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但汉室新年,却不太适合以这句诗来形容。

    汉室历法沿用秦之《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

    直到武帝年间,在儒家‘元年春,王正月,大一统’的思想提倡下,猪爷推出《太初历》,新年才变成了每年的一月初一。

    此时的爆竹,也并非是后世以火药制成的烟花爆竹,而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爆,竹。

    其实就是把刚砍下不久,还饱含水分的竹片扔进火堆,竹片受热膨胀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听个响。

    这一整天,无论是长安还是他处,无一不被一股竹竿的清香所充斥。

    对于民间而言,十月初一,岁初新年,是阖家团圆,吃喝玩乐的节日;而对于朝堂而言,岁初,还意味着一件十分庄严的政治活动。

    ——大朝仪!

    在历史上的文帝年间,张苍推行以人口增长、户口增长、田亩增长的审核方式,以作为官员评审方式之后,大朝仪成为了汉室中央集权的一大触手。

    每年大朝仪之时,天下各郡县都会将整理好的文牍、档案送往长安,以‘上计’。

    之后的两到三个月中,整个丞相府都会忙的脚不沾地,只为早日核算出各地的施政状况。

    除了‘每年一计’‘三年一大计’的规则之外,张苍还创造性的制定了官员评审等级:最,乙,殿。

    被评定为最,意味着此县过去一年施政得当,人口、户口、田亩皆增长,主官值得表扬,并被纳入‘有位置出缺时替补上来’的重点培养名单。

    连续两到三年科为最,那就是妥妥的要升迁了;哪怕没有位置,也要为这个‘能臣干吏’硬腾出一个位置,供其施展自己的才华。

    乙,大概是‘合格’,意味着该县虽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但在不后退的前提下,也有了缓慢的进步,口头表扬。

    连续三年科为乙,可以得到进入升迁候补名单的机会;为官十数年,从未被科为‘殿’,也有机会得到升迁。

    至于殿,自然就是‘不合格’了,以为着此县在过去一年大踏步后退,主官碌碌无为!

    得到这个评级的官员,起码躲不过丞相一顿臭骂,严重一点的甚至可能丢官;连续两年被科为殿,基本就是妥妥丢乌纱帽。

    在这套层级分明,奖罚明确的官员审核制度下,汉室方得以从畸形发展的‘黄老学执政思想’中抽出身来,官员一改往日慵懒模样,开始琢磨起为民造福。

    而在现在,‘审计’制度还未推行的汉室,大朝仪的意义,更像是纯粹的政治活动。

    诸侯外藩遣使,宗室彻侯齐聚,在天子的带领下祭拜天神太一,为先皇庙宇奉上牺牲血食。

    除了这些略带些‘总角’色彩的活动外,朝堂还会迎来一年一次,由汉室全部权贵阶级参与的大朝会。

    晚间,还会有天子赐宴群臣,等等活动。

    但现在,这一切都要往后稍一稍了。

    新年第一条,未央宫发出的一道诏命,便令满朝上下大吃了一惊,旋即从未央宫外,火急火燎赶往长安城以南,约五里处的‘社稷’。

    ——天子刘弘,将以十六岁的年纪,正式行加冠之礼!

    ※※※※※※※※※※※※※※※※※※※※

    社稷,在后世普遍被作为‘政权’‘江山’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每一个封建政权,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社稷’,以及相应的祭坛。

    社稷二字,拆开来看,社象征土神,稷象征谷神。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明,土、谷二神,就是华夏民族最原始的崇拜对象。

    而封建政权建造‘社稷坛’,则是为了彰显自己‘以农为本’的执政方向,以天子之身,为天下百姓向土、谷二神祈愿。

    社稷之制发展到汉室,就又多了一层含义:天子除了祭奠神明,还要祭奠先祖。

    所以实际上,社稷并不只祭奠土、谷二神,还要祭奠先祖,即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

    如果说高庙,属于政权的法统来源,意味着刘弘的皇位,传承之太祖高皇帝刘邦,那社稷,就意味着政权‘君权神授’的来源: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乃受命于天。

    所以对于如今的汉室,社稷的意义,有点类似于‘刘氏宗庙’。

    刘弘作为刘氏子弟,今于皇位之上,若想要名正言顺的颁布诏命,亲政临朝,那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就是行冠礼。

    汉承秦制、周礼,而对于天子亲政,周礼中的条件便是:加冠成人,以及大婚。

    其实周礼中,还有关于加冠的年龄限制: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加笄。

    刘弘如今的年纪,是无论如何,都不满足加冠条件的。

    这从社稷台下,正双手饱腹,不时遥望社稷台的朝臣百官面色中,就不难发现。

    随着一阵悦耳的奏铃声响起,刘弘从祭坛另一侧登上祭坛,终于出现在了朝臣百官视野之中。

    看着刘弘头顶上,已消失不见的十二琉冠冕,朝臣百官的心思,却俱集中在了耳边掀起的钟鼓之身中。

    “这···”

    须得一提的是,封建时代每一个在位至成年的皇帝,都能在死后被录入‘帝王谱系’,并得到盖棺定论,即谥号。

    但很少有帝王在逝去之后,能得到专属于自己的庙宇,以及庙号。

    起码在汉室,‘起庙’的规则还十分严格;除非在位时间足够久远,且立下了显著的功劳,才能的到庙号。

    如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将汉初遍地残垣的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边墙相对安稳,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凭借这二十三年皇帝生涯的积累,刘恒才得以在死后立庙,守后人供奉祭拜。

    而文帝的庙号,便是太宗。

    得以在死后立庙的皇帝,除了能得到庙号和专门祭奠自己的庙宇,还能得到专门制定的一套礼乐,日夜响彻庙宇之中。

    衣冠出行之事所奏的,也是这套专属礼乐。

    现如今,汉室才经历四代皇帝,除刘邦得立‘太祖庙’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有资格享受庙乐。

    孝惠皇帝的衣冠出行,沿途尽是默然。

    至于先皇刘恭,更是死去已五年之久,却连盖棺定论都还没得到···

    现在,伴随着刘弘出场响彻社稷坛的,便是那套朝臣百官耳熟能详的礼乐——刘邦驾崩,太祖庙立后,专门为刘邦制定的礼乐!

    刘弘加冠之礼,却史无前例的没有奏相应的礼乐,反倒是奏刘邦的‘太祖庙乐’,其意图也是一目了然。

    ——朕虽年幼,亦太祖高皇帝苗裔!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刘邦是我爷爷,我说啥就是啥!

    这样强硬的态度,惹得祭坛下的朝臣百官纷纷不满起来。

    “陛下何至于此?”

    “此不顾功臣体面矣!”

    交头接耳声刚响起没多久,刘弘那独特的嗓音,便从祭坛之上传来。

    “冠者,礼之始也。”

    “天子临朝,当行加冠之礼,而后大婚,再后亲政。”

    庄严的说出这段周礼当中的规定,刘弘话头一转:“然今吾汉祚,多苦宗亲未壮。”

    “太祖皇帝诸子,代王为今存世最长者,不过二十有四。”

    “朕躬以为孝惠诸子存世之长,亦年不过十六。”

    “非常时行非常时;唯江山社稷计,尊太后诏谕,朕方以此为壮之年行加冠之礼,以全礼法。”

    隐晦的为自己提前加冠给出解释,刘弘复又补充道:“且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加;此皆圣王也。”

    “朕德薄,不敢自比文王、成王;然文、成圣王之德,朕当效之,以报先祖。”

    言罢,刘弘微扫一圈,见众臣面上未有不满,方回到祭坛中央。

    太后张嫣跪坐于刘弘身后,代王刘弘、奉常刘不疑,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对坐于祭坛中央。

    便是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太祖庙乐悄然停止,专属加冠之礼的礼乐响起。

    刘弘,也伴随着礼乐之身,缓缓走到了祭坛中央,刘恒和刘不疑之间的位置。

    “臣等恭迎陛下,唯陛下作威作福,长乐未央~”

    在坛下众臣起身拜喏声下,刘弘缓缓跪坐下来。

    “天子加冠~始~”

    谒者一声唱喏,祭坛侧的侍郎便手举托盘,走了上来。

    “一加布冠~”

    随着唱喏声响起,刘不疑恭敬的拿起盘上布片,将刘弘束起的发束盖住,以绳系紧。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

    唱喏声结束,刘不疑又将刘弘头顶的布冠取下,放回托盘。

    “二加皮弁~”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又一声唱喏,一顶弁冠带上了刘弘地头顶,同样被刘不疑取下。

    “三加爵弁~”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俱在,以成阙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

    反复数次象征意义的戴、取之后,唱喏声终于稍稍高昂了些。

    “终加赤冕~”

    “显先皇之光耀,承皇天之嘉禄;天命王者,福泽九州;千秋万年,与天无极!”

    直到此时,刘弘熟悉的那顶赤色十二旒天子冕冠,才被刘不疑恭敬的戴到了刘弘头顶。

    朝臣百官也齐齐一拜:“陛下加冠而成人,临朝以亲政,此社稷之福,宗庙之福也~”

    “臣等谨为天下贺,唯陛下千秋万年,福寿无疆~”

    在朝臣百官的拜喏声中,刘弘缓缓站起身,庄严的望向坛下众臣。

    这时,刘不疑又从一旁的托盘之上,取来那柄象征着汉室君王无上权柄的赤霄剑,系到了刘弘腰间。

    “陛下冠冕佩剑,天佑大汉万年~”

    又一声拜喏,冠礼的基本程序,才算是大致走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