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辅娇娘-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胆战心惊地等待有人接发自己,不料一早上过去,好像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反倒是去阅卷的时候,大堂内充斥着一股难以言述的臭气,细细分辨,臭气竟然是来自某一份试卷。

    昨天怎么没发现考卷这么臭哇?

    为不影响总裁官对考卷的判断,总裁官将卷子交给了一位誊抄管:“拿去重新誊抄一遍。”

    “是!”

    被委派誊抄的是另一位誊抄官,他规规矩矩地将试卷誊抄了过来。

    正午,所有考卷批阅完毕。

    下午,内正堂开放,一份杏榜在礼部主持官员以及禁卫军的护送下,被送到了皇帝的手上。

    皇帝阅过,交由内阁盖了印章。

    第二天早上,贡院终于对天下学子放了榜。

    ------题外话------

    猜猜谁考了第一

 210 会元!(一更)

    国子监昨日便得到了消息,今日要放榜,国子监索性给六堂监生们放了假。

    蒙学与科考没关系,正常上课。

    以往都是萧六郎放假,小净空放假,萧六郎不放假,小净空还放假,这回轮到小净空一个人去上学了,小净空一脸幽怨。

    “谁说蒙学的学生就和科考没关系呢?我不得去看看家里那小子考得怎么样了?”小净空拎着书袋,小手背在身后,身子稍稍前倾,走出了隔壁赵大爷去遛弯的步伐。

    他小脸皱成一团,叹着气,愁死个人的那种。

    赵大爷操心最不让他省心的小儿子的时候就是这种画风。

    萧六郎没太着急去看成绩,反倒是街坊们一窝蜂地去了,他们下了赌注哇,必须看看赢没赢。

    冯林与林成业也去了,他俩是半夜就起了,一直蹲守在贡院的门口。

    与他俩一道蹲守的还有不少满怀热切的考生。

    辰时,贡院的大门才打开,两位侍卫出来将贡士榜单张贴在了告示栏上。

    因会试放榜时节正值杏花盛放,因此贡士榜也叫杏榜。

    冯林与林成业第一冲过去,冲在了杏榜最前面。

    他俩从第一名会元开始往下看。

    “不是吧?”

    他俩异口同声惊呆了。

    第一名是、是萧六郎。

    但不止萧六郎。

    居然还有安郡王!

    这一届的杏榜出了两名会元!

    这才是令二人目瞪口呆的原因,旁人不了解萧六郎的实力,他俩被萧六郎辅导了这么久,怎么可能不明白?

    不过,安郡王也确实厉害,加上家世背景都远非萧六郎可比,所以安郡王拿第一在他俩看来也并不出奇。

    奇的是是他俩并列第一了。

    在整个昭国的史上都从未出现过如此震惊的事情。

    这其实是有缘由的。

    在会试中,只有大全甲卷才有资格成为会元,而一般一场会试下来,总裁官不会允许出现两份大全甲卷,也就是说,会元只有一个。

    这次的会试出了点岔子。

    拜那位作弊的誊抄管所赐,安郡王的试卷被押后了,萧六郎的试卷是先行阅卷的。

    当阅卷们批改完三场所有的试卷,从中挑出总成绩最靠前的两百份试卷,移交到两位正副总裁官的手中。

    这些试卷就不是一场一场分开的了,三场按照编号放在一起称之为一份。

    而这些考卷中,所有阅卷官们都打了甲的被称为小全甲卷。

    小全甲卷到了两位正副总裁官手中,又得了两个甲的,方谓之大全甲卷。

    正副两名总裁官批改到编号为六十九的考卷时,瞬间被考生的实力惊艳了。

    这次的副总裁官都是庄太傅的门生,这次做总裁官自然是偏向安郡王的,他们在此之前对安郡王的做题风格也有一定了解。

    老实说,看到这份誊抄过后的考卷时,他俩都觉着与安郡王的风不太像。

    可这份考卷实在做得太好、太精妙,完全超乎想象,属于那种无法形容的优秀。

    除了安郡王,普天之下也没谁能做出如此厉害的章了。

    所以哪怕感觉古怪,二人还是笃定这是安郡王的考卷,齐刷刷地给了两个甲。

    萧六郎的试卷于是得到了大全甲。

    等到最后一天,他俩批改到真正的安郡王的试卷时,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这似乎才是安郡王的风啊!

    可如果这是安郡王,那个是谁呀?

    众目睽睽之下,二人又不能把之前的全甲卷改回来,像顾承风那样往上添字容易,真把字擦掉却是不可能的。

    二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给了安郡王两个甲。

    以往出现这种状况,会将杏榜与二人的试卷送入宫中交由皇帝与内阁定夺。

    试卷上依旧只有编号,没有名字。

    不过大家心知肚明,其中一份必定是安郡王的。

    皇帝看过试卷后,没立刻定夺,而是将庄太傅叫了过来,让他自己来挑选。

    庄太傅心中冷哼一声,这有什么好挑选的?如今世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也能与他的嫡孙相提并论了么?

    然而当他带着不屑的态度看完两份考卷时,突然就哑口无言了。

    他是安郡王的亲祖父,他当然认得出哪一种风才是安郡王的。

    皇帝问道:“还需要叫其他的内阁大臣过来甄选试卷吗?”

    庄太傅拱手道:“不必,一切交由陛下定夺。”

    皇帝笑了笑,道:“朕瞧这两份试卷都好,不如并列第一,太傅意下如何?”

    庄太傅如释重负:“陛下圣明。”

    能让庄太傅容忍另外一个人与自己的孙子并列第一,可见对方的考卷究竟有多优秀了。

    完全没法儿黑。

    甚至其实力必须在安郡王之上,但凡难分上下,庄太傅就绝不会允许出现这个并列第一。

    只是皇帝也不能一下子把安郡王压下去。

    如今内阁还掌控在庄太傅手中,考生若入仕,必得先落在庄太傅手里。

    皇宫的某个角落,一棵大树后传来两名男子的声音。

    “怎么办事的?不是让人拿走了吗?怎么还是出现了?”

    “佟大人说,他的确将安郡王的试卷藏起来了,可不知为何,安郡王的试卷又在最后一天出现了,他怀疑是闹了鬼。”

    “世上哪儿有鬼?”

    “如果不是闹鬼,是人为,那么对方为何不揭穿佟大人?”

    “说的也是。”

    “那下一步的计划”

    “哪儿还有什么下一步的计划?杏榜都出来了,你以为还能再重考一次吗?”

    原本计划弄丢安郡王的试卷,以庄家的势力不难查出试卷弄丢了,一定会想办法让春闱再来一次。

    第一场春闱时他们没能动手脚,是因为他们是春闱前两天才知道安郡王的弱点。

    那时他们已经来不及进行周密的部署了,只能用了迂回的法子令春闱重考一次。届时他们会让考场出点岔子,延误开卷的时间,安郡王到了晚上看不见,自然就落榜了。

    “真是可惜了!”

    萧六郎与安郡王同时获得会元,清风楼赔钱赔惨了。

    顾娇的一千两成功便成了一万一千两,开心!

    碧水胡同的街坊邻居们全押萧六郎考第一,他确实考了第一啊,并列第一难道不是第一吗?会元的封号朝廷已经下方了,一个小小的清风楼敢不认账吗?

    清风楼哭惨惨。

    街坊们赚了满钵,赶忙来找老太太搓叶子牌。

    老太太:嗯,很好,钱包鼓了,羊儿肥了,可以开宰啦!

    全都是她哒!

    老祭酒才从外面回来,刚走下马车,就被老太太揪住领子,拖去了隔壁赵大爷、赵大娘家打牌!

    主要是负责背钱钱!

    冯林这次也考上了,差不多算是吊车尾,第一百七十六名,一共是两百一十名。

    乡试时,他是幽州的十七名,到了京城的春闱居然就成一百七十几名,这落差,让人心梗啊。

    不过他这都算是考得好的了,幽州乡试中排在他前面的好几个都落榜了呢,上榜的比他靠前的也不多。

    这真的是神仙打架,太凶残了!

    林成业也上榜了,他的成绩还不错,第一百二十三名。

    要知道,乡试时幽州一共录取五十人,他排行四十五,差点都没考上举人。

    林成业乐得都傻了,几千两没白花,六郎师父太厉害啦!

    冯林深深地点头看着他,不愧是充了钱的玩家!

    杜若寒在榜上排行十五。

    与自己想象中的略有差距,他的目标是前十来着,不过这也是顶顶好的名次,毕竟是全国统考,还都是顶尖的学子,三年考一次,一共才录取两百一十人。

    杜若寒不是好高骛远之辈,也不过度自傲与自信,他很快便接受了自己的成绩,并且为此感到满意。

    当然他也明白自己能考上多亏了顾娇,要不是她给的风寒药,他早在第一场就倒下了。

    这可不是县试、府试那种实力差距很大的考试,大家都是佼佼者,一门不如意,甩开的往往不是几十名,可能是榜上与帮下的距离。

    当晚,杜若寒便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了碧水胡同。

    自打萧六郎考上会元的消息传出去后,家里的门槛就快被人踏破了。

    冯林与林成业也来了。

    因此看到杜若寒,萧六郎并不算太意外,就是他手里的东西嘛

    萧六郎见他都快拎不下了,少有地客气了一次:“就考了个会元而已,用不着这么兴师动”

    “娇娘!我来啦!”杜若寒兴冲冲地跑进了屋。

    妥妥哒冯林同款。

    萧六郎黑了脸。

    与顾娇梦境中一样,萧六郎爆了春闱史上最大的冷门,甚至因为有了安郡王,萧六郎的这个第一在众人眼里有了更强大的含金量。

    与安郡王并列第一,这穷小子是得多逆天?

    这可比工部衙门的爆炸事故传播速度快多了,一日功夫,全京城都传遍了。

    自然也传进了宣平侯的耳朵里。

    宣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