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观察了一阵子,他只得下令全军依次扎营。
明军的营寨距离清军防线只有五里路,基本是贴着脸扎营的。
然而清军没敢主动进攻,也没敢过去骚扰,只有一些探马策马来回张望,似乎在查探明军人数和部署。
茅元仪的临时大帐内,聚集着朱有能、李少游、邱民仰、戚广阳、图巴、乌日托等十几名明军主要将官。
帐壁上挂着一幅巨大平壤地图,上面简单的绘制着清军的营帐、战壕以及炮阵的大概位置。
这是赞画部根据夜不收探知的清军在平壤城外的布防,刚刚赶制出来的。
看着这副略显粗糙的地图,国姓爷朱有能背着手,一副专家模样,分析道:“很显然,清军的王八布置是跟咱们学的,不好打呀,济尔哈朗这老小子,真是进步了!”
平班论辈,朱有能还是济尔哈朗的堂兄,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不过在以前,朱有能的地位是万万无法跟济尔哈朗比的。
人家济尔哈朗从小就被努尔哈赤当亲儿子抚养,经常带在身边征战立功,回家后住在宫中。(济尔哈朗的父兄叛变,被努尔哈赤弄死了)
而朱有能这个庶出的亲儿子,不仅远离老汗住在外面,还只能给嫡出的兄弟们打工,从底层的牛录章京干起,混十几年才升个一两级,连贝勒的爵位都没捞到。
这也是朱有能为什么死心塌地的投效大明,追随天武帝的主要原因。
亲爹给不了的,慈父能给,何乐而不为!
提到济尔哈朗,李少游哈哈大笑几声:“济尔哈朗啊,那可是我大明的‘皇孙’!”
闻言,帐中的氛围顿时热烈了起来。
乌拉特部首领图巴凑上来询问道:“大都护此话怎讲?”
李少游笑道:“崇祯十一年,保定府安州之战,济尔哈朗率三万八旗军围攻五千天雄军,啃了一天没啃下,见到我天武军龙旗出现时,老贼仓惶而逃!”
“解了天雄军之围,陛下亲笔写信给老贼,让他爷们一点,来一场真正的较量。”
众人认真听着,只听李少游继续道:“老贼不堪其辱,让人传话给陛下,言说明日两军大战,谁跑谁是孙子!”
“然后呢?”
图巴这个老头子像个追番少女,追问着。
茅元仪接茬道:“安州一战,陛下率两万天武军大破三万奴贼,八旗军伏尸二十里,举国震动!”
说起此战,朱有能像是回到了十几年前,他抚须而笑:“那一战的两个月后,本候就降了陛下,还被赐以国姓!”
“原来还有如此典故,佩服!”
图巴等蒙古将领今日算是涨知识了,没想到大清的叔父摄政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当了天武帝的孙子,真是令人唏嘘。。。。。。
茅元仪咳嗽了一声,道:“好了,言归正传,议一议这一战怎么打。”
不得不说,济尔哈朗这次做的防线做的相当不错,既有战壕规避实心弹和火枪的打击,又有土墙防御开花弹的爆炸。
可以说,基本克制了明军犀利的火器。
明军除非开着坦克碾压,或者开着飞机进行空中轰炸,直接无视战壕,否则只能不断上人进攻。
迫击炮打的准的话,也能飞进战壕内,这个就非常讲究,考验技术了。
经过明军各将商量,制定了上中下三条策略。
上策,就是引诱或者逼迫清军主动进攻,让他们自己走出阵地。
茅元仪在下令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他故意让明军的贴着清军防线扎营,目的就是引诱八旗军,趁明军立寨不稳时主动出击。
可惜,济尔哈朗变精了,没上当。
其次,国姓爷朱有能将金自点以及几个八旗梅勒章京的人头挂在阵前,试图激怒清军。
然而,还是没有用,大多清军表现的麻木不仁,面无表情,只有少部分表现的非常愤怒。
最后,李少游祭出了大杀器,在两军阵前竖起了一杆高大的旗帜,上书‘大明好皇孙济尔哈朗’两排竖字,左边是汉字,右边是满文。
这回,八旗的将士们终于有反应了,一个个咬牙切齿的,想要操刀子砍人。
这些年,随着努尔哈赤子孙的灭亡,旗人老将的凋零,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逐渐成为大清的顶梁柱,他也是旗人心中的大山,代表着旗人的利益。
更有甚者,将济尔哈朗当成了君父,八旗的真正掌舵者。
如今君父被辱,旗人们如何能让?请战的呼声不断响起,也不知是真想打,还是表忠心做样子。
济尔哈朗没有迷失自我,他的涵养似乎很高,也不动气,如同后世优秀客服一样,耐心的安抚暴躁的诸将。
他带着八旗诸将,亲自莅临防线,观察明军部署。
此时的清军防线前,入眼之处,皆是汹涌澎湃的红色军旗!
就在火炮和火铳的射程外,几十座明军前阵的军营已经挪到这里了。
他们是乌拉特、巴尔护、科尔沁几个部落的蒙古兵,负责叫阵逼迫清军主动出战。
整个明军阵前大营内,架起了诸多大锅,蒙古兵开始做美食了。
很快,两军阵前飘散起诱人的烤肉味和肉汤香气。
周围的八旗军只是伸长了脖子远观,闻闻这诱人的肉汤香气,却绝不敢靠的太前,担心成为了明军犀利火枪的靶子。
为了将功赎过,图巴和乌日托可谓是十分的卖力,他们下令让部落内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在阵前欢跳蒙古舞,真的是堵在清军的炮口下跳舞,羞辱之意不言而喻。
十五年前,八旗军一个牛录三百人的兵力,就敢在北京城西直门外耀武扬威,挑衅大明京营。
此时,面对明军的不断上门挑衅,八旗军却再无胆气反抗。
第828章 朱有能阵前劝降
看着阵前嚣张的明军,济尔哈朗眉头紧皱。
牡丹峰的丢失,让平壤的形势对大清很不利。
此时,明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已经隐隐推到了大同河以北,对平壤城形成半包围。
双方共十万大军挤在平壤周围,随时准备爆发大规模的会战。
然而很大程度上,济尔哈朗一直在规避大规模会战。
明军的火力太强,规模越大,他们就越战便宜,却完全发挥不出八旗铁骑的优势。
八旗铁骑,个人勇武,讲究的是冲锋突击,打硬仗,如果莫名其妙的死在火器下,让人很难接受。
因此,济尔哈朗依旧下令坚守,宁可当个乌龟,也不愿让大清最后的力量轻易葬送。
不得不说,蒙古人很会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将战场当成了晚会现场,可劲的造。
国姓爷朱有能带着手下的满洲兵也来赶场子了,混吃混喝了一阵后,便展开了义正言辞的劝降工作。
朱有能摆出了自己认为很帅的造型,在阵前高呼道:“济尔哈朗,你是大明天子的皇孙,这层身份摆在这里,我大明的军队不敢对你随便出手,还希望你也能自重,回归大明!”
他继续道:“相信以你皇孙的身份,陛下不会亏待你的,封王什么的也未尝不可!但是皇太孙的位置你就别想了!”
济尔哈朗愤而不语,充分展现出了大人物所具备的心理素质。
不多时,朱有能退场了,换上来一个满洲兵。
这名满洲兵手持小旗站了出来,在阵前高声喊道:“对面的同胞们,你们好!我叫沈京兵,原名富察·傅竖,是满洲八大姓之一,世居建州。。。。。。”
“我在辽东之战中弃暗投明,沐雨在大明皇帝陛下的光辉中,过上了滋润可人的美好生活。。。。。。”
“希望你们也能回家,回到辽东,回到建州,过上好日子,不要再助纣为虐了!”
“回来吧,同胞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子民!”
听到辽东和建州,八旗军中出现一些骚动,特别是那些在辽东出生的老旗人,更是心有感触。
自从八年前败退到朝鲜半岛,他们再也没回去看过,也不知这辈子能否埋在故土。。。。。。
这名满洲兵退场后,接二连三的出现能言善语的满洲兵,有的还是两人一起上场,以后世相声说学逗唱的形式进行劝降,语音能力堪比德云社的当红一哥。
为了瓦解满八旗的斗志,朱有能还学习了张良的四面楚歌之计,下令满洲兵们唱起了民歌。
满族的风俗歌很有特色,大多在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
一片熟悉的乡音传来,八旗兵闻者无不戚戚落泪,思乡之情更浓,士气大跌。
眼瞅着双方进入了状态,就差走出战壕互相拉着手唠嗑了。
这时,一声炮声响起,打破了这份融洽的氛围。
面色铁青的济尔哈朗下令开炮了!
他大喝道:“想要回家,就拿起武器,打回辽东,夺回故土!”
八旗军这才反应过来,这他妈是战场啊,还在打仗呢,怎么就被对面忽悠住了呢!
人人这才擦了擦湿润的眼睛,重新打起精神继续防守,不过士气显然大大不如之前了。
面对危机的局势,低落的气势,还有强势善辞的明军,济尔哈朗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和从容。
随后,济尔哈朗向满洲各旗下达了命令:“提前发放饷银,每个参战的旗丁发足三个月!”
刚刚抵达平壤的粮饷物资,原本准备消耗个两三个月的,却被济尔哈朗一句话搬空了。
原本因财政紧张拖了一两个月的军饷终于到手了,加上提前发了三个月,旗丁们看着白花花的银钱,个个喜笑颜开。
显然,金钱吞噬了八旗兵人性的光辉。
一时间,清军士气再度大涨!
满八旗的士气提上去了,几千朝鲜旗却在苦苦的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