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酒!烈酒!这能救命?”
“大都督,这是酒精,跃渊说可以淋在伤口,这样伤口就不会沾染邪毒,也不会化脓就是有点痛,若是再用针线如缝衣服一样缝上就能愈合的快……”
不等李景恒给父亲解释清楚,还保持清醒有一些体力的尉迟宝林一把夺过来李景恒手里的皮囊咕嘟嘟灌了几口!
“痛快!大都督,俺没给俺爹丢人,没给咱将门子弟丢人!处默,缝吧!俺可不想死,俺还没娶亲呢……”
程处默把剩下的酒精洒在宝林背上的伤口,酒精刺激伤口的疼痛差点让尉迟宝林疼得一下蹦起来。
还好他灌了不少的高度酒精,现在已经开始醉得迷糊,也就刚洒的那一下刺激的他反应过大。
看尉迟宝林已经有些醉醺醺,背上被酒精冲走的鲜血又要流出。
程处默一咬牙,拿出小挎包里的弯针和羊肠线,哆嗦着手就要给他缝合。
李道宗见程处默手哆嗦的厉害,干脆自己要过针线,不顾左臂伤势开始给尉迟宝林缝合。
还好尉迟宝林已经醉倒,锋利的弯针刺在他的皮肉里只是让他背部抽搐几下。
李道宗满头大汗的给尉迟宝林缝合后,果然不再流血。
李景恒盯着宝林背上那极为难看,如扭曲蜈蚣一样缝合好的伤口,看着他爹道:“跃渊还交代不能全部缝死,要留个小口子,以便流出什么积液瘀。”
李道宗只好又拿匕首拆开一条小口子,这让宝林又在昏迷中抽搐了几下。
程处默又掏出一瓶不知什么做成的伤药给宝林伤口糊了厚厚一层,用干净麻木缠好,尉迟宝林已经开始打起呼噜来。
李道宗不顾自己左臂还在流血,朝着儿子大呼:“把周天给你们的这些东西都拿出来,快给那些伤重的将士用上!”
李景恒看着父亲左臂还在嘀嗒着血:“大都督,您快先用酒精洗下伤口……”
“本都督无事!小伤尔!先给重伤将士使用!让人加快打扫战场,尽快回灵州!”
灵州城的百姓不多,已经全部安置妥当,还有一些陆续从城外回来的百姓也有专门的人员接待。
刘方见周天让人弄了伤兵营,一开始他还不以为意,后来周天给他解释一番后,刘方立刻拨给他两千府兵加快伤兵营建设速度。
人多好办事,不到两天伤兵营就有了一千多床位,占据了灵州城一片的空置民房。
当李道宗派人快马来到灵州城报信后,刘方把城内事物交给了军司马和周天,他带了三千府兵赶着城内所有的马车去迎接凯旋而归的李道宗。
两军汇合,刘方见剩余的将士们几乎人人带伤,不禁大呼幸好有周天弄出来的伤兵营。
李道宗吊着一条包扎好的左臂听完刘方的叙述后,他也庆幸没有反对秦琼让周天随军,要不然这些受伤的大唐将士不知道有多少因伤而亡。
李道宗追上斛薛部用了两天时间,回到灵州城却是用了三日半,在这三天半有近二百重伤的大唐将士重伤不治。
当周天迎接凯旋而归的平叛骑兵进城,又安置好了伤兵后,他才抽出空闲去看望尉迟宝林。
尉迟宝林早就清醒,背上的伤口由于酒精全部都让李道宗分给了伤重的将士,所以这三日都没有清洗,有些发炎。
还好,天气还是寒冷,发言并不严重,周天拿出剩下不多的酒精仔细给尉迟宝林清洗了一遍伤口,差点没把他疼晕。
重新上了伤药用干净的麻木包扎好周天问道:“宝林,谁给你缝的伤口,怎么那么难看?”
“大都督呗,听说是处默不敢下手,大都督才给俺缝的,多亏你这什么酒精,好有那针线,若不然恐怕俺回不去长安了。”
“别说这些,好生养伤,虽然难看不过缝得好不错,等咱回到长安你这伤也就好了,不过你可别偷喝剩下的酒精,就这一点了。”
“嘿嘿,救命的东西,俺可不敢再喝,不过到了长安你可得多给俺一些,真过瘾呀,这才是酒……”
李道宗带着军中一些随军郎中也过来了,进门见周天也在。
“跃渊,这是军中所有随军郎中,本都督全部都给你带来了,你说的那什么卫生培训真的能让伤兵少然邪毒?”
“大都督,末将虽不能保证一个都不染,但起码可以减少邪毒的侵害。”
“既然这样,这些郎中都教给你了,你让刘方准备的什么羊肠子线,他也在加紧赶制,还需要什么尽管给本都督说!”
“大都督,酒精暂时做不出来,不过盐水也可以用来清洗伤口减少邪毒感染,还请你呢下拨一些细盐!”
“灵州细盐不多呀……”
“无妨,大都督忘了,末将可是能从毒盐里提炼出细盐的。”
当时李二召集众臣商议细盐之事李道宗也在,他知道周天有这法子。
“本都督差点忘了这个,军中粗盐全部由你调配,这些受伤的大唐将士可都是精锐,你可要全力救治!”
周天领命后就带着那几位郎中去伤兵营其他地方进行现场培训。
“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有什么怀疑,现在本官只要你们听从就是!记着这是军令!只要照做就是有功,不照做就按军法处置!”
周天现在可没有时间给那些郎中去解释什么感染、病毒之类的,他只要这些郎中听话就好。
还好这些郎中迫于军令忍住了心里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丝不苟的完全按照他的吩咐开始办事。
另外周天还从府兵中挑选出一些机灵的稍加培训当做了护士。
刘方又让人给周天送来一些做好的羊肠线。
经过无数活人训练,周天从开始的不敢下针,到现在居然喜欢上了弯针扎进伤兵皮肉里那种感觉……
“刘参军,现在重伤将士伤口都全部缝合好了,轻伤的也差不多缝合完毕,这羊肠线先不要做了。”
“周大人,大才!这几日伤兵营一共才死了十八个伤兵,并且那些都是伤势太重,伤了五脏,根本无法救治,就连那四个断胳膊的都活了下来!这都是你的功劳呀!这比斩首百级还要大的功劳!”
“这不算什么,将士们才是真的有功,我周天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一连几日的忙碌,周天吃喝都在伤兵营里,期间程处默他们也常来探望他。
尉迟宝林那如牛犊子一样的健壮身体,体质确实不是一般的好。
他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天哥儿,你说回到长安城陛下得怎赏赐俺,俺可是拼死斩了十几个斛薛贼子呢!其中还有个叶护呢!(部落中分部首领)
“你可是要世袭你爹国公爵位的,陛下还能赏赐什么?不过这捷报的文书应该快到长安了吧……”
第五十七章捷报至长安
在大唐各种文件、奏报的传送靠的是驿站,若有什么紧急公文需要传送,就通过官道上每隔二十里就有的驿站传递消息。
驿站里养有良马,有专门的驿卒负责传递消息。
沿途中骏马奔驰,每二十里换人、换马最快可达到每日八百里!这就是戏文书中常说的“八百里加急!”
李道宗带兵返回灵州城就给李二写了捷报文书,由军中一队精锐斥候负责传送。
因是报捷,一路上只换马不换人,日行五百里,五天便到了长安。
比起灵州来,长安已经进入春天,百姓们忙于春耕,因而外城郭的明德门一开,进城的百姓并不是很多。
守城的兵丁许小六眼力非常好,他刚给一个熟悉的百姓打完招呼想伸个懒腰。
接着就看见一骑朝着城门飞驰而来,马上骑士头插红翎,背负红旗。
“红翎捷报!”
许小六一看就知道这是传递捷报的报捷军士!
他赶紧疏散百姓,空出城门通道以便报捷骑士快速通过城门。
徐小六不止一次见到这种报捷的军士了,去年李靖带兵大破突厥的时候,他就是在这明德门亲眼见了报捷骑士通过城门。
“这是捷报?”
“当然了,你个瓜怂没见那骑士头上插的红翎,背上那杆红旗?”
“这是哪里又打胜仗了?”
“肯定是灵州,听说一月前灵州有叛乱……”
“那么快就报捷了?”
“哈哈哈!我大唐万胜!小小斛薛部也敢反叛,这不捷报传来了,肯定是平了这伙子瓜货了……”
“万胜!大唐万胜!”
………
大唐百姓是骄傲的,长安的百姓更是骄傲的,这两年来大唐国力不断增强,去年灭了东突厥后,整个大唐百姓百姓都开始骄傲起来。
一些不忙与春耕的百姓见到有捷报传来,三五一群,两人一伙的开始互相讨论着哪里又打了胜仗,然后得知灵州大捷后,有些许闲钱的就聚集在某个饭铺或者酒肆开始饮酒为大唐而庆……
捷报很快就传到了李二手里,虽然比起去年大破突厥擒了颉利可汗,这灵州平叛的报捷文书只是一场小胜。
不过李二依然显得很兴奋,很高兴,他期待着大唐的每一次胜利!
仔细看了一遍报捷文书,李二又多了一些意外,他没想到首功居然不是大都督李道宗,也不是拼着重伤斩了斛薛部叶护的尉迟宝林,而是跟着去打酱油的周天!
还好李道宗的报捷文书写得比较详细,他详细注明了为何周天夺得了这次平叛的首功。
“观音婢,你绝对想不到这次灵州平叛的首功是谁!”
“陛下,这还能是谁?不是大都督李道宗就是那些将门子弟其中之一,不过陛下既然这样问臣妾,难道军中又新出一猛将?”
“哈哈哈!不是!都不是!这首功之人未取一级敌首,甚至都未上战场!”
长孙皇后纳闷了,没上战场还能拿了首功,李道宗是肯定不会让人假冒军功的,就算是也不会这样明目张胆。
“陛下,这是为何?不上战场未取一级敌首就拿了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