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刘弘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身旁的陈平,再回过头时,刘弘脸上便已是满脸悲痛。
“朕之皇城,便祸乱之斯了吗”
稍稍酝酿了一下情绪,一滴眼泪从刘弘眼角滑落,稚嫩的面庞看上去极尽委屈。
然后在宫墙外上千百姓目睹下,刘弘转过身,泣不成声的对陈平一拱手:“敢请丞相教朕,太祖高皇帝之江山,已糜烂至斯邪?”
“莫非朕德薄,太一弗眷,降罪于朕之子民?”
见刘弘如此模样,宫墙外围观的百姓再度哭嚎起来,刚从冻土上直起的膝盖再一次狠狠砸了下去。
“陛下万不可如此,此非陛下之过也!”
“陛下隆恩,民等无以为报,万望陛下莫哀于斯”
山呼海啸般的哭嚎声再度传来,陈平顾不上擦去额头的冷汗,缓缓跪倒在地上:“臣,死罪”
看着叩首不起的陈平,宫墙上站着的官员们也都跪了下来:“此臣等之罪,陛下勿哀”
刘弘却是抬起头,悲天悯人般扬天长叹,旋即面向宫墙外,缓缓拱手,痛哭流涕道:“此朕之罪也!”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尚书云: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朕即不敏,亦不敢或忘”
悲痛至极的向宫墙外深深一拜,刘弘夸张的吸溜一下鼻涕,便直起身,大声道:“今日午后,开少府之仓,凡关中百姓民,皆可凭户牍2自往;凡少府之粟,皆可购之,石八十钱!”
言罢,在百姓的欢哭叩拜中,刘弘微微低下头,看向宫墙底下的田兰。
“夕者,太祖高皇帝入关中,与乡中贤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朕亦不敢违高皇帝祖制!”
说着,刘弘侧过身,音量却丝毫未减:“田氏之命案,任廷尉、内史、卫尉杂治之!”
“内史尽出被盗贼都尉,遍索关中豪强恶绅之属,皆论罪!”
被点到名的几人抬起头,看着依旧把脸贴在地上的陈平,再看看满脸震怒的刘弘,以及宫墙外翘首以盼的百姓,只能再拜:“臣等谨奉陛下诏谕”
ps:1登闻鼓属太仆管辖,出了这个事,太仆绝对是第一个跑到未央宫的。
2户牍:为木片或竹片,其上记录个人信息,家庭住址,籍贯,身高体重,面目特征等,作用类似于后世的身份证。
这个是九号第二章,晚了些,大家担待。
第0070章 唯百姓苦
目送前来讨债的邻居离去,何奾看着再度见底的米缸,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前几日家中断粮,父亲便从邻居家里借了些回来,本想着,熬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便给还回去。
不曾想,昨日田氏送的半袋米,就昨日午食吃了一顿;不过一天的功夫,便叫前来讨要借粮的邻居给取的一粒粟米都不剩
早上天还没亮,父亲便出了门,说是要去城外找点事做,好赚个几十钱,加上家中攒下的那三百钱,好去买石米,再熬些时日。
但方才邻居何大伯来取粮时,说是今日粮价又涨了,都到四百五十钱了!
一天的功夫,父亲是无论如何也赚不到一百五十钱的
即便是辛苦几日赚到了,也不知几日之后,粮价要涨到什么地步。
想起父亲双肩上深深的凹陷,何奾心中苦涩更甚,轻手轻脚的来到院后,空空如也的牛圈内。
几年前,弟弟还没出生,母亲也还尚在,祖父留下的百亩良田也还在;平日里,父亲就专心照顾田里的粟苗,母亲在家浆洗衣物,种些菜葵,闲暇时织些粗布,贴补家用。
那时,何奾家里虽谈不上富足,但也还算得上勉强能温饱。
后来一场剧变,母亲亡故,留下早产体弱的弟弟,父亲脸上,便再也没有过喜悦了
为了置办母亲的丧事,父亲将家中的牛卖了出去;后来又为了给弟弟补养身子,父亲也只能痛哭流涕的将田亩卖出去大半。
几乎每天夜里,父亲魇住说胡话,说的都是变卖祖产,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现如今,何奾家除了这座破旧的农院外,就只剩下在城外的三十亩下田了。
好巧不巧,去岁收成不好,长安又乱了起来;还没到冬至,何奾家里就已经断粮。
父亲去富户人家做牛做马,辛劳十数日,才赚到的铜钱三百枚,在东市却连一石粟米都买不下
哪怕是何奾忍痛开口,让父亲将自己卖于田氏为奴,都因为田氏家变而没能成行。
再如何,何奾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姑娘罢了;能做的,她全都做了,可依旧无法挽救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她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为家里,减少一张吃饭的嘴了
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泪水,何奾走到牛圈边,从几个破旧的竹筐下拉出一条麻绳,满脸不舍的环顾着四周,便毅然决然,将麻绳挂上了牛圈的顶梁。
将麻绳在大概头顶的位置打个结,踩着那几个竹筐,费力地将脖颈套进去,何奾便缓缓闭上了眼
紧握麻绳的手一松,脖颈处就传来火辣辣的灼烧感,以及强烈的窒息感。
眼前缓缓闪起了一束束金色的花朵,何奾仿佛看到满脸笑容的母亲、在田中挥汗如雨,却永远不会喊苦喊累的父亲、乖巧懂事,心细体贴的弟弟,还有那只被屠夫缓缓切开喉咙的老黄牛。
“咦?父亲?”
意识散去前的最后一刻,何奾只看到一个酷似父亲的身影,向自己狂奔而来
未央宫外,此时已是人山人海。
从直城门到武库,长达将近五里的未央宫北宫墙下,已尽是背着布袋,前来购粮的百姓。
宫墙前,大约每隔百步,便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竹棚,其内坐有文士一人,正对着手中户牍记录信息。
核对好户籍信息之后,文士与购粮百姓交谈两句,接过百姓递过的钱串,扔到一旁的竹筐内,便继续记录下一个百姓的信息。
每一个竹棚后,都堆着数百只粗麻袋,十数士卒环卫其外,等待着登记好信息,交好钱的百姓前来取粮。
宽近五十步的藁街1之上,上万长安百姓虽熙攘,却又极有秩序的排着长队,等待着。
之所以没有人上前推搡甚至哄抢,而是老老实实排起长队,次序买粮,则是因为一道矮小的身影,不时穿梭于一个个售粮棚之间。
那个身着玄色锦袍,头饰刘氏冠,眉宇间却满是焦急,眼角时刻噙着泪水的少年,便是让长安百姓安心等候的定心丸。
每过片刻,竹棚后的堆粮便会少大半,但总有源源不断的粮车从直城门、横城门驶来,将车上满满承载的粮袋卸到竹棚后。
何广粟背着女儿来到宫墙外,看着这壮观的一幕,礼貌的询问身旁的人后,便选了个相对短一些的队列,站到了最后。
感受着背后的潮湿,再颠颠骨瘦如柴的女儿,何广粟不由悲从中来,再度淌下了泪水。
“瞧,爹没欺奾儿,陛下当真放内粮了!”
上午,没能寻得差事的何广粟焦躁的等候在东市外,便见市内的所有人都像城南跑去。
不明所以的跟了上去,何广粟有幸目睹了当今圣上痛哭流涕,对百姓罪己自责的场面。
听闻圣上要放少府粮,一石才卖八十钱,何广粟愧疚的向宫墙深深一拜,便恭敬的退出藁街,撒丫向家里跑去拿钱,买粮!
三百钱,怎么都能买三石半粟米,掺点野菜、糟糠,足够熬到明年开春!
怎料到了家中,却见女儿已是悬梁于牛圈
痛哭流涕的将女儿抱了下来,将其唤醒,何广粟悲喜交加的将好消息告诉了女儿。
可无论何广粟再怎么说,女儿都像失去了灵魂般,木然盯着房顶,一言不发。
直到此刻,亲眼看到未央宫外的场面,何奾目光中才多了些人气,在何广粟背上哭了起来:“女儿不孝”
何广粟却只是泣笑着摇摇头,哽咽的颠着身后的女儿:“不怕,有粮了,长安有粮了”
父女二人正悲喜交加间,队列前便隐隐有些骚动起来。
何奾恐惧的将脑袋缩到了父亲背后,何广粟则是踮起脚尖,不安的注视着前方,宫墙下的售粮棚。
只见那道熟悉的声音快速向竹棚走来,询问两句过后,何广粟耳边便传来一声洪亮的喊叫。
“去宫内,取东厨之粮!”
看着那道瘦弱的身影离去,何广粟满是泪水的脸上,缓缓涌上一丝幸福,和安心。
ps:藁街:西汉长安城呈斗字形,城北大都为平民区,城南则为未央、长乐两宫;而那条将长安城横刀切成两半的,就是自直城门直到霸城门的藁街,藁街以南便是未央北宫墙,以及长乐宫的大半部分,以南,则是未央宫北墙外的戚里、桂工,以及长乐宫的小半部分。
第二更我现在写,可能得晚点发,抱歉。我尽快调整好,让更新时间步入正轨。
第0071章 初得民心
冬阳西落,寒雾渐升,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间,却满是温暖祥和的氛围。
在时隔近一个月之后,长安城终于在今晚,回到了往日的和祥、安乐之中每一家、每一户,都在今晚夕时飘起了炊烟。
这在过去一个月里,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米价实在太贵了
熬煮而成的粟米粥,从一个个寡淡的喉舌中流如胃中,腊月凛冬的寒冷亦是被驱除了大半。
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蹲在门槛上,将碗低的米粒仔细舔舐赶紧,舒舒服服的打了个饱嗝,便叫过家小妻儿,向城南高庙的方向再三叩拜。
“当今真乃圣德之君啊”
“说是圣人也不为过!”
无数人心里想着,再次甘之如饴的向高庙叩拜:“太祖高皇帝在上,小民谨拜”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当今如此体谅百姓疾苦,甚至不惜将宫内自己吃的皇粮搬出来卖给百姓,都是因为太祖皇帝生而神圣!