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朝政,朱慈烺还发现一个问题,朝堂上的东林党人并不多,或者说朝堂上几乎没有能说上话的东林党成员。
东林误国这句话水分不少,最起码在崇祯一朝不存在,东林党主要在南明时期闹腾的厉害,南明的灭亡他们是有很大责任的。
东林党现在混的这么惨,不少人开始重新找靠山,比如依附朱慈烺成为太子党,皇太子打击晋商,损害的是阉党的利益,和东林人的目标一致。
朱慈烺也在考虑要不要找机会提拔一下这些人,毕竟想要利用他们继续跟阉党死磕,帮自己铲除政敌,需要给点甜头,不然光是空手套白狼,谁还跟自己混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世上从来没有能够完全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却又能扶摇直上的人。
能够暂时避免这种斗争的人,要么其职位不太高目标不明显不招人嫉,要么就是从专业型工作,很难更上一层楼的人。
大明的朝堂之争没有想象的那么烧脑,无非就是各自站好队,然后用道德礼法来攻击对手,在皇帝面前施展自己的做文章的才华,尽情的表演,看谁能率先说服皇帝。
当然了,懂心理学的人优势很大,比如温体仁,就是心理学专家,善于把握朱由检同志的心率,政治斗争那是一绝。
第138章 你懂个屁
北京城,紫禁城皇极门前。
天刚蒙蒙亮,每日的御门听政又开始了,群臣们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奏着事情,一时间咳嗽之声不断,就像后世的扣扣上线提示音一样。
崇祯御座的下首,朱慈烺坐在小板凳上听得都有些打哈欠了,朝臣中尽扯些没用的话题,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也不知道执行力有多大。
皇帝老爹太勤快了,几乎每天都坚持早朝,还听得一本正经的,时而眉头紧皱思考着问题,时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说的跟真的一样。
崇祯皇帝常年在宫中,对天下事情的了解仅限于群臣的奏章之上,地方官上奏的还有点真实性,至于京官,说误导都是轻的。
朱慈烺真想拉着崇祯到宫外看看,去北直隶受灾区溜一圈,估计回来后他就知道自己每天要忙些什么了。
在奏事环节快结束的时候,前排的左都御史唐世济突然出班说道:“殿下,臣想问您一件事。”
朱慈烺有些好奇,不知道这狗屁御史又想干什么,只是淡淡道:“你说。”
唐世济正色道:“臣听闻殿下被困新城时,建奴曾在城下驱赶百姓,而殿下却下令守军对百姓开炮,不知可有此事?”
朱慈烺眉头一皱,说道:“不错,命令是本宫下的,唐御史是何意思?”
原本有些精神不佳的朝中众臣们皆是站直身体,诧异地看着唐世济,又看向朱慈烺,嘴炮唐这是要对皇太子发难啊!
唐世济肃穆道:“殿下是储君,却对我大明百姓下杀手,这是仁君所能做出的事情吗?”
朱慈烺早就知道会有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来打击自己的威望,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朱慈烺从小板凳上站起,慢慢走下,锐利的双目盯着他,唐世济心中虽然有些不自然,却勇敢地迎着朱慈烺的目光,毫不退缩。
“你这是在质疑本宫的做法?”朱慈烺哼了一声,接着又淡淡道:“依唐御史之见,那些百姓杀不得吗?”
唐世济傲然道:“那些百姓虽然受到鞑子的裹挟,但罪不致死吧?殿下下令让守军冲他们开炮,不觉得太过残忍了吗?”
朱慈烺有些轻蔑地看着唐世济,面无表情道:“那依你之见,本宫就该任由这些百姓拿着铁铲将护城河填平,然后爬上云梯车,为鞑子开道登上城墙,将新城攻下?”
他看着唐世济,语气忽然变得毫不客气:“三万鞑子大军攻打新城,还要让百姓当先锋攻城,我大明守军却不能反击?任由他们攻城?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脑子出问题了?”
唐世济被他怼得脸色青红交接,不断变化,很是激动,刚想开口反驳,却又被朱慈烺打断了。
朱慈烺厉声道:“被鞑子裹挟的百姓是我大明的百姓,难道新城内的十几万人就不是我大明的百姓?牺牲小众,拯救大众,这才是真正的拯救!真正的仁义!”
众臣惊讶,没想到皇太子小小年纪却伶牙俐齿,连一向嘴皮子利索的左都御史唐世济都被怼的一时间哑口无言了,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崇祯皇帝也是很意外,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切,暗暗替自己儿子打气加油,他早就受够了这个嘴炮唐了,整天满嘴的仁义道德,老子这么大人了,需要你教做人?
唐世济脸色涨红,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高血压差点上来了,很是激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殿下轻言杀戮,还强词夺理!”
朱慈烺觉得有趣,道:“本宫如何强词夺理了?本宫所杀的奸商、贪官、鞑子,哪一个不是破坏我大明的奸邪之徒?杀他们也算是杀戮?也算是罪孽?”
唐世济渐渐有些上头了,他昂着头颅道:“百姓可并非奸邪,殿下却杀了他们,不仅是新城外的百姓,听说殿下之前还在良乡杀过三千多个百姓,臣所言不虚吧?”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所言不虚,都是本宫杀的,本宫在良乡杀的那些人,都是趁乱发国难财的小人,鞑子刚走就抢夺仓库和百姓钱财,趁乱打砸抢烧,无恶不作,祸害大明百姓,这样的人不该杀吗?”
朱慈烺看向冯英,道:“刑部尚书,你来说说,按照《大明律》,这些罪该处何刑罚?”
刑部尚书冯英出班奏道:“回禀殿下,按《大明律》,凡盗仓库钱粮等物,无论几人,总数四十贯以上,不论首从,并脏论罪,皆斩!若窃盗临时有拘捕、及杀人者,皆斩!”
唐世济额头隐隐有些冒汗,他感觉这皇太子有点不好对付啊。
百官们出奇的没人插嘴,都在静静的看着皇太子和本朝御史第一人嘴炮唐的撕逼大战。
朱慈烺又道:“至于唐御史你说的在新城外受到裹挟的百姓,在战场之上,死伤谁不恐惧?然而这些百姓却心甘情愿拿着铲子往护城河填土,你可知道每次鞑子破城是如何对待城里的百姓吗?”
朱慈烺指着唐世济喝道:“你自己可以去看看!顺义、怀柔、宝坻各城,去问问城中的百姓,鞑子破城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轻则抢光城里所有财物,奸淫掳掠百姓,重则屠城泄愤!你知道那是什么场景吗?”
唐世济一时被说懵了,自己饱读诗书为何还说不过一个孩子?虽然皇太子说的很有理,但他还是不服气。
他嗫嚅道:“即便如此,殿下也不能下令开炮伤了百姓,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
朱慈烺皱眉道:“如果那些百姓帮助鞑子破城,该当如何?”
唐世济道:“不是没破城吗?”
朱慈烺强忍着怒气,轻呼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变得平静:“那依你之见,鞑子驱民作战,你有何良策?”
唐世济又道:“臣又不在新城,如何知道怎么办?”
朱慈烺闭起了双眼,半晌后才缓缓睁开,道:“唐世济,你可懂兵法?可知道仗该怎么打吗?”
唐世济很郁闷,也很直接:“臣是文官,并不懂兵法,更不懂如何打仗。”
朱慈烺再也忍不住了,他快步上前几步,指着唐世济的鼻子道:“你他娘的什么都不懂,那你还说个屁啊!”
说完,朱慈烺转身扬长而去,重新走到崇祯皇帝御座旁的小板凳上坐了下来,不再看他一眼,这沙雕真是读书读傻了,满脑子的圣贤思想,跟他聊天纯属瞎掰扯。
崇祯皇帝则是看着身边的朱慈烺,给了他一个会心的笑容。
唐世济直接被怼的懵逼了,呆呆的站在原地,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乱,半晌后才猛的一个激灵道:“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朱慈烺则是鸟都不鸟他,惹得不少官员们纷纷议论,学识渊博的文官们皱着眉头,暗道皇太子粗俗,一些太子党和武将们则是暗暗发笑。
第139章 大奸温体仁
温体仁有一个习惯,一到有他策划的重大行动之时,都会托病不出,上表请辞,以示身在事外。
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躲在北京湖州会馆之内,静待好音,结果唐世济败了,还被皇太子骂成了狗。
在京师湖州会馆的温体仁听到消息后,眉头紧皱,觉得要重新评估这位皇太子的实力了,论政治斗争,他温体仁自信天下无敌。
无论百姓多么苦,局势多么乱,就像这次清兵入关,他从未献上一个建议,整日就忙于和人作对。
当初的讲官姚希孟,准备升为詹事了,温体仁讨厌他,就用他假冒武生的事情,将他夺职去掌管南院。
礼部侍郎罗喻义本来很有声望,因为给崇祯的文章中说“左右未得人”的话,温体仁认为是在讽刺自己,就让让他去掉这句话,罗喻义坚持不从,最后被免职了。
文震孟入了内阁,温体仁不能阻止,就派人每天盯着他,刺探他的过错,再派人弹劾,直到将文震孟赶出内阁。
礼部侍郎陈子壮曾经当面指责温体仁,不久以议论宗亲藩王的事情忤逆皇帝旨意的名义下狱,官位也被剥夺。
郑鄤说了他几句不好听的话,下大狱,坐等被剐;阁臣何吾驺,得罪他,罢官下岗
诚意伯刘孔昭弹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弹劾黄景昉,都是按温体仁的指示做的,他醉心于排除异己、打击政敌。
这些年,上疏弹劾他的大臣不计其数,然而这些大臣不但没能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时间久了,温体仁感觉自己树敌太多了,心中有些担心,怕一个不慎自己凉了招致报复,为了不给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崇祯的上疏,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全部不存入档案,企图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