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出自中庸第十三章,意思是道离人不远的。如果有人故作高深,使得道远离人们,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这题的切入点不少,可以探讨道的本质与形式,也可以深究实行道的度与方式。
经历了一轮比一轮残酷的童试、乡试与会试后,突然拿到这么简单的题目,考生们反倒不习惯了。
于是考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所有考生都一脸懵逼地看着桌上的试卷,严重怀疑考官发错了。
“考试开始。”礼部尚书提醒了一句,考生们才如梦初醒,拿了草稿纸开始破题。
若非说本场考试有什么难度,大概就是时间,只有两个时辰。
不过看在考题确实不难的份儿上,这点时间也够了,就连冯林与林成业都没感到太大压力。
小考是不计入总成绩的,它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提前为殿试热个身,再就是学学御前礼仪和考场规矩。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共同监考。
萧六郎坐在第一列的倒数第二个位子,这位子本不大容易引起考官的注意,奈何他身边放了一个拐杖。
鸿胪寺卿一下子注意到了那个拐杖,他小声问身旁的太监:“那是谁?”
太监数了数萧六郎的考号,又看了看手中的对牌,道:“是国子监的一位监生。”
“怎么是个”
鸿胪寺卿本想说,怎么是个瘸子?
话到唇边觉着此话不妥。
本朝既然放宽了科举条件,那么自己作为朝廷命官就该好生接受就是。
只是鸿胪寺卿依旧忍不住被萧六郎吸去视线,这不怪他,实在是本朝开朝至今还真没哪个瘸子来科考的。
尤其是考到了殿试这一步的。
脸上有疤的倒不少。
这小子不会也是个脸上有疤的?那会不会把陛下给吓到啊?
鸿胪寺卿决定去瞅瞅,若真是个丑的,那说什么也得把他落了,至少不能把他的试卷呈到皇帝面前,吓坏皇帝他们吃罪不起。
鸿胪寺卿于是走到萧六郎跟前去看。
只一眼,他就彻底呆住了。
萧六郎十分淡定地答完试卷,没提前交卷,因为交了也不能走。
下午是学习规矩与御前礼仪,老实说,在两百一十名贡士里头,寒门学子并不多。并不是寒门学子不够刻苦,而是他们的教育资源与教育体系远不如贵族子弟。
一个家族要培养出一名进士往往是要付出极大心血的,譬如袁家子弟与庄家子弟就有袁首辅以及庄太傅这样的大儒做老师,他们随便指点一两句都能让家族子弟受益匪浅。
再不济是像王渊那样的江南才子,出身书香世家,家中出了两名进士,也能对他进行很好的指导。
寒门子弟出头难。
这次的贡生里大多是有一点家底的考生,在家里就请了专人教导过一些礼仪规矩,因此大家学习御前礼仪,整体的进度很快。
酉时,考生们学习完毕,拿上自己的考引与对牌出了皇宫。
冯林没太学会,他问林成业,林成业原本是会了的,可被冯林一问突然就不确定了。
“六郎。”冯林哀求地看向萧六郎。
萧六郎在马车里给二人演示了一遍。
杜若寒拍着折扇道:“哎?小六子,你的礼怎么行得这么好啊?”
乍一看,真不像个乡下来的穷小子。
不是他吹啊,萧六郎的礼比安郡王也不差,这小子是搁哪儿学了一身京城贵公子的气质?
萧六郎淡道:“多看看不就会了。”
“你小子算了。”杜若寒摇摇折扇,没说出自己方才打算问什么,“时辰不早了,我走了!要不要送你们回去啊?”
冯林道:“不用了,我们有马车。”
冯林与林成业一辆马车,萧六郎自己也有刘全那边的马车。
“行,那这两天咱们就先别见面了,好生在家里待考。”杜若寒说罢,转身下了马车。
冯林对萧六郎道:“六郎,我们也走了。”
萧六郎看得出他有些紧张,对他道:“什么都不用想,陛下不是毒蛇猛兽,就算出点岔子也不会把人怎么着,好好考就是了。你也一样。”
他看向林成业,“殿试不考八股,只考策问,这一年你策问的进步很大,放手去做题就好。”
林成业在萧六郎身边学了这么久,萧六郎一直是个严师,从来没有表扬过他。好像他怎么努力都不能让萧六郎满意
可刚刚,萧六郎说他进步很大?
林成业比被国子监的夫子夸了更高效!
他的脊背一下子挺得直直的,正色说:“我我、我会、好、好考!”
“嗯。”萧六郎点头,“这两天就别看书了,安心待考。”
“嗯!”
得了表扬的林成业斗志满满地下了马车,与冯林一道坐上了自己的马车。
这两天,几人都在家里没出门。
十七号,殿试正式开始。
这一日全京城的书院放假,包括国子监。
两百余名考生天不亮便来到宫门外等候,一名考生将考引落在了家里,急得差点没晕过去,幸而他住的那间客栈老板发现了考引,亲自快马加鞭给他送了过来。
虽说殿试一般不刷考生,但如果考都不考的话还是会被刷的。
殿试的检查又严格了些。
有些住京城的考生,家长也过来了,只是他们不被允许靠近皇宫,数百米之外就让人拦了下来。
像庄太傅与袁首辅这样的朝廷大臣自然是例外了。
他俩是来上朝的,顺带叮嘱了自家孩子几句。
其余考生看在眼里,瞬间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
“好好考,什么都不必想。”庄太傅对排在队伍末尾的安郡王说,他抽到的考号是倒数第二,然而因为庄太傅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几乎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
安郡王笑了笑:“祖父请放心。”
庄太傅给安郡王理了理宽袖,这是在告诉他,你只管考,剩下的交给我就好。
以安郡王的实力,加上庄太傅的势力,何愁他不拿下第一?
至于潜在的威胁,他有一百种办法落了对方的试卷!
这一刻,考生们简直是羡慕极了,羡慕安郡王的才学,也羡慕安郡王的家世。
庄太傅不能逗留太久,转身就要离开,忽然,一道高大巍峨的身影靠了过来。
“哟?这不是庄太傅吗?这么巧。”
这欠抽的声音,不是宣平侯又是谁?
庄太傅如今见了他就头疼,全朝廷最厌恶的人,非宣平侯莫属!
庄太傅拿着手中的笏板,淡淡地说道:“这句话该老夫来说才对,这还没日上三竿呢,宣平侯怎么就来上朝了?”
谁不知道,宣平侯从不早朝。
这儿人多,宣平侯还是端着的,他优雅从容地说道:“本侯和你一样。”
庄太傅嗤了一声,和他一样?和他什么一样?难不成也来送家中的孩子殿试?呵,凭谁?他家里那两个大器不成的庶子吗?
宣平侯没理会庄太傅的不屑,他勾了勾唇角,大步流星地走上前。
宣平侯自带气场,一下子将所有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考生们想看又不敢,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宣平侯在萧六郎身边停下,抬起手来,认真又郑重地为萧六郎正了正衣冠。
------题外话------
还有月票吗?
254 虐渣
众人都被宣平侯的动作弄懵了。
啥情况?堂堂宣平侯居然会为一个考生整理衣冠?这可不是寻常的喜爱这么简单了,一般来说,只有关系十分亲密之人,亦或是对自己尤为看重之人才会如此。
萧六郎在全京城的名气可能算不上大,然而在科举圈是彻彻底底出了名的,他出身寒门,却在春闱中与安郡王并列第一,这让他名声大噪。
加上他又不良于行,越发让人对他多了几分注意。
他是极好辨认的,毕竟来参加殿试的也没第二个瘸子了。
大多数人看见他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小子长得也太好看了吧?第二反应就是怎么就是个瘸子呢?而两种反应之后才是,这小瘸子居然考上会元了?
众人对他惋惜有之、羡慕有之、不屑有之总之情绪很复杂。
但在场没有一个人能预料他会入宣平侯的眼。
没错,即便宣平侯表现出了对萧六郎的看重,也没人把他俩往父子关系上猜。
众人暗暗嘀咕,宣平侯不是武将么?他不是最看不上那些酸腐的读书人么?历界春闱出了多少优秀人才,怎不见宣平侯对其中任何一个青睐有加呢?
这小瘸子是哪一点打动了宣平侯,竟让从不早朝的宣平侯起了个大早过来送他进考场?
萧六郎依旧是没什么变化,看不出喜悦或感激涕零。
宣平侯倒也没恼,依旧特别神气地给他整理衣冠。
宣平侯其实一直都不是个很称职的父亲,他大半时间都混在军营,对家中儿子关心甚少。
萧珩能成为冠绝昭都的天才少年,除了天赋异禀外,其余基本上是信阳公主的功劳。
信阳公主是慈母也是严母,她自幼饱读诗书,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满腹经纶,她悉心教导他,于是就有了世人眼中的萧珩。
萧珩很小的时候,每天都巴巴儿地等在府门口,要背诗给他听。
可他总是回得很晚,小萧珩都在门槛上睡着了。
要不就是萧珩背了,他敷衍地听完,点头说好,小萧珩就很生气,说:“你没听你没听!我明明背错了三个字!”
年轻气盛的宣平侯,在儿子面前不能掉了脸子,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才疏学浅,会虚张声势地对儿子发火:“背诗有什么了不起的?男子汉大丈夫,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才是本事!你是拿得动枪,还是舞得动刀?”
小萧珩很受伤。
宣平侯还没学会怎么做个好父亲,萧珩就死在了那场大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