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事关我汉室社稷,某不便独断;今日与诸位臣公议一议,拿个章程,也好使这惶惶人心早日安定下来。”
听到这里,大部分朝臣都不自觉低下了头,心中暗道:来了!
早在半个月前,代王母舅薄昭往来于长安高门之间时,代王入京的消息,便已传的妇孺皆知。
昨日晚间,更是传出“三公九卿齐聚代王府邸,泣求代王嗣大统而安天下”的消息。
这周勃还轻描淡写的说着什么“商量”?
哼哼!
要真有的商量,还需要等到今天才开口?
恼归恼,满堂人杰却是只字不语枪打出头鸟,这种时候,还是闭目养神为妙
“依太尉之见,此事该当何如?”
嘶
一声突兀的讥讽,顿时引得满堂文武倒吸一口冷气;几乎所有人都用看脑力障碍病人的眼神,望向那出声之人。
但在稍微靠近御阶的前排,那些认得出声之人的高官们,却如惊弓之鸟般低下了脑袋,目光紧紧锁定在面前的陈木地板上。
连御阶上的周勃也是面色一紧,方才的风轻云淡险些塌陷。
“值此祸乱之际,齐王莫不仍窥伺大宝,欲登九五乎?”
话音刚落,后排的小虾米们赶忙收回自己或嘲讽、或怜悯的眼神,学着前面的上官,研究起地板的纹路。
齐王,太尉,皇位之争
神仙打架,小鱼小虾还是离远点为好。
齐王刘襄却是来到殿中,向北遥一拱手,满脸严肃道:“寡人乃太祖高皇帝长孙,先王父、齐悼惠王嫡长子也!”
“寡人先王父,乃孝惠皇帝之长兄;大行皇帝乃孝惠皇帝子也。”
“帝崩而无后嗣,论祖制,当自孝惠皇帝余子中,择一忠厚者以立之。”
说着,刘襄收回双手,背负在身后,讥笑道:“代王乃孝惠皇帝昆季、大行皇帝之宗伯;汉兴凡二十余载,寡人未闻吾汉之大统,乃循侄终、而伯及之理!”
掷地有声之词,令周勃瞳孔猛然收缩,面色凝重的看着站在殿中,蔑视着自己的刘襄。
“这厮这厮居然!!!”
“好一出壮士断腕!!!”
第0003章 巨变突生
在之前,刘襄可是只说“当从高帝诸孙中,择一长者”,从来没提过从惠帝的其他儿子里选!
如果真按刘襄的说法,作为刘邦的长孙,那个“长者”除了他,还能有谁?
但大家伙在吕后淫威下过了足足十五年窝囊日子,再选个兵强马壮的皇帝,还怎么过安生日子?
出于这个考虑,周勃才在之前的廷议中,一边用“齐王母族无德”为由卡着进程,一边联络仁厚老实的代王入长安。
偏偏到了今天,代王到了未央宫内,就差这临门一脚的时候,刘襄居然破罐子破摔,玩儿出这么一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刘襄的意图也很明显:不让老子做皇帝,那就让惠帝那帮总角稚童坐龙位吧!
可问题就在于:废少帝,已经让周勃、陈平等人战战兢兢,生怕被贴上“弑君”的骂名了;如果再选个小孩子做皇帝,岂不是坐实了“篡权夺位”的污名?
看着刘襄满脸得意的表情,周勃心中纵是有万般恼怒,如鲠在喉,也是在这大殿之上发作不得。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在祖宗制度,还是礼法的角度上,刘襄的说法都站得住脚;而周勃等人拥立刘恒,没有丝毫法理依据可言。
皇帝死了,没有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当然应该从皇帝的兄弟们里选了;选个皇帝的叔叔是怎么回事?
就在周勃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时,从右侧宗室成员的位置中,一道高大威猛的身影漫步踱出,向上首的周勃微一拱手,便淡笑着来到刘襄身边。
在那道身影起身的一瞬间,周勃脸上的愁苦便一扫而空,再度望向刘襄的目光中,已是带上了一丝怜悯。
“王兄莫不是忘记,大行皇帝是应何而羞愧自尽了?”
听到这句话,周勃才算彻底放下心中的担忧,饶有兴致的看着殿中,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刘襄。
刘弘“羞愧自尽”的原因,满堂文武百官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东牟侯谓先帝曰:阁下非惠帝子,不当立!
先帝闻言而垂泪,口称:沐猴而冠以污神圣,死罪,死罪
随即饮酒而亡,以谢天下。
而那位对伪帝刘弘“好言相劝”的东牟侯刘兴居,此时就在殿中,直言质询着自己的胞兄齐王刘襄。
至于语中深意
从殿中百官微微发抖的肩膀可以看出不止是周勃,他们也听懂了。
听着亲弟弟隐晦的暗示,刘襄猛然瞪大眼睛,食指指向御阶之上:“周勃!尔岂敢!!!”
只是那不住颤抖的手指,也不知是因为愤恨,还是恐惧。
刘襄话音未落,周勃便将目光移向殿内众臣,打断道:“想必诸公已皆知,大行皇帝非孝惠皇帝子,乃吕氏逆贼淫乱后宫所出。”
说着,周勃面色严肃起来,踱步走下御阶,一字一顿道:“查,大行皇帝诸昆仲,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皆非孝惠皇帝子,同为吕氏逆贼淫乱所生!”
“今孝惠皇帝绝嗣,伪帝禅位;臣等受太祖高皇帝托社稷之重,实不敢坐视江山无主;故迎高祖皇帝子代王刘恒入长安,以继祖宗祠庙,安刘汉之江山社稷!”
义正言辞的宣读完庙堂高层的决定,周勃面色一沉,环顾着殿中诸臣,冷声道:“诸公若另有高见,自可试言!”
殿中央的刘襄已是瘫软在地,方才还因愤怒而红润的面色早已惨白,目光涣散的看着地上发呆。
见殿中诸臣都低头不语,周勃对跪坐于御阶旁的丞相陈平点了点头,便回到御阶之上。
“既然诸公皆以为善,那此事便定下了。”
“如今代王已在少府等候,诸公随某一同前去,拜厄新君吧。”
哄!
话一出口,满堂大臣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匪夷所思地看向上方的周勃。
少府衙门就在未央宫宫墙之内,自前殿出,约五百步就可以到达。
居然将代王接进未央宫内,才来“商议”谁来继承皇位的事
这哪是商量,分明就是通知!
可饶是心中愤恨难耐,殿中数百位文武朝臣中,依旧没有一人敢站出来,吐出哪怕一个“不”字。
局势再明了不过了周勃是铁了心,要迎立代王为帝。
而此时最应该站出来阻止这一切的丞相陈平,却在朝班最前面的位置,研究起指甲缝里的污泥
如果不是丞相也惧周勃势大,那就只剩一种可能迎立代王的事,丞相也有份!
东牟侯的态度,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宗室的态度:支持。
在汉室,如果某一件事同时得到太尉、丞相两人的支持,那几乎必然会施行太尉掌天下兵马,丞相管国家财政;枪杆子和钱袋子联手,在封建社会几乎无所不能。
再加上宗室,起码是势力大的刘氏皇族支持,使最后的变数失去可能
大局已定。
新君,只能是代王,也必须是代王!
“大势如此,不可扭转呐”
朝臣心中暗暗感叹着,跟上周勃的脚步来到殿门处,次序穿上布履之后,走出殿门,向着少府衙门走去。
而在所有人身后,双手环腹目送朝臣离去,刘兴居便笑着摇摇头,来到瘫坐在地上的刘襄面前。
“王兄今日当始知,当年父王薨故,弟是何境遇?”
看着地上面如死灰的长兄刘襄,刘兴居顿感胸中一阵畅快。
作为齐悼惠王刘肥的三子,少年时的刘兴居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抑郁而终;看着从小就顽劣的长兄走上父亲的王位,冷眼等待自己的跪拜纳诚。
就连这侯爵,都是吕后为了遍封诸吕为王,却又忌惮刘氏宗亲反对,而封给自己的。
刘兴居原以为一吐心中怨气之后,胸中憋闷会消减些许;但看着刘襄现在这幅模样,却又顿感无味。
“丧家之犬,欺之无趣哟”
夸张的叹息着,刘兴居背负双手,在殿门处随意踩上布履,便悠然向着少府方向走去。
而在宫外的长阶下,群臣却都一脸疑惑的踮起脚尖,探视着队伍停止前行的原因。
在队伍最前面,周勃同样疑惑的看着眼前,正单膝跪地、气喘吁吁的军士。
“何事如此慌乱?”
“禀,禀太尉!”
那军士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呼吸后,满脸别扭道:“大大行皇帝携北军众将士,正于宫外鼓噪!”
第0004章 刘氏左袒
时间回到两个小时前。
坐在未央宫北宫墙外,冷冽的冬风吹在身上,使刘弘本就虚弱的身躯愈发冰冷。
但刘弘却似乎毫无知觉般蹲靠着宫墙,双手环抱置于膝上;身前,一张破旧的布条将一条状物紧紧包裹着,靠立在刘弘地小腿边。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唯一能依靠的人已经离去,独留刘弘面对这死局。
是远走他方顺应历史,还是为了一己私欲夺回皇位
究竟该怎么办呢?
意识中残留的那丝民族情怀,使刘弘不自觉的排斥着后一个选项。
但灵魂深处对生存的渴望,又让刘宏不敢去赌赌汉文帝会不会允许自己,带着“禅位皇帝”的身份,存活于这世间。
无助的从记忆中寻找着帮助,却又陷入两个画面的反复切换
“同学们要记住,汉,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直起脊梁,傲然于世的时代”
“陛下,这汉家江山,万不可就此亡了啊”
“汉朝兴盛的标志,是从文景之治开始,到武帝时期达到巅峰”
“陛下高帝亲孙,当以江山社稷为重”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以朝代名为我们民族名称的朝代,究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陛下当持三尺之剑,尽杀贼子乱臣,以卫刘汉宗庙啊!”
前生的老教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