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当然也发现了吕布一路上在频频看他,对此,他心里也是充满了疑惑。
他不记得自己以前跟这位吕刺史有什么交集啊?
如果硬要说的,也就是他对这位在短短几年内屡立大功,从而登上高位的吕刺史其实还是挺钦佩的。
原因也很简单,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以汉征西将军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而这个梦想,便是由于西北的鲜卑和羌人不断为祸。
堂堂大汉居然被外族所扰,这对于内心极度骄傲的曹操来说是难以容忍的。
而这位吕刺史的崛起之路,正是踏在北方胡人以及西方羌人的尸骨上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吕布之前所走的路,便是曹操梦寐以求的路。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虽然和吕布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心中也难免对这位吕刺史有些神往,乃至钦佩。
换而言之,如果好感可以具化为数值的话,一般没什么的交集的人对吕布的初始好感度可能是零,部分听说过吕布事迹的人对吕布的初始好感度可能有二三十,那么曹操对吕布的初始好感度起码也是五六十起步。
这意味着什么呢?
也就是可惜了曹操不是个妹子,否则的话吕布攻略曹操的难度可能比将来攻略貂蝉还简单——虽然在这个时代收后宫也不一定需要好感度就是了,先上车候补票,先成为夫妻,再培养感情,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正是因为如此,虽然曹操很奇怪吕布为什么一路上频频打量他,但是心里却没有半点被冒犯的不高兴,反倒是下意识的昂首挺胸,仿佛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一般。
你还别说,虽然曹操个子不算太高,皮肤也略显黝黑,但是支棱起来后人还挺精神的,也算得上是精神小伙一枚。
当然了,如果此刻他旁边的不是吕布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有对比才有差距,就算再怎么精神,身材和颜值的差距还是没法弥补的。
就这样,一行人离开了并州军大营,然后从洛阳北门进了城,直奔皇宫而去。
皇宫里,何太后和天子刘辩已经等候多时了。
永乐宫。
承恩殿。
一名内侍从殿外走入,出声禀报道:“禀奏皇上,曹将军携并州刺史吕布已至宫中,现在正在殿外等候。”
因为天子刘辩这次算是私下召见吕布,所以地点并没有选择在南宫,而是定在了北宫。
介于刘辩如今年龄尚小,主事之人实际上还是何太后,所以地点也进一步定在了永乐宫。
甚至于,就连选择在永乐宫的承恩殿召见吕布,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大殿里,听到内侍的汇报,殿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均是精神一振。
主位上,坐在刘辩身后的何太后不动声色的碰了碰刘辩,刘辩也是当即会意,连忙开口道:“快宣曹卿和吕卿觐见。”
承德殿外。
吕布看着大殿上面牌匾上那硕大的承恩二字,也是不禁微微一笑。
就在这时,刚刚进去通禀的内侍也是出来了:“陛下有旨,宣曹操、吕布觐见!”
闻声,吕布和曹操对视了一眼,便一同朝着大殿中走去。
130。觐见
承恩殿中。
因为是私下召见的缘故,殿中并没有什么人。
除了坐在主位上的天子刘辩以及刘辩身后的何太后之外,就只有一些侍从。
吕布和曹操一起走进了大殿,看着殿中坐在主位上的天子,以及天子身后衣着华贵的何太后,两人也是同时行礼道:“臣吕布(曹操)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见状,坐在主位上的刘辩也是连忙按照何太后事先吩咐他的起身开口道:“两位爱卿快快免礼,快请入座吧。”
“谢陛下。”
面对做出了这么一番礼贤下士姿态的刘辩,吕布和曹操也是先谢恩,然后才坐到了两边的位子上——秦汉时期,天子和群臣都是坐着治理天下的,所以并不需要刘辩这个天子专门赐座,殿中本就有为大臣准备的坐席。
而在曹操和吕布入座之后,殿中的侍从也是给两人呈上酒水茶点。
等到这一切都妥当了之后,坐在刘辩侧后方的何太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哀家久闻并州刺史吕奉先,北击鲜卑,西拒羌胡,战功累累,今日一见吕卿,果然英武不凡。”
开口的是何太后,而不是天子刘辩,对此,吕布并不意外。
在他的了解当中,天子刘辩本就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更何况如今年仅十岁,方才他能够有条不紊的宣两人进殿并且安排两人入座,吕布就觉得何太后已经把他调教的不错了。
不过现在到了谈正事的时候,自然就指望不了这个幼年天子,而是需要何太后亲自下场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何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是她这一脉的外戚势力已经分崩离析,如今仅剩下何进留下的袁绍和曹操还愿意听她和天子调遣,她实在是无人可用。
毕竟,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她肯定是指望不上那些世家大臣的,就算还有些汉朝老臣忠于天子,那也仅仅只是忠于天子而已,跟她,甚至跟刘辩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何太后只能靠自己。
而对于何太后的开口夸奖,吕布也是微微欠身,回应道:“太后过誉了,臣不过是做一些本分之事而已,当不得太后如此夸奖。”
“本分”听到吕布这么说,何太后也是不禁有些唏嘘:“本分二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如今又有几个人能恪守自己的本分呢?吕卿还能记得这‘本分’二字,就已经不枉哀家的赞誉了。”
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何太后对吕布的第一印象可谓十分不错。
一来,袁绍和曹操早就向她禀报过吕布之前在温明园时的言行,并且向她介绍了吕布的情况,这让她在心中对吕布已经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大概看法。
二来,人多多少少都是个视觉动物,吕布那高大英伟的形象属实加分。
三来,刚刚吕布那“本分”二字,也算是说到何太后的心坎里去了。
如果每一个汉臣都能恪守自己的本分,他们母子俩的处境又怎么会像现在这么艰难呢?
当然了,身为当今太后,何太后的心机也不可谓不深沉,这从她用十常侍来背黑锅去除掉何进,又借何进之手来剪除十常侍就能看出来——虽然最后她玩脱了就是了。
所以这里的好印象顶多也就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候能当个加分项,并不会直接影响何太后接下来的决定。
至于吕布这边,太后的夸奖又不能当饭吃。
因此在简单的回应了一句之后,吕布便直奔主题问道:“不知陛下和太后召臣入宫,所为何事?”
没有想到吕布居然会这么直接,何太后心里也是微微愣了一下子。
不过随即她也就反应了过来。
看着阶下座中的吕布,何太后心里也是不禁暗暗道——性格如此直爽,果然像是忠贞不二之臣——而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了。
第一印象好了,不管你做什么事,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朝着好的方向联想,反之亦然。
在心里又默默给吕布戴了顶忠贞不二的帽子,面对吕布直来直去的提问,何太后也是缓缓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天子和哀家,想要看看咱们大汉的忠贞之臣。”
听到何太后这么说,吕布心里轻笑一声,也是回道:“臣惭愧。在臣看来,像皇甫将军、朱老将军这般,才是臣等楷模。”
没有想到吕布会突然提到皇甫嵩和朱儁,何太后神色也是微微有些黯然。
她何尝不知道皇甫嵩、朱儁对大汉忠心耿耿?
然而当初何进因为怕皇甫嵩和朱儁这两位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战功累累的老将军威胁到他的权利,早就把皇甫嵩和朱儁的实权都给剥夺了。
现在的皇甫嵩和朱儁,纵然忠肝义胆不变,却也有心无力。
反倒是面前这个吕刺史,北击鲜卑,西拒羌胡,中间也一度参与到平定黄巾的战事中来,如今也是手握重兵。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却是要比有职无权的皇甫嵩、朱儁之流强上千倍万倍。
只是,这种容易伤了老臣之心的话何太后肯定不能说出来,即使现在在场的并没有什么人。
她只是道:“吕卿不必妄自菲薄,忠肝义胆,自有天鉴。不过哀家听闻吕卿领兵刚至洛阳不久,不知吕卿接下来有何打算?”
暗道一声终于到了正题,吕布也依然是按照他之前在温明园的说辞道:“回太后,臣当初奉大将军密令领兵前来洛阳,意图诛杀阉党。谁料臣晚来一步,不光阉党已除,就连大将军也不幸身死。”
“以臣本意,既然阉党已除,臣就没有理由留在洛阳,所以臣本打算择日觐见陛下,然后就领兵返回并州的。毕竟外兵驻扎在京师,总归不妥。不过先前黄司徒劝臣,如今洛阳大乱方定,说不定还有宵小意图作乱,让臣暂且留下,万一再有变故也好为国尽忠。”
“不过,虽然黄司徒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外兵留在京师,始终有欠妥当,所以臣还在犹豫,没想到却得到了陛下与太后召见。如今既然见了陛下,今后何去何从,臣自当遵从陛下与太后诏令。”
131。许诺
吕布的表态听在何太后耳中,无疑是天籁之音。
如今何进、何苗身死,何家外戚势力分崩离析,他们母子二人无依无靠,全赖袁绍和曹操守住了皇宫,才不至于沦为他人手中的傀儡。
可现在,却有一名手握重兵的外臣告诉她他愿意效忠于天子,听天子调遣,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努力控制了一番内心的激动之情,何太后以一种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吕卿果然是我大汉忠臣,就是不知吕卿此番来京,带了多少人马?”
如今的洛阳,内有世家争权夺利,外有董卓虎视眈眈。
且不说董卓手握重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