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力不敢,大力只有欣喜,那有怪罪,要是大力回去告诉汤大哥,我想汤大哥一定也会欢喜不已的。”王大力连忙道。
李战道:“只能告诉汤庄主一人,我的身份还要瞒一段时间!”
“战儿!”李世民道:“你说的活字印刷术,能不能快点弄出来,我怕你在长安的时间不多了,高昌蠢蠢欲动,那位高昌王不打是不行了。”
一听到这话,只听王大力吼道:“陛下,玄甲军时刻准备!”
“好!”王大力的话语,真的是让李世民开心不已。
一边的李战也是笑道:“父皇,玄甲军不愧是我大唐第一强军,不过,请父皇放心,大唐虎贲军,鸠虎军,爷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此次高昌之战,必胜。”
“战儿,等你高昌大胜之日,就是朕将你身份公布天下之时。”李世民开心不已。
“谢父皇!”李战躬身。
跟着就听李世民道:“战儿活字印刷术要快呀。”
李战笑道:“请父皇放心,十日之内,不过,我要将作监为我所用。”
“从此时开始,将作监只为你服务,朕的旨意马上就下。”李世民毫不犹豫。
李战哈哈一笑道:“多谢父皇!”
大概是下午,将作监中,太子李承乾陪在李战的身边,王大力被李战请去清风楼玩去了,人家千里迢迢的送竹纸来,应该要好好的玩一下了。
至于李战,就要开始研究活字印刷了。
首先现在是贞观年间,要知道唐朝的贞观年间印刷术是真的不行,现在大唐连雕版印刷都没有发明出来,一直要到唐朝的中后期,才会出现雕版印刷。
有人会问了,那现在唐朝怎么有书籍。
书佣不知道大家听到过没有,所谓书佣,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时负责抄书工作的人,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抄写员或者打字员。
这样的职业在古代诞生很早,地位也一直不高,名字也发生过多次变化。
最早的时候,它曾叫过“书人”、“书手”、“书工”,最后才叫“书佣”,只是不管名字怎么变,身份和工作内容一直没变:抄书。
把那些珍藏的典籍,一本一本抄录下来,装订成册,流传于世,给越来越多需要它的人去看。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几千年前祖先的历史,传承伟大的华夏文明,他们是背后的无名英雄。
这个工作很苦,每天就是伏在案子上,一笔一划地抄书,而且绝不能潦草,每一笔都要写得方方正正,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既要字写的好,又要有耐心。
抄错一个字,整本书就毁了。
更重要的是,在那年头,做这种活的,确实不是普通人,有这种本事的,有多少人愿意凭这个工作混饭吃?至少贵族子弟,儒家学子,大多数都是不屑去做的。
愿意凭这个混饭吃的,大多数又没有这个本事,没文化的,或者是粗通点文墨的都不行,文化不错但是字写得烂的同样不行。所以古代做这个工作的,基本是这样几类人:一是贫寒的书生,二是破落贵族子弟,甚至还有犯罪服役的囚犯。
从汉朝开始,一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随着11世纪的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成熟,就不用书佣抄书了。
虽然说唐朝中后期,这个雕版印刷业的形成但是一刻就是整版,这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实在是太浪费太麻烦了,所以大唐的时候,印刷品主要集中在一些都会区和发达的商业中心,但这些地方的印刷品主要是关于佛经、历书等的书籍,而且印刷的作品极为有限,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推动作用不大。
活字印刷术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不过,李战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这个木活字其实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省钱的,而木活字可不是毕昇发明的,创制了木活字的男人叫王祯。
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着作——《农书》。
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
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
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随后明、清两代,木活字普遍流行,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宗谱。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京城发行的朝廷“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
李战直接将自己从大百科全书上抄下来一本王祯的《活字本方志》丢给了将作监大匠,那位大匠看了看后一个躬身道:“十天!”
李战露出开心的笑容。
大唐第一长子
第五百六三章 李世民怒吼 伊州被攻
将作监的大匠走了一边的李承乾看着李战道:“大哥真的以后我们就不需要书佣了,而且书籍会变得很便宜?”
“呵呵当然了承乾,你会看到一个伟大的发明,对了张玄素先生今天在不在?”
李战一问,李承乾连忙的道:“不在东宫,今天张先生休息,对了孔先生在。”
“孔颖达!”李战点头道:“他也可以。”
孔颖达太子右庶子孔子第31世孙,在太子东宫,他是众位师傅之首,此时的孔颖达正在东宫之中准备教导太子。
就在此时,太子也是姗姗来迟。
“怎么来的这么迟呀?”孔颖达轻哼一声,要知道孔颖达可是出了名的严师。
“啊!”李承乾笑着一个躬身道:“孔师傅,我去了将作监。”
“将作监?”孔颖达眉头一皱道:“怎么又去那里了,不是告诉你学业最重吗?”
虽然李世民提高了将作监的地位,不过,对于孔颖达来说,读书,士子,那才是最高贵的,太子就应该做高贵的事情,将作监这种低贱的地方还是少去。
所以皱眉之后,孔颖达拿起了戒尺道:“迟到五下!”
“噗!”李承乾心中一个无语,要知道这戒尺五下可是很疼的,孔颖达这个家伙可不管你是不是太子,反而你是太子,孔颖达会卯足劲打你。
所以为自己手掌安全的李承乾立即道:“等一等孔师傅,我是因为你才去的将作监。”
“蛤!”孔颖达有些不懂的看着李承乾道:“你为了我?”
“是是!”李承乾连忙的解释道:“孔师傅,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大哥李战他的竹山研究出了一种用竹子制作的纸。
父皇今天看了,十分的喜欢,赐名玉扣纸。”
“哦!”一说到纸,孔颖达来了兴趣道:“那可真的是太好了,不知道这玉扣纸质地怎么样,价格贵不贵。
要是质地好,价格便宜,老夫以后倒是可以换纸了。”
“嘿嘿!”李承乾笑道:“孔师傅,父皇说这玉扣纸,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
“哦陛下乃是一代书法大家,他这样称赞,玉扣纸的质地当是上品,价格呢?”孔颖达有些迫不及待的问向李承乾。
“回孔师傅,玉扣纸的价格只是藤纸的十分之一!”
李承乾说完,孔颖达立即笑道:“那太好了,什么时候玉扣纸售卖,老夫定要买上几十刀!”
不过,孔颖达笑完之后,李承乾道:“孔师傅,你可知道玉扣纸最大的用处是什么吗?”
“玉扣纸最大的用处?”孔颖达想了想道:“写字?”
李承乾摇头道:“不是,是印书我大哥说,玉扣纸印的书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