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感叹,原本的老六部,已经有五部尚书换人了,而且地方上的各省巡抚,近两年也不约而同的上奏,想要退休。
如湖广巡抚史可法、广西巡抚瞿式耜、江西巡抚黄道周、贵州巡抚王廷臣等人,都干不动了。
其实他们早就干不动了,朱慈烺也不催,等着他们上书请辞。
按照朱慈烺的想法,下面朝廷中枢和地方大员用人,该用到青壮派了,那些年轻力壮、勇于变革、激烈进步、富有活力的官员们。
他初步拟定,将李岩从教化部调往户部任尚书,杨士聪从翰林院调往教化部,鸿胪寺卿冒襄调翰林院入内阁,浙江巡抚方以智调入内阁任鸿胪寺卿,云南巡抚阎应元调任刑部尚书,工部侍郎杨万里升任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仍由内阁首辅杨廷麟担任,财政部的黄宗羲和海事部的沈廷扬也不动,以上官员皆为新一届内阁大臣。
地方上,朱慈烺调台湾巡抚杨廷鉴为浙江巡抚天武朝第一位状元,台湾省台北府知府朱钰升任台湾巡抚朱大典长孙。
杨廷鉴办事稳妥谨慎,少言寡语,如同台湾孤悬海外,从不与朝中大臣结党亲近。
而朱钰,则是朱慈烺还在太子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的几个年轻人之一,他能在三十多岁位列一省巡抚,足见朱皇帝对他的信赖。
至于其他几个空缺的巡抚用谁,还要认真考虑一番,观察一阵子。
天武十二年的这次中枢至地方的官员大调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除夕,岁末的最后一晚,南京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大明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民众久乱思治,吏治清明,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加之这些年来大明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对民众的心气起了极大的振奋,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
这种情绪在新年之时充分展现,形成了一个非常欢乐的气氛,一年比一年热闹。
在官府的引导下,商家们组织了唱戏、杂耍、灯迷、烟火舞龙舞狮等重大活动,为节日凭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皇宫内,更是热闹非常,整个宫廷内挂满了灯笼,即便是夜晚,也是一派灯光通明。
皇城的承天门上,不要钱似的的燃放大量的烟花,烟花之后,宫里组织了大型的歌舞、杂耍表演,让京城的民众前来观看。
朱慈烺更是携后妃皇子公主们亲临承天门,观看城下歌舞,与民同乐。
每年这个时候,从承天门到洪武门,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十分热闹,来往民众超过了二十万人,不断的创造历史新高!
这些费用皆由皇室内帑支付,每年花费高达三百多万银圆,官员们不仅没话说,反而有不少人携带家眷,参与其中。
孩子都是喜欢热闹的,诸皇子公主,除了刚出生不久的,余者尽皆蹦蹦跳跳的到广场上,加入百姓人家的孩子行列中,有说有笑的玩耍。
禁足的太子朱和陛亦被放了出来,陪在太上皇身边,祖孙二人时而走动灯会旁猜灯谜。
不仅承天门前有热闹,南京各大街道上,皆是人潮涌动,充满了各种曲艺表演。
除夕当晚,京城百万民众几乎倾巢而出,让南京城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一些刚来大明的外国人,无不满脸震撼的感慨大明的繁荣强盛,这种情况是他们八辈子也难遇到的。
更有洋人画家,如同嗑药一般,兴奋的记录下这一幕幕。
若干年后,流传各地的多幅世界级名画,生动的展示了当时天朝上国的幸福民生。
子时,南京城所有的歌舞、杂耍表演全部停止,城内各街上的铜铃声全部一起敲响。
“咚!咚!咚!!咚。。。。。。”
大报恩寺、鸡鸣寺等地响起了新年一百零八下钟声,一时间,整个南京城里充满了悠扬深远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式来临了。
此起彼伏的钟声中,人们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
待第一百零八道钟声平息了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承天门前,不知是谁首先带头,向城楼方向大呼“陛下万岁”!
“万岁!”
“万岁!”
人潮涌动欢呼,二十万人的浩瀚的声音迅速席卷了承天门广场,将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峰!
第1039章 安南有变
元旦假期,百官放假,大明帝国虽十分强大,但捣乱的邻居还是有的,最先出现麻烦的是安南。
正月初二,南军都督府大都督孙应元递呈急报,安南有变。
安南后黎朝的王子黎维禧偷渡到云南,向南军都督府求援,哭诉郑主无道,欺辱皇室,请求大明出兵平叛。
安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大明永乐年间的交趾布政使司。
越南那块地,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就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各朝代政权的直接管辖,如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和大明。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过安南国王陈氏,自此安南效仿朝鲜向大明朝功,且国王继位等大事皆需向大明皇帝报告,得到正式册封后方可确认为合法。
建帝时期,安南胡姓权臣篡位,夺了陈姓王位,到了永乐年间遣使来朝,请求明成祖朱棣册封。
朱棣被忽悠后正式册封胡姓为安南国王,后面才发现不对劲,安南陈氏国王的弟弟陈天平跑来京城告状了。
因篡位的胡姓国王及时认怂,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保证将王位还给陈姓,这才让朱棣宽容了他,派兵将陈天平送回安南。
谁知道那姓胡的假国王乃是胆大包天的井底之蛙,竟派兵伏击护送的明军,将陈天平当着大明军队的面给弄死了,完事后只说了声抱歉。
消息传到南京后,朱棣怒了,当场拍着桌子遣三十万大军讨伐安南叛逆,主帅是被朱慈烺亲手击毙的成国公朱纯臣的祖上朱能。
朱能运气不好,在行军途中不幸病倒,抢救无效逝世。
接任朱能为主帅的是英国公张世泽的祖上张辅,当时张辅还年轻,带兵更是凶猛,如入无人之境,连破隘留、鸡陵两关,一路攻击前行,后与另一路的黔宁王沐英次子沐晟的军队会师。
此后明军更一路高歌猛进,连草安南数道防线,攻克安南全境,俘获假国王胡氏父子,并押解回国,安南就此平定,朱棣改失去王位继承人的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
但大明一直对安南统而不治,各地多有反抗,至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在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下,最终撤销了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接受大明册封,建立后黎朝。
后来的故事,便是安南再度上演权臣夺位的大戏,一重接着一重,比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代汉和司马代魏还热闹。
先是姓莫的胁迫后黎朝皇帝禅让,建立莫朝。
接着,姓阮的在南面招兵买马复兴黎朝,拥立黎氏后人为帝,与莫朝对抗,安南自此大乱。
姓黎的干不过姓莫的,最终历史重演,遣使往大明北京陈述莫氏篡位夺权,请求明朝讨伐莫氏。
时任大明皇帝的是修仙得道的嘉靖帝,人狠话不多,直接发兵干!
莫朝一看明军大兵压境,哪里还敢打,吓得慌忙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担心明军过来砍人,莫朝皇帝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亲赴镇南关向大明官员纳地请降。
嘉靖帝朱厚熜学着成祖朱棣,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一定程度上说,嘉靖朝后,安南是大明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
大明朝的自治,那就是不管事,此后几十年,安南内部一直在打,到万历朝时还搞成了莫朝、后黎、占城、隆平四方并立的局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小安南亦是如此。
万历二十年,后黎朝出了个牛逼人物,一个名为郑松的大将击破了北方的莫朝,后黎朝重返旧都升龙。
俗话说功高盖主,这话一点都不假,特别是掌兵的武将,一旦功劳大了,他就要搞事情!
中国自古以来篡位的,没有官,基本都是武将出身,安南被中华化影响了上千年,也出了个曹操。
灭掉莫朝的郑松成了后黎朝炙手可热的人物,权势滔天,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
黎朝皇帝完全被架空,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孙应元呈报上来的事,就跟这郑主有关。
根据南军都督府掌握的情报,以及偷渡到云南的后黎朝王子黎维禧所哭诉,郑氏毫无人臣之礼,欺辱皇室。
王子为了获取大明皇帝的同情,列了一圈郑氏的罪状,由南军都督府转送御前。
这份罪状很详细,为了方便大明皇帝了解,还将年头转化成了大明皇帝的年号。
“万历四十七年,权臣平安王郑松胁迫臣祖黎敬宗自缢,拥立敬宗长子黎维祺为帝黎神宗,也就是下臣的父亲。。。。。。”
“崇祯十六年,权臣清都王郑棧财瘸几胳桓殖だ栉v黎真宗。”
“天武五年,权臣郑氏与南方政权阮氏发生战争,将臣的兄长折磨而死,臣父复位,接着饱受郑氏的折磨。。。。。”
“臣之黎朝,黎氏为皇,郑氏执政,郑氏背民弑主,残暴不堪,犹那日本之德川,臣不自量力,哀鸣阙下,伏愿大明皇帝陛下,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为小国黎氏做主,荡除奸凶,臣乞拜上。。。。。。”
原本黎朝皇室是不敢对抗权臣郑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