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介绍道:“前辈言: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白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每次用刑下来,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柳生太剑闻言,嘴角轻轻抽搐,他已经被卢以谦描述的场景吓到了。
“开始吧。”
卢以谦淡淡说了一句,接着开始酝酿情绪,他准备要吟诗助兴了。
两名锦衣卫后取来利刃,冷笑着在柳生太剑胸前肋条部位来回上下波动,不需几下,便皮开肉绽。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卢以谦负手而吟,声音抑扬顿挫,宛若大诗人白居易亲临。
这首琵琶行非常的应景,两名用刑的锦衣卫,几乎完全还原了诗中描述的场景,不断的用锐气折腾柳生太剑的肋骨。
任柳生太剑是钢筋铁骨,铮铮硬汉,此时也疼的叫苦连天、残嚎不止,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卢以谦继续吟诗,柳生太剑已经喊不出声了,真正的做到了诗词描述的境界。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随着最后一声凄厉的惨叫,柳生太剑颓废的瘫软在地上,不敢再继续下去了,他熬到了现在,精神意志都消耗完了,感觉浑身的力气耗尽。
他嘴里含含糊糊地道:“我招了,我全都招了。。。。。。。”
卢以谦收声,微笑摆手示意,残忍的酷刑弹琵琶终于结束了。
“我不叫山石正男,我是柳生太剑,天皇是我弄死的。。。。。。。”
柳生太剑的汉语很差,口齿不清,不过大概意思锦衣卫还是能听得懂的。
半个时辰后,审问结果出来了,结果和锦衣卫调查的差不多,这位日本高手是幕府大老派去刺杀日本天皇,嫁祸给倒幕联盟和大明的,想要借此机会取得日本民众对幕府的支持。
李廷表看完认罪书,将他交给卢以谦,道:“找个时间,把那个无国无父的太剑挂在城中高处,再拿着这个交给准备起义的日本人,宣传起来。”
“属性得令!”
卢以谦接过认罪书,心中已经有了完善的布置。
第974章 幕府狗急跳墙
大明东南的商人们很会玩,以条约为由,丝毫不理会幕府的要求。
有背景,有靠山,在接下来的数日里,粮商们把“唯利是图”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反抗,还重演了万历朝苏州抗税事件,花钱寻找代言人,领导日本市民发动暴动。
他们觉得,在大明有天武皇帝那个狠人,咱们讨不到便宜,在你这个小小日本,你幕府还能反天了?
绝大多数的日本豪客米商们同样不甘心幕府操控市场,双方一拍即合,纷纷聚集在街头巷尾抗议,要求幕府降低商税,废除苛捐杂税政策,不得再干预市场。
此时,负责内政的幕府老中松平信纲,早已亲自坐镇指挥,他看到竟有人如此妄为,一怒下令将所有嫌疑人等悉数抓回大狱待审,余者不问是谁,一律驱散。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有人扰乱市场,幕府就有权干涉,哪怕是大明的商人,也要法办!
松平信纲灵机一动,决定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幕府也在暗中扶植浪人发动暴动。
当然,他们的暴动不是抽自己的脸,而是针对大明的商人们,幕府支持的暴动者由浪人和町民组成,打着“降低米价、救济贫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富裕商人,打毁对象为囤积大米的米店和经营生丝的大富商们。
如此一来,大明扶持的日本势力冲击幕藩统治机构,而幕府扶持的势力则打毁大明商人控制下的粮铺。
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不仅在京都府呈现,很快就波及日本全国,大阪町人的打毁暴动与此遥相呼应,规模扩展到西自兵库南至纪州附近的大阪湾沿岸的几乎全部城市。
有些日本粮食豪客,架不住倾家荡产的疯狂,竟不知是谁一把火就将整个交易大仓点了起来,好在扑灭及时并没有造成危害蔓延。
事情闹大后,德川幕府的三大主事再也坐不住了,生怕激起无法控制的民变。
因为他们忽然发现,敌对势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坚挺,即便损失了多家商铺,也依旧不断出资支持暴乱者,像是手里的钱花不完似的。
长此以往,这些在日本的暴乱,只会极大地动摇幕藩的权威,沉重打击幕藩权力,甚至会敲响幕府统治的丧钟!
很快,大老酒井忠胜当机立断,派兵武力镇压,抓捕囤积粮食的粮食和经营生丝的华人富商,没收他们的粮食。
谁也没有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两日后,德川幕府以征夷大将军的名义下令,关闭京都、大阪等地的大明商馆,大阪港口的大明商船全部被幕府兵扣压,未到港的大明商船责勒令返航。
在日本的大明商人,以及参与此事的日本商人们,也都全部被抓起来接受审问。
德川幕府这一招釜底抽薪之举,彻底激怒了大明!
。。。。。。。
“号外!号外!小日本扣押我大明商人!”
“德川幕府正式关闭大阪和京都的商馆,扣压我大明的商船,抓捕我大明的商人和船员!”
南京城内,街上的各大报亭不断有人发声宣扬这一重大事件。
所谓号外,是报社需要及时报道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所以叫号外。
德川幕府的作为,对大明朝廷来说并不突然,但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无异于反天了!
“小小岛国,胆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惶惶大明,该灭!”
洪武大街上的某个茶楼上,一道雄厚有力的声音传遍整个楼层。
说话的是一个年龄三十的男子,此时他满脸戾气,颇为愤慨。
不仅是他,整个茶楼中在座的诸位,只要是个爷们,都很愤怒,一个个拔剑四顾,像是在找个日本人出出气。
大明的强盛,让民众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傲视心里,加上这几年,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明军一路所向无敌!
大明先收台湾,两败日本,进军南洋,远洋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得海外经常的明商们扬眉吐气,腰杆挺直,更何论久居神州京师的百姓们。
大明的海外扩张,给国内的商人们带来了明显的利益,很多人都准备加大投资力度,出海大干一场。
如今小小的日本胆敢扣压天朝商人和商船,当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
游行,又是游行。
短短数日内,南京城的街头上涌满了人群,他们高举战旗,个个义愤填膺的集会请战!
队伍之前,是被日本抓捕的商人们妻儿老小等家属,请战队伍来到皇城外,请朝廷出兵救回自已的亲人,惩治日本。
大明天武朝的游行集会很有特色,人家是抗议政府,而大明基本都是请战。
内阁首辅杨廷麟亲自出面,接见了请愿的代表们,并表示朝廷一定会解救被日本所抓一切人员。
大明的商人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在朝廷内也有一批商人的代言人,比如大明中央银行,不过这股力量并不大,还没到能左右政局的地步。
他们摇旗呐喊,充当推波助澜的角色,且直言不讳的上奏请战,解救大明同胞。
可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大明朝野内外一致高呼出兵日本,丝毫无人提及日本国是祖训中的不征之国之一。
这段时间,朱慈烺一直做出了虚心纳谏,听从劝告的明军样子来。
费了这么大劲,他等的就是这一时刻,以维护本国利益的名义,武力讨伐日本,成就千古无人完成之伟业!
小日本狗急跳墙主动为大明提供了足够动武的理由,不打太说不过去了!
今晚的御前议事是明军出征前的大政决策,朱慈烺询问各方准备事宜。
其实大家早就准备好了,来开会主要是听出兵旨意和讨论作战方案的,还有三军统帅的人选。
当朱慈烺正式宣布要亲征日本时,当时立马有大臣劝谏说,陛下是金贵之体,不宜远征日本,受那颠沛之苦。
朱慈烺理都没理他,开玩笑,打小日本朕能不去?
元朝当年那么牛逼,还是元世祖忽必烈当家的时候,二征日本都翻船了,在大明重操旧业的历史时刻,可不能再出问题了!
日本人狡猾,非御驾亲征,不能彻底制服他们!
因此,朱慈烺下定觉得,任谁说什么都不听,他当即下旨,命礼部立即草拟讨贼诏书,定于五天之后,出征讨贼!
第975章 出征日本
天武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南京城内酷热无比。
承天门外广场上,旌旗飘荡,琼玉铺地,一万海军将士,两万天武军,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
他们在骄阳似火的炎热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
奉命留守京师的内阁首辅杨廷麟率领王公大臣,武百官,簇拥着太子朱和陛,站在承天门前等候着恭送皇帝御驾亲征。
出征日本,开疆拓土,谁不心情激动啊,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天子脚下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提上花烛,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出征将士的雄壮军威。
别说今天三十八九度了,就算是天上倾泻岩浆,也阻拦不了激动的百姓欢送将士的热闹场面。
午时正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承天楼下,响起震天动地的礼炮声。
二十一队举着龙旗的御林军,威风凛凛的从午门走向承天门。
站在广场中央的征日主帅徐青山知道,皇帝要出来,他向着身旁的两位副帅点头示意,这两位,一个是收复吕宋立下大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