢货怎么这么直接啊!
刘国能的实力在所有流寇中能排前五,也是个能人,不过他并不蠢,他是真心想投降啊!
刘国能读过书,还考中了秀才,当年活不下去了,加上懵懂无知一时冲动才造了反,没想到还越混越好。不过反贼这职业毕竟不稳定,危险『性』极大,说不定哪天失足就被砍了头,刘国能趁这个机会决定洗白,学习当年的宋江。
刘国能投降后,绰号叫『射』塌天的李万庆也跟着带人投降了,这下让张献忠懵『逼』了。
李万庆和刘国能是老乡,都是陕西延安人,李万庆还是被刘国能带去造反的,一直以刘国能的小弟自居,混好以后连取绰号都随刘国能,刘国能叫闯塌天,李万庆就叫『射』塌天。
张献忠眼看他俩玩真的,也表示归附朝廷,不过他还有条件:他的人马必须仍有自己掌握,拒绝接受改变和调遣,也不接受官衔,要保持独立『性』。
提完条件后,张献忠又派人找到了藏在山里另一处的罗汝才,让他务必要坚挺,和自己穿一条裤子,千万不能随便投降了狗官兵。
罗汝才最近也一直考虑要不要投降,他思来想去,觉得风险太大了,毕竟自己掘了老朱家的祖坟,这事难免会秋后算账,可不能伸了脖子递上去给官兵砍,想到这里,罗汝才决定和张献忠一道,提的条件也一样,要求独立『性』。
朱慈烺直接拒绝了这两个二货的条件,并直言告诉他们,爱降不降,五月初一日之前还不投降就等死吧!
朱慈烺清楚,历史上的五省总督熊文灿在接管卢象升在中原的剿寇任务时,曾经招抚过张献忠等人,张献忠也提出这些要求,熊总督答应了。
然而没过两年,张献忠又反了,与东山再起的李自成遥相呼应,借助天灾高峰期彻底引爆了中原流寇之『乱』,大明的形势出现了无法避免的大逆转,朝廷对流贼的势力已经压不住了,熊文灿也被朝廷治罪砍了脑袋。
朱慈烺这个穿越货替代了熊文灿的五省总督之职,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熊总督也算变相的捡回了一条命,还在广东干了件为国争光的事情赶走了英国佬。
朱慈烺传令驻扎在太平府的周遇吉率天武军皇家第三师的人马,前去徽州府接受刘国能和李万庆的投降,并对这两部人马进行改编。
刘国能和李万庆二人老老实实的接受了改编,并没有反抗,其实既然出来了,他们面对天武军也没有反抗的机会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也知道,投降是需要代价的,说不定以后朝廷还得派自己人去打别的义军。
就好像当初造反的时候,每逢拉人入伙造反就要让新入伙的新人干点砍人放火的缺德事,这叫沾点血。
这些刘国能都能接受,他现在只求皇太子不要太过分,日后做出卸磨杀驴的事情。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1章 所见所闻
刘国能有三万人马,李万庆只有一万人马,两部合计四万人马。
周遇吉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挑选出有战斗力的,只保留一万人马进行整编,其他三万人收回武器全部放回家,无家可归的就近在徽州府分地屯田。
流贼中的很多人是沿途掳掠来的百姓,本来就不愿从贼,此时得知官府要放自己走,很多人异常的兴奋。
不过不少人早已无家可归了,大多愿意留在徽州府垦荒种地,毕竟官府白送四十亩地,徽州府还三年免税,条件还是很诱人的!
刘国能和李万庆二人亲自前往中都凤阳拜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