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点,就是安分守己。

    但对于刘弘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自石奋把自己的姐姐送入宫,正式成为外戚之后,石奋一家,就开始了世袭外戚的传奇生涯。

    惠帝刘盈一朝,收了石氏女为姬;历史上的帝一朝,入了石氏女为嫔。

    即便是到了景帝一朝,赫赫有名的万石君家族,也依旧稳稳坐在外戚的位置之上。

    没错:有汉一朝青史扬名的万石君,就是石奋的斜杠身份。

    说白了:对于奉行黄老无为的汉室初,石奋这样的无为官僚,就是黄老学的排面。

    只要汉室还没有明确放弃以黄老学为执政学派,石奋一家,就会一直延续世袭外戚的传统。

    至于石奋万石君的别号之由来,更是在汉室极具传奇色彩在历史上的景帝末年,石奋和自己的四个儿子,同时达到了二千石的级别。

    石奋长子石建,在景帝一朝官至郎中令;幼子石庆,更是在武帝一朝位列相宰,食禄万石。

    而万石君的雅号,便是长安朝臣对父子五人皆二千石,合计万石的石奋表达敬意的别称。

    除了魏尚、石奋两家的女子之外,刘弘还分别从羽林都尉、虎贲都尉,以及在荥阳敖仓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周灶征越大军中,分别挑选了一位中层军官,加入到了新兴外戚阶级的行列。

    另外,刘弘还从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以及高皇帝时的白登之役所阵亡的有功将士中,选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作为自己的外戚。

    再加上秦牧、汲忡两家已经送到长乐宫学习宫廷礼仪的妹子,刘弘已经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九个女子的丈夫。

    但这九个女人进入宫中后,所要面临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作为手握兵权,驻扎边关的重将,魏尚的女儿,几乎必然不会为刘弘生下子嗣。

    作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刘弘也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样的道理,秦牧的堂表妹,不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幸运的怀上天家血脉。

    最起码,不可能生下皇长子,以及长公主。

    剩下的七个姑娘,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了谁的肚子争气,谁就有可能抢先生下刘弘的长公主,甚至是皇长子!

    而在这个严格遵守立嫡立长,以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江山社稷,乃至于家族传承的时代,皇长子,便等同于准储君!

    子凭母贵,意味着皇后的长子必然是太子;而反过来,太子的母亲,也必然会成为皇后。

    实际上,刘弘是比较偏向于,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方式,选出自己的皇后的。

    毕竟皇长子为庶长子嫡长子非长子这种事,对于政权的安稳并不很友好。

    就拿高皇帝来说,长子刘肥,嫡长子刘盈,结果刘盈继承了皇位,刘肥却也占据了齐地六十余城。

    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刘弘所处的时间线,刘肥一家,都成为刘汉政权内部问题的主要制造者。

    刘肥一家不让中央省心,历史上有、景二帝接力收拾;这一世,有刘弘亲自料理。

    可要是等刘弘百年之后,汉室再迎来一位兵强马壮的诸侯王,仗着自己先帝长子的身份,欺负坐在皇位上的弟弟,那结果如何,可就说不准了。

    再一来,刘弘实在不想让皇后由太后选定成为汉室定制,却又碍于孝道,不好直接反反驳张嫣册立皇后的提议。

    这种情况下,默认先生儿子的做皇后,无疑就成了刘弘最佳的选项。

    某位后妃生下皇长子,刘弘就可以直接着手册封储君立嫡立长嘛,没人能就此说什么。

    那储君即立,立储君生母为皇后,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至于这么草率的决定皇后、储君的人选,会不会导致皇后品性不端储君能力不足之类的事,则完全不在刘弘地考虑范围之内。

    谁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皇后、太子?

    不都是一点点教,一点点学的嘛!

    就拿历史上的猪爷来说,被立为太子时,连十岁都没到。

    最终,景帝刘启不照样硬撑着,把猪爷培养成了一代雄主?

    什么天资聪慧、天纵奇才,也就那么回事儿皇帝这个职业,算是各行各业当中,最不需要天赋的一个了。

    艺术家,需要天赋赋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政治家,需要天赋赋予独特的人格魅力。

    而封建帝王,需要的东西只有两个:经验,以及积累。

    如历史上的景帝刘启,就是勤能补拙的典型案例。

    棋盘侠刘启,那可是能在十几岁的年纪,一棋盘砸死堂兄弟的问题少年!

    就连赀官出身的廷尉张释之,都敢在这位问题少年身上狂刷声望;英明如帝刘恒,都是几次三番在张释之面前,为儿子的过错而脱帽谢罪。

    结果怎么样?

    二十多年的储君生涯,不还是把棋盘侠这样的问题少年,打磨成了一个手段老辣的封建帝王吗?

    光那一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就成了多少封建帝王无法逾越的鸿沟。

    作为一个后世人,刘弘相信一个天赋欠佳的画家,无法达成梵高那样的艺术高度,也愿意相信一个天资中庸的演奏家,无法成为下一个朗朗。

    但无论如何,刘弘都不相信:合格的皇帝,居然是要看天赋的!

    如果做皇帝真要天赋,那爷们儿这是怎么回事儿?

    天资聪慧?

    别闹了

    原主那个倒霉催,一看就不是什么聪明人。

    对于自己是否能培养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刘弘有着十足的把握。

    这样一来,将第一个出身的儿子册立为储君,就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了。

    恰恰相反:作为古华夏很长一段时间内共认的普世价值,立嫡立长无论对于家庭内部和谐,还是对于政权安稳而言,都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储位确立的越早,就越能让其他的儿子们死心。

    毕竟李二殿下那样的事,对于政权稳定而言绝非什么英明神武的英雄事迹;无谓的内部斗争,也只会无谓损耗汉室的内部力量罢了。

    既然其他儿子死心了,那兄弟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能更为纯粹;后宫,也将因此而彻底安稳下来。

    储君即立,皇后自然也就有了人选。

    有皇后镇压后宫,其他的女人要想在后宫这一亩三分地闹腾,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其次,便是朝局,将自此彻底安稳下来。

    储君人选明确,就意味着朝臣百官,也不需要再把心思用在猜猜太子会是谁的大乐透。

    往好了说,朝堂能早早明确自己将来要效忠的目标,并一点点开始为将来的权利让渡做准备。

    哪怕是往坏了说,个别几个心怀鬼胎的臣子撺掇太子造反,也总好过满朝乱臣贼子,分别撺掇几个皇子一起造反。

    诸子夺嫡什么的,最恶心了。

    最后,便是刘弘地执念了。

    历史上,帝刘恒驾崩之后,景帝刘启几乎无缝衔接,极其丝滑的完成了汉室的政权交接。

    在刘弘看来,历史上景二帝之间的权力交接,就属于教科书级别的政权交接示范。

    所以在刘弘地预想中,自己将来的太子,也应当如历史上的棋盘侠一样,早早背负起监国太子的义务。

    如果不出意外,汉室的下一任皇帝,就要在今明两年之内降生;等刘弘四十岁,太子也该过了加冠的年纪。

    所以刘弘打算:无论自己活到多少,都要在四十岁开始退居幕后,一边震着场子,一边试着让太子接触朝政。

    如果顺利的话,等太子年近三十之后,刘弘或许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退休生活,学学历史上的武帝猪爷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了。

    当然,如果有必要,刘弘也不介意在晚年,上演一出退位让贤的好戏,过一把太上皇的瘾。

    只是这样一来。

    “嘿,将来朕大行,也不知该入自己的x宗庙,还是太庙了呢”

 第0314章 起陵建邑

    正当刘弘思虑着汉室将来的继承事宜时,三个老态龙钟的身影,也终于是出现在了殿内。

    “丞相臣食其,少府臣叔,内史臣嘉,参见陛下”

    见三人一同前来,刘弘自然是亲切的问候一番,邀请几人坐下,便正式开启了此次对奏的议题。

    “朕今日召几位卿公入宫,乃欲以帝陵之事,于诸公相商。”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一个刚登基五年,连法定成年年纪都还没到的皇帝,在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的陵墓,多少有些奇怪。

    但在汉室,尤其是西汉初,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倒也不是说:汉室的皇帝都认为自己活不久,而是帝陵这个在后世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在汉室关乎到一项直接影响政权安稳的国策。

    陵邑制度。

    自秦始皇一扫六合,使华夏正式从分散的分封制社会,正式踏入完整的中央集权封建明起,一直到清末的西方列强侵华,这将近两千年的华夏历史当中,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这样一个问题折磨的憔悴不已。

    地方豪强,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秦的灭亡,可以归咎为旧六国贵族作乱,西汉的灭亡,也可以理解为地方豪强的壮大。

    而之后的每一个封建时代,即便最终不是因为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灭亡,其政权灭亡的核心因素,也永远与此逃脱不了干系。

    东汉末的各路诸侯,隋唐时期的陇西集团,两宋时期得士大夫,明清的晋商等等,都是时刻挖封建王朝墙角的群体。

    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中央集权受阻的状况,在华夏直到新世纪,才算是被彻底解决。

    那封建时代,就没有办法解决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了吗?

    实际上并不是在汉室初,这个问题,曾一度被黄老学执政的汉室朝堂所彻底解决。

    地方豪强为祸一方,郡守二千石不能治,又山高皇帝远的,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