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一些军事重镇,远东军并不急着进攻,第一件事就是劝降。
驻守“广宁”城的是振武将军孙克思,徐明武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因孙克思的封地就是“广宁”,还给这里起了个家乡名字,他自从背叛洪承畴投降吴三桂后,就将老婆孩子从东都城接来了广宁。
这等于没有家室之累了,只要一投降,全家都安全了。
“广宁”地处山口关隘,和大明辽东的广宁城一样,不太好打。
当然,远东军从空中到地面都占很大优势,不是说打不过去,而是应打的话会有不小伤亡,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
因此徐明武对这个孙克思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只要他率部投诚,除了保留所有既得利益、奖励七十万银圆之外,还将追加十万银圆。
一上午,徐明武就派使者进城劝降,他们不停对孙克思说,你运气很好。
第一,你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在你之前还没有国公级别的周军将领主动起义,你算第一个,赶上了。
为了这第一个开个好头,给下面的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你更大的好处,起码会有锦旗,你一定要把握机会!
趁着现在还没开打,投降过来还算主动起义,要是开打了,那就只能算是被俘了,啥都没有了
但是,孙克思还很犹豫,他好像并不觉得这“第一个投降的国公”很光荣。
当然,他也不觉得丢人,毕竟他也是投降的老专业户了,跟吴三桂、王进宝等人履历差不多。
孙克思之所以犹豫,是想借着“第一”的名声,多敲一点好处。
双方谈判代表磨磨叽叽了一上午,加上徐明武不断用空中编队对城中进行传单投放,把“起义奖金”的好政策向周军宣传着。
孙克思担心控制不住下面的人,被部将抢先投降了,这才退而求其次,捞了点好处后便率部投降了。
海州之战、广宁劝降,是远东军北征灭周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此战后周军在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无险可守,徐明武和吴三桂再一次对上了。
第1175章 驸马阵前骂三桂
七月底,远东军与吴三桂主力大军再次邂逅,双方对峙于金城河。
上一次二人初遇时还是在三个月前,吴三桂御驾亲征,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先行盘踞几处兵家必争之地。
吴三桂坐镇中军,周军两战两胜,大创远东军,一战大败前锋大将朱大能,斩杀远东军两名团总,远东军营垒被冲垮。
最后还是徐明武亲自率军救援,及时接应了败退的朱大能,被迫退兵五十里外,搞得朱大能差点自杀谢罪。
吴三桂首战,给远东军以严重的军事打击,让徐明武缓了一个多月不敢与其交战。
后来两军再次对阵,徐二玩了阴招,设伏布置了机枪阵,又出动了空中编队,才把吴三桂引以为傲的铁骑引入峡谷给打废了。
吴三桂受挫后,为了保存嫡系部队,不再派自己的精锐出战,一直让其他后娘养的小弟去打头阵,如王进宝、孙思克、王辅臣等人。
这些小弟显然不是徐明武等人对手,远东军的这群高级将领,包括搞后勤的南钦璃,没一个善茬,几人围在一起一合计,损招层出,吴三桂的小弟们根本招架不住,一个接一个被远东军收拾了。
到了徐明武与吴三桂第二次对阵时,明周两军的兵力已趋于平衡了,明军的军事力量要力压一筹周军。
由于叛东立国已经经历了大半年的战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又跟远东军打了大半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
更可气的是,远东军又搞了这个招降政策,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大周王朝的处境岌岌可危。
八月初五,徐明武略事休息,骑马出营查看敌情。
沿河驻防的远东军将士们,见总督大人亲临,立时高声欢呼,响彻十里连营。
徐明武打马来到前沿,一手按着冰凉的剑柄,一手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河对岸周军的布防。
但见吴三桂的大军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沟,遍布阵前,把整个军阵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最重要的是,周军的营寨上竖起了宝扇龙幡,说明吴三桂的“圣驾”就在其中。
观察半晌,徐明武不由得赞叹一声:“吴三桂这厮果然有治军之才,只可惜他不走正路,不学好偏偏学人家造反当皇帝!就他那副高龄,造反成功了能干几年?”
周围诸将哈哈一笑,嗤笑之语不绝于耳。
“秦时月,我军的武皇炮都拉上来了吗?”徐明武问。
秦时月在马上欠身回答:“回总督大人,我军五十门武皇炮全都布置完毕!只等大人一声令下,顷刻间将贼军营寨轰的灰飞烟灭!”
没等徐明武再说话,周军营寨突然响起了三声炮响,高大上等几十名护卫“刷”的一下,围在了徐明武周围。
徐明武不禁一笑:“哎,瞧你们那紧张样,老子又不是皇帝,没那么金贵。”
“大人,是吴三桂那老贼来了!”有将领大叫道。
徐明武放眼一看,只见宝扇龙幡遮天蔽日而来,吴三桂果然在一群将领护卫下,缓缓来到河岸边。
诸将齐齐看去,年轻的小将们人人激动,对面的大爷可是教科书中的人物啊,今日可算亲眼所见了!
徐明武打量着吴三桂,满脸白须的吴三桂同样远远地隔河打量着他。
远东军护卫如云的气势中,人群中那位三十多岁,仪表堂堂的年轻人,气度非凡,想必就是大明的驸马都尉、远东军统帅徐明武了。
吴三桂猜出了他,便在马上高声叫道:“大明驸马,别来无恙啊!”
面对这个成名已久,名气盖过三皇五帝的大汉奸,徐明武十分镇定,冷冰冰地对吴三桂回道:“千里剿贼,怎会无恙?”
吴三桂没料到,姓徐的小子居然如此无礼,不给面子,顿时白眉一皱。
他强忍着不快,耐着性子道:“徐老弟,话不能这么说,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儒生俗士,才不识时务,你我都是当世俊杰,当惺惺相惜,不如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就此联手,横扫天下,共创天国?”
徐明武一愣,没想到这家伙竟反招降他。
“真乃天下奇闻!”
徐明武讥笑道:“吴三桂,你不过是皇明之罪臣,清东二朝之反贼,无君、无父、无廉、无耻之辈!也配与我称兄道弟?”
周军众将见状,纷纷策马上前喝骂:“放肆!”
“大胆小儿!怎敢君前无状!”
徐明武哈哈大笑三声,高呼道:“君前?不过一汉奸逆贼耳!”
他又叫道:“古有三姓家奴吕布,今有不知廉耻三桂,妙哉!”
远东军将士立时轰然大笑,对吴贼指指点点。
吴三桂脸色铁青,瞬间就翻脸了,用马鞭一指徐明武,咬牙道:“无知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
见他急了,徐明武骂的更来劲了,他拍马上前几步,挑衅道:“逆贼吴三桂,还不速速下马跪降,自缚于南京君前认罪!”
吴三桂脸色频繁变换,时不时带着脸部抽搐运动。
徐明武见他不吱声,于是佯装叹息:“昔日太上皇阵前斥贼,祖大乐尚有廉耻之心,吐血而亡,你却无动于衷,想必脸皮已如城墙那般,天下第一不要脸。。。。。。。”
御驾亲征的吴三桂本就因两线战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此时被辱,差点吐血,突然得了“中风噎嗝”之症,身体摇摇晃晃险些摔落马下。
幸好身边大将吴国贵眼疾手快,扶住了主子。
“回营!回营!”
周军那边一阵嘈乱,一干金甲护卫护着吴三桂匆匆回营了。
徐明武伸头望了好一阵子,惊讶道:“那厮是不是死了?”
“好像没吧。。。。。。。”
朱大能等人同样在关注。
吴三桂是周军是核心,也是大周王朝几大势力的中心纽带,他要是一命呜呼了,什么狗屁大周王朝,立马就会内乱,成为一盘散沙。
那时,远东军随便使点手段,就能轻松灭了伪周!
徐明武这次辱骂吴三桂,并不是过个嘴瘾,而是一种攻心战术。
就好像某竞技游戏,对面有个大佬很强,打团带着队伍秀翻天,我方不敌,处于逆风局。
这时我方队伍中突然有个职业喷子,专门红字喷对面的大佬,喷的很有技巧,并非无脑,每次都喷到大佬发飙,脱离队伍追着他砍。
有的大佬心态崩了,直接就在那挂机全程红字回喷,就算理性一点的,也无心打团和发育。
几轮下来,对面缺乏主力大佬,团战不敌,被一波推了老家。。。。。。
在明社会中,这是不明现象,但放在古代却也是一种心理战术,该职业喷子就是一员“名将”。
被名将徐明武喷完之后,吴三桂的噩运只是开始,得了“中风噎嗝”之症后,回营后又添了“下痢”病症。
“下痢”之症,也就是频繁拉稀,鬼知道他怎么就被骂得窜稀了。。。。。。
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前线医疗条件极差,不能久拖。
吴三桂刚当皇帝没多久,非常怕死,于是急急返回东都城,将战事由侄儿吴应期主持、王辅臣为副,二将共御远东军。
为安全起见,他又派出大将夏国相率十万大军,阻击威慑英法殖民军,太子吴应熊监军。
吴三桂如此安排,或许是担心太子吴应熊趁机掌权,又怕夏国相拥兵自重。。。。。。
果如徐明武想象的那样,周军没了吴三桂,就是一群铁废!
连周军中的“活吕布”战神王辅臣,在朱大能的骑兵师冲击下,抱头鼠窜。
到了天武三十一年九月,远东军陆续攻克了周军久据的“武昌”、“长沙”、“泉州”一带,吴三桂大军全线崩溃,远东军乘胜北进,兵锋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