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余听说之后,觉得十分愧疚,就从国库中将抢夺的财物取出来,让田叔还给那些百姓,田叔又说:王夺之,臣还之,则民恶王而感恩于臣;此非人臣之道!
从这件事,就不难看出田叔的为人作为景帝诸子中有名的混世魔王,刘余发现田叔如此回护自己,却并没有因此更加猖狂,反而是愧疚的将夺来的财物还给百姓?
想想刘余的亲兄弟刘彻,对这种应声虫的行为是什么反应?
你老实,那就别怪爷们儿欺负你!
更何况田叔还不是王太傅,而只是王相的身份,就将原本酷爱打猎,几乎每天都泡在苑囿的刘余调教的温文尔雅,内敛踏实,到入朝长安,宗室邀请打猎时,直言丞相在,不敢猎的地步!
光从这两件事,就不难得出结论:作为一个混迹政坛数十年的政客,田叔的政治手腕足够优秀!
这样一个优秀的官员,即便撇开背景,也足以刘弘花费心思去争取了更何况田叔的背景,就是刘弘理论上的母族之爪牙!
在封建时代,像刘弘这种非正妻所生的儿子,被称之为庶子;绝大多数情况下,庶子是不能称呼生母为母亲的。
庶子的母亲,必然是父亲的正妻;出生之后,绝大多数庶子也都会被养在当家主母膝下。
至于庶子们的生母,别说母凭子贵,咸鱼翻身上位了,能被儿子记住,将来照顾一下生活就不错了!
后世影视剧中,后宅鸡飞狗跳,姨太太跟正妻勾心斗角,争取上位的状况,在此时完全没有发生的可能。
因为妾的本质,实际上只是女仆而已!
而且妾这个名头,还得是生下孩子之后才可以拥有的;没有孩子的根本连被称之为妾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与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妻子不同,妾,都是花钱买来的
主家手上,是有妾室的卖身契的
只要主家愿意,随时可以将妾卖出去换钱!
即便不说这些,妾室的地位也远比后世人想象中的低在此时,对登门拜访的客人,最高规格的招待,就是以姬妾侍寝。
通俗来讲,大部分情况下,妾除了要和其他奴仆一样,从事家中的体力劳动外,最大的作用,也只是在家中来客人的时候,给客人暖被窝
若是被客人看中了,更是随时可能被送出去将姬妾送给宾客,在此时是一桩雅事!
刘邦就曾因为臣子赠送的姬妾,而奖赏臣子金银财物,乃至于官爵。
文帝刘恒的生母薄氏,第一个男人也不是刘邦在成为汉宫侍女之前,薄氏是魏王魏豹的妾;是韩信击败魏豹之后,被韩信进献给刘邦,方入刘邦后宫的。
就皇室而言,虽然与妾对应的嫔姬等妃子,其地位比奴仆高一些,也不用被用于招待宾客,但每一个皇子公主理论上的母亲,都不是各自的生母,而是身为正妻的皇后。
所以,无论刘弘的生母是谁,刘弘真正意义上的母亲都只有一个:孝惠皇后,张嫣。
而作为宣平侯张敖的门客,田叔对于刘弘理论上的生母张嫣,即孝惠皇后而言,说是家臣也不为过。
所以实际上,田叔对刘弘具有天然的忠心张敖是田叔故主,刘弘作为张敖之孙,那自然就是田叔的少主了。
这样的关系,在封建时代几乎没有断绝的可能性,尤其是田叔这种宁死也要随张敖如今,誓死追随的忠义之士而言,这种关系几乎等同于后世网络游戏中的滴血认亲。
所以对于田叔,无论是忠心还是能力,刘弘都完全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只有一点:田叔会不会出于忠义,而争取将张敖一脉重新推上赵王之位!
这样的事只要发生,刘弘就将陷入困境:出于孝道,作为刘邦子孙的刘弘必须严格遵守非刘氏、不得王的铁律;但作为张敖的外孙,刘弘同样要出于孝道,为张敖争取更好的政治待遇。
如此两难的境遇,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无论结论如何,刘弘都将不可避免的沾上不孝的污名。
作为臣子,让君父担上不孝罪名的田叔也是难辞其咎主辱臣死!
最乐观的结果,田叔也得以死谢罪!
到头来,刘弘无缘无故背上一个不敬高祖律令或苛待外祖之后嗣的污名,还要失去一个政治成分出色,能力足以名留青史的能臣。
所以,财务改革这件事的提前提出,也有田叔的一份功劳刘弘要为田叔找点事情做,让他顾不上乱想。
而作为刘弘地小金库,少府也确实是最需要进行财务改革,让账目更加透明的地方。
第0159章 田叔之望
很显然,田叔明白了刘弘的意思。
早在来到长安的第一天,田叔径直入宫而不得见,却在晚上等来好友虫达的友好拜会之后,田叔就大致明白了刘弘地意思。
卿为宣平武侯张敖故旧,便是朕之肱骨;今朝中于朕颇有不利,还望卿以此为首重,助朕厘清吏治
这,就是虫达转达给田叔的原话。
对于刘弘的担忧,田叔心中自也是明了光是刘弘托虫达的话语中,特意将张敖成为宣平武侯而非赵王,就不难看出刘弘地意图:汉家只有张姓宣平侯,从来没有张姓赵王!
刘弘这个反应,虽属情理之外,但也算在田叔意料之中对于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实际上太祖刘邦就已经给出结论了:非刘氏,不得王!
虽然刘邦在白马誓盟时,喊出这句宣言前不久,才刚喊下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的诺言;但对于统治者,尤其是刘邦这种合格的统治者来说,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举动,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原本朕打算封功臣为王,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的,但谁让他们反了呢?
既然这样,那就怪不得朕了;为天下苍生计,朕就食言一回:非刘氏,不得王!
这种事,其实就跟后世的网络一样:别说某情节合不合理了,光是主角穿越到某某仙侠空间,其本身就十分不合理!
但只要作者能自圆其说,给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读者也同样会接受书中设定,安心往后看下去。
一样的道理:刘邦食言了吗?
实际上,是的。
朝令夕改?
好像勉强也算得上。
但真要说这个举动对朝局有多大的影响,为后世埋下了多大的祸患,那就是危言耸听了作为当事人,刘邦仗着自己那张比长城长度还厚的脸皮,将这件事圆了过去:三家不同法,五代不同礼!
作为刘邦的嫡系血脉,往后的刘氏皇帝,虽然脸皮厚度比不上长城的长度,但长城的厚度,大都还是能达到的山河永固,与国同休,那说的是侯国!
反正刘邦都归天了,对于刘邦下的规矩,西汉的刘氏皇帝都表示:太祖高皇帝之律令,最终解释权归朕所有。
即便是此时,刘邦日夜奔波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时代过去不过二十多年,异姓诸侯王问题依旧属于敏感政治问题的范畴。
对此,田叔同样有着清晰地认知若非如此,田叔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弱肉强食,人吃人的封建官场活到这把年纪。
实际上,对于恩主张敖的事,田叔也有着十分清晰地认知当初张敖被扯入贯高谋逆案,被羁押入长安之时,田叔就曾同张敖的其他门课,一同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脖子,装作张敖的家奴同入长安。
须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民风对于家奴,是有追随主人同死的要求的!
田叔等人装作张敖的加入,随其一同入长安,唯一的目的就是一旦张敖坐实罪名,便追随张敖一同赴死!
虽然最终,高皇帝刘邦因为贯高的陈词而放过了张敖,但对于整个事件,田叔都有着明确的认知。
贯高的罪名,是被仇家告发在很多年前,曾试图行刺刘邦;而张敖的罪名,是私蓄人才,欲行刺刘邦。
贯高是否曾试图刺杀刘邦,这件事早已有定论贯高自己承认,确实有过。
但这件事跟张敖有没有关系,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张敖迎娶刘邦的吕后之女,鲁元长公主之后不久!
而且此时赵王张耳刚死,王太子张敖屁股挪上王位才几个月!
如果这都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另一件事,足以揭开这件事真正的黑幕:汉开国初的七位诸侯王,除长沙王一系,及死于高祖五年前202年的燕王臧荼之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黥布、韩王信等四位异姓诸侯王,都在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到十二年这短短一年内,相继谋反被杀!
而赵国一脉,从张耳逝世,到张敖迎娶鲁元长公主,再到张敖从赵王被贬为宣平侯这一长串事件,都微妙的挤在了燕王臧荼叛乱之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叛乱之前的高祖九年前198年!
如此浅显的真相,别说亲身经历过的田叔了,但凡对老刘家,尤其是刘邦有一丝了解的人,都不难得出真相:贯高谋反事件,只不过是一场秀而已。
或者说,是一场由高皇帝刘邦自编自导自演,张敖半懂不懂配合演出,天下人瞠目结舌的大型真人秀!
而这场真人秀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张敖合理合法的从赵王的位置上下来,安心做自己的闲散侯爷,并且不让刘邦因此背负苛待功臣夺诸侯土的污名①。
田叔当时虽然看不清,但在此事发生两年后,各地异姓诸侯王相继谋反伏诛时,田叔对此事也大概有了认知:异姓而王,才是张敖最大的过错!
所以田叔根本没有将宣平侯一系,重新退回赵王这个火坑的想法或者说在得到刘弘近乎明示的提醒之后,田叔已经放下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田叔真正想做的,是让宣平侯一系重新回到大汉彻侯阶级的怀抱!
宣平武侯张敖,生有嫡子二,庶子二②;嫡长子张信在张敖死后承袭宣平侯爵,于孝惠八年亡故,无嗣,国除。
嫡次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