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报敌人数目是大明武将推诿罪责的惯用招数,监军太监自然也不例外,杨嗣昌也不揭穿,继续问道:“可见对方旗号?”
杜之轶道:“似是多尔衮!”
满殿君臣闻之变『色』,济南城被破才多久啊,多尔衮就北上到了京师?鞑子的行军速度也太快了吧!
朱慈烺瞥了一眼杜之轶,显然有些不相信,不说多尔衮能不能在不到半个月时间行军八百里,清军的人数也不可能有十万,除非天武军干掉的几万清军都集体复活了。
不多时,德胜门报急的文书一封封递了进来,鞑子竟然已经开始大举攻城了。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德胜门外传来了一阵喊杀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集,至少也有上万人的规模。
崇祯大发雷霆,把京营个管事的勋贵上上下下数落了一遍,这才安排道:“调羽林卫前往德胜门,神机营守安定门,神枢营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其他各门加强警戒!”
安排好后,崇祯又让群臣想办法,想不出来谁都不许回家,都得住在德胜门。
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却是谁也不敢『露』头,生怕被皇帝派去前线送了老命。
薛国观自持京师城高池深,固守,在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但也知道不是长久之计,他于玉阶之下拱手道:“陛下,调天武军入京吧!”
众人的目光落到了朱慈烺身上,只有驻扎在大兴城的数万天武军能解京师危机了,崇祯也看了眼朱慈烺,似在犹豫。
朱慈烺将他的目光看在眼里,意味深长地道:“启禀父皇,洪承畴和孙传庭已经在勤王的路上,距离京师只有两日的路程,如果急行军,一日便到。”
众人微惊,杨嗣昌心中却翻起了大浪,兵部都不清楚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具体位置,皇太子如何知道的这么清楚?
崇祯重新打量了一番朱慈烺,犹豫了片刻才道:“传旨,催促洪承畴速速领兵入卫,不得迟缓。”
他接着又道:“调天武军入京!”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10章 努尔哈赤最窝囊的儿子
经过一夜的搜捕,皇宫中的建奴细作尽数被抓,京师中的大火也被五城兵马司即使扑灭。
当夜,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全部出动,由李廷表和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带领,对京师的建奴细作进行大排查,只要可疑的都抓了。
从被抓之人的身份中,李廷表看出了很多猫腻,其中不仅有官员暗中行方便,还有不少商人出资活动,多为八大晋商暗中支持。
李廷表初步猜测,八大晋商花钱买通官员,官员再给这些并不清楚身份的满清细作提供方便,在京师乃至大明各地形成了一套渗透极深的情报网。
李廷表觉得,自己以后有的忙了,这暗中的较量必须要打赢,用皇太子的话来说,取得情报优势,是政治斗争、军事胜利的重要保证。
※※※※※※※※※※※※※
朝阳初升,金『色』光辉洒满了北京城墙,使之显得巍峨而雄壮。
城外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如同『潮』水般,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来,成千上万的鞑子兵蚁附攻城,呼喝之声地动山摇,城上守军无不胆战心惊。
城头上,京营提督太监方正化俯瞰攻城清军,面上笃定而无惧『色』,自曹化淳辞去一切职务之后,提督京营的差使本轮不到他,岂料上元夜宴宫中发生那么大的事情,王德化被一撸到底,被调往内官监了,他这才临危受命提督京营。
对鞑子攻势进行了一番观察之后,方正化哼哼两声又回到了为其准备好的椅子上坐下,继续监督京营守城之战。
监军杜之秩却沉不住气,在城墙上一番上蹿下跳,到处吆喝指挥。
眼见鞑子势大,杜之轶一时间方寸大『乱』,来到方正化面前,道:“方,方公,瞅这阵仗,鞑子来势甚猛,倘若爬上城头,您再有个万一,不若到城内休息……”
方正化拉住瑟瑟发抖的杜之秩好言抚慰道:“五千羽林卫是陛下精心打造而成,出城应战虽是不能,但守住这城墙绰绰有余,你无须担心,来随我端坐,等鞑子退兵!”
杜之秩哪里肯信,认为方正化不过是在诓他,奈何人家提督京营,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己不过是做菜的尚膳监出生,自然不能独自下城避难。
杜之轶只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的站在方正化身后,道:“小的还是站着吧……”
其实他在想,如果鞑子攻上城墙,站着总比坐着跑的要快点吧!
方正化虽然看似镇定,其实心里也一直打鼓,清军几度险些攻上城头均被羽林卫一一击退,谁也保证不了下一拨会不会发生意外。
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提督京营,责任重大,一旦他『露』出惧『色』,或者先跑了,必然会影响军心,那时京师危矣。
负责围攻北京城的清军将领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巴布海。
努尔哈赤的后妃有十六个,给他生养了二十五个子女,其中十六个儿子。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努尔哈赤的子孙中确实有不少能人,比如皇太极、代善、多尔衮、多铎、史书上经常『露』脸还有褚英、莽古尔泰、阿济格、阿巴泰。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十个指头还有长短呢,十六个儿子中,除了这几位,其他几乎都是寂寂无名之辈。
比如汤古代、塔拜、德格类、巴布海等人,估计放在大明,连镇守辽东的明军将领都没听过。
满清讲究地位,母妃地位低,生出的孩子地位就低,努尔哈赤后宫的妃子主要分为三等,大妃、侧妃、庶妃。
努尔哈赤几个出名的儿子中,他们的母妃地位都很高,像皇太极、多尔衮、代善他妈,都是大妃。
阿巴泰能力很强,也立下许多战功,但临死才被追封郡王,就因为他妈是侧妃,他再能也就那样,侧妃生的都如此,那些庶妃的生的就更别提了。
巴布海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在史上却寂寂无名,就因为他妈是庶妃,一出生就自带几分贱气,说白了就是为兄弟们打酱油的。
巴布海的第一个职位是牛录章京,就管三百人,人家多尔衮、多铎六七岁就掌握了一旗人马,差了不知多少级。
牛录章京和旗主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明朝的军职分为: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佐击、都司、守备等等,努尔哈赤最初仿明朝也设置了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以上均各分三等)、备御,备御是最低级的。
后来皇太极完善重定八旗制,把这些名字都改了,改备御为牛录章京,参将、游击改为甲喇章京,参将为一等、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
甲喇章京上面是梅勒章京,也分一二三等,梅勒章京相当于固山额真的副手,固山额真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旗主,但不一定是旗主。
由此看来,都是同一个爹生的,巴布海和多尔衮的地位差距有多大了。
后来,巴布海晋升为一等甲喇章京,又熬到了四十三岁才被皇太极授梅勒章京,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这爵位
皇太极称帝后,仿大明爵位给宗室特定了十等爵位,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镇国将军的岁俸银才三百六十两,禄米三百六十斛,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巴布海一直心怀不满,他觉得自己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子,却只有如此待遇,于是,他在谭泰面前发牢『骚』说:“这玩意太不值钱了。”
巴布海娶了扬古利的闺女,谭泰是扬古利的弟弟,按照这层亲戚关系,私下喝酒聊这话题应该没什么。
没想到谭泰把他给举报了!巴布海的牢『骚』让谭泰一字不落的上报给了皇太极。
面对皇太极的讯问,巴布海极力否认,说是天地良心,奴才没有牢『骚』啊,都是谭泰那小子诬陷我!
皇太极看他那副怂样,又是自家兄弟,就没有深究,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巴布海从此对谭泰就有了怨恨之心,还经常诅咒谭泰,特别是每次谭泰出征的时候,他都要死命的诅咒。
没想到,谭泰在几年前跟着阿济格伐明时,在大明栽了!就死在京师不远处的石景山一带。
前几日,巴布海特意去石景山转了一圈,还心情愉快的说了几句风凉话。
巴布海此刻的心情很开心,他看向德胜门,心中满是期待,只要拿下明国京师,就是首功,到时还不封个贝勒贝子什么的。
这时,一个正白旗的传令兵策马而来,大声道:“奉命大将军令,巴布海三日内务必攻克明国京师,逾期军法从事!”
巴布海大惊道:“三日内?怎么可能!十四弟这不是想杀了我吗?”
那传令兵冷哼一声道:“睿亲王军令已下,将军还是领命吧!”
说完,传令兵策马而去。
巴布海怒急,他大喊道:“我也是太祖的儿子!为什么总是处处受人欺负?就连个正白旗传令的巴牙喇兵都敢藐视我!”
周围的几个清将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没听见。
巴布海发了一顿脾气后,这才恨恨道:“攻城!”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11章 天子守国门
正月十七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但大明京师的城外已经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大量的清军驱赶着投降的明军和大明百姓攻打北京城,这是清军的一贯招数,特别是面对这种墙高城坚的城池。
滚木礌石落下,顺着云梯攀援而上的蚁附大军纷纷跌落城下,这些炮灰大多在前段时间还是大明的子民,但他们现在已经从了鞑子,攻击大明的京师,他们就是贼子。
城墙之上的方正化沉着而淡定,没有一丝怜悯之情,北京城墙高四丈五尺岂是那么容易被登顶的?
他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