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对杨嗣昌道“事到如今,杨部阁是否还指望着议和”
杨嗣昌连忙道“议和只是权宜之计”
杨嗣昌开始化身为思想家,为卢象升上教育课,给他洗脑。
卢象升压根不吃他这一套,正『色』道“本督手持尚方宝剑,身负重任,如果要议和,当年崇焕的命运,就要轮到我的头上”
九年前,作为督师的袁崇焕因为想议和,被朝中言官攻击,背上了卖国叛徒的罪名,下场很凄惨,卢象升宁愿战死也不学袁崇焕。
闻言,杨嗣昌急了,他大喝道“如此说来,你就用尚方宝剑砍了我”
卢象升毫不示弱道“你们在朝堂中可以言和谈,但在外的统兵之人绝不可言和如果我找奴贼和谈,应该是你杀我我希望你能看清现实,现在的情况究竟还能不能议和”
二人在帐中争吵,高起潜只是眼睛微闭,时不时的开口说几句,说出的话却让二人眉头紧皱。
半个时辰后,中军大帐召开了军议,帐中满满的都是武将,不过气氛沉凝,无人敢随便说话。
穿着麻衣孝服的卢象升,头戴嵌金三山帽高起潜,还有腰缠玉带的杨嗣昌,三人齐至。
坐在铁案前的杨嗣昌道“陛下令本官巡视北直隶各地,督促战况,如今建奴分兵八路南下,劫掠平谷、良乡、涿州、易县等地,形势危急,本官与卢督臣和高总监商量了一番,决定分兵南下,救援各地”
此言一出,众将皆是议论纷纷,他们一共就只有五万人马,面对一路鞑子时还能仗着人多一战,此时再分兵,那谁敢去找兵力差不多的鞑子对战呢
众人看向卢象升,只见他满脸悲愤,他虽然名义上节制天下援军,但实际上也仅仅挂名兵部尚书衔,真正掌握兵部的是这位杨嗣昌杨阁老,他的意思部分代表了朝廷的意思。
还有就是高起潜,身为总监,代表皇权,亦可节制诸军。
众将心中都很清楚,传闻杨嗣昌和高起潜二人一直赞同议和,此时分兵,难道是怕卢督臣与鞑子决战坏了他们的议和之举吗
高起潜瞥了卢象升一眼,阴恻恻道“山海关、宁远、蓟州的兵马跟咱家走吧”
帐中各将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都看向了杨嗣昌和卢象升。
杨嗣昌双眼微闭,点了点头,卢象升则是长叹了一口气。
高起潜见无人动弹,站起身来,厉声道“走”
说完,他对着杨嗣昌和卢象升简单的拱了拱手,转身扬长而去。
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关宁军诸将也向杨嗣昌和卢象升拱手告别,一一退出中军大帐。
紧接着大营各处开始拔营起寨,同时传来众多士兵的议论之声,不知道为何要分兵。
看着悲愤的卢象升,杨嗣昌道“建斗兄勿急,山东总兵刘泽清的数万大军已经出了山东,正往京师赶来,他的人马由你节制,还有祖宽的人马,也由你节制。”
卢象升不语,这两人一个比一个跋扈,祖宽原是祖大寿的家仆,因功升为总兵,但他异常骄横,兵马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奸』女,崇祯八年在中原剿寇时就不听自己的命令,自己再三激劝才听命服从调动。
那个刘泽清更是跋扈,听说崇祯十年初居然在山东拦截皇太子南下的辎重,把这两人派给自己也就算了,可现在他们两部人马呢
原是应诏勤王,但刘泽清和祖宽二人看到南下的鞑子就远远的躲开了,不敢前进一步,如何调动他们
卢象升平静道“我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求杨部阁能将这次大捷上报陛下,为宣大三镇将士请功”
杨嗣昌点点头道“高公公作为援军的总监军,负责战场军功记录和各军粮饷装备的供给,你将此战详情报与他,发往兵部后我定会呈交陛下,宣大各镇所需粮饷装备也直接找他要,兵部都会如数送达。”
卢象升拱手道“多谢杨部阁。”
在宽慰了卢象升几句后,杨嗣昌这才离开,返回京师。
十月下旬,汇聚在通州的清军大军南下攻克了涿州,然后分八路深入,一路攻克了涞水、易州,固安、定兴、安肃,准备集兵围攻保定。
大明一城又一城的丢失,清军也越来越嚣张,这让崇祯非常的暴躁,他下旨训斥了卢象升一顿,同时开始考虑换掉卢象升,换个能打的人。
内阁首辅薛国观跳出来,说自己不怕死,可以领兵当督师,杨嗣昌很不给面子的当场指责他没水平,如果让他督师前线,自己死了没关系,可别连累了大明数万将士。
薛国观很没面子,只好推荐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而杨嗣昌仍然坚决反对,请求继续任用卢象升,再不行把皇太子调回京师督师。
杨嗣昌冒着得罪崇祯的危险推荐卢象升和朱慈烺,其实心中也是无奈,他担任宣大总督的时候,就曾经与流寇交过手,深知流寇的生生不息,总觉得李自成还会东山再起。
陕西由洪承畴和孙传庭镇着,李自成应该就没什么活路了,如果把二人调往京师,一旦李自成重新出山振臂一呼,流寇之『乱』再起,那对大明的危害将是极大的。
杨嗣昌觉得,南方的张献忠已死,南直隶和湖广的民情在皇太子的治理下也很稳定,江南的兵马完全可以调往北方对付清军。
崇祯很不情愿,但在恩宠正隆的杨嗣昌坚持劝说下,最终还是同意了。
崇祯下旨继续留用卢象升,并调皇太子朱慈烺领军北上,不过他又加了一条传召洪承畴、孙传庭领兵入卫勤王。
这样的结果让杨嗣昌很无奈,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外人实在难以左右,同时他也知道,调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军入卫,只怕不仅仅是对付清军吧。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60章 天武军阅兵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等待了一个月的朱慈烺终于收到了入卫勤王的圣旨。
朱慈烺雷厉风行,立即传召各将道奉天殿紧急议事。
奉天殿中,朱慈烺看着满殿激动的文臣武将,沉声道“本宫已接待入卫勤王的圣旨,也做好了此次入卫的统兵安排,下面我命令”
殿中众将皆是站的笔直,一时间一片甲叶作响之声,人人都是期盼着盯着太子。
朱慈烺道“由黄得功领一万天武军驻守湖广,杨御蕃领两万安武军驻守庐州府和滁州府,凤阳府和太平府各留五千天武军驻守,护卫军器局等军工产业,其余天武军人马,尽数随本宫北上”
天武军三个师一共六万正兵,还配有六万随军的辎重兵,共计十二万大军。
天武军的随军辎重兵是天武军的预备役,人人配有盔甲、自生鲁密铳等装备,无论其装备还是战斗力都丝毫不下于大明任何一处精兵,唯一缺乏的就是战场的打磨。
朱慈烺不可能把天武军都拉到北直隶,凤阳府等半个南直隶都是自己辛苦建设出的,还有湖广,自己一旦领着大军走了,江南的勋贵还不翻天了这两年所做的一切也都尽数前功尽弃。
因此,朱慈烺决定留下两万天武军正兵,这些军士还按照往常一样,『操』练各地屯田兵,维护各地治安,铲除不稳定因素。
听到把自己留下,黄得功立刻慌了,叫道“殿下,这次北上怎么能没有末将呢末将是真想念那帮鞑子啊”
朱慈烺安慰他道“南直隶和凤阳府是我们的根基,由你守着本宫放心”
见他仍然不乐意,朱慈烺笑着道“如果不是朝廷封孙应元为征虏将军让他北上,我就带你去,让他留在凤阳看家了”
孙应元闻言笑了笑,众将也是哈哈一笑,黄得功情绪也好了不少。
朱慈烺看向黄得功忽然严肃道“黄得功听令”
黄得功立即收起了丧气脸,站直了身体,认真道“末将在”
朱慈烺严肃道“大军北上期间,谁若是趁机敢在我们的地盘上伸手,你只管放手去杀,哪怕是什么国公来了,也照样砍了,一切后果由本宫担着”
黄得功肃然道“是末将一定为殿下守好南直隶,守好湖广”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看向杨廷麟道“杨卿,凤阳府就交给你坐镇了。”
杨廷麟深深行了一礼,道“殿下放心,臣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凤阳府的安宁”
朱慈烺扫向众人沉声道“两日之后,辰时四刻,中都城外阅兵北上”
“是”殿中轰然作响。
临行前,朱慈烺去看了一次李定国,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北方杀鞑子。
李定国思考了片刻后,摇头拒绝了。
见他油盐不进,朱慈烺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北上杀鞑子,要么去受灾严重的徽州府祁门县担任一县知县。
李定国嗤笑道“我二者都不选,只求一死”
朱慈烺呵呵一笑道“本宫偏偏不让你死,就算你咬舌自尽,本宫也会把你救回来,这世上不过是多了个哑巴而已”
李定国无语,沉声问道“那你究竟想如何”
朱慈烺含笑道“既然你这么恨官府,那你就自己当一县父母官试试,看看能不能治理好治下,给百姓们安定富足的生活。”
李定国昂首道“说到底还是想让我投降朝廷,恕在下办不到”
朱慈烺笑眯眯道“我知道你是怕了,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是害怕自己当官时忍不住诱『惑』贪污受贿,自打脸面吧”
李定国嘲笑道“低级的激将之法”
朱慈烺笑道“你若不是怕了,咱们打个赌,我给你三年时间,如果你能将祁门县治理好,任职之间无劣迹,三年后,本宫放你自由,何去何从全随你相反,如果你任知县期间变成了贪官污吏,那本宫只能为百姓除害,砍了你的头如何”
李定国沉『吟』了片刻,道“好,我和你赌”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却听李定国又道“在下有一个问题,还请太子殿下实话实说”
朱慈烺道“你说。”
李定国盯着他道“敢问殿下,孙可望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