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暹罗军阵前,暹罗王的新婚王后焦急万分,她不顾众将反对,下令象奴驱使自己的坐骑冲到前面,挡在了二人之间,同时主动向朱和陛发起了进攻。
暹罗王夫妻二人大战明太子朱和陛,三头大象缠斗在一起,爆发了激烈的像背战斗。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掠阵的孙致远一看敌军竟然有帮手,二话不说驱使战象增援朱和陛。
暹罗王后身穿男性将领的轻甲,头戴盔帽,作战勇猛,跟个爷们一样,激战中朱和陛压根没看出来她是个娘们。
急急赶来的孙致远更没看出那是暹罗王后,以为他是个不讲武德的敌将,当下咬牙切齿,驱象撞向王后的骑象,同时手中长枪一震,狠狠刺向王后。
一道不符合战场气氛的呻吟声陡然响起,暹罗王后的心脏直接被一枪刺穿,强劲的力道同时重创了前面的象奴。
暹罗王后当场毙命,象奴命悬一线,浑身抽搐。
目睹此情此景的暹罗王急忙回过身来,心头绝望横生。
朱和陛和孙致远愣了愣,二人都没想到这暹罗将领竟然是个女人。。。。。。
观战的暹罗武勋们见王后惨死,立刻也上前加入了混战,并引导周围的步兵一起奋力反击,带着失魂落魄的国王匆匆撤走。
帅亡兵溃,暹罗军见到这般情景丧魂落魄,惊慌逃遁。
暹罗王战象单挑明太子,为不少部队撤离争取到了时间,但更多充当诱饵的普通步兵,还是在大明军队的追杀下被消灭殆尽。
一时的心软不代表朱和陛是个心软之人,他下令骑兵千里追杀暹罗王。
随着明骑铁蹄的死缠烂打,暹罗大军是一路狂奔,丢盔弃甲,动作缓慢的战象更是丢了一路。
暹罗王拍佩拉差眼看着突围无望,奋力策马冲向围兵,杀退几个明骑追兵后忽然回马,冲向了夜功河。
他一边脱掉身上沉甸甸的盔甲,从夜功河岸边六七米的地方,跃马腾空而起。
所有明军追兵被这景象惊呆了,以为这家伙能和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跳过去,
太子朱和陛也打马过来,冲到了岸边,恰巧看到了这一幕。
结果众人只看见涛涛和水中溅起一个巨大的水花,都快溅到岸边了,暹罗王连人带马栽进了河中。
岸上剩下的暹罗兵有的投降,有的则是仓惶之中纷纷投河,拼命向对岸游去。
明军将士用火枪射杀他们,大多暹罗兵被射死在河中,一时河水都被染红了。
但暹罗王似乎没了动静,也不见他浮起来,众人担心他没被淹死,于是纷纷准备下水追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以绝后患。
但朱和陛却拦住了他们。
暹罗王拍佩拉差的表现,这种不服输,不怕死的精神,让他打心底佩服。
同时,朱和陛为杀了暹罗王后而感到自责。
拍佩拉差原本可以成为他的朋友,甚至成为他的姐夫,然而政治无情,二人最终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朱和陛想到了战国时期的太子丹,太子丹少年时曾在赵国做人质,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两人少年时交好。
然数年后,嬴政为秦王,太子丹质秦,秦王嬴政对太子丹极为冷漠,百般不让其归燕,最终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
朱和陛知道,强势的皇者从来都没有友情可言,秦始皇如此,他父亲天武帝亦是如此,他们强到没有朋友,是真正的寡家孤人。
然而他做不到,起码目前做不到,他有朋友,孙致远、李征、徐展鹏等这些东宫伴读,都是他真正的挚友。
虽然暹罗王拍佩拉差算不上朋友,但朱和陛心中仍希望能放他一马,只要拍佩拉差日后不与大明为敌。
朱和陛转身对身后的众将道:“不用追了,此人于本宫有大用。”
众将叹惋一声,纷纷调转马头,随太子返回大城。
明军撤军了,朱和陛开始收拾暹罗的烂摊子,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向朝野展示证明自己的执政能力。
暹罗大捷的消息传至京师,朝野欢庆。
朱慈烺得知暹罗王的事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觉得死不见尸的,暹罗王兴许没死,留着是个祸害,于是派锦衣卫暗中寻找,斩草除根。。。。。。。
朱慈烺判断的没错,暹罗王果然没死,他逃出生天游到了对岸,与同样侥幸生存下来的百十个部下聚到了一起。
死里逃生,大家是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几经商量后,暹罗王决定逃到莫卧儿帝国,意图东山再起。
趁着夜色,暹罗王在部下的掩护下,偷偷沿夜功河南下至海边,并劫持了一艘远洋商船,渡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前往印度那片神奇的土地。
很快,暹罗王在暹罗勇斗明军的事迹,迅速在莫卧儿传开了,他是虽败犹荣。
英国人和莫卧儿皇室很快找到了暹罗王拍佩拉差,将他当成熊猫保护了起来,以此作为插手大明暹罗事物的理由。
听说暹罗王居然没死,还当了莫卧儿帝国的座上宾,朱和陛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是勃然大怒。
他原本盼着拍佩拉差能逃出生天,就此放弃过往,隐姓埋名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辈子。
结果,是自己太年轻了!太异想天开了!
没死?继续干他!
不过朱和陛好歹受过最高等的教育,为人喜欢讲道理,他先是遣使到莫卧儿要人。
要来了还好,要是莫卧儿不放人,那他就有理由讨伐莫卧儿帝国了!
其实当初放走暹罗王的时候,朱和陛就已经考虑到这点了,只是他想给暹罗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理由。
让朱和陛没想到的是,莫卧儿帝国不仅没放任,竟然还杀了他派出的使者!
朱和陛勃然大怒,下令驻守暹罗的五万大军出动,讨伐莫卧儿!
按理说,从暹罗到莫卧儿,中间隔着缅甸和阿洪王国,从陆地走大约四千多里路。
明军最佳的行军方式,应从暹罗乘坐战船走海路,直达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湾,最后从奥里萨登陆。
但朱和陛没有,他先是让五万大军乘坐南洋舰队的战船渡海,抵达孟加拉湾后北上在阿洪王国登陆,借道从阿洪王国出兵。
他给阿洪王国的理由是,奥里萨那块地不熟悉,大军不宜贸然在敌境登陆,明军打算从高哈蒂、森拉加尔和科利亚巴尔三处,向莫卧儿腹地进军。
阿洪王国傻子多,但也不至于满朝武都是傻子,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明太子这是在考验咱们了。
往深里说,明太子想咱们阿洪王朝臣服大明,或者臣服于他。。。。。。
甚至有人怀疑,明太子打莫卧儿是假,想吞并阿洪真,坚决不能借道!
第1134章 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事
几日下来,阿洪王朝的邦勐、陶勐、陶、录令、录百、录少等各级官员吵的头破血流,最终还是诏法国王一言而断,准许明军借道。
因为明军选择借道的三条进军路线很讲究,不是瞎编的,那是当年莫卧儿帝国出兵阿洪的路线。
三年前,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副王米尔朱姆拉赫远征阿洪,正是从高哈蒂、森拉加尔和科利亚巴尔三处进军,直接占领了阿洪的国都噶尔贡。
幸得上天眷顾,莫卧儿军攻势正猛时,恰逢雨季来临,补给困难,不得不后退,阿洪军才得以喘息,重新组织进攻并夺回国都噶尔贡。
前有凶狼后有猛虎,作为两大强国之间的小国,和平时期当你是缓冲国,真要有一方强权国家动了歪点子,那就是前线!第一个灭的就是缓冲国!
当年的朝鲜王朝,是大明与日本国的缓冲国,日本不知好歹的伐明,先打的就是朝鲜,不宣而战!
再往前说,千年前的亚美尼亚王国,是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的缓冲国,同样没什么好下场。
在阿洪王国诏法印象中,大明还是讲道理的,要不是两年有他们的无偿援助和支持,说不定阿洪早被莫卧儿帝国武力吞并了!
人与人之间,还得多一些信任。
就这样,明军名正言顺的进入了阿洪王国的核心地带噶尔贡附近。
在一帮人担惊受怕、高度紧张中,明军没有逗留,更没有趁机抢占有力的地理位置,只在国都噶尔贡城下吃了顿饭便拔寨继续西进了。
看着浩瀚如龙的明军浩浩荡荡而去,阿洪王国国王陛下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唏嘘道:“看样子莫卧儿人要倒霉了。。。。。。”
随着大明在西域大战中获得完胜,莫卧儿帝国遭到重创,然而,他们根基强大,又出了一位中兴皇帝。
莫卧儿帝国第六任君主奥朗则布,比朱慈烺年长十岁,号称世界征服者。
这家伙自幼受到良好的宫廷教育,学识渊博,且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早年担任副王的职位,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三个兄弟,并囚禁了父亲,自己当了莫卧儿皇帝。
奥朗则布登基后,采用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的手段,将莫卧儿帝国的版图扩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连英国人都没从他手里捞得半点好处。
莫卧儿帝国的势力逐渐渗透到了东部的恒河流域大片领地,足以继续对入主中南半岛的大明构成威胁,这就逼的朱和陛继续前进,去征服者很少踏足的领域作战。
这一仗,明太子朱和陛铁了心的要收拾莫卧儿帝国,给那个号称“世界征服者”的篡位者一个下马威,看看到底谁才是南亚的大哥!
最先倒霉的是孟加拉副王朱姆拉赫,孟加拉苏丹国本是印度东北部的独立邦国,百年前被莫卧儿帝国吞并。
而后的孟加拉成了莫卧儿的一个邦,最高领导是副王,地位仅次于君主。
米德纳布尔城是副王朱姆拉赫的领地,也是孟加拉境内最为固若金汤的堡垒,然而,它现在被突然出现的明军包围了。
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明军队,城里顿时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副王朱姆拉赫也没想到,为了几个使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